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166450 上传时间:2017-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 世纪后教育(简答的可能)P10 终身化: 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不同于职业教育或者成人教育 全民化 民主化(05 简答)个方面它追求让所有的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别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多元化 技术的现代化2,信息技术与教育(论述题准备)P33 1)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 知识的观念-数量和质量2)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 学习和教育的观念原有意义上的有固定场地、固定班级、固定活动的学校教育形式,将成

2、为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处所,而知识的学习将让位给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信息技术3) 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其次,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第三,促进 师生关系的民主化。3,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简单,论述背)P471) 个体身心发展的 顺序性(教育要循序渐进)2) 阶段性3) 不平衡性不同机能在同一时期的成熟度有差异-生理成熟先于心理成熟同一机能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速度有差异-教育要捕捉关键期4) 互补性5) 个别差异性(男女差异,身心差异) ,教育要各因其材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的作用)P51(简答)

3、1) 学校教育 按社会要求对个体的发展的方向和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 ):已达到 可能达到但未达到一种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的智力任务,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3)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有延时价值4)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5,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P67 建设者和接班人-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德

4、智体全面发展,脑力和体力和谐发展 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6,质教育的内涵 P67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五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8,学生的本质属性 P721.学生是人生阶段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具有可能性和可塑性,转换的现实性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9,学生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P77(1 )遵守法律法规(2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

5、构的管理制度10,教师的职业专业化的条件(专业素养) (简答,论述准备) P81(一)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横向)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纵向)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深度)(二)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三)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仁慈友善,公平客观,耐心周到,热情慷慨,乐于助人,有责任心,有幽默感)教师不良的个性品质(冷漠孤僻,悲观丧气,过分挑剔,主观偏心,无耐心,训斥学生)11,学校课程(简答)P91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

6、,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利用社区资源,目的在于满足差异性,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12,课程原理(简答)P105 确定课程目标 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根据目标评价课程13, 教学的一般任务( 简答 )P110 1、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个性发展 14,教学过程的本质( 简答)P113 1) 、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2)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实现 学生身心发展 的过程 认识的 间接性 交往性 教育性领导性15,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简答)P116 (1 )掌

7、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 )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3 )不是知识越多,智力越高,转识成智需要条件 知识本身应具有结构性 知识的获得应包含学生积极的思维参与 知识的数量要适宜16,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简答)P117 (1 )教师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 )学生是学习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观能动性(3 )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17,教学过程的结构( 简答)P119(1 )引起学习动机:兴趣、求知欲(2 )领会知识(包括感知和理解教材,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3 )巩固知识:各种形式的复习(4 )运用知识(5 )检查知识:及时获得反馈,调

8、整进程18,启发性原则 P1221、含义: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掌握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3、要求(概念的拆分) 调动学习主动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19,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P1251、含义: 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注意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2、要求 知识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乡土教材2

9、0,教学方法种类(每种教学方法的概念以填空题为主)P127(1 )讲授法 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传授知识的方法 要求:内容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注意启发 讲究语言艺术(2 )谈话法(问答法) 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形式掌握知识和能力的方法。 要求:有计划 问题有挑战性和启发性 善于启发诱导 归纳小结(3 )讨论法 为解决问题探讨、辨明是非真伪获取知识的方法 问题有吸引力 善于启发 小结4)演示法 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者视听手段,获取知识的方法 要求:演示准备 明确演示目的、要求和过程 感知演示对象,感知中分析综合(5 )练习法 运用知识进行操作,形成技能技巧的方

10、法 要求:明确目的与要求,掌握原理方法精选材料,合理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严格要求(6 )实验法 利用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对象的变化。 要求:明确目的,制定计划重视语言指导和教师示范 要求学生独立操作21,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简答)P133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22,分组教学制(简答)P140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成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1、外部分组:打破年龄,按能力或成绩编班跨学科能力分组和学科能力分组2、内部分组:在年龄编班内再按能力和成绩分 优点:因材施教 缺点:难以科学鉴别学生能力;家长意愿和学校要求不一致;容易导致学生自

11、傲和自卑情绪23,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 (简答)P143内容型策略: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内容两条途径 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形式化策略: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方法型策略: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综合型策略: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策略24,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简答)P151对于心理健康学生,旨在培养良好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促进人格发展和完善对于心理障碍学生,旨在排除障碍,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于有心理疾病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25,德育过程的规律(简答)P154(一)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心理因素知:道德认识(

12、是非善恶的评价)情:道德情感(是非善恶评价时的体验)意:道德意志(自觉而顽强的努力)行:道德行为(通过实践或练习) ,是衡量品德水平的标志2、德育过程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向前发展。“知”是基础, “行”是关键 。3、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或导之以行,或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或持之以恒(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1、 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2、活动和交往要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3、要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4、不脱离学习和师生交往对象(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德育过程同时是个体内化道德规范和个体品德外化为行为的过程,具有复杂性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需根据

13、受教育者的的内部矛盾创设外部情境26,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简答) P156不良品德的克服,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抓反复27, 德育的原则( 简答) P157导向性原则。a.政治方向 b.目标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 c.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疏导原则。要求是:a.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b.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c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a.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b 教育者提出的要求,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c.认真执行要求马卡连柯:尽可能多的

14、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a.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教育力量 b.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c.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因材施教原则a 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b.根据个人特点进行教育 c.根据年龄特征进行教育28, 德育方法 P1601、说服法:摆事实、讲道理,提高认识目的性;知识性、趣味性;抓时机;真诚2、榜样法:他人示范 榜样的类型: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选好榜样;激起仰慕之情;引导学生用榜样调节行为3、锻炼法:实际活动和训练严格要求;学生的主动性;检查和坚持4、陶冶法:情境的潜移默化(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 良好的情境;与启

15、发说服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创设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公平、正确、合情合理;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注重宣传与教育29,德育模式 P165体谅模式麦克费尔提出特征 (1 )坚持性善论,以儿童为中心(2 )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3 )倡导民主的德育观,师生平等理论假设 (1 )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2 )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3 )鼓励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4 )教育即学会关心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提出理论假设 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 注重强化的学习意义,利用外部直接强化和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内在强化的交互作用,提高学习效果; 强调建立起有利于学习的道德环境和心理调节机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德育方法(1 )人类学习必须有个体品德参与才能完成。(2 )道德判断取决于社会学习而没有固定发展阶段。(3 )道德教育应从人的人格形成出发。(4 )榜样对品德的作用。(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