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概论复习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417111 上传时间:2017-06-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8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环境概论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资源环境概论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资源环境概论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环境概论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资源环境概论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源环境概论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环境概论复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版权所有: SCAU 资环 04 农资 3 资 源与环境概论 1 资源环境概论复习 一、 名词解释 1 资源:指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一切物质的要素。 2 环境:是 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 土地:是地球上的特定部分,即地球表面除海洋之外的陆地及其之上的江河、湖泊等水面,是由空气、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而不断发生变化。 4 水土流失:也叫土壤侵蚀,是指在

2、 水和风的作用下,地表土壤被分离、运移和沉积的过程。 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土地的特性,以保证社会、经济、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综合平衡社会多种用地需求,对某一区域内的所有土地使用与开发做出总体安排。 6 生物资源:是指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资源、生物体或其部分、生物群体或生态系统中任何其它生物组成部分。 7 湿地: 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水域。 8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时间、空间(或地区)内所有生物物种 及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性和变异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

3、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9 水的陆地小循环: 从海洋表面蒸发变成的水汽,上升到空中,遇冷凝聚后又降落到海洋上, 或者 从陆地上蒸发变成的水汽,上升到空中,遇冷凝聚后又降落到陆地上,这种海洋内部或陆地内部的水的迁移与交换现象称为小循环。 10 水的海洋小循环:见上题 11 气候资源: 包括光、热、水、风与大气成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主要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为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 12 气候生产力: 以气候条件来计算的农业生产潜力即为气候生产 力 Pv,表示在当地自然的光、温、水等气候因素的作用下,假设作物的品种、土壤、栽培技术、农药化肥等都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

4、时,每年单位面积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其单位为 kg/(hm2。 a) 13 农业环境规划: 14 点源污染: 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通常有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排放 。 15 面源污染: 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通常 没 有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排放 。 16 水体富营养化: 天然水体中由于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是指氮、磷等)的排入,引起各种水生生物、植物异常繁殖和生长,这种现象称作水体富营养化。 17 赤潮: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 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 18 植物养分资源:是指能用于植物生产的各种来

5、源养分的总和,包括土壤养分、肥料养分以及制造肥料所需要的矿产品。 19 农业环境:农业生物赖以生存、生长发育、繁衍后代的自然环境。 版权所有: SCAU 资环 04 农资 3 资 源与环境概论 2 20 生物浓缩: 在特定的生物个体、脏器或细胞中的某种物质比其在周围环境中具有更高浓度的现象。例如:在植物细胞或细菌中各种盐类的结晶或金属作为代谢产物的蓄积;人体甲状腺对碘的蓄积;真海鞘对钒的蓄积等。 21 土壤环境背景值: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 是研究和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制定环境标准的基本参数和依据。 22 土壤环境容量:是指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或负荷量,实际上是土壤

6、污染的起始值和最大负荷值之间的差值。 23 土壤环境的缓冲性:是指土壤对进入其内的污染物质所具有的缓和污染的能力。 24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25 水体自净: 水体可以在其环境容量范围以内,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使排入的一定数量的污染物质 浓度降低,逐步恢复原有水质的过程。 26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过程,改变了大气圈中某些原有组分和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原来有利的生态平衡体系,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正常工农业生

7、产,以及对建筑物和设备财产等损坏的现象。 27 温室效应:大气中某些痕量气体具有吸收近地面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的作用。 28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二、 填空 1 按水体污染的性质,水污染可分为 化学性污染 、 物理性污染 和 生物性污染 。 2 水体的净化机制可分为 物理自净 、 化学 自净 和 生物自净 。 3 土壤养分的来源主要有: 母质 、 肥料 、 大气沉降 、 土壤调理剂 、 生物固氮 和 灌溉水 。 4 大气污染按其影响的范围可分: 局部性污染 、 地区性污染 、 广域性污染 和 全球性污染 。 5 主要温室气体有:

8、 甲烷 、 一氧化二氮 和 二氧化碳 。 6 自然灾害按因果关系分为: 原生灾害 、 次生灾害 和 衍生灾害 。 7 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有: 干旱 、 洪涝和湿害 、 冰雪灾害 、 冰雹 、 冷害 、 冻害 、 霜冻 、 热害 、日灼或日烧病 、 阴害 、 紫外辐射增加的危害 、 大风 、 台风 、 龙卷风 、 风沙和沙尘暴 等。 三、 简答 1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一定属 于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里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自然资源,因为有的物质虽具备“自然属性”特点,但不一定有用。当然“有用”和“无用”只是相对的,它取决于科技条件。一些过去无用的东西,例如

