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古代中药方剂讲解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1663745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5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古代中药方剂讲解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常用古代中药方剂讲解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常用古代中药方剂讲解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常用古代中药方剂讲解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常用古代中药方剂讲解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古代中药方剂讲解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古代中药方剂讲解PPT课件(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九章 方剂,第一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 一、方剂的组成及其变化 二、方剂的剂型 三、治法与方剂 第二节 常用方剂 一、解表剂 二、祛风剂 三、祛湿剂,下一页,.,2,四、清热剂 五、和解剂 六、消导剂 七、催吐剂 八、泻下剂 九、化痰止咳剂 十、温里剂 十一、理气剂 十二、理血剂,下一页,.,3,十三、补益剂 十四、固涩剂 十五、熄风剂 十六、安神剂 十七、开窍剂 十八、驱虫剂 十九、外用剂,.,4,第一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一、方剂的组成及其变化 方剂,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在辩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药物,通过合理的配伍,规定适当的剂量,从而形成的具有特定针对性的药物组合。 (一)组方原

2、则 君臣佐使 详见表1 (二)组成变化 1. 加减药味.改变配伍 .调整药量.变更剂型,.,5,二、方剂的剂型 剂型,指方药制剂的形式,主要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性质的不同而决定。 传统剂型:汤、丸、散、膏、丹、酒、茶、露剂 锭、饼、条、线、熏烟、熏洗、灌肠、坐药剂 新型剂型:针剂、片剂、冲剂、糖浆剂 胶囊、颗粒剂、浸膏、流浸膏 三、治法与方剂 辩证立法以法统方 八法:指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种治法。,返回本章目录,.,6,第二节 常用方剂,.,7,一、解表剂,解表剂;以辛散清宣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 分类:辛温解表剂、辛凉解表剂、扶正解表剂。 注

3、意:汗出邪去为度,以防汗过伤正。 煎药宜多浸少煮,以免过煮失效。 代表方剂: 麻黄汤详解银翘散详解,.,8,二、祛风剂,祛风剂;以祛风散邪药物或除风湿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的方剂。 分类:祛风散邪剂 祛风除湿剂 注意:本类方剂药性多温燥津液不足、阴虚阳亢者慎用。 代表方剂: 川芎茶调散详解,.,9,三、祛湿剂,祛湿剂;以祛湿邪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作用,以治疗湿邪为病的方剂。 分类:芳香化湿剂 苦温燥湿剂 淡渗利湿剂 清热化湿剂 温阳化湿剂 代表方剂: 藿香正气散详解茵陈蒿汤详解 八正散 详解,.,10,四、清热剂,清热剂;以寒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

4、血、解毒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 分类:清气分热剂、清营凉血剂、清热解毒剂、清热解暑剂 清脏腑热剂、养阴清热剂。 注意:寒凉易败胃气、损伤脾阳,注意病去即止,一般不宜 久用。 代表方剂: 白虎汤详解龙胆泻肝汤详解,.,11,五、和解剂,和解剂;具有和解、解郁、舒畅、调和等作用,用以治疗少阳病、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 分类: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 代表方剂: 小柴胡汤详解逍遥散详解,.,12,六、消导剂,消导剂;以消导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消痞化积作用,用以治疗积滞痞块的方剂。 代表方剂: 保和丸详解,.,13,七、催吐剂,催吐剂;以涌吐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涌吐痰涎、

5、宿食、毒物作用,用以治疗痰厥、食积、误食毒物的方剂。 注意:本类方剂作用峻猛,易伤正气,故对老年体弱、幼 儿、孕妇、产后均非所宜。 代表方剂: 瓜蒂散(从略),.,14,八、泻下剂,泻下剂;以泻下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的方剂。 分类:寒下剂 温下剂 润下剂 注意:老、弱、孕、产慎用或禁用;兼表者,表里双解; 兼虚者,攻补同施;易伤胃气,见效即止。 代表方剂: 大承气汤详解,.,15,九、化痰止咳剂,化痰止咳剂;以祛痰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驱除痰涎作用,以治疗痰饮、咳嗽等证的方剂。 分类:燥湿化痰剂 清化痰热剂 润燥化痰剂 治风化痰剂 温化寒痰剂 代表

