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北京市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9357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92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北京市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北京市大峪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分馏可获得汽油、煤油、石蜡等矿物油,煤焦油干馏可获得苯、甲苯等有机物 B生活中常见的聚乙烯、聚氯乙烯、纶、有机玻璃、合成橡胶都是通过加聚反应得到的 C按系统命名法,有机物可命名为 2, 2,4,4,5五甲基 3,3二乙基己烷 D碳原子数 6 的链状单烯烃,与HBr 反应的产物只有一种结构,符合条件的单烯烃有 4 种 (不考虑顺反 异构 )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石油分馏主要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石蜡等,煤干

2、馏发生化学变化可得到苯和甲苯,煤焦油分馏可获 得苯、甲苯等有机物,故A 错误; B. 由乙烯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乙烯;氯乙烯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氯乙烯;纶又叫做合成纤维,利用石油、 天然气、煤和农副产品作原料得单体经过特殊条件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如:氯纶: 、腈纶:;有机玻璃有机玻璃是甲 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生成:; 合成橡胶是由不同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 经聚合而成的品种多样的高分子化合物,单体有丁二烯、苯乙烯、丙烯腈、异丁烯、氯丁二烯等多种,故 B 正确; C. 按系统命名法,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中的每个节点和顶点为C,根据有机物中每个碳原子连接四个键,与 碳原子相连的其他键用氢补充。六个碳的最长链作为主链

3、,其余五个甲基、两个乙基做支链,主链编号时 以相同取代基位数之和最,因此该有机物为2, 2,4,4,5五甲基 3,3二乙基己烷,故C 正确; D. 碳原子数 6 的链状单烯烃,与HBr 反应的产物只有一种结构,符合条件的单烯烃有 CH2=CH2; CH3CH=CHCH3;CH3 CH2CH=CHCH2CH3; (CH3)2CH=CH (CH3)2 (不考虑顺反异构),共 4 种,故 D 正确; 答案选 A。 2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人称 “ 一带一路 ” 是“ 现代丝绸之路” ,丝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聚乳酸酯的降解和油脂的皂化都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C疫苗

4、一般应冷藏存放,其目的是避免蛋白质变性 D “ 玉兔二号 ” 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二氧化硅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A错误; B. 聚乳酸酯的降解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油脂不属于高分子,故B 错误; C. 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其目的是避免蛋白质变性,使蛋白质失去活性,故C正确; D. 硅是半导体,“ 玉兔二号 ” 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硅,故D 错误; 故选 C。 3下列化学式中属于分子式且能表示确定物质的是() A C3H8BCuSO4CSiO2DC3H6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 C3H8为分子晶体且无同分异构体,故C3H8为

5、分子式且只能表示丙烷,故A 正确; BCuSO4为离子晶体,故CuSO4是化学式但不是分子式,故B 错误; CSiO2为原子晶体,故SiO2是化学式,不是分子式,故C错误; DC3H6为分子晶体, 但有同分异构体,即 C3H6是分子式, 但可能表示的是丙烯,还可能表示的是环丙烷, 故不能确定其物质,故D 错误。 故选: A。 【点睛】 应注意的是只有分子晶体才有分子式。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pH=l 的溶液中: Ba2+、Fe 3+、Cl-、SCN- B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Ca 2+、K+、HCO 3 -、CO 32- C - + c(OH ) c(H

6、 ) =10-12的溶液中: NH4+、Cu 2+、NO3-、SO 42- D由水电离的c(H +)=10-12mol L-1 的溶液中: Na+、 Al3+、Cl-、NO3-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pH=l 的溶液中,Fe 3+、SCN-反应生成 Fe(SCN)3,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 A; B. 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Ca 2+、CO 3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 B; C. - + c(OH ) c(H ) =10 -12 的溶液呈酸性,NH4+、Cu2+、NO3-、SO42-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不选C; D. 由水电离的c(H+)=10-12mol

7、L-1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若呈碱性, Al3+不能存在,故不选D。 5标准状况下,下列实验用如图所示装置不能完成的是() A测定一定质量的2 Na O和 22 Na O 混合物中22 Na O 的含量 B确定分子式为 26 C H O的有机物分子中含活泼氢原子的个数 C测定一定质量的242 Na SOH Ox? 晶体中结晶水数目 D比较 Fe 3+和 Cu2+对一定质量的双氧水分解反应的催化效率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烧瓶中放入Na2O 和 Na2O2的混合物,然后将水从分液漏斗放下,通过产生气体的量可计算Na2O2的 量,故 A 符合题意; B.在烧瓶中放入金属

8、钠,然后将有机物从分液漏斗放下,根据产生的气体的量来判断有机物分子中含活泼 氢原子的个数,故B 符合题意; C.该实验需要测量生成气体的量进而计算,Na2SO4 xH2O 晶体中结晶水测定时无法产生气体,该装置不能 完成,故C不符合题意; D.可通过对照所以比较单位时间内Fe 3+和 Cu2+与双氧水反应产生气体的多少比较的催化效率, 故 D 符合题 意。 故选 C。 6下列离子方程式不能正确表示体系颜色变化的是 A向 AgCl悬浊液中加入Na2S溶液,有黑色难溶物生成:2AgCl(s)+S 2(aq) Ag2S (s)+2Cl ( aq) B向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 NaHSO3固体,溶液

