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计划管理课件知识分享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41659402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营计划管理课件知识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经营计划管理课件知识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经营计划管理课件知识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经营计划管理课件知识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经营计划管理课件知识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营计划管理课件知识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营计划管理课件知识分享(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作枝,13131529379,2592187,第一部分 经营计划,经营及经营管理的基本概念 计划工作的基本概念 经营计划的作用、类型及内容 经营计划的编制 经营计划的实施 计划方案的选择方法(决策方法),一、经营及经营管理的基本概念 经营:从字面上解释: 经 就是筹划或者说是大政方针的制定; 营 就是谋求或者说是目的的追求。 经营就是制定大政方针,确定方向目标。 经营就是对企业重要活动进行运筹、谋划和决策。,经营管理: 生产活动: 主要指企业内部的转换活动,即把原材料转化成产品的一系列活动,它具有内向性。 基本要求是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条件(

2、资源),用最有效的方法把产品高质量、高效率、低消耗地生产出来。,经营活动: 主要是筹划、处理企业与外部环境所发生的各种关系,它具有外向性。 基本要求是使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并根据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条件,确定企业目标、战略、策略,并编制计划,组织实施,从而保证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济核算,狭义的经营管理:是指对经营活动的管理。 广义的经营管理:是指对企业全部生产活动 和经营活动的管理。,G W,Pm,A,-p-W1 G1,经营活动,经营活动,生产活动,市场调研 产品开发 生产决策 物资采购 资金筹集,要素配置 生产技术 生产工艺 生产组织 质量、维修

3、,订单处理 市场营销 售后服务 信息反馈 货款回收,二、计划工作的基本概念 1、计划 双重语义 “名词”计划:对未来活动所作的事前安排,是预测和应变处理的行动方案。 “动词”计划:为未来(下一个月、下一年)设立目标,确定达到这些目标的详细步骤,包括日程安排和指导方针,并进行相应的资源配置的过程。,计划的要素,做什么(What) 为什么做(Why) 何时做(When) 何地做(Where) 谁去做(WHO) 怎么做(How),计划的要素:5W1H,2、计划工作的内容: 调查研究 预测未来 设置目标 制订计划 贯彻落实 监督检查和修正 “计划”是计划工作中制订计划的成果,是贯彻实施和监督检查的对象

4、。,3、计划工作的性质 首要性 目标性 普遍性 效率性 创造性,三、经营计划的作用、类型及内容 经营计划:是根据企业经营战略、经营决策所规定的目标、方针,对企业一定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作的统筹安排。 作用: 明确目标,协调各单位的行动 确立最优方案,充分利用资源 为经营决策的实施提供保障 为有效控制提供依据 有利于调动单位和员工的积极性,经营计划的类型: 1.按时间分: 长期计划 中期计划 短期计划 2.按范围大小分: 公司计划 厂级计划 车间计划 班组计划,3.按内容分 销售计划:品种、数量、期限、价格、销售收入 生产计划:生产方式、劳动组织、品种、数量、产值、期 限、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外协

5、任务 产品质量计划:产品质量、工序质量、工作质量 技术开发计划:新产品开发、老产品改造、设备更新改 造、生产工艺改革、能源和材料开发、厂房建筑物 的改造 设备维修计划:修理类型、设备数量、修理内容、修理 工作量、费用 劳动人事计划:各类人员需要量、培训、工资 采购供应计划:需要量、储备量、采购量、期限 成本计划:单位成本、总成本、费用 财务计划:投融资、收入和支出、折旧、流动资金、利税,4.按表现形式分 宗旨 目标 战略 政策 程序 规则 规划 预算,四、经营计划的编制 (一)编制经营计划的程序 1.预测计划期内可能的变化 2.确定计划目标 3.拟定计划方案 4.评价并选择方案 5.进行综合平

6、衡,编制计划草案 6.审核批准,形成正式计划,(二)编制经营计划的依据 企业的经营战略、经营方针、经营目标 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新变化 计划期已签订的销售合同和订单 前期计划指标及技术组织措施执行情况 企业物资库存情况及供应预测情况,(三)编制经营计划的方法: 滚动计划法 量本利分析法 综合平衡法 投入产出分析法 线性规划法 网络计划法 ERP法,(一)滚动计划法 编制计划采用近细远粗的方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及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改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每次计划修改都使计划向前滚动一次,这就是滚动计划法。 滚动计划能够提高组织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的应变能力,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和质量,有效的

7、保证计划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2003,本年度实际完成情况与实际差异,(二)综合平衡法 就是基于企业系统的整体性原理,根据经营决策所确定的方针和目标,使企业的各生产要素、各职能部门的计划、各级计划和不同时期的计划相互衔接和协调起来的方法。,综合平衡的内容: 生产与需求的平衡 各专业计划内部的指标之间及个专业 计划指标之间的平衡 各单位、各部门内部计划指标之间及 各单位、各部门计划指标之间的平衡 各级计划指标之间的平衡 不同时期的计划指标之间的平衡,综合平衡应注意的事项: 要树立系统观念 要发挥集体智慧 计划指标的确定力求科学合理 要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采用先进的综合平衡技术和方法,

8、(三)量本利分析法 也叫保本点分析法或盈亏平衡分析法,它是根据企业生产产品的产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计算,进行综合平衡以及分析和选择决策方案的一种方法。,(三)量本利分析法 基本思路: 1.将企业全部成本费用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 固定成本就是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总额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费用。 变动成本就是总额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费用。,2研究产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 企业利润=销售收入 产品成本 =产(销)量产品单价(固定成 本+变动成本) =产品单价产销量固定成本单 位产品变动成本 产(销)量,M=S-C =pQ-(F+V) =pQ-(F+vQ),3

