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4组)培训教材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666370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3.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交际(4组)培训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跨文化交际(4组)培训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跨文化交际(4组)培训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跨文化交际(4组)培训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跨文化交际(4组)培训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文化交际(4组)培训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交际(4组)培训教材(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语言交际与文化差异 组员:张玉涓 丁琳 任旭芳 宋鑫慧 康娜 白艳林,一: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就语音要素而言,语音与文化的关系最不密切,语法次之,而关系最密切反映最直接的是词汇二:如何更好的掌握词义与文化的关系 1)了解词义 1.1英国学者把词义分为:概念意义(认知意义)、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感情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 1.2七十年代的国情语言学强调词的伴随意义和民族文化内容,可归为内涵意义,2)兼顾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 2.1不通过语言之间词汇意义出现的几种情况: A 、B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相同或大致相同 A、B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不同 A、B概念意义相同,A有内涵意义

2、,B没有内涵意义,在汉语中,“松”象征坚毅高洁的高尚品质,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岁寒知松柏,逆境见本色”、“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在日语中也有类似的意思。 还有像“莲”、“蝙蝠”、数字“四、八”等在日语和汉语中也有相似的内涵意义。,就这一点,我们选出汉语和英语中的一些词作比较: “红”(1)风俗习惯:春节、婚礼(红对联、红灯笼、红“福”字、红盖头) (2)语言应用上:红利、红榜、红得发紫、开门红 象征幸福、喜庆、吉祥、欢乐、兴旺发达、顺利 、圆满、受欢迎 (3)象征革命和革命斗争:红旗、红军、红领巾、红色政权、红色根据地,Red:不具有汉语的“红”包含的那些文化内涵。如red

3、flags(需要提高警惕预防出事的情况)(不过,在red carpet treatment中表示对客人隆重的欢迎,似乎包含了一些喜庆的意思) 政治:在汉语中是中性,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含有褒义 对应的英语中的“politics”却含有中性意义或贬义,比如,be concerned about politics. 农民: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没有丝毫贬义;而对应的英语中的“peasant”却指没有受过教育、举止粗鲁、思想狭隘的人。,龙:在中国是吉祥、飞黄腾达的象征。如龙凤呈祥、卧虎藏龙、生龙活虎 Dragon:在西方神话中,是一只大蜥蜴,长着翅膀,拖着蛇尾,身上长有鳞片,还能喷火。在西方文化中

4、代表罪恶、邪恶,被用来作为战争的旗帜。 猫头鹰:在汉文化中被认为是不祥之鸟 Owl:在西方文化中是智慧之鸟 如as wise as an owl 狗:在汉语文化中,狗一般用于贬义,如狗急跳墙、鸡鸣狗盗、狼心狗肺等 Dog:在西方,dog虽然有时含贬义,但中性和褒义的情况居多,如:treat someone like a dog(虐待某人) You are a lucky dog(你这家伙真幸运),第三种情况,咱们就下面几个例子谈一谈: 松(pine)、柏(cypress)、鹤(crane)、桃(peach):在汉语文化中,都象征长寿;但英语中却没有上面的内涵意义。 梅兰竹菊:在中国文化中,梅象

5、征高雅纯洁,兰代表高雅的品格,没象征有节气,有骨气,菊象征坚毅淡薄的品格。但plum blossom orchid bamboo chrysanthemum 只是一些植物名称,并不具有汉语词汇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数字13:在西方文化中,普遍被认为是不吉祥的数字。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具有这些内涵意义。 数字9: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是历代君王都推崇的数字,皇帝穿九龙袍,京城建九个城门,宫殿的台阶也是九层或九的倍数。但在英语中nine却没有这样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许多专有名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人们一说“张飞”就马上想到他性格豪爽,脾气暴躁的形象,“林黛玉”英语中也有就代表弱不

6、禁风,多头善感的形象。但在西方文化中就仅仅是个人名。 在英语中,也有一些出自文学作品和历史事件的人名或地名,具有其独有的特殊内涵意义,如Cinderella(指不受重视的人或部门,或指有才干但一时未受赏识的人),Shylock(指心肠狠毒、唯利是图的小人),地名Waterloo(指遭到决定性失败),习语与文化,习语 英语习语的特征 习语的来源 英语习语的文化差异,习 语,习惯用语(idioms),简称习语,是语言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诞生的一种具有特色的语言形式,从广义上说,习语包括固定词组、俗语、谚语、引语、以及格言。 由于中西方国家地域、历史、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英汉两种文

7、化不同的民族特色及文化信息 。,英语习语的特征,英语习语一般具有三个明显的语义特征: 语言整体性(a Single Linguistic Unit) 结构凝固性 (Structural institutionalization) 不可替代性(irreplaceability),习语的整体性是指习语作为一个完整的语义单位来运用的特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是指:习语的含义并不是简单的各个词义的叠加。如: be/feel under the weather (感觉不舒服/生病) beat generation (迷惘的一代) on the carpet (受训斥),习语的凝固性 又称为习语的固定性,与中

