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精简版(2006-2012)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670367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精简版(2006-2012)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精简版(2006-2012)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精简版(2006-2012)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精简版(2006-2012)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精简版(2006-2012)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精简版(2006-2012)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精简版(2006-2012)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度十大语文差错,20062012,咬文嚼字编辑部评选,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6,一、电视字幕的常见别字:象。 如:“就象树一样挺立着。”“象”应为“像”。“象”曾是“像”的简化字,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像”字恢复使用。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时用“像”。,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6,三、社会热词的常见错误:神州六号。 如:“神州六号是中华腾飞的象征。”中国宇航员乘坐的飞船取名为“神舟”而不是“神州”。“神州”是中国的代称。,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6,四、出版物中容易混淆的字:即/既。 如:“即来之,则安之。”其中的“即”应为“既”。“既便他不来,我们也得把这事定下来。”其中

2、的“既”应为“即”。“即”,音j,有未然义;既,音j,有已然义。两字音近而义殊。,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6,六、常用文体中容易混淆的词:启示/启事。 如:“招聘启示”“征稿启示”。“启示”应为“启事”。“启事”义为公开说明某事,是一种公告性的文体;“启示”义为启发提示,和文体无关。,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6,七、商品名称中常见的错误:哈蜜瓜。 如:“哈蜜瓜是甜瓜的一个变种。”“哈蜜”应为“哈密”。哈密瓜因新疆地名哈密而得名。由于哈密瓜吃着很甜,容易与同样很甜的“蜜”相联系,从而导致误写。,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7,一、经常用错的称谓词:家父。 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最近身体好吗?”在汉

3、语词汇系统中,“家父”属于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7,三、报纸上常见的搭配错误:戴上紧箍咒。 如:“给权力戴上紧箍咒。”在西游记小说中,只要唐僧一念紧箍咒,孙悟空头上的金箍便要收紧。金箍是可以戴的,而紧箍咒是咒语,只能念不能戴。,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7,四、地名中容易混淆的字:州/洲。 如:“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九洲”的正确写法应为“九州”。“州”本义为水中陆地,后用作行政区划名称,水中陆地义也改用后起区别字“洲”来表示。“九州”为中国的代称。,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7,六、书面文字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权

4、力/权利。 如:“业主的合法权力应该得到保障”,“政府干涉经济生活的权利应该受到限制”。在这两个例子中,“权力”应为“权利”,“权利”应为“权力”。“权力”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者是职责范围里的支配力量,它是以别人的服从和执行为前提的;“权利”则和义务相对应,它是以依法获取或者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为特征的。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7,七、成语运用中常见的词形错误:唇枪舌战。 如:“法庭上一番唇枪舌战,谁也没说服谁。”汉语词汇中有“唇枪舌剑”,义为唇如枪,舌如剑,形容争辩激烈,言辞锋利;也有“舌战”一词,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情节,“舌战”指口头交锋。“唇枪舌战”显然

5、是两者杂糅的产物。,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7,八、商品名称中常见用字错误:碳烧(烤)。 如:“碳烧咖啡”“碳烤月饼”“碳烤牛排”,等等。“碳烧(烤)”均应为“炭烧(烤)”。“炭”指木炭,用木炭烧烤食物,是一种传统的食物加工方法,它可以使食物带有独特的芳香;而“碳”是一种化学元素,无法直接用作燃料。,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8,二、容易读错的社会热词:三聚氰胺。 2008年有关食品安全的报道,使三聚氰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氰胺”应读qngn,但不少人误读为qngn。尤其是“氰”字,多年来人们一直把“氰化钾”“氰化钠”的“氰”读成qng,已经成为一个习惯性误读。,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8,三

