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北京市156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9010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49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北京市156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北京市156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北京市156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北京市156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北京市 156 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聚氯乙烯代替木材生产快餐盒,以减少木材的使用 B中国天眼FAST中用到的碳化硅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C港珠澳大桥中用到的低合金钢,具有强度大、密度小、耐腐蚀等性能 D “ 司南之杓 (注:勺 ),投之于地,其柢(注:柄 )指南。 ” 司南中 “ 杓” 所用的材质为FeO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聚氯乙烯有毒,不能用作食品包装,A 项错误; B碳化硅是无机物,不是有机高

2、分子材料,B 项错误; C考虑到港珠澳大桥所处位置等,所以使用的低合金钢,必须要有强度大,密度小以及耐腐蚀的性能,C 项正确; D司南材质即磁性氧化铁,成分为Fe3O4而非 FeO,D 项错误; 答案选 C。 2下列反应颜色变化和解释原因相一致的是() A氯水显黄绿色: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为黄绿色液体 B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显红色:氢氧化钠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C乙烯使溴水褪色:乙烯和溴水发生氧化反应 D碘在苯中的颜色比水中深:碘在有机物中的溶解度比水中大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氯水显黄绿色的原因是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有限,氯气本身为黄绿色,次氯酸无色, 故 A 不符合题意; B

3、、氢氧化钠为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氢氧根,使酚酞显红色,不是水解,故B不符合题意; C、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为不饱和键,能够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故C不符合题意; D、碘单质本身为紫黑色,碘水显黄色,而碘溶于苯中显紫红色,碘在有机物中溶解度增大,故D 符合题 意; 故选: D。 3NaHS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依据I2析出所需时 间可以求得NaHSO3的反应速率。将浓度均为 0.020 molL 1NaHSO 3溶液 (含少量淀粉 )10.0 mL、KIO3(过量 ) 酸性溶液40.0 mL 混合,记录1055 间溶液变

4、蓝时间,55 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图。据 图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40 之前,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变蓝时间变短 B40 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升高变长 C图中 b、c 两点对应的NaHSO3的反应速率相等 D图中 a 点对应的NaHSO3的反应速率为 5.0 10 5mol L1 s1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根据图像,40以前由 80s逐渐减小,说明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故A 说法正确; B、根据图像,40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升高变长,故B 说法正确; C、40以前, 温度越高, 反应速率越快, 40以后温度越高,变色时间越长, 反应越慢,

5、可以判断出40 前后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同,虽然变色时间相同,但不能比较化学反应速率,故C 说法错误; D、混合前NaHSO3的浓度为0.020molL 1,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根据 c1V1=c2V2,混合后 NaHSO3的浓度为=0.0040mol L 1,a 点溶液变蓝时间为 80s,因为 NaHSO3不 足或 KIO3过量, NaHSO 3浓度由 0.0040mol L 1 变为 0,根据化学反应速率表达式,a 点对应的NaHSO3 反应速率为 =5.010 5mol/(L s),故 D说法正确; 答案选 C。 【点睛】 易错点是选项D,学生计算用NaHSO3表示反应速率时,直接用

6、 0.02mol L 1 和时间的比值,忽略了变 化的 NaHSO 3浓度应是混合后NaHSO3溶液的浓度。 4如图,小烧杯放在一块沾有水的玻璃片上,加入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并 用玻璃棒搅拌,玻璃片上的水结成了冰由此可知() A该反应中,化学能转变成热能 B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氯化铵与氢氧化钡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4Cl+Ba(OH)2BaCl2+2NH3?H2OQ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通过玻璃片上结冰现象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热能转变为化学能,故A 错误; B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

7、成物的总能量,故B正确; C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故C错误; D氯化铵与氢氧化钡晶体反应生成氯化钡、一水合氨和水,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题给方程式没有标出各 物质的聚集状态,不是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故D 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 考查学生吸热反应和物质能量的转化,通过玻璃片上结冰现象可以确定反应是吸热的;吸热反应中,反应 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5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molP4(P 原子均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中所含 P-P键数目为 4NA B0.1molH2和 0.1mol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小于0.2NA C20mL

8、10mol/L 的浓硝酸与足量铜加热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 D 0.1molNH2-所含电子数为 6.021023个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P4是正四面体结构,每个 P4分子中有6 个共价键, 1molP4(P 原子均达到8 电子稳定结构) 中所含 P-P 键 数目为 6NA,故 A错误; B. H2+I2?2HI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0.1molH2和 0.1mol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 等于 0.2NA,故 B错误 C. 20mL10mol/L的浓硝酸与足量铜加热反应生成NO2和 NO ,转移电子数不是0.1NA,故 C错误; D.1 个 NH2 -

