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理论-3讲义教材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693722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场经济理论-3讲义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市场经济理论-3讲义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市场经济理论-3讲义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市场经济理论-3讲义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市场经济理论-3讲义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场经济理论-3讲义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场经济理论-3讲义教材(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企业改革与民营经济改革,第2章 中国企业改革,企业制度和现代公司,1,传统国有企业制度和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改革,2,国有企业的公司化,3,改善大型企业的公司治理,4,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由“国家辛迪加”中的不具有自主性的单位转变为真正的企业。转变的途径有三:一是私有企业的成长,二是国有企业从竞争领域退出,三是改善企业的治理。,2.1 企业制度和现代公司,2.1.1 企业制度,企业:在古代企业就是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企业需要有三方的投入: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 劳动者投入劳动 另外土地的投入 企业是一组合同关系的连接点。大量要素的投入,必须建立一种合同关系

2、,以确定其决策权、利益和风险责任,每一个要素所有者要与企业建立一种合同关系,要素所有者分类 第一类:要素所有者可以获得“合同权利决策权”和“合同收入” 第二类:要素所有者可以获得“剩余控制权”和“剩余收入索取权” 第二类要素所有者就是企业的“所有者”或“业主(owner)”,2.1.2 企业的三种基本法律形式,2.1 企业制度和现代公司,何为“法人” 一个与自然人相对应的法学概念。法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由其成员组织而成的组织。具有和自然人相同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责任,它可以签订合同,提起公诉,也可应诉。,2.1 企业制度和现代公司,2.1.3 现代公司制的产生,现代公司制是公司制的高级形

3、式,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地中海沿岸各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很快,这种贸易需要很多资本,风险也很大,个体业主和合伙人难以适应,于是产生联合组织。,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6年后葡萄牙航海家伽马到印度,贸易发展到美洲和远东,西欧各国不允许个人经商,设立公司需要政府特许,1837年美国普通公司法诞生,1844年英国通过类似的公司法,公司制度才真正建立起来。,美国第一批企业是1850-1860年在铁路运输业中诞生,由于业务繁忙工作不可能由股东或代理人亲自去做,于是就聘请经理人,小钱德勒给现代企业下一个定义:“现代企业是由一组支薪的高中层经理人管理的多部门公司。”,2.1.4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2.1 企

4、业制度和现代公司,公司治理含义,狭义: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投资人与公司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控制关系。,广义: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一整套约束激励机制和制衡机制,用以规范协同公司包括股东、债权人、管理人员、员工、供应商、零售商、消费者和社区居民在内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2.1 企业制度和现代公司,2.1.4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如何处理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关系,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就是信息不对称。 即“逆向选择”、“道德问题”和“管理者盗窃问题” “逆向选择”:股东在挑选经理人时,经理人的好多信息股东不知晓,可能导致股东在选择上的错误

5、; “道德问题”:股东对经理人的忠诚度较其本人少得多。 “管理层盗窃”问题:经理人利用公司的资源去追求个人利益。 控制性的大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大股东得到信息会更多,在经理人的挑选上有更大的权力,并且参与重要决策。大股东侵夺小股东的利益现象很普遍。,2.1 企业制度和现代公司,2.1.4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的主要机制,信息披露 股东大会 董事会 执行机构 公司控制权市场,主要是消除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披露一定要全面、准确、及时,股东依据所持股票份额行使自己法定权利的机构 1.分红的权利 2.发言权 投票权 3.知情权 监察权,是公司法定代表机关。具有决策权等,首席执行官:C

6、EO 首席运行官:COO 首席财务官:CFO 首席技术官:CTO,公司控股股东根据正式规则或施加影响而具有的选择公司多数董事的权力。股东大会或董事会不能发挥作用时,通过购并、更换董事会或经理层。,2.1 企业制度和现代公司,2.1.4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目前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的组织架构有两种类型:,德国类型: 1、通过有形组织,即股东大会-监事会-执行机构来建立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制衡关系。2、实行“双层结构”。3、职工参与决定制度。,英美类型 : 1、不但运用有形组织,还依靠股票市场来实现对主要执行人员的监督和鼓励。如股票期权、限制性股权等。 2、实行“单层结构”。 3、通过职工代表进入公司领

7、导机构实现参与。,监事会与经理理事会之间互不兼职 职工参与对职工利益有关的问题和企业重大决策问题,董事会中既有非执行董事,也有身兼执行人员的执行董事。优点是他们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但是搞不好,也容易造成内部控制,2.2 传统国有企业制度和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改革,2.2.1 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主要特点,所有权被割裂,国有企业是“国家辛迪加”的基层单位,由政府直接经营。,多重角色和多重目标,预算约束严重软化,1978年,一个大型日本经济代表团应邀考察了中国以后,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没有企业”,因为中国的国有经济机构全部是政府行政机构的附属物。 他们忽略了:中央计划经济可以使国家成为一家超级公司。,企业

8、干部与机关干部一样管理考核,企业承担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等多项职责,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全方位服务,企业任务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分担,经营企业的权力由政府各部门分割,产品市场、要素市场不存在,故企业不需考虑市场供求,只需跟政府打交道。如果企业遇到困难,政府就通过减税、优惠贷款、财政拨款、承担企业亏损或允许涨价等方法帮助企业解困,2.2.2 “放权让利”改革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及其原因,企业承包,扩大企业自主权,“放权让利”主要形式及其原因,企业下放,没有改变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更没有改变国有企业的基本制度。只是中央和地方隶属关系改变而已,扩权:自主经营;让利:最初有三项基金,利改税后的税后利润

