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2 幼儿心理发展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671939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育心理学2 幼儿心理发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幼儿教育心理学2 幼儿心理发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幼儿教育心理学2 幼儿心理发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幼儿教育心理学2 幼儿心理发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幼儿教育心理学2 幼儿心理发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教育心理学2 幼儿心理发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育心理学2 幼儿心理发展课件(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1. 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2.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3.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4.教育与幼儿心理发展,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宛如冰山一角的心理世界,水上部分只是 庞大冰山的很小 一部分,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广义: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生的心理变化 狭义:指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心理演变与扩展,心理世界的一些规律: 1.从简单 复杂,2.从无意 有意,3.从笼统 分化,4.从凌乱 形成体系,二、心理发展的性质,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运动发展从上至下,从中心到边缘) 3.不平衡性 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 生殖系统先慢后快 4.差异性,三、心理发

2、展的年龄特征与阶段划分,1.年龄特征 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段中形成的普遍的典型的心理特征。如儿童时期活泼好动,青少年时期冲动好强,进入成年期后温和稳重 2.年龄特征的阶段划分 (图片 人格发展阶段 单身和成家) 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少年期、青年期等,埃里克森提出 人格发展8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个体面临着不同的危机或者要解决的矛盾,人格的发展就是在不断地解决矛盾,寻找转机的过程中完成的。 如果危机得以化解,矛盾得以解决,则人格发展比较理想,对人事产生信任,性格趋向自主、主动、勤奋。 反之,对人对事不信任,性格羞怯、疑虑、常怀有内疚感、自卑等等。,八阶段中的的前三

3、个阶段属于婴幼儿时期:,1.信任对怀疑(0-1岁) 2.自主对羞怯、疑虑(1-3岁) 3.主动对内疚(3-6岁),信任对怀疑(01岁),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饥饿不舒服时,父母是否出现是建立信任感的关键。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 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自主对羞怯疑虑( 13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成人既要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要尊重儿童的选择,培养自主精神。 启示:把握

4、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主动对内疚(35岁) 在体能、认知和语言能力等发面的能力加强,有能力参与各种活动,进行学习和探索,主动性和独立精神进一步发展。经常无视或者忘记规则,自我中心,与同伴发生争执。 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将来会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 如果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自卑内疚,导致行为上的退缩。,第二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幼儿期是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其年龄特征从言语发展、认知发展、情绪发展等方面体现。 一、幼儿的言语发展 问题:如果没有语言?,(一)词汇的发展 幼儿期是

5、一生中词汇增加最快的时期。 不仅反映在数量的增加上,还有再词义理解方面逐步准确。 (二)语法掌握 口头表达能力 在口语表达方面,3岁是儿童语音发展的关键期,二、儿童的认知发展,认知(认识),是人的全部认识过程的总称,如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 依靠五种感觉器官得到的信息被传达至中枢神经系统,这个过程所获得就是“感觉” 依靠传达进来的信息对事物进行认识就是知觉。,学习“苹果”,它是红色的 它有清香的味道 它是沉甸甸的 它是甜滋滋的,这是一个苹果,正是依靠感觉和知觉,我们才能正常生活,感觉剥离试验:,1954年,加拿大心理学家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

6、使其难以产生视觉; 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 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感觉剥离试验:,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 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 给与被试丰厚的条件,但是没人愿意坚持。,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 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五种感觉的特点:,人类的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视觉

7、:90%的信息来自视觉,听觉:听觉可以捕捉各个方向的信息,五种感觉的特点:,人的味觉”特别靠不住的感觉” 味觉要依靠其他感觉的支持才能发挥作用 触觉分为三种触压觉、痛觉、温度觉。 一般认为嘴唇和指尖的触压觉比较发达 与记忆关系密切的嗅觉 当人们嗅到某种特殊气味时,相关联的记忆也会在不经意间被唤醒。 利用香草气味来进行的芳香疗法,不可思议的知觉感觉也会出错,当人们的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征,而出现各种歪曲现象时,人们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觉。 对长度大小的感觉会因为与周围事物作比较而受影响 错视的种类:心理图片 视觉的欺骗,知觉受 需要 的左右:,试验:挑选十个智力水平相当的孩子,有的家庭

8、条件贫困,有的家庭条件优越。 让孩子们观察1、5、10、25、50美分的硬币,然后画出同样大小的圆。 结果发现: 贫困家庭的儿童所画硬币比实际的要大。富裕家庭的儿童所画硬币比实际的要小,不可思议的知觉潜意识效应,在人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利用视觉后像来促使潜意识发挥作用,这样可以对其行为产生影响。 事例:电影中的广告片 运动服的小细节,不可思议的知觉人人都有间谍耳,选择式注意:一个人在复杂环境中很快的知别人的秘密或者其他有用的信息。 人拥有把注意力集中在必要的和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上的能力。 举例:鸡尾酒会效应,不可思议的知觉色彩心理效应,色彩心理学的开山鼻祖牛顿和歌德 颜色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效应:

