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福建省安溪八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9008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60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福建省安溪八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福建省安溪八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福建省安溪八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福建省安溪八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福建省安溪八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分枝酸是生物合成系统中重要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含有4 种官能团 B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C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1mol 分枝酸最多可与3molNaOH 发生中和反应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碳碳双键、醚键4 种官能团,故 A 正确; B. 羧基与乙醇酯化反应,羟基与乙酸酯化反应,故B 正确; C. 含有碳碳双键可使

2、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而褪色,故C正确; D. 1mol 分枝酸 2mol 羧基,因此最多可与2molNaOH 发生中和反应,羟基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故 D 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 和钠反应的基团主要是羧基、羟基,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的基团是羧基,和碳酸钠反应的基团是羧基和酚羟 基,和碳酸氢钠反应的基团是羧基。 2钠-CO2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吸收的CO2转化为 Na2CO3固体和碳,沉积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 电极表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式为Nae-=Na+ B多壁碳纳米管(MWCNT)作电池的正极 C可以用乙醇代替四甘醇

3、二甲醚作有机溶剂 D电池总反应式为4Na+3CO2=2Na2CO3+C 【答案】 C 【解析】 【分析】 由装置图可知,钠为原电池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Na-e-=Na+,多壁碳纳米管为正极, CO2转化为Na2CO3固体和碳,沉积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电极表面,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 为: 4Na+3CO2+4e-2Na2CO3+C,结合原电池原理分析解答。 【详解】 A负极反应为钠失电子发生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Na-e -Na+,故 A 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多壁碳纳米管(MWCNT)做电池的正极,故 B 正确; C钠和乙醇发生反应生成氢气,不可以用乙醇代

4、替四甘醇二甲醚做有机溶剂,故C 错误; D根据分析,放电时电池总反应即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总反应是4Na+3CO2=2Na2CO3+C, 故 D 正确; 故选 C。 3实验室用Ca与 H2反应制取氢化钙(CaH2)。下列实验装置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甲制取H2B装置乙净化干燥H2 C装置丙制取CaH2D装置丁吸收尾气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装置甲利用稀盐酸与锌在简易装置中制取H2,实验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选项 A 不选; B. 装置乙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利用浓硫酸干燥氢气,起到净化干燥H2的作用, 实验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

5、,选项B不选; C. 装置丙利用纯净的氢气在高温条件下与钙反应制取CaH2,实验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选项C 不选; D. 装置丁是用于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及氧气进入与钙或CaH2反应,实验原理与吸收尾气不符合,过量氢 气应收集或点燃,选项D 选。 答案选 D。 4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A Mn2O7BAl2O3CNa2O2DMgO 【答案】 D 【解析】 【分析】 碱性氧化物是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 【详解】 A. Mn2O7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A 不符合题意; B. Al2O3既能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也能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所以属于两

6、性氧化物,B 不符合题意; C. Na2O2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同时生成氧气,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不是碱性氧化物,属于过氧化物, C 错误; D. MgO 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D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 D。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掌握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铁杉脂素是重要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其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铁杉脂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中两个苯环处于同一平面 B分子中有3 个手性碳原子 C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D 1 mol 铁杉脂素与NaOH 溶液反应最多消耗 3 mol NaOH 【答案】 A 【解析】 【详

7、解】 A. 分子中两个苯环连在四面体结构的碳原子上,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A 错误; B. 图中 *标注的三个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故B 正确; C. 酚羟基的邻对位可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 D. 1 mol 铁杉脂素与NaOH 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 mol NaOH, 分别是酯基消耗1mol , 2 个酚羟基各消耗1mol , 故 D 正确; 故选 A。 6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漂白液和漂粉精既可作漂白剂,又可作消毒剂 B硅胶可用作催化剂的载体,但不可用作干燥剂 C常温下铝制容器可以盛放浓硫酸,是因为铝与浓硫酸不反应 D明矾可作净水剂,是因为

8、其溶于水电离出的Al3+具有强吸附性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意在考查对物质性质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 A.漂白粉,漂白液和漂粉精的有效成分都是次氯酸盐,有强氧化性,所以可以漂白,杀菌,故A 正确; B.硅胶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故B错误; C.常温下铝制容器可以盛放浓硫酸,是因为铝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故C错误; D.明矾可作净水剂,是因为其溶于水电离出的 3 Al 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的吸附能力很强,故D 错误; 答案: A 7短周期元素W、 X、Y和 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单质是一种常用的比能量高的金属电极材料,X 原子的最外层

9、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 倍,元素Y的族序数等于其周期序数,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 电子层数的2 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W、Z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 个电子结构 B元素 X与氢形成的原子数之比为1 1 的化合物有很多种 C元素 Z 可与元素X 形成共价化合物XZ2 D元素 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答案】 A 【解析】 【详解】 W 的单质是一种常用的比能量高的金属电极材料,W是 Li 元素; 因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 2 倍, X 是 C 元素;元素Y的族序数等于其周期序数, Y为 Al 元素; 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 的 2

