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作业专题诗歌鉴赏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684609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作业专题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二轮作业专题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二轮作业专题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二轮作业专题诗歌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二轮作业专题诗歌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轮作业专题诗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作业专题诗歌鉴赏(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轮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考查热点及对策把脉高考明确复习方向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考情,我们可以发现高考对该知识板块的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从命题方式来看,以主观题为主要考查题型,这样有利于考查考生综合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也有个别地区的高考试卷采用选择题与主观题结合的形式考查,如2009年高考北京卷、上海卷。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二、从考查能力上看,加强综合考查力度,除了少量的题目是就某一考点单独命题外,大部分的题目都把几个考点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命题。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三、从考查的体裁来看,唐宋诗词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最高,但元曲、明清的诗词在高考试卷之中也时有出现。四、 从考查的题材来看,每年

2、的高考基本涵盖了古代诗歌的各类题材,如写景诗、边塞诗、咏物诗、爱国诗、题画诗等,其中写景诗是考查的重点。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五、从考查的内容来看,在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四个考点中,考查比例最高的是“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其次是“表达技巧”“语言”“形象”这三个考点。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六、从考查的题量分值来看,题量基本上是两道题,分值在6至11分之间。热点串讲高考核心突破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其考查的热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热点1 对诗歌的形象的考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主要是让考生把握诗歌中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蕴涵在形

3、象中的人生或社会意义。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三种形象,即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人物形象后面的抒情主人公)、景(诗歌中描写的景象及景象后面的抒情主人公)、物(诗歌中描写的物象及物象后面的抒情主人公)。如果题目没有特别说明,一般只要求考生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而不包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I、全国卷II、重庆卷、江苏卷、天津卷均有设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形象。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热点2 对诗歌的语言的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理解诗歌中关键的词句的特定含义、暗示义,分析语言的风格特色,评价诗歌炼字的作用等。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指鉴赏动词(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形容词(能增强描

4、写的色彩感、画面感,渲染某种气氛,表现某种心情的形容词)、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或是起强调作用的叠词句)、拟声词(能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的拟声词)等的表达效果。语言风格常见术语有:朴素自然、沉郁顿挫、通俗易懂、豪迈飘逸、雄健高昂、悲壮苍凉、雄浑悲壮、清新明丽、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如2009年高考湖北卷、山东卷、四川卷、天津卷、广东卷、北京卷等均有设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热点3 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观点主要就是把握诗歌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鉴赏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

5、想和政治倾向等。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有以下几类:忧国忧民(具体表现为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的愤懑、反映离乱的痛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等)、建功报国(具体表现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对山河沦丧的痛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等)、思乡怀人(具体表现为羁族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等)、生活杂感(具体表现为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对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对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等)、长亭送别(具体表现为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等)。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I、全国卷II、福建卷、山东卷、四川卷、重庆卷、浙江卷、安徽卷、广东卷、江

6、苏卷、天津卷、江西卷、北京卷等试卷均有设题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热点4 对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是让考生掌握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表达技巧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使用,也包括艺术上的巧妙的构思。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四川卷、重庆卷、浙江卷、安徽卷、江西卷、上海卷等试卷均有设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调研

7、1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水龙吟吕同老素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太液波翻,霓裳舞罢,断魂流水。甚依然、旧日浓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欲唤凌波仙子。泛扁舟、浩波千里。只愁回首,冰帘半掩,明珰乱坠。月影凄迷,露华零落,小阑谁倚。共芳盟,犹有双栖雪鹭,夜寒惊起。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在词的上片中,词人从哪些角度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个形象?前人都认为“甚依然、旧日浓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一句非常妙,试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分析。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查形象及表达技巧的诗歌鉴赏题。第(1)题是一道综合性的考题,既考查考生鉴赏词中

8、的形象的能力,又考查考生对词中的艺术手法的把握能力。该题没有明写描写的对象是什么,因而在解答该题时,考生首先要明确词中描绘的形象是什么,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词句来鉴赏描绘的手法。结合词中的“亭亭翠盖”“凌波仙子”等词语,考生就能明确描绘的对象是“莲(荷)花”,再抓住“素肌”“玉立”“亭亭”“盈盈”“素靥”“霓裳”“浓香淡粉”等词语来鉴赏解答。第(2)题考查词的内容及表达技巧中的艺术构思技巧,在内容上,考生要明确“甚依然、旧日浓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一句主要描写莲花,但同时也写到了人,且将人与花进行了比较,从中领悟内容上的巧妙之处;而在结构上,该句处在一个关键的位置,因为在此句之前,主要是在描绘莲

