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无线传输协议手册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166095 上传时间:2017-10-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02.11无线传输协议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802.11无线传输协议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802.11无线传输协议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802.11无线传输协议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802.11无线传输协议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02.11无线传输协议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02.11无线传输协议手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02.11 无线传输协议手册手册, 协议, 无线, 传输IEEE 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能达到 2Mbps。目前,3Com等公司都有基于该标准的无线网卡。由于 802.11 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IEEE 小组又相继推出了 802.11b 和 802.11a 两个新标准。三者之间技术上的主要差别在于 MAC 子层和物理层。 IEEE 802.11a802.11a 是 802.11 原始标准的一个修订标准,于 1999 年获得批准。802.11a 标准采用了与原始标准相

2、同的核心协议,工作频率为 5GHz,使用 52 个正交频分多路复用副载波,最大原始数据传输率为 54Mb/s,这达到了现实网络中等吞吐量(20Mb/s)的要求。如果需要的话,数据率可降为 48,36,24,18,12,9 或者 6Mb/s。802.11a 拥有 12 条不相互重叠的频道,8 条用于室内,4 条用于点对点传输。它不能与 802.11b 进行互操作,除非使用了对两种标准都采用的设备。由于 2.4GHz 频带已经被到处使用,采用 5GHz 的频带让 802.11a 具有更少冲突的优点。然而,高载波频率也带来了负面效果。802.11a 几乎被限制在直线范围内使用,这导致必须使用更多的接

3、入点;同样还意味着 802.11a 不能传播得像 802.11b 那么远,因为它更容易被吸收。尽管 2003 世界无线电通信会议让 802.11a 在全球的应用变得更容易,不同的国家还是有不同的规定支持。美国和日本已经出现了相关规定对 802.11a 进行了认可,但是在其他地区,如欧盟,管理机构却考虑使用欧洲的 HIPERLAN 标准,而且在 2002 年中期禁止在欧洲使用 802.11a。在美国,2003 年中期联邦通信委员会的决定可能会为 802.11a 提供更多的频谱。在 52 个 OFDM 副载波中,48 个用于传输数据,4 个是引示副载波(pilot carrier),每一个带宽为

4、0.3125MHz(20MHz/64),可以是二相移相键控(BPSK),四相移相键控(QPSK),16-QAM 或者 64-QAM。总带宽为 20MHz,占用带宽为 16.6MHz。符号时间为 4 毫秒,保护间隔 0.8 毫秒。实际产生和解码正交分量的过程都是在基带中由 DSP 完成,然后由发射器将频率提升到 5GHz。每一个副载波都需要用复数来表示。时域信号通过逆向快速傅里叶变换产生。接收器将信号降频至 20MHz,重新采样并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来重新获得原始系数。使用 OFDM 的好处包括减少接收时的多路效应,增加了频谱效率。802.11a 产品于 2001 年开始销售,比 802.11b

5、的产品还要晚,这是因为产品中 5GHz的组件研制成功太慢。由于 802.11b 已经被广泛采用了,802.11a 没有被广泛的采用。再加上 802.11a 的一些弱点,和一些地方的规定限制,使得它的使用范围更窄了。802.11a设备厂商为了应对这样的市场匮乏,对技术进行了改进(现在的 802.11a 技术已经与802.11b 在很多特性上都很相近了),并开发了可以使用不止一种 802.11 标准的技术。现在已经有了可以同时支持 802.11a 和 b,或者 a,b,g 都支持的双频,双模式或者三模式的的无线网卡,它们可以自动根据情况选择标准。同样,也出现了移动适配器和接入设备能同时支持所有的这

6、些标准。数据率(Mbit/s) 调制方式 编码率 Ndbps 1472 字节传输时间(µs) 6 BPSK 1/2 24 2012 9 BPSK 3/4 36 1344 12 4-QAM 1/2 48 1008 18 4-QAM 3/4 72 672 24 16-QAM 1/2 96 504 36 16-QAM 3/4 144 336 48 64-QAM 2/3 192 252 54 64-QAM 3/4 216 224 802.11 802.11 是 IEEE 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

7、只能达到 2Mbps。由于它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IEEE 小组又相继推出了 802.11b和 802.11a 两个新标准,前者已经成为目前的主流标准,而后者也被很多厂商看好。 802.11a 802.11a(Wi-Fi5)标准是得到广泛应用的 802.11b 标准的后续标准。它工作在5GHzU-NII 频带,物理层速率可达 54Mbps,传输层可达 25Mbps。可提供 25Mbps 的无线ATM 接口和 10Mbps 的以太网无线帧结构接口,以及 TDD/TDMA 的空中接口;支持语音、数据、图像业务;一个扇区可接入多个用户,每个用户可带多个用户终端。IEEE 80

8、2.11bIEEE 802.11b 是无线局域网的一个标准。其载波的频率为 2.4GHz,传送速度为11Mbit/s。IEEE 802.11b 是所有无线局域网标准中最著名,也是普及最广的标准。它有时也被错误地标为 Wi-Fi。实际上 Wi-Fi 是无线局域网联盟(WLANA)的一个商标,该商标仅保障使用该商标的商品互相之间可以合作,与标准本身实际上没有关系。在 2.4-GHz-ISM频段共有 14 个频宽为 22MHz 的频道可供使用。IEEE 802.11b 的后继标准是 IEEE 802.11g,其传送速度为 54Mbit/s。802.11c 802.11c 在媒体接入控制/链路连接控制

