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第二节演示教学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669695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5.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第二节演示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第二节演示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第二节演示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第二节演示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第二节演示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第二节演示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三章第二节演示教学(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一)为什么说这两对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1、从存在时间看,它们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2、从涵盖范围看,它们涵盖了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构成了社会的整体结构。 3、从它们与其他矛盾的关系看,它们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与发展。 4、从与社会规律的关系看,它们构成了贯穿于人类社会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

2、一般规律。,(三)两个矛盾的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更根本,规定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存在和发展。,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及其解决影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解决程度。,3、两个矛盾相互联结、相互制约,共同支配人类社会发展。,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一)阶级斗争的概念 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争取和维护本阶级的经济利益是阶级斗争的实质内容。,(二)阶级斗争作用的表现 1.阶级斗争推动了同一社会形态自身的发展。 2.阶级斗争的作用更突出地表现在阶级社会中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的质变过程中。 3.阶级斗争对社

3、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最集中地表现在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中。,阶级斗争的作用,阶级斗争推动了同一社会形态自身的发展,陈胜、吴广起义,黄巢起义,太平天国革命,阶级斗争的作用,阶级斗争的作用更突出地表现在阶级社会中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的质变过程中,法国大革命,广州起义,(一)社会革命 1.社会革命的含义:是革命阶级为改变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而进行的政治斗争,它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 2.社会革命的作用: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形态变革的的决定性环节。 3.社会革命的根源: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 4、社会革命的实质:它是社会制度的变革。,三、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1、改革的含义:是在保持社会根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社会制度的某些方面进行的变革,是社会发展中的量变。 2、改革的作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3、改革的根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社会规律的客观要求。 4、改革的实质:它是同一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二)社会改革,社会改革的普遍性,社会改革的普遍性是指社会改革存在于人类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之中,并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商鞅变法,百日维新,明治维新,社会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为新社会

5、制度的诞生作量变或部分质变的准备。,社会主义改革,“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邓小平,1.科学:科学是正确反映事物本质及规律的知识体系。 2.技术: 广义: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利用、改造世界的一切手段和方法。 狭义:专指生产技术,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操作手段、程序与方法。,(一)科学技术的本质,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 2、科学技术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 3、科学技术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三)科技革命与

6、“全球问题”,1、什么是“全球问题”? 它是指人类在发展科技和经济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危害世界各国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主要包括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2、“全球问题”的实质,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矛盾的反映。 首先,“全球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 其次,“全球问题”深刻地反映了科学与价值的矛盾。,3、解决“全球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必须通过制度变革、观念更新和国际合作来加以解决。 其中重要途径之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满足人类的需要。 (2)当代人的发展不应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 (3)实现经济、环境

7、、资源、人口等社会因素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1)人类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等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2)人与自然是密切相关、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 (3)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该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人类的内在尺度和客观世界的外在尺度结合起来。,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对立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三、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一) 英雄史观 1、含义:它是指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观点。,一、群众史观

8、和英雄史观的对立,2、英雄史观的两种基本形式,(1)唯意志论或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认为少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意志可以决定历史进程。 (2)宿命论或客观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由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决定的。,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诞生,“超人”具有“决定一切的力量”;人民群众 “是一堆任人使用的无定形的材料,是一块需要雕刻家加工的石头”。,唯意志论,“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尼采,梁启超,宿命论,奴隶主贵族是“神”用“金子”做的,具有统治能力;农民和手工业者是“神”用“铜”和“铁”做的,只能被人统治。,宇宙精神是历

9、史必然性的基础,历史人物不过是“宇宙精神”的受托人。,柏拉图,黑格尔,民本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孟子,荀子,(二)群众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 这是由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得出的,因为生产方式从动态上看,就是物质生产活动,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不是英雄,而是人民群众。,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从事物质生产的体力劳动者和从事精神生产的脑力劳动者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10、(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的表现,人民群众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作用,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作用,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的制约条件,1、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政治条件。主要指政治和法律制度。 3、精神条件。主要指传统、既存的各种思想观念、思维习惯、价值观念等。,三、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个人,杰出人物(进步的历史人物),历史人物,普通个人,反面人物(反动的历史人物),2.作用: (1)进步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和发起者 (2)实现历史任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3)真

11、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一)杰出人物及其作用 1.定义:是指那些反映时代要求、推动历史进步,并在历史进程中留下深刻印记的正面人物,包括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作用,爱因斯坦,进步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和发起者,实现历史任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真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毛泽东,列宁,孙中山,邓小平,马克思和恩格斯,(1)杰出人物是在群众斗争的实践中产生的,(2)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人民群众,杰出人物是在群众斗争的实践中产生的,大泽乡起义,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人民群众,秋收起义,4、杰出人物的历史制约性,(1)杰出人物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因而不可避免地带上自己时代的特征,

12、表现出自己时代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杰出人物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先进阶级的代表,因而在他们身上会集中表现着他们阶级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3)杰出人物是群众斗争的产物,他们是从群众中涌现的,他们只有真正代表群众利益,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杰出人物。,5、正确评价历史人物,1、历史分析方法: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应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加以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2、阶级分析方法:把历史人物之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评价。 历史人物的作用必然受到他所属阶级的阶级地位、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利益的制约。,(二)普通个人的作用,1、普通个人作用的表现 (1)人民群众创造

13、历史的参与者 (2)杰出人物是由普通个人发展而来的 (3)在现代普通个人可能对历史发展产生“超常性影响”,普通个人的作用,普通个人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情来,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都是由普通个人发展而来的,毕升,瓦特,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普通个人有可能对历史发展产生“超常性影响”,比尔盖茨,三、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一)党的群众观点的内容 1、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3、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4、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二) 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 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是无产阶

14、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孔繁森在阿里,一切依靠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源泉,开国大典,“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无产阶级政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与群众,练习,一、选择题: 1、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C,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3、人民群众既是历史中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

15、观点,C,C,4、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C,5、“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 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 D.否定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AB,6、“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ACD,7、“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 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ACD,二、辨析题,1、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 2、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3、社会意识都属于上层建筑。 4、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5、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