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中历史通史整合(对比篇)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699776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中历史通史整合(对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国高中历史通史整合(对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国高中历史通史整合(对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全国高中历史通史整合(对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全国高中历史通史整合(对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高中历史通史整合(对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中历史通史整合(对比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史体例对比篇第一讲古代希腊罗马与夏商周、秦汉一、公元前93世纪的世界与中国古代希腊(前9世纪前4世纪中期)古代罗马法世界历史经济古代希腊的商品经济和航海、殖民活动发达;雅典城邦工商业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为其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古代罗马法的起源(前6一前3世纪)罗马法的起源 6世纪末共和国初期,罗马只有习惯法前5世纪中期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前3世纪中期以后,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公民法逐渐演变成为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罗马法的内容民法:基本为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万民法:是罗马帝国范围内的

2、国际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民族及外邦自由民 罗马法保护奴隶以外自由民的多种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核心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罗马法的作用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奴隶制度,巩固了帝国的政治经济基础;它的很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重要影响。古代罗马法的发展(前3世纪一公元6世纪) 元3世纪初,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之间公民和非公民区别开始消失,公民法和万民法之间的区别失去意义。 6世纪时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编纂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政治前9-8世纪出现雅典奴隶制城邦国家雏形;前8-6世纪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尖锐 前594年梭伦改革奠定雅典奴隶制民主的基础;前5世纪

3、初的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制;前5世纪中期伯利克利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文化前5世纪,希腊智者学派以普罗泰戈拉为代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甚至主张所有人都应当是平等的,并据此否定奴隶制,这些观点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最早萌芽苏格拉底比智者学派更加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知德合一”等观点,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中国历史夏商西周(前21世纪前5世纪中期)春秋战国(前5世纪中期前3世纪)经济井田制,工商食官铁犁牛耕,私田取代井田,重农抑商政治方国联盟一封邦建国,宗法制,礼乐制王权衰微,礼崩乐坏,列国变法文化甲骨文,青铜时代百家争鸣,诗经与楚辞秦汉魏晋南北朝(前3世纪

4、7世纪)经济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汉武帝盐铁官营,北魏均田制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文化焚书坑儒;独尊儒术;魏晋思想解放,三教汇流;汉赋与乐府诗二、公元前83世纪的中西比较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西方中国特征西方文明的源头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古代罗马形成欧洲最早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不仅维系了统治而且对近现代西方的法律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宗法制、分封制瓦解,诸侯国进行称霸争雄,社会变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萌芽经济工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5、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开始占主导地位思想文化希腊出现世界上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是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百家争鸣”局面,科技、文学、艺术取得重要成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高峰,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形成第二讲 欧洲的中世纪与隋唐、宋元一、 公元613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世界历史中世纪的欧洲(约公元713世纪)经济中世纪的欧洲盛行封建庄园经济,以庄园为基本的生产、生活单位,在庄园内进行生产分工,农奴劳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庄园内自给自足政治79世纪,欧洲主要封建国家如英、法、德等形成,欧洲多实行分封领主制天主教实力强大,罗马教廷通过教阶和教区制度对整个西欧实行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教权往往是大

6、于世俗王权;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是王权屈从于教权的典型例证文化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神职人员是欧洲唯一的文化阶层,教会垄断学校教育,宗教神学是学校的主修科目宗教机构控制了欧洲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行天主教的精神专制和独裁隋唐(6世纪晚期10世纪中期)宋元(10世纪中期13世纪晚期)中国历史经济农业:曲辕犁,筒车手工业: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瓷器外销商业:大运河有利商品流通;长安城的坊市制;在广州设市舶司 农业: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不抑兼并”) 手工业:宋代政府控制匠户,元代工匠被编入专门户籍;宋代五大名窑,元青花瓷,黄道婆改革棉纺织工具 商业:市坊界限被打破;草市、夜市