9、(MAC/LLC)层面上进行扩展,旨在制订无线桥接运作标准,但后来将标准追加到既有的 802.1 中,成为 802.1d。801.11d 他和 802.11c 一样在媒体接入控制/链路连接控制(MAC/LLC)层面上进行扩展,对应802.11b 标准,解决不能使用 2.4GHz 频段国家的使用问题。802.11e 802.11e 是 IEEE 为满足服务质量(Qos)方面的要求而制订的 WLAN 标准。在一些语音、视频等的传输中,Qos 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在 802.11MAC 层,802.11e 加入了 Qos 功能,它的分布式控制模式可提供稳定合理的服务质量,而集中控制模式可灵活支持多种服

10、务质量策略,让影音传输能及时、定量、保证多媒体的顺畅应用,WIFI 联盟将此称为 WMM(wi-fi multimedia) 。 802.11f 802.11f 追加了 IAPP(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协定,确保用户端在不同接入点间的漫游,让用户端能平顺、无形地切换存取区域。 802.11f 标准确定了在同一网络内接入点的登陆,以及用户从一个接入点切换到另一个接入点时的信息交换。 IEEE 802.11gIEEE 802.11g2003 年 7 月,通过了第三种调变标准。其载波的频率为 2.4GHz(跟802.11b 相同),原始传送速度为 54Mbit/s,

11、净传输速度约为 24.7Mbit/s(跟 802.11a 相同)。802.11g 的设备与 802.11b 兼容。802.11g 是为了提高更高的传输速率而制定的标准,它采用 2.4GHz 频段,使用 CCK 技术与 802.11b(Wi-Fi)后向兼容,同时它又通过采用 OFDM技术支持高达 54Mbit/s 的数据流,所提供的带宽是 802.11a 的 1.5 倍。从 802.11b 到802.11g,可发现 WLAN 标准不断发展的轨迹:802.11b 是所有 WLAN 标准演进的基石,未来许多的系统大都需要与 802.11b 向后向兼容,802.11a 是一个非全球性的标准,与802.

12、11b 后向不兼容,但采用 OFDM 技术,支持的数据流高达 54Mbit/s,提供几倍于802.11b/g 的高速信道,如 802.11b/g 提供 3 个非重叠信道可达 8-12 个;可以看出,在802.11g 和 802.11a 之间存在与 Wi-Fi 兼容性上的差距,为此出现了一种桥接此差距的双频技术双模(dual band)802.11a+g(=b),它较好地融合了 802.11a/g 技术,工作在2.4GHz 和 5GHz 两个频段,服从 802.11b/g/a 等标准,与 802.11b 后向兼容,使用户简单连接到现有或未来的 802.11 网络成为可能。802.11h 是为了与

13、欧洲的 HiperLAN2 相协调的修订标准,美国和欧洲在 5GHz 频段上的规划、应用上存在差异,这一标准的制订目的,是为了减少对同处于 5GHz 频段的雷达的干扰。类似的还有 802.16(WIMAX),其中 802.16B 即是为了与 Wireless HUMAN 协调所制订。 802.11h 涉及两种技术,一种是动态频率选择(DFS),即接入点不停地扫描信道上的雷达,接入点和相关的基站随时改变频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均匀分配 WLAN 流量;另一种技术是传输功率控制(TPC),总的传输功率或干扰将减少 3dB。IEEE 802.11iIEEE 802.11i 是 IEEE 为了弥补

14、802.11 脆弱的安全加密功能(WEP, Wired Equivalent Privacy)而制定的修正案,于 2004 年 7 月完成。其中定义了基于 AES 的全新加密协议 CCMP(CTR with CBC-MAC Protocol),以及向前兼容 RC4 的加密协议TKIP(Temporal Key Integrity Protocol)。无线网络中的安全问题从暴露到最终解决经历了相当的时间,而各大厂通信芯片商显然无法接受在这期间什么都不出售,所以迫不及待的 Wi-Fi 厂商采用 802.11i 的草案 3 为蓝图设计了一系列通信设备,随后称之为支持 WPA(Wi-Fi Protec

15、ted Access)的;之后称将支持 802.11i 最终版协议的通信设备称为支持 WPA2(Wi-Fi Protected Access 2)的。802.11j 它是为适应日本在 5GHz 以上应用不同而定制的标准,日本从 4.9GHz 开始运用,同时,他们的功率也各不相同,例如同为 5.15-5.25GHz 的频段,欧洲允许 200MW 功率,日本仅允许 160MW。 802.11k 802.11k 为无线局域网应该如何进行信道选择、漫游服务和传输功率控制提供了标准。他提供无线资源管理,让频段(BAND)、通道(CHANNEL)、载波(CARRIER)等更灵活动态地调整、调度,使有限的频

16、段在整体运用效益上获得提升。在一个无线局域网内,每个设备通常连接到提供最强信号的接入点。这种管理有时可能导致对一个接入点过度需求并且会使其他接入点利用率降低,从而导致整个网络的性能降低,这主要是由接入用户的数目及地理位置决定的。在一个遵守 802.11k 规范的网络中,如果具有最强信号的接入点以其最大容量加载,而一个无线设备连接到一个利用率较低的接入点,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其信号可能比较弱,但是总体吞吐量还是比较大的,这是因为这时网络资源得到了更加有效的利用。 802.11l 由于(11L)字样与安全规范的(11i)容易混淆,并且很像(111),因此被放弃编列使用。 802.11m 802.11m 主要是对 802.11 家族规范进行维护、修正、改进,以及为其提供解释文件。802.11m 中的 m 表示 Maintenance。 IEEE 802.11nIEEE 802.11n,2004 年 1 月 IEEE 宣布组成一个新的单位来发展新的 802.11 标准。资料传输速度估计将达 540Mbit/s(需要在物理层产生更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