9、铀、钍、锗等稀有金属,曾作为废石处理,如今已成为重要的自然资源。波浪、潮汐现在也作为资源而加以利用。自然界尚有广阔的天地需要开发,关键在于科技的进步。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强调保护人类的自然环境,因为它们蕴含着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巨大潜力。所以,自然资源不仅具有“自然属性”与“经济属性”,还应具有“发展性”。闪电现在不是自然资源,但当科技发展 到能利用它的时候,它就变成自然资源了。 2 我国资源的总体特征 ( 1) 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 ( 2) 人均资源量低,生存空间狭小; 版权所有: SCAU 资环 04 农资 3 资 源与环境概论 3 ( 3) 资源质量相差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偏大; ( 4)

10、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 ( 5) 资源开发强度大,后备资源不足。 3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 1) 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人均地均拥有水量少; ( 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 3) 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组合不匹配。 综上所述,我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组合状况很不理想,今后需要通过开源节流、在区域内部优化配置、高效率利用水资源以及在区域间合理调配水资源等措施,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 盾,以确保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要。 4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 1) 土地面积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 2) 土地类型多样,山地多于平地; ( 3) 地区间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东部多西部少

11、; ( 4) 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 5) 水、土、光、热自然资源组合错位。 5 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是: 森林资源总量可观,物种丰富,但在分布、数量、质量及其结构状况方面仍有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 1) 森林资源地理分布不均衡、影响总体功能发挥; ( 2) 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承受压力大; ( 3) 结构欠合理,危及持续利用; ( 4) 林业用地减少与生态要求差距大; ( 5) 天然林资源减少,森林质量下降; ( 6) 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失衡。 6 微生物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 1) 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过程; ( 2) 是最丰富

12、的遗传基因库,微生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生理和生态类型多样、具有许多独特的代谢类型,而且易发生遗传变异,遗传资源极为丰富; ( 3) 有实际或潜在的用途或价值。在生物工程的转基因方面,微生物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7 土壤养分资源的特征 ( 1) 土壤养分形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2)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低; ( 3) 土壤养分的高度分散性; ( 4) 土壤养分的变异性。 8 我国肥料养分资源的特征 ( 1) 有机肥料所上占比便较高; ( 2) 肥料 资源养分不足; ( 3) 化学肥料结构不合理; ( 4) 化肥生产技术落后、能耗高; ( 5) 肥料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氮素损失严重。 9 养分资

13、源综合管理的含义 ( 1) 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维持良好环境为前提,以促进系统内部养分资源的版权所有: SCAU 资环 04 农资 3 资 源与环境概论 4 循环为核心,将一定条件下的植物生产过程或植物 -动物生产过程视为一个系统,进行养分资源综合管理。 ( 2) 根据土壤养分资源的特征,以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和轮作制度,综合运用多种农艺措施,实行作物的综合管理。 ( 3) 根据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物质循环特点和作物养分吸收规律进行施肥调控,实行综合作物养分管理 。 10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的主要内容 ( 1) 充分利用有机废弃物资源,促进养分资源的再循环和再利用; (

14、 2) 充分利用土壤养分资源,活化土壤养分; ( 3) 发掘生物学潜力、提高养分资源的利用效率; ( 4) 改进施肥技术、开发推广新型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 ( 5) 实行肥料养分资源的宏观管理 11 简述农业风力资源的作用和危害 ( 1) 作用:能增加地面与大气的热量交换,影响农田小气候,调节农田温度、湿度和 CO2 含量,避免某一层次或局部的温度、湿度或某种气体含量过高或过低,还能传播花粉和种子,帮助作物授粉和繁殖。 ( 2) 危害:传播病原体; 帮助害虫迁 飞; 机械损伤; 落花落果; 作物倒伏; 破坏农业设施; 沙尘暴、土沙化等。 12 土壤污染的特点 土壤污染的特点是具有隐蔽性和连续

15、性。隐蔽性是从开始污染到导致后果有一个长时间的、间接、逐步积累的过程,往往通过农作物,再通过食物引起人们健康的变化才被认识和发现;连续性是指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移动速度缓慢,土壤污染和破坏后很难恢复,又往往不易采取大规模的消除措施。 13 水体污染的发生源主要有哪些 ? ( 1) 工业废水; ( 2) 生活污水; ( 3) 农业退水; ( 4) 畜禽养殖业的废水。 14 水体污染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受污染的水从各种途径对农业生产发生影响,主要表现是:对农作物生育产生直接影响,使产量降低;污染物对土壤产生影响,间接影响农作物生育。对农产品品质产生影响,降低其食用价值,间接影响人畜健康。 15 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化肥种类很多,目前主要是氮、磷、钾三种。化肥使用量的增加,虽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由于施用量不当以及施肥方法不合理,常使很多化肥被浪费,而且随水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