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血清学检测的操作规范教学材料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671096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毒血清学检测的操作规范教学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梅毒血清学检测的操作规范教学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梅毒血清学检测的操作规范教学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梅毒血清学检测的操作规范教学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梅毒血清学检测的操作规范教学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梅毒血清学检测的操作规范教学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毒血清学检测的操作规范教学材料(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梅毒血清学检测的操作规范,主要内容,梅毒概述 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 梅毒检测技术规范,梅毒是一种几乎可以侵犯全身所有器官,而产生多种症状和体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十六世纪初由欧洲传入亚洲,后蔓延我国。梅毒又称为杨梅疮、广东疮、疳疮、下疳、霉疮等。,梅毒概述,梅毒传播途径性传播,性接触是主要传染途径 未经治疗的患者在感染后1年内具有传染性 随着病期的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 感染后2年,通过性接触一般无传染性,梅毒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妊娠7周时,梅毒螺旋体即可通过胎盘传播 未经治疗者,虽已无性传播(病期2年),但妊娠时仍可传染胎儿,病期越长,传染性越小,梅毒传播途径其他途径,输血传播 接触传播 接触部位

2、附有梅毒螺旋体 日常用品、接吻、哺乳、医疗器械等途径,梅毒的分期,一期梅毒 硬下疳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二期梅毒 病期在2年内有多形性皮疹等 三期梅毒 病期在2年以上,可有皮肤黏膜损害等 隐性(潜伏)梅毒 胎传(先天)梅毒,梅毒的诊断,病史 症状 实验室检查 梅毒的实验室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病原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梅毒实验室检测的特点,临床表现 取材部位 检查方法 一期梅毒 溃疡 淋巴结 病原学检查 血液 血清学检查 二期梅毒 皮损 淋巴结 病原学检查 血液 血清学检查 潜伏梅毒 血液 血清学检查 三期梅毒 血液 血清学检查 神经梅毒 血液 血清学检查 脑脊液 细胞、蛋

3、白量检查VDRL等,梅毒的病原学检测-显微镜检测法,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镀银染色检查,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标本类型:梅毒硬下疳、扁平湿疣、黏膜斑等皮损的渗出液、淋巴结穿刺液,镀银染色检查,基本原理:梅毒螺旋体具有亲银性,可被银溶液染色,从而可以在镜下观察到梅毒螺旋体 结果:棕褐色的梅毒螺旋体,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 (非特异性梅毒抗体)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 (特异性梅毒抗体),梅毒血清学检测分类,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原理 人感染梅毒螺旋体后,组织受到破坏释放一种类脂成分,与梅毒螺旋体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在34周时产生类脂质抗体(反应素)。 抗体的作用 治疗监测和疗效监测 无

4、保护作用,VDRL(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 USR(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 RPR(加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方法,抗原基本成分为心磷脂、卵磷脂和胆固醇 抗原抗体集合形成复合物,凝集成网状肉眼可见的沉淀颗粒 试验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基本相似 操作简单,价格便宜 可定量检测,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四种非特异性试验方法比较,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RPR/TRUST 基本原理:在心磷脂、卵磷脂和胆固醇等组成的抗原中加入活性炭/甲苯胺红,与待检血清中的反应素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絮状物。,试验所需仪器,测速要求:1002转/分

5、钟,试验操作定性检测,(1)加样:吸取50L血清/浆放在 卡片圈中,并均匀地涂布在整个圈中 (2)加抗原:将抗原轻轻摇匀,用9号 针头加1滴抗原(16.7ul) (3)反应:将卡片置水平旋转仪旋转 8分钟,立即在亮光下观察结果,结果判读,RPR,TRUST,TRUST凝集反应强度分级,+:抗原颗粒呈粗大团块,凝结 +:抗原颗粒中等团块、凝结 +:颗粒凝结,与清亮液体呈明显反差 +:抗原颗粒凝结、均匀肉眼可见 :抗原颗粒细小凝结,肉眼可辨 :圆圈内仅见红色集中于中央一点或均匀分散。,试验操作定量检测,(1)稀释液准备:在圈内加入50L生理盐水(根据需要确定稀释度),勿将盐水涂开。 (2)加样:吸

