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表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171389 上传时间:2017-10-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表课题名称: 转化农村小学学困生学习习惯研究 课题组长: 杨春强 申报单位: 喇叭镇中心学校 申报时间: 2011 年 3 月 30 日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组长姓名 杨春强 性别 男 民族 汉 出生年月 1973、9行政职务喇叭镇中心学校副校长专业技术职务 小学高级 研究专长教学科研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课题完成 结题工作单位喇叭镇中心学校 联系电话 15085449288Email 通讯地址 遵义县喇叭镇中心学校 邮政编码 563129专家组成员:游锡剑:遵义师院南白分院副教授、教科室主任、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市管专家、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总课

2、题组专家、独立主持省级基础教育重点课题徐开良:遵义师院南白分院副教授、语文教学工作部主任、省优秀德育工作者姓 名性别年龄学历职务职称专业特长分 工廖 斌男 31本科校长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语文课题组副组长,具体负责课题的开展,拟定课题实施方案,具体实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数据。撰写阶段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杨秀超男 31本科校长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语文课题组副组长,具体负责课题的开展,拟定课题实施方案,具体实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数据。撰写阶段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杨 魏男 38专科教师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数学 具体实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数据。王 旭女 31专科教师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语文 具体实践,

3、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数据。李守敏女 26专科教师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语文 具体实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数据。 汪先平:遵义师院南白分院副教授、教务科科长邬吉刚:遵义县第三小学业务副校长、主持省级重点课题顾问组成员:何有立:遵义县教育与科学技术局教研室主任李华鑫:遵义县教育与科学技术局教研室副主任张远杰:喇叭镇中心学校校长廖朝斌:喇叭镇中心学校教育总支书记二、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国的教育改革历经多年、多次,从某种程度上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这一改革成绩主要是在城市和少部分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农村取得的。而在广大经济文化欠发

4、达的农村地区,教育改革的进展一直十分缓慢,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基本上没有进展。谈不上课改,更谈不上发展、提高。而在竟争异常激烈的当今社会,每一项竞争实际上都是科学技术和公民素质的竞争。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 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我国基础教育 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而素质教育的三要素是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由于高考指 挥棒的缘故,我国的基础教育观念中至今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 权威主 义” 、“精英主义” 的评价 标准。这,造成一部分学生在学校受到歧视。一些教师认为 他们是包袱,很少关注他们,甚至歧 视、鄙视他们。没有发现他们自身存在的巨大潜能,没有找准这

5、部分学生造成学习困难最根本的原因和相应的转化策略,更没有尽到一个合格教师的责任,任由他们一步步落后下去。长 期以来,使得许多具有发展潜能的学生最终 成为了“ 学困生”、“ 难教儿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 的关爱和帮助,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为 了一切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在小学教育中显得极其重要。新的教育理念告 诉 我们: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广大农村小学,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许多家长“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迫切希望子女有朝一日能“跃过龙门”,“光宗耀祖”。学校为了迎合学生家长及自

6、身利益的需求,过分重 视学生的学习成绩,部分教师和家长急功近利, 对学生或子女采用极为机械、 简单甚至粗暴的方式强迫学生学习,忽视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种被动 的学习方式, 导致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甚至恐惧,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最后,一步步成 为学习困 难的学生。这就是所谓的“学困生”。一些调查表明:教师的因素是导致“学困生”最主要的因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学生学习的好坏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息息相关。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因此,只有对“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的特点、成因等进行研究,才

7、能有效地转化他们, 为他们的发展服务。 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 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多。在我国不 发达地区的 农村小学, 这种情况尤为突出。就拿我校的情况来说 ,在我校就 读的学生家长进 城务工忙于生计的多,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孩子们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另外,由于一些教师教育观念比较陈旧,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只注重考试的结果,忽视了对学生学 习过程的指导;只注重教师的主导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一些学生缺乏认真读书,仔细审题,认真计算,独立作业,勤学苦练

8、、质疑问难,自 觉验证,认真书写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致使 “学困生”越来越困。有的学校甚至学生流失现象严重,给学校的生存带来了影响。因此,转化“ 学困生” 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勇于面对。我们都知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要我们对学困生的关注多一些,工作做细一些, 坚持不懈,我们的教学质量一定会 “春满园”。(2)要解决的问题依据对“ 学困生” 的界定初步确定研究 对象,并进行深刻、准确地观察了解,访查“学困生 ”的成因,然后建立“学困生” 个案情况登记表。课堂教学转化“ 学困生” 的良好学 习行为习惯对策研究。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减少或避免“学困生

