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选修34课件第13章第1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1703273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人教选修34课件第13章第1节光的反射和折射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中物理人教选修34课件第13章第1节光的反射和折射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中物理人教选修34课件第13章第1节光的反射和折射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中物理人教选修34课件第13章第1节光的反射和折射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中物理人教选修34课件第13章第1节光的反射和折射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人教选修34课件第13章第1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人教选修34课件第13章第1节光的反射和折射(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才之路 物理,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选修3-4,机械波,第十三章,第一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十二章,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象在水面处折断了;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这是什么原因?,1概念 光线入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一部分光_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_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_; (3)反射角等于_。 3光路的特点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的。,光的反射,返回原介质,同一平面,法线两侧,入射角,可逆,1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_的现象。,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改变,2折

2、射定律 (1)内容: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_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_比。 3光路的特点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的。,同一平面,正,可逆,1定义 光从_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_的正弦与_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折射率,真空,入射角,折射角,3物理意义 是一个与介质有关的常数,反映介质_的物理量。,光学性质,真空,介质,大于1,一、光的折射现象的规律 1光的方向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要发生变化(斜射)。并非一定变化,当光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就不发生变化。 2光的传播速度 光从一种介质进

3、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速度一定发生变化,当光垂直界面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虽然不变,但也属于折射,因为光传播的速度发生了变化。,3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大小关系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不要一概而论,要视两种介质的折射率大小而定。当光从真空斜射入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介质斜射入真空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特别提醒: (1)应用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入射角和折射角。画出正确的光路图是解题的必要前提。 (2)入射角、折射角、反射角均以法线为标准来确定,注意法线与界面的区别。,二、对折射率的理解 1关于正弦值 当光由真空射入某种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以及它们

4、的正弦值是可以改变的,但正弦值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2关于常数n 入射角的正弦值跟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是一个常数,但不同介质具有不同的常数,说明常数反映了该介质的光学特性。,不同介质折射率不同,而它们的密度也往往不同,那么介质的折射率与其密度有什么关系?是不是介质的密度越大,其折射率就越大? 解析:介质的折射率与介质的密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密度大,折射率未必大,如水和酒精,水的密度较大,但水的折射率较小。,三、解决光的折射问题的常规思路和两类典型的问题 1常规思路 (1)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光路图。 (2)利用几何关系确定光路图中的边、角关系,要注意入射角、折射角均是与法线的夹角。 (3)利用折射定律

5、、折射率公式列式求解。,2玻璃砖对光的折射问题 常见的玻璃砖有半圆形玻璃砖和长方形玻璃砖。对于半圆形玻璃砖若光线从半圆面射入,且其方向指向圆心,则其光路图如图甲所示,光线只发生一次偏折。对于两个折射面相互平行的长方形玻璃砖,其折射光路如图乙所示,光线经过两次折射后,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方向平行,但发生了侧移。,特别提醒: 画光路图时应注意的问题 (1)光路是可逆的。 (2)垂直界面入射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 (3)过半圆形玻璃砖圆心的光线在圆弧处不偏折。,下图是光由空气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再由玻璃砖射入空气的光路图,O点是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答案:D

6、解析:在圆心处发生反射和折射,B、C错;由空气射入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A错,故选D。,如图所示,S为点光源,MN为平面镜。(1)用作图法画出通过P点的反射光线所对应的入射光线;(2)确定其成像的观察范围。,光的反射,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平面镜成像问题的题目,主要考查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等大正立的虚像。方法是先确定像点的位置,然后再画符合要求的光线以及与之对应的入射光线。,(1)先确定S对应的像S,连接PS与MN交于Q点,Q点即是过P点的反射点。连接SQ即得对应的入射光线,如图甲所示。 (2)由对称性确定S后,过S连接MN两端点的边界光线SM和SN,此区域即为像点S的观察

7、范围,如图乙所示。,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应为5m,现因屋子太小而使用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如图所示,那么人到镜中的视力表的距离和人到镜子的距离分别为() A5m,2m B6m,2m C4.5m,1.5m D4m,1m 答案:A,光的折射,解析:树顶反射和石头折射成像的光路图如图所示,答案:5.3m 点评:根据题意,正确作出光路图,明确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不是正对着看到的鱼去叉,而是对着所看到鱼的下方叉,如图所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探究应用,解析:从鱼身上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眼睛看到的是鱼的虚像,在鱼的上方,所以叉鱼时要瞄准像的下方,如图所示。,A15B30 C45 D60 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