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物理必修二课件7.3功率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1710476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物理必修二课件7.3功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物理必修二课件7.3功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物理必修二课件7.3功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物理必修二课件7.3功率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物理必修二课件7.3功率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物理必修二课件7.3功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物理必修二课件7.3功率(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物理必修2人教版,3 功 率,一、功率 2单位:_,简称_,符号是_ 3标矢性:功率是_量 4物理意义:是表示_的物理量 想一想功率大,做功一定多吗? 答案不一定功率与做功多少没有必然联系,功率大,做功不一定多,但做功一定快,功W,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瓦特,瓦,W,标,做功快慢,二、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1定义 (1)额定功率是发动机正常工作时输出的_功率 (2)实际功率是发动机_时的输出功率 2为了保证机械的安全,工作时尽量使P实_P额 三、功率与速度 1功率与速度关系式:P_(F与v方向相同) 2推导:,Fl,Fv,最大,实际工作,Fv,3应用:由功率速度关系式知,汽车、火车等交通工

2、具和各种起重机械,当发动机的功率P一定时,牵引力F与速度v成_,要增大牵引力,就要_速度 想一想汽车爬坡时,常常换用低速挡,为什么? 答案由PF v可知,汽车在上坡时需要更大的牵引力,而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是一定的,换用低速挡的目的是减小速度,从而增大牵引力,反比,减小,2PF v通常用来计算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瞬时功率, v是瞬时速度;若代入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计算的是该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3求解功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首先要明确是求哪个力的功率,汽车的功率是指汽车牵引力的功率,起重机的功率是指起重机钢丝绳拉力的功率,【例1】如图731所示,质量为m2 kg的木块在倾角37的斜面上由静

3、止开始下滑,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已知: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求: (1)前2 s内重力做的功; (2)前2 s内重力的平均功率; (3)2 s末重力的瞬时功率 答案(1)48 J(2)24 W(3)48 W,图731,针对训练1(2014长春高一检测)从空中以40 m/s的初速度平抛一重为10 N的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3 s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则物体落地前瞬间,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 A300 W B400 W C500 W D700 W 答案A,图732,解析物体落地瞬间v ygt30 m/s,所以PGG v y300

4、W,故A正确,二、机车启动的两种方式 1恒定功率启动 (1)过程分析 (2) v t图象如图733:,图733,2恒定加速度启动 (1)过程分析 (2) v t图象:如图734所示,图734,3机车启动过程的分析步骤 (1)分析物理过程,明确是哪种启动方式 (2)抓住两个基本公式:功率公式PF v ;牛顿第二定律,即FF阻ma. 4机车启动过程中几个物理量的求法,【例2】在水平路面上运动的汽车的额定功率为100 kW,质量为10 t,设阻力恒定,且为车重的0.1倍,求:(g取10 m/s2) (1)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2)若汽车以0.5 m/s2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

5、线运动,这一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 (3)若汽车以不变的额定功率从静止启动后,当汽车的加速度为2 m/s2时,速度多大? 答案(1)10 m/s(2)13.3 s(3)3.3 m/s,针对训练2一辆质量为2.0103 kg的汽车以额定功率P06.0104 W在水平公路上行驶,汽车受到的阻力为一定值,在某时刻汽车的速度为v 120 m/s,加速度为a10.50 m/s2,求(g取10 m/s2): (1)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 m是多大? (2)若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是额定功率行驶),加速度大小为a21.0 m/s2,则这一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 答案(1)30 m/s(2)15 s,解析(1)汽车以额定功率P0行驶,速度为v 1时,有 F1F阻ma1 P0F1 v 1 将数据代入,中,解得F阻2.0103 N, v m30 m/s. (2)汽车由静止启动后,随着速度的增大,牵引力的功率逐渐变大,当功率达到额定功率时,机车达到匀加速直线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 2,设此过程中机车的牵引力为F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2F阻ma2 又P0F2 v 2 v 2a2t 联立解得v 215 m/s,t15 s.,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