9、冷色(蓝色)暖色(红色黄色)给人不同的温度感,红色、橙色、黄色有向外扩张的倾向 蓝色、紫色有内敛的倾向(膨胀色,收缩色),颜色与性格,红色、蓝色、黄色、绿色、茶色、紫色、灰色、黑色 从颜色图形看心理,幼儿的认知发展:,1.颜色感知 能辨别七种颜色,按名称选择颜色 2.空间感知 3岁能辨别圆形正方形等,5、6岁时进一步认识椭圆、菱形、五角星等,幼儿的认知发展:,3.时间知觉 即将三岁的孩子问妈妈,什么时候自己过生日? 天黑了,我要回家,观 察:,一般来说,3、4岁时自由观察一幅图画持续的时间大约是7秒,4、5岁时约为8秒,6岁时约为12秒。 通常观察不细致,对不感兴趣的视而不见。 明确目标,让他

10、观察的是什么。 事例:观察 boat 课件,幼儿的记忆发展:,幼儿期记忆的特点: 1.无意记忆为主 很少特意去记住某事 2.形象记忆为主 容易记住直观具体的 3.机械记忆为主 不会运用某些方法和技巧去记忆,一些特别的图片更容易记住:,幼儿的思维发展:,经历三种水平: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1.动作思维:是2岁以前婴儿的主要思维方式。特点是思维伴随动作或行为进行。 2.具体形象思维: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思维。幼儿期的主要思维方式。 3.抽象思维:依靠语言文字,数字或符号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幼儿期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幼儿的想象发展:,想象是指人脑对感知到的事

11、物形象加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幼儿期想象的特点: 1.任意性 2.夸张与混淆 3.再造性 事例:幼儿有时候说谎的原因 将想象和现实世界混淆。,Apple 会飞的苹果 Wing It is an apple It can fly,三、幼儿的情绪与情感发展,幼儿和成人一样具有各种情绪反应,只是表达方式较为简单。,情绪识别与理解:,大部分幼儿都能够识别高兴、愤怒、生气、悲伤等基本的面部表情 新生儿和婴儿,也能区分成人不同的情绪,新生儿能够识别成人不同情绪的表情:,情绪情感体验:幼儿的情绪感体验较为丰富。 情绪情感体验多由具体直观的事件引发,愿望得到满足就快乐,得不到满足就苦恼。 对道德感、

12、美感等高级情感也有初步体验,受到表扬或穿上新衣服,都会高兴。,情绪表达与控制:,1.幼儿的情绪表达是外显的、不加掩饰的。 2.情绪容易受感染,情绪控制能力较差 3.幼儿具有情绪掩饰的能力 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培养学会主动进行情绪控制,而不是任性、失控。,四、幼儿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一、个性的发展 个性是指人在活动中表现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整体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幼儿期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早年建立的个性模式对日后个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个性的发展包括:,1.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评价:从轻信成人到自己独立评价 自我体验:四岁是一个转折点,五六岁的大多数儿童表现出自我情绪体验

13、,由简单的愉快愤怒,发展到委屈、自尊、羞愧感等等复杂体验。 自我控制:转折年龄在 45岁,5、6岁时都 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个性的发展包括:,2. 性格的发展 好奇心强 独立性不断发展 坚持性不断提高,二、社会性的发展,社会性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到的 如何依据社会规范对待自己、对待他人、遵规守纪等方面的态度、观念和行为。(如何做一个社会人) 随着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要求幼儿去适应社会生活,更好的社会化。,幼儿社会性发展通过下面几个方面体现:,1.同伴交往 2岁时自我中心,3岁以上社交活动显著增加,5、6岁时群体活动增加,喜欢一起玩 2.社会行为成波浪形发展

14、 2岁时顽皮,反抗,3岁时变得乐于合作,四岁时又变得不守规矩,5岁时又变得温和友善,6岁时固执好胜,爱发脾气。 3.性别化的发展 六七岁时能够理解性别的恒常性,性别不会因服饰、形象、活动而变化。 boy girl monky的游戏,第三节: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一、遗传和生理成熟 遗传是一种生理现象,指双亲的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各种特征通过遗传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现象 生理成熟,指机体生长和发育的程度和水平。 遗传和生理成熟是 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和基础,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体现在:,1.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2.人与人之间存在不同的遗传基因 3.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

15、制约心理发展,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二、环境 主要指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 1.事实说明,具备正常遗传素质的儿童,其心理发展受环境的决定性影响。 2.具体的教育条件是形成个性的重要因素,事例:,生活中的长子效应 (老大温顺有责任感 最小的孩子较为任性) 一项关于同卵生五姐妹的调查 (姐妹五人长相一致 性格各不相同),第四节:教育与幼儿心理发展,1.教育的主导作用 2.早期教育 3.幼儿教育的原则,幼儿教育的原则:,1.热爱与尊重幼儿 2.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3.面向全体,因人施教 4.保教合一 5.教育的活动性 和 活动的多样性,同龄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为什么会不同? 有哪些因素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课堂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