9、含 10 个电子, 0.1molNH 2 - 所含电子数为6.0210 23 个,故 D正确。 62019 年 6 月 6 日,工信部正式向四大运营商颁发了5G 商用牌照,揭示了我国 5G 元年的起点。通信用 磷酸铁锂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高温性能突出、可高倍率充放电、绿色环保等众多优点。磷酸铁锂电 池是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的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电池总反应为M1-xFexPO4+LiC6LiM1-xFexPO4+6C, 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正极质量增加 B放电时,电流由石墨电极流向磷酸铁锂电极 C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Li +6C+e-LiC 6 D放电时, Li+

10、移向石墨电极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充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为LiM1-xFexPO4-e-=M1-xFexPO4+Li +,则正极的质量减小,故 A 错误; B放电时,石墨电极为负极,电流由磷酸铁锂电极流向石墨电极,故B 错误; C充电时,阴极上锂离子得电子,则阴极反应式为Li +6C+e-LiC 6,故 C 正确; D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石墨电极为负极,则Li +移向磷酸铁锂电极,故 D 错误; 故选: C。 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1.0 molL 1 的 KNO3溶液中: H 、Fe2、 Cl、2 4 SO B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

11、溶液中: + 4 NH 、Ba2 、 2 AlO 、 Cl CpH12 的溶液中: K 、 Na、 CH 3COO 、Br D滴加几滴KSCN溶液显血红色的溶液中: + 4 NH 、Mg 2、I、Cl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H 、Fe2、 NO 3 之间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 A 错误; B.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为酸性溶液,溶液中存在大量H ,H 与 AlO2 在溶液中能够反应,且 NH4+ 与 AlO2 会发生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故 B 错误; C. pH12 的溶液显碱性,OH 与 K 、Na 、CH3COO 、Br 不反应,且K 、Na、CH 3

12、COO 、Br之间也不 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 D. 滴加几滴KSCN溶液显血红色的溶液中含有Fe 3,Fe3、 I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 D 错误; 故选 C。 8有关化学资源的合成、利用与开发的叙述合理的是 A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能不断提高农作物产量 B通过有机合成,可以制造出比钢铁更强韧的新型材料 C安装煤炭燃烧过程的“ 固硫 ” 装置,主要是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 D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治理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使用农药和化肥固然有利于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但会在农产品中造成农药残留,会使土地里的盐碱越 来越多,

13、土壤越来越硬,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从长远来讲反而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故A 错误; B通过有机物的合成可以制造出新型高分子材料,某些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比钢铁更强韧,故 B 正确; C安装煤炭燃烧过程的“ 固硫 “ 装置,主要是为了减少污染,故C错误; D过分开发可燃冰,会影响海洋生态环境,故D 错误;故选 B。 9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液氯、干冰均为纯净物 BNO2、CO、CO2均为酸性氧化物 C 互为同系物 D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液氯、干冰均为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因此都属于纯净物,A 正确; B.NO2与水反应产生HNO3和

14、NO,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不属于酸性氧化物,CO是不成盐氧化物, 只有 CO2为酸性氧化物, B错误; C.属于酚类,而属于芳香醇,因此二者不是同类物质,不能互为同系物,C错 误; D.淀粉、纤维素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而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 A。 10古往今来传颂着许多与酒相关的古诗词,其中“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较好地表达了战士 出征前开杯畅饮的豪迈情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忽略酒精和水之外的其它成分,葡萄酒的度数越高密度越小 B古代琵琶的琴弦主要由牛筋制成,牛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制作夜光杯的鸳鸯玉的主要成分为3MgO?4SiO2?

15、H2O,属于氧化物 D红葡萄酒密封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原因之一是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其密度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因此葡萄酒的度数越高密度越小, 故 A 说法正确; B. 牛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B 说法正确; C. 3MgO4SiO2 H2O 属于硅酸盐,不属于氧化物,故C 说法错误; D. 密封过程中一部分乙醇被氧化酸,酸与醇反应生成了有香味的酯,故D 说法正确; 答案: C。 11设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LC2H5OH 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分子个数约为

16、 A N 11.2 B20gD2O 与 20gH218O 含有的中子数均为10NA C1mol L-1Al(NO3)3溶液中含有3NA个 NO3- D 50mL12mol L-1盐酸与足量 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 0.3NA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 选项,标准状况下乙醇为液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故A 错误; B 选项, D2O 与 H2 18O 的摩尔质量均为 20gmol -1,故 20gD2O 与 20gH218O 的物质的量均为 1mol ,且它们每 个分子中均含10 个中子,故1mol 两者中均含10NA个中子,故 B正确; C 选项,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离子个数,故C错误; D 选项, 50mL12mol L -1 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反应一段时间后,盐酸浓度减小,无法继续反应,转移电子 数目小于0.3NA,故 D 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 B。 【点睛】 计算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时一定要注意题中给没给溶液的体积,二氧化锰与浓盐酸、铜与浓硫酸反应,当 盐酸浓度或浓硫酸浓度降低变为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