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第二章S教学案例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686063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障学第二章S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社会保障学第二章S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社会保障学第二章S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社会保障学第二章S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社会保障学第二章S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学第二章S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学第二章S教学案例(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章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的萌芽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历史和理论背景 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发展与第一次世界经济大危机 社会保障制度的多样化发展与福利国家的兴起 当代世界主要的社会保障模式及其调整与改革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社会保障的萌芽,(一)中外早期社会保障思想 中国早期朴素的社会保障思想,如:“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孔子 ,礼记礼运篇) 国外对社会保障的认识最早出现在古代的巴比伦,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 西方早期的社会保障思想与当时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密切相关,(二)中外早期社

2、会保障的实践与发展,在实践中,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表现为: 从私人义务 ,到成员间的互助互济,再到民间和宗教的慈善事业,评价新旧济贫法,1、均实行强迫劳动与贫困救济相结合的原则,是宗教团体慈善救济的扩大化; 2、是兼顾两大利益集团:有产者、雇主与贫民、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人之间的利益的一种制度; 3、是一项“不够格”(Less eligibility)的原则; 4、理论依据(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萨伊定理等)的局限性必然加速其崩溃。,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历史和理论背景,(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基本条件 必要条件:社会化大生产 充分条件:工人运动兴起,(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历史和理论背景,

3、理论背景: 以“福利国家论”为核心的新历史主义理论 以“市场社会主义”为目标的费边主义,德国俾斯麦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 德国于1883、1884、1889年分别通过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老年与残疾保险法。 三个社会保险计划的意义:标志工人、雇主和国家共同参与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式产生。,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发展与第一次世界经济大危机,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 “罗斯福新政” :主要措施是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国家(除英国等少数国家)的社会保障立法,主要是解决工伤事故补偿、老年人年金、疾

4、病保险等较为急迫的问题。 在两次大战之间,欧洲国家社会保障立法的中心目标是解决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问题。,(一)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形成阶段的特征,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主要是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建立的,有很强的应急性质和“被迫上马、零敲碎打”的色彩。其特征: 1、社会保障的立法和计划都带有试验性质 2、各项保障措施大多是分散且不成体系的 3、体现了由“济贫法”转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过渡性 4、处理社会问题的责任逐渐从地方政府和私人机构集中于中央政府,(二)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形成与福利经济学和国家干预理论,阿赛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基本假定:基数效用论 基本命题:(1)社会福利将随国民总收入的

5、增加而增大;(2)社会福利由收入分配的均等化而增大 基本结论:(1)每一生产要素在各种用途中的边际社会纯产品都相等,是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的标准。因此,竞争可以使边际社会纯产品等于边际私人纯产品,从而使经济福利极大化 ;(2)货币边际效用也存在递减规律,高收入者的货币边际效用低于低收入者的货币边际效用。因此,若将货币收入从富人“转移”一些给穷人,就可以增加货币的总边际效用,从而使社会满足总量增加。,约梅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基本判断: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生产过剩和失业 基本命题:有效需求不足取决于三个基本心理规律: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货币流动性偏好规律。 基本结论:实行充分就业的

6、关键在于增加有效需求,四、社会保障制度的多样化发展与福利国家的兴起,(一)贝弗里奇报告与福利国家的兴起 1942年,社会保障服务委员会报告:社会保险和有关服务,即“贝弗里奇报告” ,其主要观点: 继承了新历史学派理论中有关福利国家的思想,从英国现实出发,指出影响英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五大障碍:贫困、疾病、愚昧、肮脏和懒惰。 社会保障的七个方面:儿童补助、养老金、残疾津贴、失业救济、丧葬补助、丧失生活来源的救济、妇女福利。 社会保障的原则:普遍性原则(又称全民保障原则)、保障基本生活原则、政府统一管理原则、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社会保障的方式: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自愿保险,(二)

7、社会保障制度扩展及其多样化发展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扩展的四重含义: 一是世界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急剧增加; 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和受益范围进一步扩大; 三是社会保障项目构成趋于体系化、网络化; 四是社会保障支出的绝对值及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显著增加。 社会保障制度的多样化发展:制度类型不断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1、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发点由解决劳资纠纷、缓和劳资矛盾转向构筑社会功能体系 2、保障实施对象和覆盖范围,由面向特定阶层和行业劳动者、工薪收入者转向惠及全体公民的国民保障 3、社会保障建立在制度化的基础之上 4、保障项目从

8、零星分散的单项保障向全面体系化方向发展 5、社会保障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分工体系,五、当代世界主要的社会保障模式及其调整与改革,(一)当今世界主要的社会保障模式,(二)“福利”困境及其调整与改革,资本主义经济“滞胀”及其福利困境: 高福利造成财政困难,其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 高福利依赖高税收,沉重的税收负担抑制人们投资和劳动愿意 高福利加大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率 高福利、高消费挤占了生产资金,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减慢,破坏经济的物质基础 社会福利计划的扩大,需要组织一支从中央到地方的庞大队伍,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举措,削减公共福利开支 推迟退休年龄 纠正社会福利全民普遍性 提高社会保险税(

9、费),延长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期限 推行公共福利事业“私有化”、“市场化”,加强私人部门的社会保险力量,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向何处去,六、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及其弊端 保障以“身份”属性取代其“社会”属性,保障范围狭窄,就业与福利、保障的高度重合 保障基金的运行机制紊乱,保障层次单一 保障体系项目不全,没有失业保险,(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国情背景,经济体制的转变 经济结构的调整 庞大的人口数量和人口老龄化影响,(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三个重大挑战,从长期看,要解决人口老龄化造成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从中期看,要减轻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巨大

10、社会震动; 从近期看,则要考虑如何根据宏观经济形势波动适时调整有关社会保障项目的收支水平,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期改革轨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是实行退休费用的社会统筹 二是养老保险基金实行部分积累的财务机制 三是实行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四是逐步推行企业年金(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五是统一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六是实行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和行业统筹的属地化管理 七是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一是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二是逐步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三是失业保险和促进就业的有机结合 四是失业保险与下岗

11、职工最低生活保障相衔接,工伤、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一是工伤保险由企业保险转变为社会保险 二是生育保险进入了制度化轨道,生育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规范生育保险待遇,社会救助制度改革,面向不同的社会群体建立的多元化最低收入保障制度取代“送温暖”式的临时性、随机性的救助方式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扩大 最低生活保障线(贫困线)的制定采取“菜篮子法”,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统一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 规范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体制 社会保障制度的机制创新效应,(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改革的目标模式,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三大挑战: 一是要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 二是要完善新体制的设计 三是要实现从旧体制到新体制的过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具有社会化、广覆盖、低水平、可持续和促发展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第1章 社会保障体系,本章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的特征和理念基础 社会保障制度结构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保障的制度主体 社会保障水平及其适度性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社会保障在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定位与功能 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