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述教学提纲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686032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障概述教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社会保障概述教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社会保障概述教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社会保障概述教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社会保障概述教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概述教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概述教学提纲(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导论,一、为什么要学习社会保障? 1.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充满生活风险的时代 (1)时代的发展进步不仅以生产方式的社会化、而且以生活方式的高度社会化作为显著的标准 (2)市场经济需要并造就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只要有竞争,就必然有失败者 (3)经济的全球化正在使生活风险国际化 (4)人生本来就充满着风险,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本质和特征,2.我们面临哪些生活风险? (1)疾病风险 (2)养老风险 (3)失业风险 (4)职业伤害 (5)天灾人祸,3.安全和有保障,是人的第一需要,也是出于人的最低需求层次的需要 小农经济社会家庭 计划经济时代单位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国外对社会保障的界定,通过一定的

2、组织对这个组织的成员所面临的某种风险提供保障,为公民提供保险金、预防或治疗疾病、失业时资助并帮助他们重新找到工作。(国际劳工组织,1942) 社会保障是为一个社会在出现规定的意外事件或在规定的情况下向其成员提供的保护。(国际劳工组织,1985),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中:社会保障:每个社会成员为自己及家庭的健康与幸福,对衣食住医疗及其他社会服务设施享有一定的权力,对于因失业、疾病、残疾、寡居、老年等情况以及由于个人不可抗力而遭遇到生活危机,无法为生时,享有获得保障的权力等。强调了公民对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力性。,国内的界定,“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

3、员的基本生活全力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陈良瑾) “社会保障可理解为对贫者、弱者实行救助,使之享有最低生活,对暂时和永久失却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实行生活保障并使之校享有基本生活,以及对全体公民普遍实施福利措施,以保证福利增进,而实行全社会安定,并让每个劳动者乃至公民都有生活安全感的一种社会机制。”(侯文若) 社会保障是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统称。(郑功成),(二)社会保障的本质: 1. 最终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2. 是稳定社会的利器 3.以国家财政为基本的经济后盾 4.是全体公民依据宪法而应该享受的基本权利之一 5. 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6. 制度得以实

4、施的保证和依据是相应的社会立法 7.具体保障项目以特定的社会问题存在并需要国家采取经济援助的方式解决为设立条件,具有变动性和发展性。,社会保障是以立法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家财政为后盾,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种制度。,三、社会保障的特征,1.社会性:实施范围的社会性 资金来源和使用的社会性 制度目标的社会性 2.强制性 3.福利性 4.公平性 5.安全性,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一、社会保障的目标 综合考察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发现,社会保障的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

5、的和谐发展。 围绕上述总目标,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需要实现如下分目标。 (1)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2)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3)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二、社会保障的功能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功能 是指社会保障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它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从而发挥社会稳定机制的作用。 2调节功能 现代社会保障作为国家实施的重要社会政策,是调节收入、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 主要的收入分配政策有两个:税收政策 社会保障政策 另外,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支付及投资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国民收入分配和再

6、分配活动。,3补偿功能 是指劳动者和其他社会成员在因风险暂时或永久失去收入时通过社会保障获得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或物质帮助。主要体现在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两个方面,其中社会保险尤为明显。 4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一方面,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失业、医疗、疾病等保障制度的建立,可以使全社会范围内劳动力队伍的更新换代制度化、正常化,保证劳动者的健康和劳动能力,从而为生产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条件; 另一方面,劳动者有了社会保障,解除了后顾之忧,生产积极性必然得到激发,有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全社会的经济增长。 社会保障还是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重要措施。 社会保障制度的普遍推行,还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

7、建设。社会保障是以互助共济为主要行为方式的制度,其实质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三、 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一)社会保障制度对储蓄的影响 1.现收现付制对储蓄的影响挤出储蓄 公共养老金.制度挤出储蓄的观点是由哈佛大学的马丁费尔德斯坦1974年提出的。他认为,社会保障会从两个方向相反的力量影响个人储蓄。一个力量是“挤出储蓄”的,即人们既然可以从公共养老金计划中获得养老金收益,就可能减少为退休期消费而在工作时期积累财产的需要,这叫作“资产替代效应”;另一个力量是“挤进储蓄”的,即由于现收现付制提供了较为安全的退休待遇,可能会诱使人们提前退休,提前退休则意味着工作期的缩短和退休期的延长,这反

8、过来又要求人们在工作期有一个比较高的储蓄率,这叫作“引致退休效应”。个人储蓄的净效应就取决于这两个方向相反效应的力量对比。,马丁费尔德斯坦以美国为例,根据修正的哈德罗储蓄生命周期模式得出结论:资产替代效应大于引致退休效应,现收现付制的公共养老金制度会挤出储蓄,即他认为现收现付制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储蓄有挤出效应。 2. 基金积累制对储蓄的影响增加储蓄,(二)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计划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与劳动力流动,转型经济中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劳动力流动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能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有利于劳动力在地区间、部门间的合理流动。 成熟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劳动力流动 社会

