秦岭与淮河一线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41716911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岭与淮河一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秦岭与淮河一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秦岭与淮河一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秦岭与淮河一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秦岭与淮河一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岭与淮河一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岭与淮河一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岭一淮河秦岭一淮河一线(Qinling Mountains-Huaihe River Line ,或 Qinling-Huaihe Line , 也简称秦淮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特别是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 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 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目录地理意义概念的提出分界线的范围划分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蔡博峰,中国国家地理)一、气候方面1. 秦岭一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 一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丁 800毫米;秦岭一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丁 800

2、毫米。2. 秦岭一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 一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 7、8月份;秦岭一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3. 秦岭一淮河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4. 秦岭一淮河是1月0C等温线的界限。秦岭一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C 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一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冬季一般 结冰。5. 秦岭一淮河是暖温带和业热带分界线。6. 秦岭一淮河是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 一淮 河以南和以北都是局温多雨。冬季,秦岭一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一淮河以北 寒冷干燥。7. 水稻小麦种植区分界线8. 旱地与水田地区分布分界线二、植被方面秦岭一淮河以南为业热

3、带常绿阔叶林;秦岭一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丁淮北则为枳”之说。三、河流水文方面秦岭一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 冰;秦岭一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四、地形、土壤、矿产方面1. 地形:秦岭一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一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2. 土壤:秦岭一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一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 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3. 矿产:秦岭一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届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届冶炼及出口加 工等轻工业为主;秦岭一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 比例较大。

4、五、农业方面1. 耕地类型:秦岭一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一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2. 粮食作物:秦岭一淮河以南以水稻为主;秦岭一淮河以北以小麦为主。3. 油料作物:秦岭一淮河以南以油菜为主;秦岭一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为主。4. 糖料作物:秦岭一淮河以南以甘蔗为主;秦岭一淮河以北以甜菜为主。5. 作物熟制:秦岭一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岭一淮河以北两年三熟或一年 一熟。秦岭的地理意义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 秦岭。它就象一堵 挡风墙”阻止 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 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

5、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习惯上称秦 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但秦岭正式的名称是自汉代才有的。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丁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 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崎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 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省邯县。秦岭山脉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白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 蔚为壮观。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位丁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乂因位丁关中以南,故名 南山”。淮河的地理意义秦岭东边的淮河是

6、中国的一条大河,全长 1000公里。值得一提的是,淮河 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的差异不如秦岭南北的差异明显, 在很大程度上淮 河作为南北分界线提出主要是依据其地理分区的意义。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撰文淮河找不到自己的家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将淮河看做中国南北分界线 的一部分,同样也应该作为一个带来理解, 不宜局限在某一具体的水系上, 这也 和淮河的实际流域有关。二、概念的提出秦岭一淮河一线,作为中国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地理概念,目前已知的最早论述是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提出的。新撰地文学(1908)中的记载在由张相文发表丁 1908年的新撰地文学中的185页记载:北带:南界 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动物

7、多驯驴良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植物多枳、 榆、檀、梨、栗、柿、葡萄。”这就是张先生对我国北方的描绘。所谓 南界”,就 是南北分界线1。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关丁 秦岭一淮河一线”的论述。在张相文的文集南园丛稿之中,收录了张相文在1924年发表的佛学地理志一文,已明确提到了秦岭一淮河分中国为南北。文章对中国进行了如下 描述:他首先把中国分成六大部。对这六部他是这样写的:白本部、曰蒙古、曰满洲、曰新疆、曰西藏、曰宵海。本部之地,或称禹域,亦曰汉土。 就自然形势,分南北中三带述之。北带,即黄河流域。南凭北岭、淮水”说到淮河,他说:唯淮水发源丁北岭之支麓。实继北岭之正干,而为南北之界线。”这里已经明确

8、说出淮河为南北之界线。 说明张先生早在1924年就用秦岭淮河来给 中国分南北了。根据后面的描述而知张相文文中的北岭就是今日之秦岭(看来那时人们还没有把那片山地通称为秦岭),为什么称之为北岭,可能是为了与南方 的南岭相对。在民国元年(1912年)出版的新体中国地理学一书,书中这条秦岭 一 淮河这条线已经出现了。如书中说:本国境内。因山川之形势,政治之区划,可定为本部、东北部、西北部、北部、西部、五大部。”对丁本部。书中是这样说的:南北二岭,横绝域中,划为三带。黄河、扬子江、珠江三巨川流贯其间。 北岭淮河以北为北带,为黄河流域 ”这本教科书有一说明,说是这本书主要 是参考张相文的地理教科书而作。在

9、1935年话可桢的一篇论文中国气候概论中,竺先生就明确说到秦岭 淮河线的问题。但是他说的是有一个外国人克雷西(George Cressey ) 1934 年写了一本书中国之地理基础。书中写道:中国本部山脉之中,最大者为昆仑东支,中国总名之曰秦岭山脉,自西藏而东,几及太平洋岸。此山脉分中国为两大地理区域,气候、农业与人类活动,均有显著之差异。”当然,现在看来这种秦岭一淮河线由外国人提出的说法是明显错误的。竺可桢先生接着说:凡曾经秦岭山脉者,未有不注意此山脉南北二区域间之差异。 推究其因,盖以气候 显然不同,遂使华北、华南植物之种类,旅行之方式,以及人民之特性迥然有别。在翁文苗1936年发表的一篇

