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形式的演变知识讲解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663422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形式的演变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货币形式的演变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货币形式的演变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货币形式的演变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货币形式的演变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形式的演变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形式的演变知识讲解(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商品经济,主讲教师:罗艳芬,本章内容,第一节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形式的演变 第三节 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 第四节 信用,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形式的演变,5、电子货币,(1)电子货币的含义,20世纪以来,电子商务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作为其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也随之产生和发展。电子货币的产生被称为是继中世纪法币对铸币取代以来,货币形式发生的第二次标志性变革,并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应用与发展不仅会影响到电子商务的进行,而且会影响到全球的金融体系。,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为信用卡(链接信用卡),它储藏了持卡人的姓名、银行账号等信息,放

2、入电子计算机系统的终端机后,银行就自动记帐、转账或换取现金。 电子货币是一种纯粹观念性的货币,它不需要任何物质性的货币材料。贮存于银行电子计算机中的存款货币,使一切交易活动的结转账都通过银行计算机网络完成,既迅速又方便,可以节省银行处理大量票据的费用。,电子货币现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货币流通的主要形式,在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由于银行信用卡的迅速发展,将在相当广的范围内取代现金。当然,货币的主要功能仍然存在,变化的只是货币的形式而已。,(2)电子货币的特性(补充),第一,电子货币是以计算机技术手段为依托,通常以各类电子设备(如智能卡)及计算机存储器为价值载体的货币,电子货币主要有卡类和

3、计算机两种载体。以卡类为载体的电子货币,卡中的芯片能够根据事先存储在里面的程序和外部销售终端或其他设备(如电子钱包)的指令存储和处理信息。,借助特殊的设备和终端,卡中代表金钱的信息可以被识别,并且按照指令进行转移。 而以计算机为载体的电子货币进行交易时,需要借助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交易前要先下载或从发行人那里获得专门的软件,通过特殊的软件和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实现电子货币数额的计算和转移。这种强大的存储和处理能力是传统的提款卡所不具备的。 提款卡主要是通过输入密码同中央数据库相联系,通过中央数据库增减相应的金额,卡本身不存在代表电子货币信息的增减。,第二,电子货币是一种信息货币,电子货币说到底不

4、过是观念化的货币信息,它实际上是由一组含有用户的身份、密码、金额、使用范围等内容的数据构成的特殊信息,因此也可以称其为数字货币。 人们使用电子货币交易时,实际上交换的是相关信息,这些信息传输到开设这种业务的商家后,交易双方进行结算,要比现实银行系统的方式更省钱、更方便、更快捷。,第三,电子货币价值传送的无纸化,电子货币是现实货币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虚拟化,是一种没有货币实体的货币。电子货币是在电子化技术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无形货币。,一般来说,电子货币的价值通过销售终端从消费者手里传送到货物销售商家手中,商家再回赎其手里的货币。商家将其手里持有的电子货币传送给电子货币发行人从其手里回

5、赎货币,或者传送给银行,银行在其账户上借记相应金额,银行再通过清算机构同发行人进行结算。整个过程是无纸化的。所谓无纸化是与票据、信用卡相比较而言。 而且,电子货币可以在各个持有者之间直接转移货币价值,不需要第三方如银行的介入,这也是电子货币同传统的提款卡和转账卡的本质区别。电子货币在这一点上,很类似于真正货币的功能。,第四|电子货币是可以进行支付的准通货,电子货币能否被称为通货,关键在于电子货币能否独立地执行通货职能。就目前而言,电子货币可以起到支付和结算的作用,但电子货币只是蕴涵着可能执行货币职能的准货币。 首先,电子货币缺少货币价格标准,因而无法单独衡量和表现商品的价值和价格,也无法具有价

6、值保存手段而只有依附于现实货币价值尺度职能和价值储藏职能;,其次,由于电子货币是以一定电子设备为载体智能卡和计算机,其流通和使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设施条件及软件的支持。因此,尚不能真正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最后,尽管目前电子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执行支付手段,但是现有的各种电子货币中的大多数,并不能用于个人之间的直接支付,而且向特约商户支付时,商户一方还要从发行电子货币的银行或信用卡公司收取实体货币后,才算完成了对款项的回收,电子货币不能完全独立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可见现阶段的电子货币是以既有通货为基础的新的货币形态或是支付方式。,(3)电子货币-严峻挑战,伴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银行的主要