9、保障体系保证了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对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提高了劳动力素质,减少了劳动力流动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三)社会保障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1.社会保障与劳动力供给 理论上不确定性 促进作用:社会保障制度为劳动者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和职工福利,保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对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有重要作用,使劳动者数量和技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从积极的方面促进劳动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抑制作用: (1)保险基金采用现收现付制时,劳动者在职期间交纳的保险费总量与未来的退休金不直接挂钩,使劳动者选择提前退休。 (2)社会保障水平过高

10、使闲暇成本和缺勤成本过低,诱使劳动者选择自愿失业或休闲。 事实 :社会保障的促进作用小于抑制作用,从而会减少劳动力供给,2.社会保障与劳动力需求,(1)如果社会保障缴费过高,人工成本增加过快,就会使产品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甚至失去市场,会使企业减少劳动力需求; (2)劳动力价格超过企业承受能力,会导致企业资本代替劳动,从而减少劳动力需求。,小结,社会保障减少劳动力的供给,压迫劳动力的需求。可以把社会保障水平视为劳动力价格的一种信号,并通过对其的调整来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四)社会保障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1.现收现付制 代际转移,可以实现代际和代内收入再分配; 2.基金积累制 可以对劳动

11、者个人生命周期内的收入进行再分配,(五)社会保障对消费与积累的影响,经济萧条时,失业人口增加,社会保障支大于收,保证了一定的购买力和消费能力,消费需求的相对增加会缓解经济萧条程度; 经济繁荣时,社会保障收大于支,会抑制过旺的消费需求,抑制经济过热,保证国家经济稳定发展。,(六)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一般关系: 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就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原则,一、公平原则 在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中,必须

12、打破各种身份限制,公平地对待每个国民并确保其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在社会保障实践中,必须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以此达到缩小贫富差距、促进整个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目标。,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一方面,社会发展变化决定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变化。 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无一例外地需要相应的财力支撑。 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是各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谁来保障我们的未来?,建立在责任分担基础之上的一种混合型的保障机制,三、责任分担原则,都来分担,个人的参与和承担的责任,四、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 与普遍性原则相比,选择性原则下的社会保障显然不可能是全民保障,因为人们对

13、社会保障的需求客观上存在着差异,国家的财政实力亦有强弱之分,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这些条件极大地制约了普遍性原则的实现,而遵循选择性原则既能够满足社会成员不同的社会保障需求,亦不会超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构成沉重包袱。其实,选择性原则的实践为普遍性原则的落实创造着条件。,五、其他原则 互济性原则既是社会保障制度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增进整个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 法制性原则强调的是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以社会保障法律作为制度确立的标准,以社会保障法律作为实施社会保障项目的依据,以社会保障法律作为政府管理与监督社会保障事务的依据。,第四节 社会保障与其他分配范畴的关

14、系,一、社会保障与工资 这两种收入分配的渠道是不同的。 工资分配的渠道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V的部分;非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通过提供劳务而取得的工资,属于国民收入V和M部分的再分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属于国民收入M部分的再分配。而人们从社会保障取得的收入则主要来自国民收入V与M部分的再分配。 这两种收入分配的原则也是不同的。 工资分配的主要原则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允许按职工个人能力、贡献大小和企业的经营状况,拉开工资收入的差距,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生存和发展能力。,而社会保障

15、分配的原则却是确保基本生活水平,其最大的特点是国民利益均沾,受保人的保障金收入与其劳动能力、贡献大小以及企业的经营状况等没有必然的联系,政府保证其收入水准的大体一致,以便获得稳定的基本生活条件。 社会保障分配与工资分配既存在区别,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二者均对宏观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其次,社会保障分配和工资分配又相互影响。 最后,这两种分配还对微观经济产生着影响。,二、社会保障与个人储蓄 社会保障分配含有事先储蓄以防意外需要的意义,但这种储蓄与个人储蓄是不同的。 1.社会保障分配具有强制性,在企业和个人创造的国民收入最终实现之前,必须为社会保障的需要做出扣除,这就使社会保障分配成为一种强制

16、储蓄。 而个人储蓄则不然,它是在个人收入分配之后,由于消费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着时间差所形成的一部分货币资金沉淀。 2.通过社会保障分配渠道所筹集的社会保障基金,是作为共同准备基金而存在的,受保障者个人无权单独处理,支付给个人的社会保障津贴也不与当初的缴款数额发生必然联系。 而个人储蓄乃是个人单独形成的准备性财产,可以随时提取,而且所提取的也只能是自己存入的本金及利息。,3.社会保障基金的形成与运用,以保障基本生活消费为目的,受保人按规定缴纳的款项,是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中的必要扣除,是个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个人储蓄以满足个人将来消费需要为目的,完全是一种个人行为,只有财力有余者,才具备储蓄能力。 社会保障与个人储蓄除了存在上述区别之外,也有着某种共性与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通过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和实行个人储蓄,可以将一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积累基金,促进经济的增长。 筹集社会保障基金与实行个人储蓄相结合,有利于受保人的生活水平不因特殊事故而受影响。,三、社会保障与商业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