9、花的形象,而在此句之后则转入了抒情,从而可以确定该保存在结构上的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答案:(1)一是从色彩上,用“素肌”“素靥”来突出莲花“洁白无瑕”的特点,二是从仪态上,用“玉立”“亭亭”“盈盈”写出了莲花的轻盈苗条、仪态娇美的特点;三是从神韵气质上,用“霓裳舞”“浓香淡粉”来突出莲花的优美舞姿和高洁的气质。总之,作者从与众不同的角度为读者展现了圣洁、娇美,香气馥郁,焕发着青春活力的莲花形象。(2)内容上,这一句写词人的怨花之意。花开花谢,本不能从人心愿,但词人却想让它同人一样盛衰,纯属无理,实际上是词人感叹人生易老,希望青春永在的美好感情的流露,在极无理处显示的正是极

10、有情。结构上,这一句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上片对莲花的描写转入下片抒写对莲花的依恋和感伤之情。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调研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张榘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请赏析“秋在黄花羞涩处”中“羞涩”一词的妙处。“身名都被儒冠误”写出了词人怎样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解析:这一题考查了诗歌的语言、思想感情两方面的知识。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歌炼字的把握。

11、在解答时要抓住“羞涩”一词的词性、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所带的感情色彩,再联系所描绘的对象“黄花”,就容易形成答案。第(2)题是一道考查思想情感的题,在解答时,考生要抓住诗中景物的特点,如词中描写景物的“乱”“淡”“荒”等字,“且尽清樽公莫舞”等抒情的句子,就能形成答案。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答案:(1)用“羞涩”一词来状菊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新颖独到而且巧妙。“羞涩”写出此菊花经过一夜的霜打,无力抬起头来,似乎有些羞答答的神态,十分传神。(2)该句写出了词人对进入仕途的怨恨、懊悔的内心,表达了他对仕途的厌倦的思想情感。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调研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秋晚登古城李百药日

12、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注李百药的经历是非常坎坷的。隋炀帝即位,李百药出为桂州司马,旋即解职还乡里。入唐,他又遭李渊猜忌,被流放泾州。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1)这首诗中各句扣题非常紧,请分析诗中各句是怎样紧扣题目的。(2)结合整首诗的内容分析“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与“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两句中作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及诗歌艺术构思的诗歌鉴赏题。第(1)题主要考查诗歌的艺术构思技巧,诗歌的题目为“秋晚登古城”,其中有“秋晚”“古城”两个关

13、键名词及一个动词“登”,那么鉴赏时就要抓住诗歌中是如何来突出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的,而最能突出这三个词的特色的,莫过于诗歌中的景物了,因而解答该小题时可以从诗歌的意象切入。第(2)题主要考查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复杂的思想情感。“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在诗的开头,在结构上起总起作用,体会其中的情感除要抓住“怅然”这一关键词外,还要结合诗中描写的景物来体会;“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一句除了要结合诗中的景物描写外,还要结合注释来理解。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答案:(1)诗中各句主要是通过意象来紧扣题目的,首联的“日落”紧扣“秋晚”,“临古城”照应“登古城”;中间三联通过“颓墉”“荒堞晚乌”“萧森灌木”“孤

14、烟”“霞景”“余照”“露气”“晚清”等秋天傍晚固有的一系列意象来紧扣题目,尾联用“秋风”来照应“秋晚”。(2)“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一句通过写日暮时分,四野幽暗,纵目远望,路途还很遥远的眼前实景,渲染了一种萧瑟凄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登临苍凉古城时的惆怅与寂寥之情。“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呼应首联,除了有惆怅寂寥之情外,更多的是表达诗人怀才不遇,对现实强烈不满和抗议的激愤之情。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调研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送二兄入蜀卢照邻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诗的前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相顾怜无声”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简要分析。这首诗

15、在语言方面具有什么特点?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诗歌表达技巧和语言的题目。第(1)题考查表现手法,且限定这诗歌的前两句。前两句都是写景,前一句中,我们抓住“关山”“客子路”这两个特定的意象,就能明白写的是哀景,而后一句中,我们抓住“花”“柳”“帝王城”这几个意象,就知道写的是乐景,最后再结合诗中写的事件送二兄入蜀,可以确定其表现手法为反衬。第(2)题考查诗歌的描写方法,描写方法有写人及状物两类,而“相顾怜无声”描写的对象不是景,而是人,因而可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去思考,人物描写的方法常见的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第(3)题考查诗歌的语言特色,联系相关的语言特色

16、方面的术语,很容易确定清新自然、通俗易懂的特点。猫虿驢绘燈鮒诛髅貺庑。答案:(1)前两句主要运用了反衬(对比)的表现手法。首句用“关山”二字概括了蜀道上的艰险,次句“花柳帝王城”,写出了“二兄”出发的地点长安,歌舞升平,一派繁华的景象,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以长安的繁华反衬亲人在艰险的蜀道上将会感到的孤苦、凄凉,着墨不多,感情却备显深沉。(2)“相顾怜无声”抓取临分手时的一个细节描写,将兄弟间依依不舍、相互牵挂的惜别情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淋漓尽致。“相顾”二字将相互间情深意切的目光传神地描绘了出来,一个“怜”字传达出了兄弟间存在的挚爱之情,“无声”二字显示了不可名状的离别之恸,颇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意。(3)清新自然,通俗易懂。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绝妙对策1.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