6、、高考作文中的高频别字:“震撼”误为“震憾”。 2008年高考,不少考生写汶川大地震时,用到“震撼”一词,但往往误为“震憾”。“撼”为手旁,义为以手摇物;“憾”为心旁,义为心有缺失。两者形近而义殊。,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8,五、新闻报道中容易混淆的词:狙击/阻击。 如:“狙击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长三角狙击赤潮”。两处“狙击”应为“阻击”。“狙击”和“阻击”同为军事术语,但含义不同:“狙击”是进攻性的偷袭,“阻击”是防御性的阵地战。,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8,六、社会机构称谓中容易混淆的词:营利/盈利。 媒体新闻中,经常把“非营利机构”误为“非盈利机构”。营利是指主观上谋取利润,盈利是指

7、客观上获得利润。两者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8,七、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词:期间。 如:“期间,我曾三上北京”“期间,我参加了一次考试”。两处“期间”应为“其间”。“期间”前面必须有修饰语,指明具体的某段时间,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这个词是不能单独放在句首做状语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8,八、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成语:望其项背。 “只能望其项背”这类错误用法,不仅出现在一般的新闻报道中,也出现在某些知名作家的笔下。所谓“望其项背”,义为能看见别人颈项和背脊,这说明距离不大;要强调距离悬殊,应采用否定式,说成“不能望其项背”“难以望其项背”,或者反问式,如“怎能望其项背”。

8、,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8,十、红楼梦研究中容易出错的术语:索隐派。 近年来“红学”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兴趣,出版了一批关于红楼梦的图书,但在谈到“红学”流派时,索隐派一再被误为“索引派”。“索隐”是指钩沉索隐,探究故事背后的事实,和供检索用的“索引”是两回事。,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9,一、经常混淆的概念:“祖国”和“新中国”。 2009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和媒体报道中,“祖国60岁生日”频频出现,正确的说法应是“新中国60岁生日”。“新中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指祖先世代居住的国家,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9,二、经常误用

9、的量词:位。 如:“三位罪犯落入法网”“我是一位歌手”。作为量词,“位”是含有敬重意味的,不应用于“罪犯”等不应受到敬重的人,也不应用于自称。,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9,三、媒体中容易用错的成语:首当其冲。 如:“他首当其冲坚持上一线工作”“大地让人首当其冲想到的是母亲”。这类说法不仅出现在广播电视中,也出现在报刊图书里。所谓“首当其冲”,义为首先受到冲击,遭遇灾难与不幸,不能理解为“冲锋在前”,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首先”。,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9,六、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人名错误:“貂蝉”错成“貂婵”。 如:“貂婵是所谓的四大美女之一”。三国演义中貂蝉出现在汉代,当时人认为“貂”与“蝉”

10、都是美好的事物,因此用来作美女的名字。“婵”可以形容女子姿态美好,但人名“貂蝉”是不能写成“貂婵”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09,七、菜单上经常出现的菜名错误:“宫保鸡丁”错成“宫爆鸡丁”。 不少人误以为此菜出自宫廷,其烹饪方式是爆炒,因而得名“宫爆”。其实,正确的写法应是“宫保鸡丁”,它的得名和清代丁宝桢有关。此人曾官封太子少保,被尊称为“丁宫保”。据说,丁宝桢的家厨擅长花生炒鸡丁,后来这道菜由丁府传到民间,因此得名“宫保鸡丁”。,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10,一、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成语:美轮美奂。 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园区中各国展馆千姿百态,“美轮美奂”便成了媒体描写这些展馆的

11、常用词语,但常常错写成“美仑美奂”或“美伦美奂”。这一成语形容的是建筑物的高大美观,其中的“轮”含义为“高大”,写成“仑”或“伦”,都是别字。,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10,二、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地名:黄浦江。 上海世博会沿黄浦江布局,“黄浦江”因此成为世博报道中的高频词语,但因为“黄浦”和“黄埔”音同形近,往往错成了“黄埔江”。“黄浦江”相传和战国春申君黄歇有关,故名“黄歇浦”,简称“黄浦”,“浦”义为水滨或水流交汇处。“黄埔”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因历史上成立过黄埔军校而闻名。,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10,三、统计数量时经常混淆的词:截止/截至。 “截止下午5点,入园参观人数已超过30万。”其

