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幼儿教育篇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692515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幼儿教育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幼儿教育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幼儿教育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幼儿教育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幼儿教育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幼儿教育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幼儿教育篇课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章 职校生心理发展与职业教育第四节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2,第四节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一、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3,(一) 皮亚杰简介,生平简介: 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20世纪国际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最有影响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家,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卢梭研究的所长。 1918年(22)获博士学位 1921年受瑞士日内瓦大学邀请任卢梭研究主任及后任所长 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学会主席 著作 40多本专著 200多篇文章 最重要的著作是智力心理学,4,1、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提出与感知运动图

2、式、前运算图式、具体运算图式及形式运算图式相对应的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四个阶段。 儿童智力发展阶段性理论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第一,心理发展过程是连续的,又有阶段。 第二各阶段都具有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二)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5,第三,各阶段出现有一定的次序。 第四,前一阶段是后阶段的结构基础。 第五,两个阶段之间非截然划分。,(二)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6,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 11、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 ),2、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二)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7,认知特点: 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

3、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t),末期出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 获得了客体永久性 (Object permanent) 所谓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 “屏幕效应”、“隧道效应” 形成了因果联系,(1)感知运动阶段(02岁),8,(2)前运算阶段(2-7岁),两个小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 象征性游戏(假装游戏)出现 延迟模仿、语言符号灵活运用 象征:与象征物之间有明显相似之处 符号:与被表达物之间无客观上的相似

4、,但主观上有紧密联系,如语言 直觉思维阶段(47岁),9,10,主要智慧(认知)特点,自我中心(egocentrism) 不可逆性(irreversibility) 直觉性(concrete) 泛灵论(Animism) 自我中心言语,(2)前运算阶段(27岁),11,实验者从A、B、C、D四个角度拍摄照片。孩子站在上述四位置之一。给他看拍摄照片,要求其挑选出对面位置上的人所看到的是哪张照片。,自我中心(egocentrism),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界,不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例:三山实验,(2)前运算阶段(27岁),12,自我中心,意味着对认识世界的相对性和协

5、调观点缺乏理解 不自觉地将自我的品质和看法强加于事物和他人的立场,(2)前运算阶段(27岁),13,不可逆性(irreversibility),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2)前运算阶段(27岁),14,直觉性(concrete),以知觉到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依据。往往只注意到事物的某种显著特征,而看不到事物同时变化的若干维度。 往往只注重结果、状态,而不关注变化的过程。 如:通过数手指和摆弄糖果等实物来计算,识字要有图片或事物才能理解字义。,(2)前运算阶段(27岁),15,泛灵论(Animism),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不能

6、很好地区分心理的、物理的现象. 46岁儿童把一切事物都看是有生命、有意识、活的东西,常把玩具当作活的伙伴,与它们游戏、交谈; 68岁儿童把有生命的范围限制在能活动的事物; 8岁以后开始把有生命的范围限于自己能活动的东西;更晚些时候才将动物和植物看成是有生命的,(2)前运算阶段(27岁),16,(2)前运算阶段(27岁)泛灵论(Animism),皮亚杰认为,前运算期的儿童处于主观世界与物质宇宙尚未分化的混沌状态,对事物之间的物理因果关系和逻辑因果关系一无所知,所以思维常是泛灵论的。 霍尔则认为,儿童在个体意识发展的过程中,重演了人类意识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和过程,这个过程或多或少地伴随着某种自发的宗

7、教意识的出现。儿童的泛灵论就是自发宗教意识的特征之一。 国外有些心理学家不同意皮亚杰的观点,认为儿童虽具有泛灵思想,但不普遍。,17,自我中心言语,受自我中心思维影响,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说话。 分为三个阶段(或三种表现形式): 重复:感受说话的愉悦. 独白:帮助自己进行思维,伴随或强化儿童的思维、动作。 集体独白:一个孩子的说话似乎刺激了另一个孩子的言语,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各说各的,互不相干。,(2)前运算阶段(27岁),18,(3)具体运算阶段(7-11、12),运算:是皮亚杰理论的一个特定概念 特点: 观念性:是一种内化的动作,既能在头脑中进行思维。 守恒性:能在变化的情况之下,把握

8、事物的本质。 可逆性:是一种可逆的动作,即能朝着一个方向前进,又能向相反方向运转。如1+1=2,它的相反就是2-1=1 系统性:协调成为一个整体。 具体运算: 这种思维一般不能离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运算是零散的不能组成一个结构整体。,19,主要认知特点: 具体的逻辑推理 守衡性(conservation) 群集结构(groupment),(3)具体运算阶段(7-11、12),20,守恒(conservation)能在变化的情况下把握事物的本质。,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未改变。,(3)具体运算阶段(7-11、12),21,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

