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庄子》简介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675053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与《庄子》简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庄子与《庄子》简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庄子与《庄子》简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庄子与《庄子》简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庄子与《庄子》简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庄子与《庄子》简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与《庄子》简介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庄子其人,庄子生平典籍资料,壹,贰,叁,肆,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庄子天下,刘向别录汉书艺文志,史记集解 史记索隐 史记正义,背景,庄子(前369前286年)者,蒙人(一说安徽省蒙城县,一说河南商丘东北)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庄子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唐玄宗天宝(742756年)元年(742年)追封庄子为南华真人,称庄子为南华真经。宋徽宗追封为其为“微妙元通真君”。道教圣地楼观台供奉。,庄子其人,背景,庄子生活贫

2、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唐玄宗天宝(742756年)元年(742年)追封庄子为南华真人,称庄子为南华真经。宋徽宗追封为其为“微妙元通真君”。道教圣地楼观台供奉。,南华真人,庄子庄子一书经庄子弟子等人整理、补续而成,成书于战国中后期。 据汉书艺文志,庄子有52篇,但自郭象注后仅见33篇。 据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庄子,至少到西晋时 52 篇尚存。其后有佚篇。,庄子一书,现在通行的庄子,是郭象注本,33篇,包括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内篇七,一般认为是庄子自著。外篇十五、杂篇十一,系庄子后学记述和发挥庄子学说所成。,庄子一书,内篇7:

3、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庄子篇 目,外篇15:骈拇、马蹄、胠箧、在宥、天地、天道、天运、刻意、缮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庄子篇 目,杂篇11: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列御寇、天下。,庄子篇 目,背景,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 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内篇逍遥游,背景,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tio、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

4、上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内篇逍遥游,背景,“逍遥游”是指“无所待而游无穷”,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 “逍遥”,在庄子这里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观念及其价值的限制而达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 “游”,并不是指形体之游,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之游,形体上的束缚被消解后,自然就可以悠游于世。逍遥游。,内篇逍遥游,背景,逍遥游就是超脱万物、无所依赖、绝

5、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在庄子看来,达到这种境界的最好方法就是“心斋”“坐忘”,这两者体现了一种精神自由和天人合一的精神逍遥游。,内篇逍遥游,背景,全篇由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故事与故事之间没有表示关联的语句和段落,内容上有统一的主题思想贯穿着,在概括性和思想深度上逐步加深提高,呈现出一种似连非连、若断若续、前后贯通、首尾呼应的精巧结构。,内篇齐物论,背景,“齐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文中涉及很多宇宙观方面和认识论方面的问题,对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内篇齐物论,背景,齐物论共有七个主要寓

6、言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吾丧我”的境界。“丧”是遗落。“吾丧我”实际上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忘掉了物的存在、自我的存在,混同了物我界限,合二者为一体。狙公赋芧:天籁、地籁、人籁。尧问于舜:尧制裁小国就如同十日并出,让世间万物都沐浴到他的光辉。大道普照万物也与之同理。赞颂道。,内篇齐物论,背景,齐物论共有七个主要寓言 啮缺问乎王倪:庄子混同是非,齐一万物的观点在这里论述得很充分,他赞美了至人的超凡脱俗,表现了他对至人精神自由境界的追求。鹊子问于长梧子:否定世俗的是非观,主张因任自然。瞿罔两问景:依赖外物而生,无以得到自由。 庄周梦蝶:物我的合一,一种无我的境界,类似开头“吾丧我

7、”的境界。,内篇齐物论,背景,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 第二部分以庖丁解牛的故事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遵循事物的规律,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内篇养生主,背景,第三部分说明圣人不凝滞于事物,与世推移,以游其心,安时处顺,穷天理、尽道性,以至于命的生活态度。 以“无己”顺应自然,藏锋慎用,警惕地在夹缝中求自在宽绰,避免被残酷专制统治毁灭;强调“不失己(不自丧)”,保全本性,提高精神境界,延续精神生命。,内篇养生主,本篇的中心在

8、于讨论人的精神世界,应该怎样反映宇宙万物的本原观念和一体性观念。 庄子在本篇里所说的“德”,并非通常理解的道德或者德行,而是指一种心态。庄子认为宇宙万物均源于“道”,而万事万物尽管千差万别,归根到底又都浑然为一,从这两点出发,体现在人的观念形态上便应是“忘形”与“忘情”。,内篇德充符,所谓“忘形”就是物我俱化,死生同一;所谓“忘情”就是不存在宠辱、贵贱、好恶、是非。这种“忘形”与“忘情”的精神状态就是庄子笔下的“德”。 “充”指充实,“符”则是证验的意思。,内篇德充符,背景,全文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假托三个故事:孔子在颜回打算出仕卫国时对他的谈话,叶公子高将出使齐国时向孔子的求教,颜阖被