8、国汉语的成语一样,它的词、形式、结构都是固定的,不能被更改、替换。例如:,不能把 rain cats and dogs (倾盆大雨) 改成 rains dogs and cats或 rain a cat and a dog 等形式。,但在实际生活当中,为了增强文章或者语言的幽默与趣味性,人们又常常创造一些来自于习语又有别于习语的仿化习语。如: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to be avoided (处于危险中的朋友是为众人所躲避的朋友)来自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患难见真交) not so loud, you f

9、ool -people have ears (别人会听见的)来自于walls have ears (隔墙有耳)。,习语的来源,英、美国家是以基督教文化、希伯文化为基础背景文化的国家,在这样的文化背景条件下生成的习语在很大程度上也富含有浓郁的宗教色彩,追其根源看习语它主要来源于 :,文学名著 圣经故事 希腊、罗马神话 古代寓言故事 历史事件 日常生活 习尚风俗 航海,文学名著 在众多的脍炙人口的西方文学名著 中,一些能引起人们共鸣的经典词语与短语、句子逐渐被定型下来演化成为具有特定内涵,从而可以独立来运用。 例如:,上帝造人的传说是西方人固有的观念,就如同中国女娲补天的传说一样,在英美国家人们的

10、心目中上帝是万能的、神圣的。圣经故事中关于上帝、耶稣、魔鬼、亚当以及一些带有教诲意义的故事中的某个片段,因人们的喜好甚至某些历史、政治原因而作为习语的形式流传了下来。例如:,圣经故事,希腊、古罗马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是人们在原始社会中因对自然环境,周围世界的混沌与恐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形成的近乎虚幻的故事情节, 例如:,Midas(弥达斯 ),古代寓言故事 寓言因为其故事短小但能在讲述中给人以一定的哲理与教训,在中国这块异地土壤中广泛被人们所喜爱,也成为启蒙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可见它受欢迎的程度。特别是广为流传的伊索寓言。例如:,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下习惯养成的

11、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文化的差异会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或统一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有时甚至会引起误解,习语恰是反映这种文化差异的极精练的方式之一。就英汉习语而言,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地理环境 英汉语中有不少反映其地理环境特点的习语。 英国是个岛国,航海业和渔业在英国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则是陆地国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家,与此相关的习语有很多。如“瓜熟蒂落”、“斩草除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等。,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

12、“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 “可爱”、“温和”、“美好”相连。 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宗教信仰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习语中与宗教有关的习语反映了宗教对语言的影响。英语中有些习语主要与基督教有关,如: in the right church, but in th

13、e wrong pew(进对了教堂,但坐错了椅子,比喻总的来说是对的,但细节上不对)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也) go to hell(下地狱去),而我国是个多神教国家,其中尤以佛教的影响最大,因此汉语中的习语主要来自于佛教,与佛、庙、和尚等有关,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立地成佛”、“跑了和尚跑不了庙”等。,风俗习惯,英汉风俗习惯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人类与动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朝夕相处,逐渐形成了一种“宠物文化”。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喜爱的动物,因此宠物文化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 如中英两国人民都有养狗的习惯

14、,但中英两国人们对狗有不同的传统看法。狗在汉语文化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狼心狗肺”、“狗腿子”、“狐朋狗友”等。,但英国人大都对狗有好感,认为狗是忠实可靠的朋友。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狗的习语(canine idioms), 并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 : lucky dog(幸运的人) Clever dog(聪明的小孩) Every dog has day(人人都有得意的日子)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谗猫”来比喻人贪嘴,常有亲昵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15、如 old cat(脾气坏的老太婆)。,历史典故,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 如英语中“cross the Rubicon”(孤注一掷)源于罗马历史故事;“castle in the air”(空中楼阁)源于神话传说;“hang by a thread”(千钧一发)则源于希腊故事。,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遭灾难、麻

16、烦、祸害的根源)等。 cats paw 直译为猫爪子,源于伊索寓言,用来比喻“被人当作工具使用的人”或“受人愚弄的人”。,而汉语中的习语主要来源于浩如烟海的中国经传典籍、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例如 “破釜沉舟”源自史记,项羽本纪 “守株待兔”、“叶公好龙”、如“东施效颦”来源历史故事,“名落孙山”、等等源于寓言故事, “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出自神话传说。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古代文化,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等的习语。,委婉语,委婉语(Euphemism)起源: 发源于希腊语,意思是说好听的话,古希腊人在祭祀时,都得讲吉利话,即使用委婉语。理由是人们用委婉语称呼神,可以起到安抚他们得作用,可以避开他们得注意。古代人对大自然的力量的不解以及科技的不发达以至于拜神弄鬼,便是委婉语的起源。,英语委婉语分成两大类 传统委婉语(traditional euphemisms); 生、病、死、葬、性、裸、拉、撒等禁忌事物, 文体委婉语stylistic euphemisms,亦称实际上是恭维话、赞美之词。 英、美人(尤其是当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