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41669514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31 飞向蓝天的恐龙设计人陆庆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恐、盈、敏、捷”等13个生字。2.理解“毫不相干”“一支”“漫长”“点睛之笔”等词语,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全文大意。4.通过“导学、导疑、导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过程的依据。难点: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教学环节及作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所需资源评价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说说印象中“恐龙”和“鸟儿”的不同特点。2、齐读课题。3、学生质疑。1、分别出示“恐龙”和“鸟儿”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2、谈话揭题,板书课题。3、看到这

2、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课件、黑板、粉笔图片出示,从课题入手,以疑激趣,引导学生产生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读书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二、初读感知,掌握生字新词。1、读【导学目标】。2、按自学要求学习。3、反馈交流。(一)出示【导学目标】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根据课文内容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新词的意思。想一想,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二) 有目的地巡视指导。(三)检查自学成果。课件、黑板、粉笔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自由朗读课文到展示自学成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多练少讲,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喜悦。三、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

3、一)出示【导疑案例】(二)师生释疑,交流学习,梳理方法。四、当堂训练,检测学习效果。五、导练点睛,领悟学习方法。六、课外延伸做一份关于恐龙知识的手抄报1.默读【导疑案例】2、 自主合作学习。3、各组汇报1、读【导练达标】2、学生做导练3、反馈(1)对照展示,学生互改。(2)回答第3题。读要求,清楚课后练习1、出示【导疑案例】“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围绕这句话,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二自然段。通过对大量化石的研究,科学家们得出了哪些推测和结论呢?用“”划出有关句子。并品析“

4、毫不相干”“一支”“漫长”等词语。提出自己疑难的地方,与小组里的同学讨论。2、有目的巡视课堂。收集问题,为释疑作准备。3、反馈指导。(1)出示相关句子,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引导深入品味,体会恐龙演化过程的依据。看图理解词语“毫不相干”。比较句子,重点词“一支” “漫长”,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体会二者相似之处。品味“点睛之笔”指导朗读4、板书小结1、出示【导练达标】1.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1)恐龙最终都演化成类。()(2)鸟类是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过来的。()(3)鸟类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4)鸟类就是小型恐龙的后裔。 ()2.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写在括

5、号里。文中的 “点睛之笔”是指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发现的( )。恐龙化石。鸟类化石。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3.根据课文内容,用关联词“因为所以”写一句话。2. 教师巡视。3、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评价小结学法,结束授课出示课外练习课件、黑板、粉笔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顺学而导,以学定教,引导学生学会默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小组合作学习,既增加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当堂训练,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学习目的。布置手抄报的作业,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延伸到课外,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板书设计: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鸟类(图) 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演化 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恐龙(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