9、留归企业,产权约束缺失和内部人控制问题,到87年底全国80%以上包干,企业并未获得充分经营自主权,且缺乏长期增长的动力,有短期行为,企业效率低的原因:不是企业的基本制度造成的,而是权力与利益分配过分集中于政府,以至于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缺乏积极性、企业负担过重,技术改造资金不足。于是国家决定“放权让利”。,企业下放的过程及失败的原因 1956年党的八大,根据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要求政府根据统一要求,分级管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划分企业与事业、计划和财政的管理范围,适当扩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管理范围。1958年中央管理的9300家企业下放了8100家,中央企业比重由39.7%降至13.8%

10、。权力下放加上“大跃进”导致混乱,迫使政府收权,1961-1965年开始回收,最终央企比重上升至42.2%。 1966年毛泽东再一次提出:“一切统一于中央,卡的死死的,不是好办法。”1970年又提:“下放就是革命,越下放越革命”。之后中央直属企业只剩下142家,所占比例为8%。 管理企业的权力由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转移的行政性分权,只改变了隶属关系,没有改变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更没有改变企业的基本制度,因此,也不可能改变企业的经济效益。,扩大企业自主权 文革结束之后,很多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否定企业下放,认为企业缺乏活力和效率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管的太多,统的太死。于是有人建议对企业“松绑放权”、“扩权让

11、利”,90年代初开始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 四川省以重钢等6家企业为试点企业。主要是该企业赋予一定的权力,包括在增产节支的基础上,提取一定的利润留成,向职工发放奖金;可以增产市场需要的产品,承接来料加工;销售多余的物资、销售部门不收购的产品和试销新产品;提拔中层干部。 “放权”向企业管理层转移一部分过去由政府掌握的控制权,允许企业管理层自主作出一些过去只能由政府主管部门作出的经营决策。 “让利”允许企业保留其利润的一定部分形成“三项”基金,即职工福利基金、职工奖励基金和生产发展基金。,出现两难 一难:内部人控制的种种弊端日趋严重 二难:企业领导和重大决策权仍由政府控制。,企业承包制得含

12、义及主要形式 企业承包制:是指发包人将自己的财产交给承包人经营,经双方达成协议,保障承包人上缴国家固定的收益外,超过上缴数额的收益则归承包人支配,或按一定比例在双方之间分配。 企业承包制的主要形式 1.上缴利润定额包干 2.利润比例分成包干 3.上缴利润递增包干 4.亏损企业减亏包干 5.两保一挂:(保上缴利润,保技改项目,工资总额与利润挂钩) 缺点:容易造成缺乏长期增长的动力,2.2.3放权让利改革正负两方面的效应,激励机制,信息机制,决策效率,成效:改善了传统国有企业中国家和内部人之间的关系。,目标多元化、权责不对称,“内部人控制”问题,预算约束软化,失败:产权关系混乱。,2.3 国有企业

13、的公司化,“放权让利”国有企业改革没有取得理想效果,反而造成经济形势每况愈下: 1988年,国企亏损达20% 1990年,国企实亏30%,虚盈实亏30%,实际赚钱只有30% 1995年,国企亏损40% 1997年,国企亏损43%。探索新的改革模式势在必行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着力进行企业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 所有与控制分离的现代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管理科学,2.3.1大型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工作的推进,2.3 国有企业的公司化,实现政企职责的分离:行政性公司还原为企业,打破垄断、促进

14、竞争:分拆改组,企业重组上市:整体上市和剥离上市,中央决定:将北方中石化的炼油、零售等下游装置移交给中石油,将南方的中石油的油田移交给中石化,中石油、中石化可以在对方地域内投资运营。,整体上市:先采用分拆、退休、介绍就业等方式对非核心资产和多余人员进行处理,然后对核心资产进行重组,首发和上市。 剥离上市:将核心资产从企业中分离出来,将非核心资产和人员留在原企业,以保证新成立的企业在账面上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并确保上市。,重要的制度缺陷,1.上市公司作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下属企业”,很难成为具有完全独立性的法人实体。,2.旧体制下的“存续企业”作为控股股东控制上市公司。母公司掏空上市公司、通过

15、上市公司从股市圈钱,或者将债务集中在集团公司、申请破产、将风险转嫁给银行或政府,3.内部人行使所有权。,2.3 国有企业的公司化,内部人控制(Insider Control) 现代企业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控制权)相分离的前提下形成的,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不一致,由此导致了经营者控制公司,即“内部人控制”的现象。筹资权、投资权、人事权等都掌握在公司的经营者手中即内部人手中,股东很难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由于权利过分集中于“内部人”,因此在经营者利益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时会有所增强。 内部人控制的表现: 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国企改革过程中的内部人控制的主要表现形式。当前一般认为

16、内部人控制问题主要表现有:过分的在职消费;信息披露不规范,而且不及时,报喜不报忧,随时进行会计程序的技术处理;短期行为;过度投资和耗用资产;工资、奖金等收入增长过快,侵占利润;转移国有资产;置小股东利益和声誉于不顾;大量拖欠债务,甚至严重亏损等。 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形成: 实际上是公司治理中“所有者缺位” 和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不相配的问题。,2.3 国有企业的公司化,一是“调”。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国家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但2004之后以“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为主要目的,在能源、原材料、交通、通讯等行业形成了强大的垄断优势,甚至出现国进民退的现象 发电量占全国55%,民航运输周转占82%,汽车产量占48%,生产高附加值钢材占全国60%等。 二是“管”。管理国家股权,行使股东权利。2008年10月建立了“出资人机构选派董事会、董事会选聘和管理经理层的新体制。” 建立一套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制度,积极探索在海外经理人市场公开招聘央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