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峨眉山月歌课件

上传人:lzz****sy 文档编号:141663934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峨眉山月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峨眉山月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峨眉山月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峨眉山月歌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峨眉山月歌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峨眉山月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峨眉山月歌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峨眉山月歌李白(唐代),作者简历: 李白(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

2、后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知人论世,李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

3、义诗人,生于西域,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当涂。 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以清新飘逸见长,峨眉山月歌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写作背景: 这是开元十三年作者离家准备出蜀时写的一首诗,其内容是怀念住在娥眉山的一位朋友。,峨眉山月半轮秋,,秋高气爽,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半轮:,“上弦月”或“下弦月”,影入平羌江水流。,月影映入江水,又伴着“我”顺流而下。,影:,月影,夜发清溪向三峡,,乘船连夜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向:,驶向,发:,出发,思君不见下渝州。,思念好友却见不到,只能顺江前往渝州。,思:,思念,君:,友人,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

4、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表时间的词语有:,“半轮”、“秋月”、“夜”、,表地点的词语有:,“峨眉山”、“平羌山”、 “青溪”、“渝州”、“三峡”、,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地名和情与景的有机融合。“半轮秋”、“影入”、“夜”之景,引发“思君”之情,是构成此诗意象出神之笔。,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赏析: 作者通过对月亮,江水的诗意描绘来寄托他的思念之情。这首诗四句中用了五个地名,却写得十分自然流畅,毫不觉得累赘呆板,显示出他的艺术才华。,内容感知,秋天夜晚的

5、峨眉山,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中,一直伴随着行船向下游流去,直入岷江。我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今天要离开蜀地,再也见不到你了。一路上思念着你啊,渝州就在眼前了。,鉴赏点拨,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明时令是秋天。秋高气爽,月色特明。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第二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第二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是故人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流露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