6、方剂: 二陈汤详解小青龙汤 详解,.,16,十、温里剂,温里剂;以温热性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作用,用以治疗脾胃虚寒、阴盛阳衰、亡阳欲脱等证的方剂。 分类:温中祛寒剂 回阳救逆剂 代表方剂: 理中汤详解四逆汤详解,.,17,十一、理气剂,理气剂;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舒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用以治疗气分病的方剂。 分类:行气剂 降气剂 注意:理气药多辛香温燥,气虚、阴虚、火盛者慎用。 代表方剂: 苏子降气汤详解,.,18,十二、理血剂,理血剂;以理血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调理血分的作用,用以治疗血分病的方剂。 分类:活血祛瘀剂 止血剂 代表方剂: 补阳还五汤详解,.,19,十三、补

7、益剂,补益剂;以补益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作用,用以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 分类:补气剂、补血剂、补阴剂、补阳剂。 代表方剂: 四君子汤详解补中益气汤详解 四物汤 详解 肾气丸 详解,.,20,十四、固涩剂,固涩剂;以收敛固涩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敛汗、固精、止泻、止带作用,用以治疗气血津液耗散、滑脱的方剂。 分类:敛汗固表剂、涩精止遗剂、涩肠固脱剂、 收敛止带剂。 代表方剂: 金锁固精丸详解,.,21,十五、熄风剂,熄风剂;以平肝熄风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平熄内风作用,用以治疗肝阳化风、热盛动风、血虚生风等证的方剂。 分类:镇肝熄风剂、凉肝熄风剂、滋阴熄风剂。 代表方剂: 羚角钩藤汤详解,

8、.,22,十六、安神剂,安神剂;以养心安神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安神作用,用以治疗心神不安等证的方剂。 分类:滋阴养血安神剂、重镇安神剂。 代表方剂: 酸枣仁汤详解,.,23,十七、开窍剂,开窍剂;以芳香开窍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通关开窍作用,用以治疗窍闭神昏的方剂。 分类:凉开剂、温开剂。 代表方剂:从略。 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苏合香丸,.,24,十八、驱虫剂,驱虫剂;以驱虫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驱虫、止痛 、消积等作用,用以治疗人体寄生虫病的方剂。 代表方剂:从略。 乌梅丸,.,25,十九、外用剂,外用剂;以外用为主,通过体表起作用的方剂。 代表方剂:从略。 金黄散,.,26,麻黄汤,【出处】伤寒论汉张

9、仲景著 【组成】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用法】水煎服,覆取微汗。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风寒表实证 【方解】详见麻黄汤方解图 【加减】麻黄加术汤 麻杏苡甘汤 【运用】属风寒表实证的感冒、流感、急慢性支气管炎。 【禁忌】表虚有汗、外感风热、体虚、新产、失血者禁用。,返回,.,27,银翘散,【出处】温病条辨清吴鞠通著 【组成】银花 连翘 桔梗 薄荷 淡竹叶 甘草 荆芥穗 牛蒡子 淡豆豉 芦根 【用法】水煎数沸,日服4次。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风热表证 【方解】详见银翘散方解图 【加减】口渴加花粉、知母;咽痛加马勃、元参;鼻 出血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

10、。 【运用】流感、麻疹、流脑、乙脑等热病初期风热表证者。,返回,.,28,川芎茶调散,【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川芎 荆芥 薄荷 羌活 细辛 白芷 甘草 防风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9克,清茶调服。 【功用】祛风、散寒、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偏正头痛。 【方解】详见川芎茶调散方解图 【加减】风寒头痛,去薄荷,加生姜、苏叶;风热头痛, 去羌活、细辛,加菊花、蔓荆子、僵蚕;头痛日 久,加僵蚕、全蝎、地龙、红花。 【运用】风邪为患的感冒、偏头痛、神经性头痛、慢性鼻 炎。,返回,.,29,藿香正气散,【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藿香 紫苏 白术 白芷 茯苓 大腹皮 厚朴 半夏 陈皮

11、桔梗 甘草 【用法】水煎服。有成药丸剂、口服液。 【功用】芳香化湿,解表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方解】详见藿香正气散方解图 【加减】表邪偏重加香薷、防风;兼食滞加神曲、莱菔 子、鸡内金;泻甚者加炒扁豆、薏苡仁;小便短少加 木通、泽泻。 【运用】急性胃肠炎,夏日感冒、中暑。,返回,.,30,茵陈蒿汤,【出处】伤寒论汉张仲景著 【组成】茵陈蒿 栀子 大黄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 【方解】详见茵陈蒿汤方解图 【加减】黄疸甚者加虎杖、金钱草、车前草。 【运用】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 胆管炎、钩端螺旋体病。 【禁忌】阴黄及湿重

