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子警察施工方法及工艺标准

tang****xu5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4.81KB
约5页
文档ID:141713398
电子警察施工方法及工艺标准_第1页
1/5

施工方法及工艺标准各系统的施工方法及工艺标准执行下列标准规范和要求:☆《防雷及接地安装工艺标准》(322-1998)☆《金属线槽配线安装工艺标准》(313-1998)☆《钢管敷设工艺标准》(305-1998)☆《安全防范工程程序要求》(GB-T75-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198-942. 工程实施步骤:指定项目经理,组织项目管理和实施队伍;熟悉客户需求与信息;发出场地准备通知:与客户互相了解组织机构,明确各自在实施过程中的任 务、职责、接口、配合模式,成立项目组;制定项目实施详细计划;确定项目实 施具体计划和时间表收集技术参数,整理文档,分发给工程师,明确项目实施配置要求、时间要 求、技术要求工程师作具体准备工作,包括场地、环境、工具、人员、流程设计确认客户场地准备情况设备拆箱,外观检查,设备数量清点设备安装定位,外部线缆连接,加电测试,如发现硬件故障,则要求发送备 件并进行更换,直至系统正常运行;完成系统安装调试系统安装测试和验收,填写项目实施报告;完成全部项目实施任务3. 主要施工方法本工程主要施工工序:线槽安装、机柜及设备安装3.1线槽安装施工要点线槽配线前应消除槽内的污物和积水; 缆线布放前应核对型号规格、 程式、路由及位置与设计规定相符。

在同一线槽内包括绝缘在内的导线截面 积总和应该不超过内部截面积的 40%缆线的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缆线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 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 标签书写应清 晰,端正和正确;电源线、信号电缆、 对绞电缆、 光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系统的缆线应 分离布放各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缆线布放时应有冗余在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 3 至 6 米;工作区为 0.3 至 0.6 米;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 5 至 10 米; 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缆线布放,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缆线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 1.5m;布放缆线的牵引力,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 80%,对光缆瞬间最大牵引 力不应超过光缆允许的张力 在以牵引方式敷设光缆时, 主要牵引力应加在 光缆的加强芯上;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 1.5m 处,应固定 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直接部份间隔距施3~5m处设固定点在缆线 的距离首端、尾端、转弯中心点处 300~500mm 处设置固定点;槽内缆线应顺直 , 尽量不交叉、缆线不应溢出线槽、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

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每间隔 1.5m处固定在缆线支架上,以防线缆下坠;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缆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4对 对绞电缆以 24 根为束, 25 对或以上主干对绞电缆、光缆及其他信用电缆应 根据缆线的类型、缆径、缆线芯数为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 1.5m,扣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应;在竖井内采用明配、 桥架、 金属线槽等方式敷设缆线, 并应符合以上有 关条款要求3.2 机柜安装机柜台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机柜应离墙1 m便于安装和施工;底座安装应牢固,应按设计图的防震要求进行施工;机柜安放应竖直,柜面水平,垂直偏差不大1%水平偏差不大于3mm 机柜之间缝隙不大于1 mm;机台表面应完整,无损伤,螺丝坚固,每平方米表面凹凸度应小于1 mm 机内接插件和设备接触可靠; 机内接线应符合设计要求,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保持良好; 台内配线设备,接地体,保护接地,导线截面,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 所有机柜应设接地端子,并良好连接接地端3.3 设备安装摄像机安装靠近车道中线的特写摄像机安装在摄像机杆的杆头, 与杆头的距离不超 过20cm全境摄像机安装位置在所检测车道总宽度的中点,其余特写摄 像机可根据所处车道正上方安装, 以保证整体美观性和采集数据的准确 性。

摄像机安装位置尽量靠近摄像机杆的出线孔将摄像机逐个通电进行检测和粗调,在摄像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 可安装检查摄像机在防护罩内紧固情况检查摄像机座与支架的安装尺寸 在搬动、架设摄像机过程中,不得打开镜头盖 在高压带电设备附近架设摄像机时,应根据带电设备的要求,确定安全 距离摄像装置的安装应牢靠、稳固从摄像机引出的电缆宜留有 lm 的余量,不得影响摄像机的转动摄像 机的电缆和电源线均应固定,并不得用插头承受电缆的自重 先对摄像机进行初步安装,经通电试看、细调,检查各项功能,观察监 视区域的覆盖范围和图象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固定其它设备安装安装设备是要考虑设备摆放的规范性和美观性, 设备与设备之间要保持 足够的距离便与走线,机柜内设备摆放要整齐规范,尽量避免多台设备 堆叠的现象安装雷达时与车辆行驶方向的角度控制在 15度至30度之间,根据现场情况设置4. 安全保证技术措施4.1 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及职责 成立安全生产(施工)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技术总监担任副组 长:组员:工程技术人员,质检人员 项目经理负责工程整体安全管理和协调工作 技术总监负责施工人员、设备,施工过程,施工技术等安全;4.2. 安全防范重点☆ 施工人员政审安全性☆ 资料记录保存安全性☆ 事故控制点:2米以上的高处坠落事故;触电事故;物体打击事故;设 备机具伤害事故。

☆ 控制点管理: 制度健全无漏洞; 检查无差错; 设备无故障; 人员无违章4.3. 安全措施5.3.1 保证系统运行安全 在系统调试交接时,帮助业主建立系统的文档管理,将完整的完工 图纸、设计文档、操作、维护手册、设备清单等保存完整,以便备 查 保证在系统使用过程中,所产生记录保存的安全性,以便发生异常 事故时备查5.3.2 保证施工安全 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 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并在每次调度会上, 都将安全生产放到议事日程上,做到处处不忘安全生产,时刻注意 安全生产 : 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积极 推行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按施工组织设计,科学组织施工 按照施工总平面图设置临时设施, 严禁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等 设施施工人员应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高处作业必须拴安全带严格 执行操作规程和施工现场的规章制度,禁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施工用电、现场临时电线路、设施安装和使用必须按照建设部颁发 的《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防范》(JGJ46-88 )规定操作,严禁私 自拉电或带电作业使用电气设备、电动工具应有可靠保护接地,随身携带和使用的工 具应搁置于顺手稳妥的地方,防发生事故伤人。

高处作业必须设置防护措施,并符合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 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施工用的高凳、梯子、人字梯、高架车等,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 其牢固性梯外端应采取防滑措施,并不得垫高使用在通道处使 用梯子,应有人监护或设围栏人字梯距梯脚 40-60cm 处要设拉绳,施工中,不准站在梯子最上一 层工作,且严禁在这上面放工具和材料吊装作业时,机具、吊索必须先经严格检查,不合格的禁用,防止 发生事故立杆时, 应有统一指挥, 紧密配合, 防止杆身摆动, 在杆上作业时, 应系好安全绳在竖井内作业,严禁随意蹬踩电缆或电缆支架;在井道内作业,要 有充分照明;安装电梯中的线缆时,若有相邻电梯,应加倍小心注 意相邻电梯状态遇到不可抗力的因素(如暴风、雷雨) ,影响某些作业施工安全, 按有关规定办理停止作业手续,以保障人身、设备等安全 当发生安全事故时,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查原因,提出改进措 施,上报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与有关方面协商处理;发生重大安 全事故时,公司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和业主, 按政府有关规定处理, 做到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明不放过,事故不查清责任不放过, 事故不吸取教训不放过,事故不采取措施不放过。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现场施工技术安全检查和督促工作, 并做好 记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