7、功能由依赖于存、贷款数量的资金中介功能,向为顾客提供电子清算服务和信息服务功能的重心倾斜。 在这一变化中,传统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信用创造等在法律上如何定位;二是如何保证电子货币的安全性,以及如何规避电子清算系统风险;三是银行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如何向信息化经营转变,与金融电子化趋势相适应。,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国际间对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这一金融监管的对象的认识尚存在较大分歧。欧洲大陆各国认同这样的观点,即电子货币的发行应该包含在金融机构的业务中,其发行主体应该属于金融监管的对象之一。1998年,欧盟委员会在欧盟理事会提交的指令草案中规定,发行电子货币的机构与传统意

8、义上的“信用机构”享有同样的市场准入权利和相同的竞争条件。这体现在:,第一即使电子货币发行机构无意从事传统信用机构所提供的全部金融服务,它依旧有权在整个欧盟成员国范围内自由从事经营活动; 第二电子货币发行机构只接受设立地成员国一国的管理和监督,这也使其在经营条件上与传统的信用机构完全相同。在美国和英国,占主导性的观点则是,若对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进行严格的监管和限制,会损害民间机构的技术开发和创造精神,把电子货币的发行限定于金融机构还为时过早,因为一些证券公司、特殊贷款公司、非银行支付供应商、信用机构也能提供电子货币服务。,如果将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限定于中央银行,则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因为货

9、币主权是中央银行独有的利益,它来自货币发行权,即能使市场参与者将其负债作为货币的权利,该利益反映在对生息资产通过以发行货币的方式进行无息或者低息融资的回报上。如果法定货币被私人电子货币所取代,这部分中央政府收入来源就会丧失或者减少。如果由中央银行以某种形式发行电子货币,不仅可以向消费者提供无风险的电子支付产品,还可以换回货币主权收益的损失。但这样做的代价很大,因为政府的介入会冲淡市场活力的发挥,抑制私营领域的发展,阻碍进一步的金融创新,而且高风险的新兴商务可能会浪费纳税人的钱财。所以各国只允许银行发行电子货币,从而有利于对其监管。,银行的结算职能,随着小额结算方法的多样化,以及开放式网络结算服

10、务使用者队伍的不断扩大,结算业务作为银行固有业务的地位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结算业务的提供者已超出银行范围。例如电信、交通、旅游等行业发行的名目繁多的、储值性质的磁卡或IC卡,实际上已成为新形式的“结算帐户”。例如储值卡的发行公司,在销售卡时,即与购买者之间产生了借贷关系,这笔资金是在储值卡使用时逐步清算的。这种资金清算,与银行存款用作结算的作用相似。而且,如果这些行业能用更低的价格,通过电话、因特网,提供更贴近顾客需求的服务,那么在结算业务领域,银行将可能被其他行业夺去更多的机会。,另外,以往企业间交易的买卖双方,其资金授受都是通过银行中介进行的,银行可以从中收入一定比例的手续费。但是,随着金

11、融EDI的应用,促进了货款的相互抵冲及企业间的差额结算,这对企业无疑有效地削减了手续费支出。同时,随着企业EDI应用的发展,这种结算方法必将在企业集团内部普及。其结果是,双方的交易信息不必通过银行即可相互交换,货款的抵冲也不必经过银行即可进行,银行不仅丧失了手续费的收入,而且无法掌握企业的资金流向。这对银行的结算职能及资金监督职能又是一个挑战。,结算网络的国际竞争,电子货币、电子结算发展的结果,将为使用者跨越国境利用由外国经营者提供的结算服务创造了更多机会。特别是由于因特网的发展而形成了世界范围的通信网络,以电子货币进行的结算服务,已出现无国籍化的动向,国内金融机构与外国机构之间将处于直接竞争

12、的环境。如何增强结算网络的国籍竞争力,已成为各国银行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时,为了保护使用者利益,1997年5月,10国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会议(G10)下设的电子货币作业部的报告书中指出:关于跨越国境的电子货币及电子结算的使用,在法律、行政、司法等方面的管辖权问题是复杂的,并且某些方面可能是不明确的,即使是对国内的使用者,其保护措施和监督体制也不尽完善。因此,由外国主体发行的电子货币和提供的结算服务,目前应限定其范围。,练习题,关于货币的具体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货币产生之后,货币的具体形式先后经历了非金属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这样几个阶段。 B非金属实物货币是历史上最古老的货币存在形式。 C纸币自身没有价值,它在市场经济中是主要的货币存在形式。 D电子货币是借助于电子计算机而进行的电子自动转帐系统。,答案:AB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