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社会医学】_【课件-卫生事业管理学】_7公共卫生服务管理print

上传人:NU****AN 文档编号:141711808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X 页数:73 大小:38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社会医学】_【课件-卫生事业管理学】_7公共卫生服务管理prin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课件-社会医学】_【课件-卫生事业管理学】_7公共卫生服务管理prin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课件-社会医学】_【课件-卫生事业管理学】_7公共卫生服务管理prin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课件-社会医学】_【课件-卫生事业管理学】_7公共卫生服务管理prin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课件-社会医学】_【课件-卫生事业管理学】_7公共卫生服务管理prin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社会医学】_【课件-卫生事业管理学】_7公共卫生服务管理prin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社会医学】_【课件-卫生事业管理学】_7公共卫生服务管理print(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内容 一、疾病控制与管理 传染病控制管理 慢性病控制管理 地方病控制管理 职业病控制管理 二、卫生监督管理三 、妇幼保健管理,主要内容,3,第一节概述,公共卫生管理的涵义 公共卫生管理的意义 公共卫生管理的内容,公共卫生服务(Public health service),4,是指为保障社会公众健康,以政府为主导的有 关机构、团体、个人有组织地向社会提供疾病 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 进、卫生监督等公共服务的行为和措施。,公共卫生服务管理,5,(Public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是指依据国家法律

2、法规和相关政策及人民群众对公共 卫生服务的需求,应用管理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方 法,研究公共卫生活动的组织结构、服务体系、运行 特点、运行机制及发展规律,合理配置公共卫生服务 资源,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1.有利于政府领导、部门协调、群众参与 提高群众健康意识 提高群众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统一规划、规范行为和管理的标准化,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意义,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6,三、公共卫生管理的内容,7,疾病控制管理: 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寄生虫病、职业病 爱国卫生运动 卫生监督与管理 健康教育促进 公共卫生技术服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第二节疾病控制与管理 传染病控制与管理,

3、我国传染病控制管理面临的挑战 传染病管理的法规及范围 传染病的管理,8,一、传染病的概念 (communicable disease),9, 传染病指由各种致病性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类疾 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 或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播,常常形成暴发或流行,对人 类健康危害严重。,二、我国传染病控制管理面临的挑战,10,传染病发病情况不容忽视 当前传染病的疫情特点 传染病控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当前传染病的疫情特点,11,传染病的发病形势仍很严重 新发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 已经控制或基本消灭的传染病卷土重来 人类将长期面临传染病的威胁,传染病控制与管理,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4、保护易感者,13,三、传染病管理的法规及范围,传染病管理的法规 传染病管理的范围,(一)传染病管理的法规,国务院于1955年批准颁布了传染病管理办法 1978年将该办法修订为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 1989年2月21日经7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并 正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该法于 1989年9月1日施行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2004.8.28) 2004年12月1日正式施行,国务院于1955年批准颁布了传染病管理办法 1978年将该办法修订为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 1989年2月21日经7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并正

5、 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该法于 1989年9月1日施行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2004.8.28) 2004 年12月1日正式施行,(二)传染病管理的范围,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39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种)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 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 、血吸虫病、新生儿破伤风、甲型H1N1流感 (2009新加)等(共26种)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 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手足口病(20

6、08新加 )等(共11种),甲类传染病病种的增减 国务院,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的增减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乙类传染病中的非典、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 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四、传染病的管理,17,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 总体要求 各级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实施。 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任务,并 接受有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 中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构,疾病控 制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 并有权检举,

7、控告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四、传染病的管理,18,(一)预防 健康教育 公共卫生设施;饮水条件;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计划免疫接种制度 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疫源地管理,传染病菌种、毒种管理,与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家畜 家禽的管理 医疗保健机构、疾病控制机构和从事致病性微生物实验的单位的管理,(二)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19,指传染病发生或暴发流行时,为了阻止传染病的扩散 和蔓延而采取的措施。 一般性控制措施 紧急措施 疫区封锁 对尸体的处理 药品和生物制品的供应,1. 一般性控制措施,20,隔离治疗(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 病中的艾滋病病人、肺炭疽病人

8、) 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除艾滋病病人、肺炭疽 病人以外的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 医学观察(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 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受污染的场所、物品和 密切接触的人员),2. 紧急措施,21,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其他人群聚集 的活动 停工、停业、停课 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3. 疫区封锁,22,疫区指通过传染源的流散和有关的流行因素可引起疫 情扩散的地区。 疫区封锁就是限制疫区与非疫区之间的各种形式的交往。 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报经 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采取紧急措施。 经省、自治区、直辖

9、市政府决定,可以对甲类传染病疫区 实施封锁。 封锁大、中城市的疫区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 以及封锁疫区导致中断干线交通或者封锁国境的由国务院决 定。,4. 对尸体的处理,23,患鼠疫、霍乱和炭疽死亡的,必须将病人尸体立即消 毒,就近火化。 患其他传染病死亡的(病毒性肝炎、艾滋病、脊髓灰 质炎等),必要时应当将尸体消毒后火化或者按照规定 深埋。(距地面2米以下),慢性病控制管理,24,概述(是什么?为什么?),慢性病控制与管理(如何做?),一、概述,25,慢性病的定义,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一)慢性病的定义,26,广义的慢性病是指长期的、不能自愈和几乎不能完全治 愈的疾病。 列入

