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唯物唯心之争及其启示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665346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讲:唯物唯心之争及其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五讲:唯物唯心之争及其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五讲:唯物唯心之争及其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五讲:唯物唯心之争及其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五讲:唯物唯心之争及其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讲:唯物唯心之争及其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讲:唯物唯心之争及其启示(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唯物唯心之争及其启示物质世界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讲,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及演化,1、苏联教科书的影响,2、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接受与改造,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发挥与运用,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唯物唯心之争,“真有趣,”一个学生做完笔记后好奇地问道:“但是,约翰史密斯先生在哪儿呢?” 教授微微一笑:“回答这个问题是哲学家的事”。,据说有一天,一位教授带领他的学生们到实验室,向他们展示了一个人身体的“物质”。这些东西装在一排贴着标签、排列整齐的密封瓶子里。“这是从前一个名叫约翰史密斯的人的全部物质。”教授说。于是,学生们记下了玻璃瓶上的标签:,(1)能够装满一只1

2、0加仑圆桶的水; (2)可做7块肥皂的脂肪; (3)可做9000支铅笔的碳; (4)可做2000根火柴的磷;(5)可打2支钉子的铁; (6)能够刷1个鸡窝的石灰(7)少量的镁和硫磺。,哲学研究的三大领域,哲学一般关注三大领域,即形而上学(关于实在之本性的研究):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世界是否有一个目的?时空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宇宙中有没有永恒不变的真实的存在?如果宇宙万物是有规律、有秩序的,因而是合理的,那么它的规律或秩序是什么?如何确定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认识论(关于知识的研究):人类能够认识世界吗?如果能够认识,那么是怎样认识世界的?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是如何得来的?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是可靠的吗

3、?我们以什么标准来检验真理呢?,伦理学(关于道德的研究):我们应该如何行为?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任何人或行为之为善的、恶的、正当的、不正当的,是由什么造成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1、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式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2、世界的物质

4、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进化方向,退化方向,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A,B,C,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5、,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3、唯物主义及其启示缺陷,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唯物主义的启示,启示:爱因斯坦说:“承认有一个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存在,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前提

6、,也是科学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唯物主义的缺陷,缺陷:恰如科学无法解释人的本质性存在,无法给人的精神存在提供可靠的解释,无法为有死的人面对充满生老病死苦的人生提供价值和意义。唯物主义的缺陷便是无法支持人的生命及人格的尊严和价值,无法支持人性的崇高和高贵,相反,却可能把人还原为低级的东西。,三、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实践唯物主义,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哲学史上关于实践概念的合理因素,正确地阐明了实践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

7、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 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基本特征,实践主体,实践工具,实践客体,时空条件,实践结果,实践是物质性 的活动,具有 直接现实性。,愚公移山,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生产劳动基础上,人们形成了多种社会关系, 调整和处理这些社会关系中的矛盾的活动,是人们 在改

8、造自然的同时所必须进行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一经产生,就具有与生产实践和变革社会的实践所不能代替的特点,即自觉地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实验仪器和装备为手段(或通过社会调查),以探索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的。,(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胜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通过人的实践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实践与物质世界的客观辨证的发展前景。,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马

9、克思主义确认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 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社会生活实践性的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首先是物质生产实践,是人以自身的活动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思考:,一、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历来以“实事求是”为思想路线,而普通共产党人恰恰最容易背离“实事求是”?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据说是共产党人的科学的方法论,请问,我们该如何防止有人将此作为维护保守、封闭、落后,乃至既得利益的借口?,本章结束 谢谢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