6、取50L血清与各圈中生理盐水做系列稀释,并涂布整个圈内。 (3)余同定性试验中。,孔 号 1 2 3 4 5 6 7 8 稀释倍数 原倍 1:2 1:4 1:8 1:16 1:32 阳性K 阴性K 生理盐水(ul) - 50.0 50.0 50.0 50.0 50.0 - - 样 品(ul) 50.0 50.0 50.0 50.0 50.0 50.0弃50.0 - - 阳性血清(ul) - - - - - - 50.0 - 阴性血清(ul) - - - - - - - 50.0 抗原悬液(ul) 16.7 16.7 16.7 16.7 16.7 16.7 16.7 16.7,定量检测操作步骤,

7、非梅毒螺旋体抗原检测意义,早期梅毒硬下疳出现12周后,血清学可呈阳性 梅毒患者经治疗后血清滴度可下降并转阴性,故可作为疗效观察、判愈、复发或再感染的指征 为什么要做定量检测? 滴度常与病情活动相关,滴度改变4倍具有临床意义,技术性 标本的污染 溶血 操作失误 生物学假阳性 患者有其他疾病,使梅毒血清试验出现阳性 生理机能发生变化:少数孕妇也可发生生物学假阳性,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因素:,急性生物学假阳性反应的疾病,麻疹、风疹、水痘、牛痘疹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肝炎 上呼吸道感染、猩红热 肺炎链球菌肺炎、病毒性肺炎 其他,如亚急性心内膜炎、斑疹伤寒等,急性生物学假阳性的特点,滴度低,一般低

8、于1:8 持续时间短,多在疾病消退后6日内转阴 用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检测阴性,慢性生物学假阳性反应的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盘状红斑狼疮 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 自身免疫学溶血性贫血、桥本氏甲状腺炎 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肾炎、肝硬化 系统性硬化症、毒品瘾者 孕妇、老年人,慢性生物学假阳性特点,可持续6个月以上,甚至终身 滴度低,一般低于1:8 用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检测呈阴性,梅毒血清反应假阴性,前带现象:在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中,二期梅毒患者血清中存在高浓度的抗体时出现的弱阳性或阴性反应的结果。若将血清稀释后再进行试验即可出现阳性结果 合并HIV感染的梅毒患者,梅毒血清试验可呈阴性

9、 技术操作,血清固定(耐血清性),指经抗梅毒治疗后,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在一定时期内不阴转 早期的血清固定常与治疗量不足或不规则治疗、复发、再感染或有神经系统性梅毒有一定的关系,FTA-ABS TPPA/ TPHA TP-ELISA 发光法 胶体金法,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TPPA基本原理,TPPA称为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实验 用超声裂解梅毒螺旋体制备抗原,致敏明胶颗粒 致敏粒子与待检血清中的抗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结合 产生肉眼可见的凝集。,TPPA操作步骤,试剂准备:恢复室温 加稀释液:每份样本做4孔,加标本稀释液加至微量反应板孔内,第1孔100L,第24孔各25L 样本稀释:取血清2

10、5L加至第1孔,混匀后取25L至第2孔,混匀后取25L至第3孔,混匀后取25L至第4孔,混匀后弃去25L 加对照液:第3孔加未致敏颗粒25L,第4孔加致敏 颗粒25L 混合:将反应板置振荡器振荡30秒 反应:孵育2h观察结果,TPPA结果判读,观察第3孔,不出现凝集为有效试验,TPPA结果判断,观察凝集反应强度:分级如下 4+3+:颗粒光滑覆盖整个孔底,有时边缘有折叠 2+:颗粒光滑集聚覆盖孔底,周围有一颗粒环 1+:颗粒光滑集聚覆盖孔底,周围有一明显颗粒环 :颗粒模糊覆盖,边缘有明显的小环 一:颗粒紧密沉积孔底中央或形成一小点,梅毒螺旋体抗原检测意义,优点 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对非特异性试验进行证实 缺点 通常终身持续阳性 不能区分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 不能作为疗效观察指标,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解释,先天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暗视野查到梅毒螺旋体 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持续上升 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高于母亲4倍 检测抗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梅毒产妇所生儿童的随访,随访18个月观察抗体的变化 随访过程中及时发现先天梅毒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由阴转阳 滴度上升且有临床症状的儿童 随访至18月龄时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仍持续阳性的儿童,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