10、目标的慢性病是指符合广义慢性病概念、可预防且 在死亡率、病死率和费用等负担均很重的那些疾病 ( 美国CDC国家慢性病预防与健康促进中心) 慢性病主要包括下面几种类型:心脑血管疾病;恶 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代谢性异常;精 神异常与精神病;慢性职业病;遗传性疾病; 其它疾病等。,(二)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必要性,27,慢性病的防治与控制管理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 疾病死亡结构的变化 疾病患病结构的变化 危险模式的转变 我国人群健康转型的结果及其政策意义,二、慢性病控制与管理,28,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战略目标 慢性病控制与管理的行动原则 慢性病控制与管理的策略与措施,(一)慢病预防与控制

11、的战略目标,WHO确定的战略目标是: 建立全球性的预防和管制慢性病的公共卫生方法 ,发展多种国际的预防活动,促进多数成员国家采取 行动,将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领 域,发展综合防治措施和多部门参与的活动与计 划,共同进行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改变全人口的健 康状况。,(二)慢病控制与管理的行动原则,30,以公共卫生系统为主导 立足社区 建立支持环境,强调个人责任 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 依据科学行动 利用现有资源,在现有卫生体制中加强慢性病的工作,(三)慢性病控制与管理的策略与措施,总体规划 发展国家政策和规划,增强发展和实施的能力 健康促进与三级预防 依托社区 把慢性病防治与农村初级

12、卫生保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密切结合 慢性病社区防治监测 慢性病防治中的社区干预 健康宣传 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31,1. 政策规划,科学分析与预测,政府责任界定,政策目标,政策实施,慢病防控机构,多部门协调,32,2. 健康促进与三级预防,健康促进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与方式预防疾病发生 三级预防 一级:公卫系统为主导,在全人群广泛开展; 二/三级: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规律用药、预防 残疾、康复指导和病人的系统管理等。,33,34,3. 慢性病社区防治监测,监测是指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资料,有序地汇总和 管理资料,分析解释和评价这些资料,并快速地将资料分 发给应该知道这些情况的人尤其是决策

13、层的人的过程。 监测活动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征: 系统地、定期地收集有关资料; 有序地汇总和评价这些资料; 定期分析和解释资料; 对当地的疾病控制重点,目标人群和干预措施的效果做出评价 快速地把结果分发给应该知道这些结果的人,尤其是那些处在决,策位置上的人。,3. 慢性病社区防治监测,慢性病的监测内容: 监测支持人们改变行为的政策,媒体导向和社会支 持因素的变化。 监测人群中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相关的知识态度 和行为的变化。 监测人群中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水平的变化。,35,4. 慢性病防治中的社区干预,社区健康促进(政策和环境支持、公共信息、社区发展 、个人技能发展、社区综合服务等) 干预场所的

14、确定(包括全市、医院、居民社区、工作场 所、学校) 社区干预评价(过程评价、效果评价),36,5. 健康生活方式,维多利亚宣言: 合理膳食 适当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健康,6.健康管理(health management),地方病控制管理,39, 地方病流行特点, 地方病控制管理,地方病,40,地方病(endemicdisease)是指相对局限于 某些特定地区、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作 用下,因长期暴露于有致病因素的环境中而经常 发生或造成地方性流行的疾病。 我国列入国家重点防治的地方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血吸虫病、布鲁氏菌病 地球化学性疾病:碘缺乏病、克山病、大骨节 病、地方性氟中毒

15、和地方性砷中毒,一、地方病流行特点,41,病情重、范围广 危害大 病因单一,疾病流行地方性明显 病区偏远,病种多,防治难度大 季节性,易反复,42,(1)地方性氟中毒,氟中毒,型氟中毒,地方性氟中毒: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东北、华北 和西北等我国北方地区疫情较重,南方地区较轻。 表2010年全国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情况,(2)地方性砷中毒,43,我国20世纪80年代新发现的一种地方病,是由 于人们长期饮用高砷水和燃用高砷煤所引起的 慢性中毒性疾病。 山西、吉林、内蒙、新疆、宁夏、贵州等 危害大:造成各种恶性肿瘤的高发,二、地方病控制管理,44,指导思想,控制管理措施,(一)指导思想,45,充分认

16、识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确保 地方病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经常性。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不同类型病区 分别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 坚持“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方针,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防治水平。,(二)控制管理措施,46,组织管理 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部门间的协作 加大依法管理力度 落实防治资金 技术支持 加强应用性科学研究 切实加强队伍建设,职业病控制管理,47,概述,职业病控制管理,一、概述,48,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s)是指企业 、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 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 、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002年4月卫生部和劳动保障部下发了新的职业 病目录。将职业病范围增至10类115种。,职业病流行现状, 目前我国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职业病患者累积 人数、死亡人数和新发病例数均居世界首位。 在我国患有职业病的病例中 尘肺(pneumoconiosis)最严重,占90以上 急性职业中毒率居高不下,中毒死亡率25左右,49,北京市职业病流行情况, 北京市的职业病主要有四大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