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语文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ayin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716049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语文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ayin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国高考语文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ayin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国高考语文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ayin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国高考语文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ayin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国高考语文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ayin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语文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ayin》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语文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dayin(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编辑】wwh【日期】2012/12/11高考考点规定考查的18个文言虚词按照音序排列依次为E而、H何、H乎、N乃、Q其、Q且、R若、S所、W为、Y焉、Y也、Y以、Y因、Y于、Y与、Z则、Z者、Z之 ,这种排序并不利于记忆,也就不利于学习。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我们应该首先先记住这18个文言虚词,就不妨编成一个句子,根据特定的串接翻译对应记牢靠。(有些虚词兼有实词的含义,不妨用之,斜体的是补充翻译)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123456789且而之所为者因何焉?再说你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什么呢?101112131415161718则乃以其于若与也乎?那么是因

2、为他对你友好了吗?编号01.【且】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赤壁之战)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3让步关系,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又有若老人咳

3、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2暂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且如】就像。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残

4、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编号2【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人非

5、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

6、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7、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编号03【之】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

8、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之:你)(与妻书) 2指示代词,这,此。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后一个“之”,它。)(季氏将伐颛臾)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

9、讽齐王纳谏) 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10、)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三)动词,到去。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章)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编号04【所】 (一)名词,处所,地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1、,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 【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 【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所以为此

12、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所谓】所说的。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所在】 1.到处。 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所在之处,处所。 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闺塾) 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 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编号05【为】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冰,水为之,而寒于

13、水。(劝学)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论语) 2以为,认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判断词,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慎勿为归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庄暴见孟子)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于是秦王不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