12、中“截止”应为“截至”。“截止”的意思是停止,一般用于某一时间之后,如“活动已于昨日截止”;而用于某一时间之前的应当是“截至”,如“截至昨日,已有上千人报名”。,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10,四、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侧目。 如:“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世界为之侧目。”“这位小将在广州亚运会上的成绩离世界纪录只有1秒,令人侧目。”这里的“侧目”应改为“瞩目”之类的词语。所谓“侧目”,是指斜目而视,形容愤恨或者畏惧的样子,它和“瞩目”完全是两回事。,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10,五、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囊括。 广州亚运会报道中曾有这样的句子:“中国军团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囊

13、括金牌199枚,位居金牌榜首位。”“宁波选手广州亚运囊括10金。”其中的“囊括”明显用词不当。“囊括”的意思是无一遗漏,只要不是将所有的金牌都收入囊中,就不能用“囊括”。,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10,七、书名或栏目名称常见的差错:“精粹”误为“精萃”。 “精”本指经拣选的好米,“粹”则指纯净而无杂质的米,“精”“粹”都是名词,两者并列,引申指提炼出的好东西。“萃”常用义为集聚,是动词,如“荟萃”“集萃”等,没有精华的意思。,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10,八、在否定句式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无时无刻。 “上海世博会如火如荼,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这里把“无时无刻”与“都”搭配使用是错误的。“

14、无时无刻”是无一时无一刻的意思,其含义与“每时每刻”不同,用法也与后者不同。“每时每刻”常与“都”搭配,而“无时无刻”则须与“不”搭配才能表达肯定的意思。,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11,四、在报道工程建设时常见的词语错误:“合龙”误为“合拢”。 2011年7月,杭州钱江三桥发生部分坍塌事故,有关报道中说,大桥在施工中曾存在“过分强行合拢”的问题。其中的“合拢”应作“合龙”。传说天上的龙有吐水的本领,故人们把大坝未合龙时的流水口比作龙口;而把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叫作“合龙”。“合拢”只是靠拢在一起,与“合龙”不是一回事。,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11,五、普遍关注而又普遍读错

15、的一个金属元素:“铊”。 “铊”是一个冷僻字,因为社会事件中出现了“铊”,从而进入了公众视野。这是一个多音字。读tu时,同秤砣的“砣”;读t时,则表示一种元素名称,不少人却把它误读成tu。铊的化合物有毒。2011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发生学生“铊中毒”事件,某些电视主持人在播报有关新闻时,把“铊中毒”读成了“tu中毒”。,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11,六、灾害事故报道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泄露/泄漏。 媒体在报道日本核电站时,有的用“泄露”,有的用“泄漏”,前者是用错了的。“泄露”的对象是机密的信息;“泄漏”则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也可以指抽象的情报、信息等,使用的范围较广。凡是液体、气体等的漏出,应当

16、说成“泄漏”。,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11,八、在使用计量单位时常见的错误:把“摄氏度”分开来说成“摄氏”多少“度”。 如“摄氏15度”“摄氏20度”。准确的说法应:“15摄氏度”“20摄氏度”。摄氏度是温标的一种,由瑞士天文学家摄尔修斯制定。这是一个法定计量单位,不能随意拆开。,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11,九、学生作文中容易出错的一句引语:“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年之计”容易误为“一年之季”或“一年之际”。这是一句古谚,大意是说,要在一年开始时多做工作,为实现全年的奋斗目标打好基础。“计”,计划、规划,误为“季度”“季节”的“季”或“边际”“国际”的“际”,都是不对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11,十、街头商店用字中常见的差错:“家具”误为“家俱”。 “具”,义为器具、用具。“家具”即床、柜、桌、凳等家庭用具,故用“具”。“俱”,义为全、都、一起,如“面面俱到”“与生俱来”。前者为名词,后者为副词,两者不容混淆。,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之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