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8884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87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安徽省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安徽省霍邱一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维通橡胶是一种耐腐蚀、耐油、耐高温、耐寒性能都特别好的氟橡胶。它的结构简式见图,合成它的单 体可能为() ABCH2=CF2和 CF2=CFCF3 CD 【答案】 B 【解析】 【分析】 在高分子链中,单体转变为在化学组成上能够重复的最小单位,即链节,判断高聚物的单体,就是根据高 分子链,结合单体间可能发生的反应机理,找出高分子链中的链节,凡链节中主碳链为4 个碳原子,无碳 碳双键结构,其单体必为两种,从主链中间断开后,再分别将两个半键闭合即得单体

2、。 【详解】 分析其链节可知,链节中主碳链为4 个碳原子,无碳碳双键结构,其单体必为两种单烯烃,按如图方式断 键可得单体为1, 1-二氟乙烯和全氟丙烯。 故选: B。 2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pH=2 的 H2SO4溶液 1L 中,硫酸和水电离的H+总数为 0.01NA B1mol H2O 最多可形成4NA个氢键 C用浓盐酸分别和MnO2、KClO3反应制备1mol 氯气,转移的电子数均为2NA D常温常压下,O2 与 O3 的混合气体 16g,分子总数为NA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常温下,1LpH=2 的 H2SO4溶液中,硫酸

3、和水电离的H +总数为 (10-2+10-12)mol/L 1LNA=0.01NA, A 正 确; B在冰中, 1 个 H2O 与 4 个 H2O 形成 4 个氢键,平均每个水分子形成2 个氢键,则1mol H2O 最多可形 成 2NA个氢键, B 不正确; C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1mol 氯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KClO3与浓盐酸反应制备1mol 氯气 (反应方 程式为 ClO3-+5Cl- +6H+=3Cl2 +3H2O),转移的电子为 5 3 NA,C不正确; D采用极端分析法,O2 与 O3 各 16g,分子总数分别为 1 2 NA和 1 3 NA,则 16g混合气,所含分子数

4、介于二 者之间, D 不正确; 故选 A。 【点睛】 在冰中,每个水分子与周围的水分子可形成4 个氢键,我们易认为平均每个水分子能形成4个氢键,从而 产生错解。 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9g羟基( -18OH)所含中子数为10NA B标准状况下,44.8 L HF含有 2NA个极性键 C1 mol NaHSO4晶体含有的离子数为3NA D 0.1 molL-1 KAl(SO4)2溶液中 SO4 2-的数目为 0.2NA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19g 羟基 (- 18OH)的物质的量为 19g 19g/mol =1mol,而羟基 (- 18OH)中含 1

5、0 个中子,故 1mol 羟基 (- 18OH)中含 10NA个中子,故A 正确; B标况下HF 为液体,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B 错误; CNaHSO4由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构成,1mol NaHSO4晶体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2NA,故 C 错误; D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0.1mol L -1 KAl(SO4)2 溶液中 SO42-的数目,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一些特殊物质在标准状况下的状态,本题中的HF为液体,类似的还有SO3为 固体, H2O 为液体或固体等。 4已知有关溴化氢的反应如下: 反应 I: 2 222 CuCl 450

6、 4HBrO2Br2H O 反应: 3424 NaBr(s)H PO ()NaH POHBr浓 反应: 252232 4HBrP O2BrP O2H 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可用浓34 H PO与 NaBr 反应制 HBr 并用 25 P O干燥 B反应中还原剂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HBr 有强还原性,与3AgNO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 HBr 的酸性比HF 强,可用氢溴酸在玻璃器皿表面作标记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 HBr 会与25P O发生反应,故HBr 不能用25P O干燥, A 错误; B. 反应 中还原剂为HBr,还原产物为水,还原剂和还原产物的

7、物质的量之比为2:1,B正确; C. HBr 与3AgNO溶液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 AgBr 沉淀, C错误; D. HF中 F是亲硅元素,故可用于刻蚀玻璃,而HBr 不行, D 错误; 故答案选B。 5 “ 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东晋 .葛洪。下列有关解读正确的是 A铁与铜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通过化学变化可将铁变成铜 C铁在此条件下变成红色的Fe2O3D铜的金属性比铁强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铁与铜盐发生置换反应Fe+Cu 2+Fe2+Cu,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A 正确; B化学变化不能将原子核改变,也即不能改变元素的种类,不可能将铁变成铜,B错误; C由 A 的分析知,铁