10、 倍,是短周期元素,且W、X、Y和 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为 S元素。 A.W、Z形成的化合物Li2S,该物质是离子化合物, Li+的最外层只有两个电子,不满足 8 电子的稳定结构, A 错误; B.元素 X 与氢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 的化合物为C2H2、C6H6、苯乙烯C8H8、立方烷C8H8等,化合物有 很多种, B正确; C.元素 Z为 S,元素 X是 C,二者形成共价化合物分子式是CS2,C正确; D.元素 Y是 Al,Al 的单质可以与强碱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放出氢气,D 正确; 故答案是A。 8 某二元弱碱B( OH)2( K1=5. 910 -2、 K 2=6. 410

11、-5) 。 向 10mL 稀 B( OH) 2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盐酸,B( OH)2、 B( OH) +、B2+的浓度分数 随溶液 pOH pOH=-lgc( OH -) 变化的关系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交点 a 处对应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5mL B当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10mL 时存在 c( Cl - ) c( B( OH) +) c( H+) c( OH-) c( B2+) C交点 b 处 c( OH -)= 6. 4l0-5 D当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15mL 时存在: c( Cl - )+ c( OH - ) c( H +) c( OH- ) c( B 2+)+ c( B( OH

12、) +)+ c( H+)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如果加入盐酸的体积为5mL,由 B( OH)2+HClB( OH) Cl+H2O 可知此时溶液含等量的 B( OH)2、B( OH) +, 由于水解和电离能力不同,所以溶液中不可能含等量的B( OH)2、B( OH) +,A 错误; B当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10mL 时,反应生成B( OH) Cl,溶液显碱性,则c( OH -) c( H+) ,B错误; C. 交点 b 处 B( OH) +、B2+的分布分数相等,二者平衡浓度相等,由 K2= 2- - c Bc OH c B OH g =6. 410 - 5,可知 b 处 c

13、( OH - )= 6. 410 -5 ,C 正确; D. 当加入的盐酸溶液的体积为15mL 时,生成等物质的量的 B( OH) Cl和 BCl2的混合溶液, 溶液遵循电荷守 恒,则存在c( Cl -)+ c( OH- )= c( H +)+ 2c( B2+)+ c B( OH)+) ,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9固体电解质可以通过离子迁移传递电荷,利用固体电解质RbAg4I5可以制成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其中迁 移的物种全是Ag+。下图是一种测定O2含量的气体传感器示意图, O2可以透过聚四氟乙烯薄膜,根据电 池电动势变化可以测得O2的含量。在气体传感器工作过程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银

14、电极被消耗,RbAg4I5的量增多 B电位计读数越大,O2含量越高 C负极反应为Ag+I -e-= AgI D部分 A1I3同体变为Al 和 AgI 【答案】 B 【解析】 【分析】 O2通入后, 发生反应: 4AlI3+3O2=2Al2O3+6I2,I2在传感器电池中发生还原反应,因此多孔石墨电极为正极, 电极反应式为:I2+2Ag+2e-=2AgI,银电极发生氧化反应,银作负极,固体电解质 RbAg4I5中迁移的物种是 Ag+,电极反应式为: Ag-e-=Ag+,据此解答。 【详解】 A由上述分析可知,传感器工作过程中,银电极被消耗,传感器中总反应为:I2+2Ag=2AgI,因固体电解 质

15、 RbAg4I5中迁移的物种是 Ag+,因此 RbAg4I5质量不会发生变化,故A 错误; BO2含量越高,单位时间内转移电子数越多,电位计读数越大,故B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负极反应为:Ag-e-=Ag+,故 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部分AlI3生成 Al2O3和 I2,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B。 10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氯与钠形成离子键,氯与硅形成共价键 B向淀粉KI溶液中滴加溴水,溶液变蓝 C向 Na2SO3溶液中滴加盐酸,有气泡生成 D F2在暗处遇H2即爆炸, I2在暗处遇H2几乎不反应 【答案】 C 【解析】 【分析】 A.氯最外层7 个电子,容易得到电子

16、,Na 最外层 1 个电子,容易失去电子,Si不易失去也不易得到电子; B.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单质,能从非金属性弱的非金属形成的盐中置换出该非金属单质; C.向 Na2SO3溶液中加盐酸,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 D.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详解】 A.氯最外层7 个电子,容易得到电子, Na 最外层 1 个电子,容易失去电子,Si不易失去也不易得到电子; 所以氯与钠形成氯化钠,含有离子键,氯与硅形成四氯化硅,含有共价键,可以利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 A 不选; B.向淀粉 KI 溶液中滴入溴水,溶液变蓝,说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 不选; C.向 Na2SO3溶液中加盐酸,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HCl 不是最高价含氧酸,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 故 C 选; D.非金属性FI,故氟气与氢气化合较容易,可以利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 不选; 故答案选C。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B添加酒精 C检验 CO2是否收集满D过滤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稀释浓硫酸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