9、请去做卫太子师傅时向蘧伯玉的讨教,说明处世之难,不可不慎。,内篇人间世,背景,怎样才能应付艰难的世事呢?庄子首先提出要“心斋”,即“虚以待物”。再则提出要“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第三提出要“正女身”,并“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归结到一点仍旧是“无己”。,内篇人间世,背景,第二部分着力表达“无用”之为有用,用树木不成材却终享天年和支离疏形体不全却避除了许多灾祸来比喻说明。 最后一句“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是整个第二部分的结语。 前后两部分是互补的,世事艰难推出“无用”之用的观点,“无用”之用正是“虚以待物”的体现。“无用”之用充满了辩证法,有用和无用是客观的,但也是相对的,而且

10、在特定环境里还会出现转化。,内篇人间世,为了说明“德”的充实与证验,文章想象出五个外貌奇丑或形体残缺不全的人,但是他们的“德”又极为充实 孔子为王骀ti所折服;申徒嘉使子产感到羞愧;孔子的内心比叔山无趾更为丑陋;孔子向鲁哀公称颂哀骀它titu ; 跂q支离无脤(shn唇)和大瘿yng为国君所喜爱。,内篇德充符,五个小故事之后又用庄子和惠子的对话作为结尾,即第六部分,在庄子的眼里惠子恰是“德”充符的反证,还赶不上那些貌丑形残的人。 “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自然授予了你的形体,你却以“坚” “白”的诡辩而自鸣得意! “名家”,内篇德充符,名家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礼官。成文法(前536年3

11、月,郑国子产将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金属鼎上,史称“铸刑书”)公布后,社会上出现了一类人,他们根据法律条文进行辩护,由于这些学者专门从事名词概念的探讨,因此称他们为“辩者”。 汉代学者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则他们称为“名家”。春秋后期郑国的邓析,就是这类人物的代表。春秋末期以来的名辩思潮,发展到战国中期,由于激烈的社会变革,使旧有的概念不能反映新事物的内容,而新出现的概念还需要社会的公认。,“名家”,名实不符的现象,在当时的社会上十分普遍,急需解决。适应社会需要,逐渐出现了一批以思维的形式、规律和名实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思想家,他们致力于论辩中逻辑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名家学派。,“名家”,名家以擅长

12、论辩著称,注重分析名词与概念的同异,重视名与实的关系,开创了中国的逻辑思想探究。 在名家内部,由于观点不同又形成若干派别,其中主要有“合同异”派和“离坚白”派(庄子秋水:“合同异,离坚白。”庄子 天下所列惠施“历物十事”之第五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名家”,惠施提出讲事物同异关系的命题“合同异”,把“同”和“异”合二为一,引申出事物之间不存在差别,“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相对主义结论。 这一派注意到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名家”,背景,慧施认为事物有“大同”,也有“小同”,“大同”则小异,“小同”则大异,“大同”小异 和“小同”大异是不

13、同的,但无论这种不同如何不同,都只是小同异而已。因为这些同和异都只是具体事物之间在互相对比之间的“同”“异”。他在一定程度上是讲同和异是相互联系的,讲同和异之间有统一性。,“名家”之“合同异”派,背景,“合同异”的著名论题有“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等。,“名家”之“合同异”派,背景,离坚白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公孙龙。 这一派注意到事物和名称的差异、独立和稳定。他们认为,万物都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同的,甚至一物之中的各种属性也是互不相关的,因而否定了事物和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名家”之“离坚白”派,背景,这一派的著名论题为“白马非马”和

14、“坚白石二”。他们认为“马”是“命形”的,“白”是“命色”的,“命色者非命形也”,所以说“白马非马”。他们又说,眼看不见石之坚,而只能看见石之白,因此“无坚”;手摸不着石之白,而只能触及石之坚,因而“无白”,由此断言“坚”和“白”是互相分离、各自独立存在的。,“名家”之“离坚白”派,背景,“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师”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师。谁够得上称作这样的老师呢?那就是“达于道之人”。 庄子认为自然和人是浑一的,人的生死变化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而他主张清心寂神,离形去智,忘却生死,顺应自然。这就叫做“道”。,内篇大宗师,背景,全篇七个故事,寓托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庄子对宇宙万物的认识基于“道”,他认为整个宇宙万物是浑一的,因此也就无所谓分别和不同,世间的一切变化也都出于自然,人为的因素都是外在的、附加的。基于此,庄子的政治主张就是以不治为治,无为而治便是本篇的中心。什么样的人“应”成为“帝王”呢?那就是能够听任自然、顺乎民情、行不言之教的人。,内篇应帝王,背景,且彼方跐c黄泉而登大皇,无南无北,爽然四解,沦于不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庄子外篇秋水第十七) 庄子的思想主张正俯极黄泉登临苍天,不论南北,释然四散,通达无阻,深幽沉寂不可探测;不论东西,起于幽深玄妙之境,返归广阔通达之域。,庄子里评价庄子思想的语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