10、文章中国土壤与其相关之人生问题,其中已明确提出秦岭一淮河为中国之天然分界线。不过他是从土壤的角度说的。翁先 生说,中国土壤天然可分为两大类。秦岭山脉及淮河以北大部分为钙层土, 其南 几乎全为淋余土古称秦岭为中国之大限,此观丁土壤分布而亦然也。三、分界线的范围划分秦岭一淮河线从名字上看它的画法似乎很简单,沿秦岭、淮河画一条线即可。 可是当你面对着一张大比例尺的中国地图时你会发现根本无从下手:秦岭西起甘肃省白石山,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 北支为崎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 山。秦岭一淮河分南北,只是分了中国东部,中国西部怎样

11、分南北部是很有意思 的,西部的确可分两大区域,但却是南北颠倒,冷热倒置。沿秦岭再向西,大致 有两列东西走向的山脉与秦岭相连: 一列是祁连山接阿尔金山一路向西;另一列 就是西起帕米尔高原,向东绵延2000多公里的昆仑山及其余脉。如果秦岭向西 分南北的话,这两列山系可供考虑2。这里说的南北之分,不是文化的概念,而是指自然地理上的南北之分,确切 地说,是业热带(南方)与暖温带(北方)之分。自然地理的业热带与暖温带都 是有定义、有标准的。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的刘岳L汉教授研穷秦岭多年,他主张南北分界线应该画在秦岭南坡的800米等高线处。按照刘先生的说法,由丁山地的海拔逐渐升高, 气温在下降,在海拔800

12、米等高线的位置,业热带就已经结束了,像橘子、竹 子这些业热带的指示性植物已经见不到了。 南方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因此中国 的南北分界线应该与南坡800米等高线重合。中国南北分界线的三种划法图示例已故著名地理学家任巡选生却主张把中国的南北分界线画在秦岭北坡700米等高线处。因为从秦岭的北坡看,整个关中盆地是暖温带,但是随着山地 的上升,气温降低,在700米等高线处,气候已经不是暖温带了,而是山地气 候,越高越冷了。其实任美鳄先生是把秦岭看为出现在暖温带的一个山系。而另外一些地理学家如黄玉宜却主张南北分界线应该画在秦岭的主脊线 上。理由是这样可以保持山两边垂直自然带的完整,正好可以两相比较,看出南

13、北之不同。但秦岭找不到明确的脊线,这种分法,怎样分还是一个未知数,也可 能把一些高海拔山峰的最高点连起来,算作秦岭的脊线吧。在2008年出版的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研究一书中,郑度院士等人在 对秦岭南北的气候、植被进行了详尽地比较分析后,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 对秦岭地区的自然环境进行分类。 最终认为从综合的角度看,中国暖温带和业热 带在秦岭地区的分界线应该标定在主脊。我国南北自然分界线,实际上首先是气候分界线。就热量带说是北方暖温带 和南方业热带的分界;在水分区划中则是北方干旱、半湿润气候和南方湿润气候 的分界;在雨旱季节类型区划中则是北方春旱、夏雨气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 旱气候的分界3。

14、然而,这个过渡和变化是通过相当宽的一个带来完成的。在淮河两岸,相隔 一二十公里甚至更宽,并看不出气候、农业、自然景观等方面有什么变化。实际 上,由丁淮河地区主要是平原地区, 南北冷暖气流畅通无阻,确实也不可能产生 一条截然分明的南北分界线来。以 橘逾淮而北为枳”为例,由丁我国东部地区冬 季中南下冷空气强,常常带来柑橘致命低温,因此现今即使淮河以南的长江两岸, 除了局部有利区域外,一般也没有种植柑橘的经济价值。我国南北分界带的西段秦岭,冬季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因而在岭北为典型暖 温带情况下使岭南成为典型业热带(能生长同纬度淮河两岸不能生长的柑橘等业 热带指标植物)。但是,秦岭分界也并非一条线。因为

15、秦岭南坡约千米海拔以下 才是业热带,而秦岭山脉两坡千米等高线间的宽度,也就是分界带的宽度也大约 有90-110公里。而且,在历史上南北分界带是随气候变化而南北移动的。如果 全球持续变暖,业热带北界将来甚至有可能要北推到黄河的中、下游地区。2010年,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陈全功等人根据气候、地理、人文等 方面的综合数据,逐点计算适宜度,制成了基丁GIS的中国南北分界带分布图,将中国南北分界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分布图表明,中国南北分界具 有自然(气候、地理)和人文的综合届性,分界带涉及四川、甘肃、陕西、湖北、 河南、安徽、江苏等7个省的130个县(市),最窄处约26.42公里,最宽处约 195.41公里,总面积约145500.74平方公里。在中国南北分界带上,顺经度各段中点的连线,称为南北分界线。此线的走 向为,西起与宵藏高原相接的西秦岭余脉(E104 15( N32 18),经四川省的 平武县、宵川县,甘肃省的文县、康县,陕西省的宁强县、略阳县、勉县、留坝 县、城固县、洋县、佛坪县、宁陕县、镇安县、旬阳县、商南县,湖北省的邯西 县,襄阳市、枣阳市,河南省的西峡县、淅川县、内乡县、邓州市、新野县、唐 河县、泌阳县、确山县、驻马店市、汝南县、平舆县、新蔡县,安徽省的临泉县、 阜阳市、利辛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