9、变,数目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A A B B 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 “B行多(不守恒)” “一样多(守恒)”,数目守恒(67岁),返回,(3)具体运算阶段(7-11、12),22,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A与B一样大小 B球变了 A B A B 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物质守恒(78岁),返回,(3)具体运算阶段(7-11、12),23,长度守恒(78岁),返回,基本原理:不管一根线段或棒在形状或空间安排上有何变化,长度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

10、向儿童呈现() A A B B 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 “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 “一样长” (守恒),(3)具体运算阶段(7-11、12),24,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A B 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面积守恒(89岁),返回,(3)具体运算阶段(7-11、12),25,重量守恒(910岁),返回,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A 两块叠在一起 B 两块分放两边 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

11、重? “A更重” (不守恒) “一样重” (守恒),(3)具体运算阶段(7-11、12),26,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的体积不变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两颗球放入杯中,杯中水的数 将橡皮泥球B改变形状, 量是一样的,儿童看到水平面 准备放入水中 上升到一样的高度。 A B A B 问儿童:若将B放入杯子中,水平面会高出A杯?一样高?低于A杯? “高一些”或“低一些” (不守恒) “一样高” (守恒),体积守恒(1213岁),返回,27,群集结构,群集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系统。皮亚杰认为任何运算都不是孤立的,它只是群集运算中的一个部分。 1、序列:根据某种可定

12、量的维度排列客体。 2、类包含:同时思考整体与部分(认识到范畴之间存在层级关系 ). 3、对应、矩阵,(3)具体运算阶段(7-11、12),28,群集结构:用数理符号表示为: 组合性 A+A=B(动物+植物=生物) 逆向性 A+A=B的逆向性为:B-A=A 结合性 (A+A)+B=A+(A+B) 同一性 A-A=0(鸟出了鸟=零) 重复性 A+A=A(动物+动物=动物),返回,(3)具体运算阶段(7-11、12),29,具体运算阶段:总结,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形成了量和数的守恒,并且能够对实物加以排序和分类,但是他们不能就抽象的、假设的命题或虚构的事件进行推理。,30,(4)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

13、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的假设进行推理。 他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结论,使认识指向未来。,能够和老师讨论代数问题的14岁少年,31,认知特点 假设演绎思维。指不仅从逻辑上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考虑可能的情境(假设的情境)进行思维。 例如,“如果这是第9教室,那么它就是4年级。这不是第9教室,这是4年级吗?”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假设演绎思维。 抽象思维。指运用符号的思维,也称命题思维。 例如,中学代数学习就需要抽象逻辑思维。中学生已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系统思维。指儿童在解决问题时,能分离出所有有关的变量和这些变量的组合, 例如,问儿童:决定

14、钟摆的摆动速度的因素是什么?这里涉及摆的长度、摆锤的重量、推动摆锤的外力和摆锤离中心线升起的高度。前运算儿童不能系统操纵某变量,同时控制其他变量去解决问题。只有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通过系统探索,解决这个问题。,(4)形式运算阶段,32,具体运算:在心理上操纵客体和事件(命题内思维:能够产生、理解和验证具体的、单一的命题 ) 形式运算:操纵假设情境中的命题与观念(命题间思维:能够推论两个或更多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4)形式运算阶段,33,发展阶段观点总结,感知动作阶段是智慧的萌芽 前运算阶段出现表象和直觉思维 具体运算阶段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 形式运算阶段出现抽象的逻辑思维,34,四、皮亚杰心

15、里发展观评价,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 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第一次最为详尽地描述了儿童智慧发展的基本阶段和机制 强调个体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作用 创造了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新方法(临床法),35,四、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评价,局限性 在着生物学化倾向。 适应、图式、同化、顺应 对认知发展阶段的质疑。 忽视智力发展中的社会因素研究。 对社会因素理解狭窄。 认为智力发展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成人的干涉或有计划的教育你能超越儿童自己的发生时间表。 思考题: 分析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对教学的启示。,36,二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一)简介 艾里克艾里克森 (Erik Homburger Erikson 190219

16、94)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因病逝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哈维克(Harwich)。 美国有名的心理学家,儿童精神分析医生,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师承于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37,(一)简介,1、教学和研究经历 1933年参加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并从事儿童精神分析工作; 19361939年间,艾里克森在耶鲁大学人类关系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通过对苏语印第安人教育子女的观察,进一步意识到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的重要性。 19391944 年,艾里克森参加了加利福尼亚大学儿童福利学院“纵向儿童指导研究”。 这项研究涉及人的生命周期各阶段中冲突的解决及儿童游戏的性别差异等; 1951-1960年在匹兹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