12、于热者不宜用本方。,返回,.,31,八正散,【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 瞿麦 扁蓄 滑石 木通 甘草梢 栀子 煨大黄 【用法】共为末,每服69克加灯芯草煎服。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下注膀胱。 【方解】详见八正散方解图 【加减】热毒盛者,加银花、野菊花、白花蛇蛇草; 血淋者,加大小蓟、白茅根、旱莲草;石淋者,加 海金砂、琥珀。 【运用】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急性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返回,.,32,白虎汤,【出处】伤寒论汉张仲景著 【组成】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用法】煮粳米令熟,去米,入三味同煎,分2次服。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 【

13、方解】详见白虎汤方解图 【加减】人参白虎汤 【运用】上感、肺炎、流脑、乙脑、伤寒、斑疹伤寒、 中暑、小儿麻疹等属于气分热盛者。,返回,.,33,龙胆泻肝汤,【出处】医宗金鉴 【组成】龙胆草 黄芩 栀子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柴胡 甘草 生地 【用法】水煎服 【功用】泻肝胆经湿热、实火。 【主治】肝胆实火 【方解】详见龙胆泻肝汤方解图 【加减】肝火上炎,目赤口苦者,加菊花、桑叶;咳血 者,加丹皮、侧柏叶。 【运用】头部湿疹、高血压、急性结膜炎、泌尿系炎症,返回,.,34,小柴胡汤,【出处】伤寒论汉张仲景著 【组成】柴胡 黄芩 半夏 人参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

14、 【主治】少阳证 【方解】详见小柴胡汤方解图 【加减】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口 渴者,去半夏,加花粉;大便不通者,去人参、甘 草,加枳实、大黄、芍药(大柴胡汤)。 【运用】胸膜炎、疟疾、肾盂肾炎、产后或经期感冒。,返回,.,35,逍遥散,【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煨姜 薄荷 甘草 【用法】水煎服;亦有散剂、丸剂。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 【方解】详见逍遥散方解图 【加减】有热者加丹皮、栀子(丹栀逍遥散);胁痛甚 者,加延胡索、郁金、香附。 【运用】慢性肝炎、胸膜炎、慢性胃炎、神经官能症、 慢性乳房结块。,返回,.,3

15、6,保和丸,【出处】丹溪心法 【组成】山楂 神曲 半夏 茯苓 陈皮 莱菔子 连翘 【用法】水丸;亦可为汤剂。 【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食积停滞 【方解】详见保和丸方解图 【加减】腹胀甚者,加枳实、厚朴;热者加黄连、黄 芩;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槟榔。 【运用】消化不良。,返回,.,37,大承气汤,【出处】伤寒论汉张仲景著 【组成】大黄 厚朴 枳实 芒硝 【用法】先以水500ml煎厚朴、枳实取250ml,再下大黄 煎取200ml,去渣,下芒硝微煮一、二沸,分温再 服。大便已下,余药勿服。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腹实证 【方解】详见大承气汤方解图 【加减】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运用】急

16、性胆囊炎、胆道蛔虫、蛔虫性肠梗阻、急性 水肿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菌痢。,返回,.,38,二陈汤,【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制半夏 陈皮 茯苓 甘草 【用法】水煎服,亦作丸剂。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痰湿证 【方解】详见二陈汤方解图 【加减】寒痰,加干姜、砂仁;热痰,加瓜蒌、黄芩; 痰热上扰,心烦不宁,加竹茹、枳壳(温胆汤)。 【运用】支气管炎、肺气肿。,返回,.,39,小青龙汤,【出处】伤寒论汉张仲景著 【组成】麻黄 桂枝 细辛 干姜 五味子 白芍 半夏 甘草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肺化饮,止咳平喘。 【主治】寒饮伏肺 【方解】详见小青龙汤方解图 【加减】郁热者,加石膏。 【运用】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返回,.,40,理中汤,【出处】伤寒论汉张仲景著 【组成】人参 干姜 炙甘草 白术 【用法】蜜丸;亦为汤剂。 【功用】温中祛寒,健脾补气。 【主治】脾胃虚寒证 【方解】详见理中汤方解图 【加减】虚甚,重用人参;寒甚,重用干姜,亦可加附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