9、确定盈亏平衡点产量或收入。 盈亏平衡就是企业的收入等于支出。确定盈亏平衡点产(销)量有两种方法: (1)图上作业法。 S=C的点所对应的产量 (2)公式计算法。 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为: 销售收入=总固定成本+总变动成本 Q0P =F + vQ0 Q0= F/(p-v),目标利润的计算公式 M=S-C=pQ*-(F+V)=pQ*-(F+vQ*) Q*=( F+ M )/(p-v) 4分析产(销)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变动规律。 这些因素的变动规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盈亏平衡点不变,销售量越大,可实现的利润越多,或亏损越少;反之,销售量越少,可实现的利润越少,或亏损越多。,(2)产销量不变

10、,盈亏平衡点越低,可实现的利润越多,或亏损越少;反之,盈亏平衡点越高,可实现的利润越少,或亏损越多。 (3)销售收入不变,盈亏平衡点的高低取决于总成本线的变化,也就是取决于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和总固定成本的高低。单位变动成本越高或总固定成本越高,盈亏平衡点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前一种情况在图中的反映是总成本线的斜率增大(单位变动成本增加),或总成本线的位置升高(总固定成本增加),致使盈亏平衡点上升;后一种情况则相反。,(四)投入产出分析法 投入产出分析法认为,任何系统的经济活动都包括投入与产出两大部分,投入是指组织为了进行经济活动而发生的消耗,包括物质资源及劳动等方面;产出是指生产活动的结果,包括

11、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在社会生产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可以利用这种关系建立投入产出表,根据投入产出表对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进行科学分析,在此基础上编制计划并进行综合平衡。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格式如下表所示。,表7-2 简化的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物质消耗,新创造价值,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出,总投入,(Xij),Y,X,N,X,表中: Xij -j部门进行生产时消耗i部门产品的数 量(或价值); ( Xij )-消耗矩阵,反映各部门间的生产 技术联系; N -新创造的价值向量,包括劳动报酬、 利润和税金等; Y-最终产品向量,包括积累、消费、净 出口等; X-总产出向量,总产出

12、等于总投入。,aij-直接消耗系数,即生产单位j部门的产品需消耗i部门产品的数量(或价值): aij=Xij/Xj Xij = aijXj (Xij) = AXj A=(aij)=,a11 a12 - a1n a21 a22 - a2n - an1 an2 - ann,AX+Y=X,表的左上部分表示各部门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关系,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各部门产品的流向和投入结构。这一部分的各行表示产出或各部门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如何进行分配,以满足其它部门生产消费的需要,其合计数是各部门总产出(X1)的一部分:各列表示投入或对其它部门产品的消耗情况,即生产(X1)的产品需要的物质消耗量。 右上部分的Y

13、和X分别表示各部门的最终产品和总产量。 左下部分表示各部门投入的活劳动,包括劳动报酬(V)、税收和利润(M)。,投入产出表的每一行都存在一个平衡关系,每一横行实际上就是一个部门或一种产品的投入产出平衡表,以第一行为例: X1=X11+X12+X1n+Y1 即一个部门的总产出等于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总和。 表的总列表示某个部门的总投入,即消耗的物质资料的金额和劳动报酬与社会积累金额的总和。以第一列为例: X1=X11+X21+Xn1 +V1+M1 即一个部门的产值等于消耗的物质资料的价值与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五)网络计划法 网络计划技术,我国又称为统筹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科学家首先开

14、发的一种系统分析技术。这种技术是以网络图的形式反映管理对象中各工作项目的相互关系,然后通过分析计算找出完成任务的最优方案,最后以最优方案进行工作安排和控制工作进度,从而获得最好的经济效果。用这种技术进行计划管理和进度控制,能有效地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工程项目越复杂,网络计划技术的使用效果越明显。,在绘制网络图之前,必须调查三件事: 一项工程的全部作业; 各项作业间的衔接关系; 完成各项作业所需的时间。 然后按如下步骤绘图: 1划分作业项目。一个工程可分解为若干作业。 2确定作业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关系包括组织和 工艺的制约和先后顺序。 3列出作业表。按衔接顺序由小到大编排节点号 码、确定

15、作业代号。,4绘制初步的网络图 具体规定如下: (1)不允许出现循环线路。 (2)事件编号不允许重复。 (3)箭线从一个节点开始,到另一个节点结束,箭线中间不能开始另一个箭线。 5.确定作业时间 (1)工作定额法。按规定的可靠工时编制作业时间。 (2)三点估计法。先估计最短工时(最乐观时间)a,最长工时(最保守时间)b,最可能时间m(作总估计为:t=(a+4m+b)/6)。,6网络计划时间的计算 (1)节点最早开始时间ES(j): 从该节点开始的各工序最早开始工作的可能时间,它是该作业紧前那个工序的最早结束时间。如果结点前面有几条箭线,就选其中最早开始时间与工序时间之和最大值。计算结点的最早开

16、始时间应从网络起始点开始,向左向右,沿箭线方向逐一计算: ES(j)maxES( i )+TE( i, j ) 其中:ES( j )是结点(j)的最早开始时间 TE( i, j )是工序(i,j)所需的时间,(2)节点最迟开始时间LS(i): 以该节点为结束的各工序最迟开始工作的可能时间,它是其紧前各工序最迟结束时间。一道工序的最迟开始时间就是该工序最迟结束时间减去该工序作业时间。如果节点后有几条箭线,就选其中最迟开始时间的最小值计算: LS(i)minLS( j )-TE( i, j ) 其中LS(i)是节点(i)的最迟开始的时间。 LS(j)是节点(j)的最迟结束时间。,(3)工序时差S(i,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