9、紫色褪去:2MnO4 +5SO 32 +6H+=2Mn 2+5SO 42 +3H 2O C向橙色K2Cr2O7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溶液变黄色:Cr2O7 2+2OH 2CrO42 +H2O D向稀硝酸中加入铜粉,溶液变蓝色:3Cu+8H +2NO3=3Cu2+2NO +4H2O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 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时,由于Ag2S比 AgCl更难溶,发生沉淀的转化,反应的离子反应为: 2AgCl( s)+S 2(aq) Ag2S ( s)+2Cl (aq) ,选项 A 正确; B. 向酸性 KMnO4溶液中加入NaHSO3固体, HSO3

10、 将 MnO4 还原而使溶液紫色褪去,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MnO4 +5HSO 3 +H+=2Mn 2+5SO 42 +3H 2O,选项 B 错误; C向橙色K2Cr2O7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 NaOH 溶液后,发生Cr2O7 2+2OH 2CrO42 +H 2O,平衡向正 反应方向移动,溶液变为黄色,选项C正确; D. 向稀硝酸中加入铜粉,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变蓝色,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Cu+8H +2NO3 =3Cu2+ +2NO +4H2O,选项 D 正确; 答案选 B。 7对于复分解反应X+YZ+W,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 Z是强酸,则X 和 Y必有一种是强酸 B若

11、 X 是强酸, Y是盐,反应后可能有强酸或弱酸生成 C若 Y是强碱, X是盐,则Z或 W 必有一种是弱碱 D若 W 是弱碱, Z是盐,则X 和 Y必有一种是强碱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 H2S+CuSO4=CuS+H2SO4。错误; BH2SO4+2NaCl=Na2SO4+2HCl ; 2HCl+ FeS=FeCl2+H2S ,正确; CNa2CO3+Ca(OH)2=CaCO3 +2NaOH,错误; D CuSO4+2NH3 H2O= Cu(OH)2 + (NH4)2SO4,错误。 8两份铝屑,第一份与足量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2(同温 同

12、压下),则第一份与第二份铝屑的质量比为 A 11 B1 2 C13 D21 【答案】 B 【解析】 【详解】 盐酸与 NaOH 溶液足量, 则铝完全反应, 设铝与盐酸、 NaOH 溶液反应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 、 2xmol ,则 2Al+6HCl2AlCl3+3H2 23 2 3 x x 2Al+2NaOH+2H2O2NaAlO2 +3H 2 23 4 3 x 2x 则第一份与第二份铝屑的质量比为:( 2 3 x mol27g/ mol) ( 4 3 x mol27g/ mol)= 12,故选 B。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化学反应时失去电子越多的金属原子,还原能力越强 B活

13、泼非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C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D含有某元素最高价态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还原能力的强弱和失电子的难易有关而和失电子的数目无关,如金属钠和金属铁的还原能力是金属钠 强于金属铁,故A 错误; B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所以活泼非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 定只作氧化剂,故B 错误; C最高价态的阳离子一般具有氧化性,如Fe 3+;最低价的阴离子具有还原性,如 I-;但 Fe 2+、 2- 3 SO 都既 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C 错误; D含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如碳酸钠中碳元素为最

14、高价,却不具有强氧化性,故D 正确; 故答案为: D。 10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预期实验现象及相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a b 预期实验现象结论 A 铜丝浓硝酸 试管 c 中有大量红 棕色气体 浓硝酸有强氧化性 B 木条18.4molL -1 硫酸木条下端变黑浓硫酸有酸性和氧化性 C 生铁NaCl 溶液导管处发生水倒吸生铁发生吸氧腐蚀 D 铁丝 含少量 HCl 的 H2O2 溶液 试管 c 中有大量无色气体该反应中铁作催化剂 A A BB CC DD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能够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试管c 中的气体呈无色,A 错误; B.木条与浓

15、硫酸作用,木条下端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错误; C.NaCl溶液呈中性,生铁发生吸氧腐蚀,试管b 中气体的压强减小,导管处发生水倒吸,C正确; D.铁能够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氢气也是无色气体,D 错误; 答案选 C。 11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源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地球上最基本的能源是太阳能 B钛合金主要用于制作飞机发动机部件,工业上可用钠与四氯化钛溶液反应制取 C借助扫描道显微镜,应用STM 技术可以实现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 D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x的催化转化都可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 地球上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太阳能,通过

16、植物的光合作用被循环利用,故A 正确; B. 钛合金工业上可用钠与四氯化钛固体反应制取,钠可以和盐溶液中的水反应,不能置换出单质钛,故 B 错误; C. 科学仪器的使用利于我们认识物质的微观世界,现在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应用 STM 技术可以 “ 看” 到越来越细微的结构,并实现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故C正确; D. SO2和 NOx的排放可导致酸雨发生,则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 雨产生的措施,故D 正确; 答案选 B。 12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字母代表元素,分析正确的是 A R在周期表的第15 列 BY、Q 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及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C简单离子的半径:XZM D Z的单质能从M 与 Q 元素构成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 M 【答案】 C 【解析】 【分析】 从图可看出X、Y在第二周期,根据原子序数知道X是 O 元素, Y是 F元素,同理可知Z是 Na 元素, M 是 Al 元素, R 是 Si元素, Q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