9、” 不良学习 行为出现的对比研究。由于非学校教育因素造成“学困生” 出现的转化对策的 实践研究。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本课题的实践意义:教学过程中实现思想观念、教师角色定位及教学方式的转换,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的宗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转化学困生的能力。帮助“学困生 ”养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学会 认真读书,仔细审题,认真计算,独立作业,勤学苦思、质疑问难,自觉验算, 认真书写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从而促 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探索一条提高“ 学困生” 学 习效率,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新路子,探索“学困生”学习方式优化的新方法、新策略。本课题

10、的理论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转化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学习习惯的方法具有普遍性,并实用与其他学科的教学。4、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1、信息优势:参与课题研究的喇叭小学和乐声小学都能利用有线和无线宽带上网,多数老师熟练获取网 络信息,加速了信息的 传递 与交流, 缩短了与外界的时空距离。2、人员优势:本课题得到了游锡剑、徐开良、汪先平三位位副教授、县教研室何有力主任、李华鑫副主任、县三小邬吉刚副校长及中心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为 本课题研究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本课题负责人廖斌和杨秀超,均是两校的校长,非常有利于本课题 研究工作的开展;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拥有一支敬业爱岗的教职工队伍,本课题组

11、由喇叭镇的青年教师和教学骨干组成,精力旺盛、业务扎实、科研能力强。3、制度保证:课题组每两周召开一次课题组例会,会议的基本内容和程序为:(1)汇报各课题组成员工作进展情况;(2)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3)互相交流思想、信息和动态;(4)共同研究、归纳提取各学科中“学困生”表现出来的共性;(5)安排、布置下阶段工作。4、经费保障:县教科局、镇中心学校领导重视教育科研工作,舍得投入,两校校内设施较为完善,可为课题 的顺利实施提供各项后勤保障和经费保障。三、课题研究设计报告1.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课题界定:学困生,简言之,就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即那些在智力、生理、心理等方面,无任何缺陷,由于教育、环境

12、等后天因素的影响, 导 致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行为习惯较差,学习吃力(准确地说考试成绩较差),不遵守纪律的部分在校学生。研究依据:(1)教育学理论: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 调动包括 “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 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2)心理学理论: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们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 需要、诱因与 动机” 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

13、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他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 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通过是可能的。(3)现代课堂教学理论: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 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 过程各要素的及其优化组合为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 该理论是充分调动“学困生 ”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4)中国传统教学理论“ 因材施教 ”:就是根据学生的 实际情况实

14、施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条件、不同认识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理论假设:在新课改环境下,转化学困生的学习习惯。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学过程中实现思想观念、教师角色定位及教学方式的转换,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的宗旨,提高教 师的教学水平和转化学困生的能力。2、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帮助“学困生”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认真读书,仔细审题, 认真计算,独立作业,勤学苦思、质疑问难,自觉验算,认真书写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学 习成绩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3、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探索一条提高“学困生” 学习

15、效率,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新路子,探索“学困生”学习方式优化的新方法、新策略。3.研究内容1、“学困生”的类型、成因、特点及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的家庭、社会、学校、教师及学生个体内部因素。2、调查分析“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对“学困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分析研究。3、根据个性差异,构建适合不同“学困生” 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的研究。4、课题组在如何促进“学困生”的转变模式方面进行研究。5、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课题组指导教师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和课外活动中的指导策略。6、“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转变前后学习效果比较的研究。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

16、段成果形式)研究过程分为三个步骤。(一)准备阶段(2010 年 9 月2011 年 4 月)准备阶段是课题研究的起始阶段,课题研究是否顺利,有赖于充分的准备。如课题组人员的组成,课题 的命名,研究方案的制定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我课题组拟定至三月底完成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在四月上旬完成组织机构,四月中旬完成课题研究方案及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的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 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研究方案及 实 施计划。然后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及新课程改革的相关 专著,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做好理论准备。我们拟聘请遵义师院南白分院游锡剑、徐开良、汪先平副教授及遵义县第三小学业务副校长邬吉刚等三位老师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