7、更加繁荣;四川出现交子;海外贸易发达政治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管理体制;完善科举制度设道、节度使、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行省制度文化思想:三教并行,韩愈复兴儒学科技:雕版印刷术,火药文学:唐诗,唐传奇 书法绘画:楷书步入盛世 朱熹的理学思想 宋词元曲 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 二、1013世纪的中西比较西方中世纪,中国宋元时期。西方中国总特征西欧处于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封建社会继续发展时期政治实行分封制,社会等级森严,教会势力强大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经济封建庄园经济盛行,庄园内自给自足经济重心南移,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思想文化宗教机构控制了欧洲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行精神专制和

8、独裁儒学新发展,文化高度繁荣,四大发明外传第三讲 欧洲迈入近代文明与明清一、 公元14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世界历史1416世纪的欧洲1719世纪初的欧洲经济14、15世纪,意大利半岛的佛罗伦萨等地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并向英法等国发展1500年前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在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西欧航海家开辟了通往美洲和印度等地的新航路,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使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向大西洋转移,荷兰成为17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后来向法、美扩展荷、英、法加入殖民国家行列,在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推动下,世

9、界市场进一步拓展政治欧洲宗教改革 背景: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爆发:1517年,马丁路德揭开序幕主张:因信称义,简化仪式,圣经权威,君权至上结果:形成路德新教,确定“教随国定”原则扩展:加尔文教、英国国教评价:是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和教育发展;加尔文教成早期资产阶革命旗帜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政体确立;18世纪内阁制形成,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和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 18世纪晚期美国独立战争胜利,颁布1787年宪法,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它规定美国国家权力由立法、行政、司法三部

10、分组成,立法权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会行使,行政权赋予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司法权集中于联邦法院。实行联邦制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制联邦共和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重要形式文化文艺复兴背景: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的精神追求;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成就: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达芬奇蒙娜丽莎评价:欧洲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专制,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它公开质疑教会和统治者说教,抨击教会权威,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其核心理性即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

11、识、判断和理解事物,号召人们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鸡、卢梭、百科全书派和德意志的康德科技: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形成,为两次工业革命奠基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中国(14世纪中期1840年)中国历史经济农业: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多熟种植制;引进国外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形成专业生产区域;出现农政全书等农学著作手工业:炼钢技术领先世界;景德镇成为全国瓷都,发明五彩瓷和珐琅彩瓷,瓷器大量外销;苏杭丝织业鼎盛;明朝中后期江南民营手工业出现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缓慢发展商业: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徽商、晋商崛起;海禁与闭关

12、锁国政治 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确立;明宣宗时内阁获票拟权,但内阁并非法定的中央机构,不能制约皇权清朝:康熙时设南书房,集权于皇帝;雍正时设军机处,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发展至顶峰文化思想:王阳明集心学之大成;反专制思想代表李赞、黄宗羲等文艺:小说空前繁荣,四大古典小说问世;传奇兴盛,昆曲一统,汤显祖牡丹亭最为出色;清徽、汉合流,京剧形成;元明清士大夫文人画成就突出,写意画最能反映其风貌科技:郑和海船和导航世界领先;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传统科技巨著相继问世二、1418世纪的中西比较西方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过渡,中国明清时期。世界中国总特

13、征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工业文明)过渡农耕文明的鼎盛、工业文明的萌动、近代危机的前夜政治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政治初步建立专制集权达到顶峰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与西方相比,我国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文化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兴起八股取士、文字狱,反专制思想出现;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曲等取得新的成就对外开始了全球性的交往和早期殖民扩张海禁政策,闭关锁国科技掀起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人文主义内涵不断丰富;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传统科技的归纳总结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到20世纪初,中华文明的发展主要围绕三

14、条线索。一个是农业文明内部矛盾的斗争,主要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上。一个是对外民族矛盾,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主权丧失,领土被分割;中华民族奋起抗争,但是没有能够取得成功。一个是向西方学习进行变革,由“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变动,到洋务运动器物层面的变革,再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制度层面的变革。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第四讲 欧洲工业时代与晚清半殖民地时代一、19世纪初60年代的世界与中国世界历史工业革命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欧美(19世纪初60年代)经济19世纪中期前后,英法美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手工工场。1840年前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取得世界工业垄断地位。此后,工业革命向德、奥、俄、日等国扩展工业革命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巩固资本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