8、在此条件下变成Fe 2+,赤色为生成 Cu 的颜色, C错误; D铁置换出铜,说明铜的金属性比铁弱,D 错误。 故选 A。 6短周期主族元素X、Y、 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的最外层有6 个电子, Y 是迄今发现的非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Z 位于IA 族, W 与 X 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熔沸点: Z2XZ2W B元素最高价:YZ 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W D原子半径:XYZW 【答案】 B 【解析】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X、Y、 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Y为 F;X原 子的最外层有6 个电子, 且原子序数小于F

9、,则 X 为 O 元素;在周期表中Z位于 IA 族,其原子序数大于O, 则 Z 为 Na 元素; W 与 X 属于同一主族,则W 为 S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X 为 O,Y为 F,Z 为 Na,W 为 S元素。 A、 Na2O 和 Na2S都是离子晶体,氧离子半径小于硫离子,则熔沸点Na2ONa2S ,故 A 错误; B、F最高价为0 价, Na 的最高价为 +1 价,则元素最高价:YS ,则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W,故 C错误; D、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YXWZ, 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睛】 离子晶

10、体熔沸点比较:阴阳离子半径越小,电荷数越多,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如:CsCl Si C 常温下,分别测定浓度均为0.1 mol L 1 NaF 和 NaClO 溶液的 pH,后者的pH 大 酸性: HFr(X)r(W) BW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弱 C由 W 与 X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作供氧剂 D 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Z 的强 【答案】 C 【解析】 【分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3 倍,则 W 为氧 元素, X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金属性最强,则X为钠元素, W 与 Y属于同一主族,则Y为硫元素,

11、 Z为短 周期元素中原子序数比Y大,则 Z 为氯元素,据此分析。 【详解】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3 倍,则 W 为氧 元素, X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金属性最强,则X为钠元素, W 与 Y属于同一主族,则Y为硫元素, Z为短 周期元素中原子序数比Y大,则 Z 为氯元素。 A.同主族从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同周期从左而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原子半径:r(X)r(Z) r(W) , 选项 A 错误; B. 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 W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H2O 的热稳定性比Y的简单气态 氢化物 H2S强,选项 B 错误; C

12、. 由 W 与 X形成的一种化合物Na2O2可作供氧剂,选项C正确; D. 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H2SO4的酸性比HClO4的弱,选项D 错误; 答案选 C。 10既有强电解质,又有弱电解质,还有非电解质的可能是() A离子化合物 B非金属单质 C酸性氧化物 D共价化合物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由于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一定能导电,故一定是电解质,不能是非电解质,故A 错误; B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 错误; C酸性氧化物绝大多数是非电解质,少部分是电解质,且是电解质中的弱电解质,无强电解质,故C错 误; D若共价化合物能在水溶液中自身电离

13、出自由离子而导电,则为电解质,若在水溶液中不能导电,则为 非电解质;是电解质的共价化合物,可能是强电解质,也可能是弱电解质,故D 正确。 故选: D。 【点睛】 应注意的是离子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共价化合物可能是电解质也可能是非电解质。 11依据反应2NaIO3+5SO2+4H2O=I2+3H2SO4+2NaHSO4,利用下列装置从含NaIO3的废液中制取单质碘的 CCl4溶液并回收NaHSO4。其中装置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ABCD 【答案】 B 【解析】 【分析】 依据实验步骤及操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分析作答。 【详解】 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与铜反应制取SO2,装置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

14、的;气体和液体反应,有防倒 吸装置,装置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用四氯化碳从废液中萃取碘,静置后分液,装置正确且能达 到相应实验目的;蒸发溶液时用蒸发皿,而不应用坩埚,装置错误,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 项正确。 答案选 B。 12由下列实验、现象以及由现象推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方法现象结论 A 向 FeCl3 溶液中滴入少量KI 溶液,再加 入 KSCN 溶液 溶液变红 Fe 3+与 I的反应具有可逆 性 B SO2通入 Ba(NO3)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BaSO4 C 将稀硫酸滴入淀粉溶液中并加热,冷却后 再加入新制Cu(OH)2 悬浊液并加热 未出现砖红色沉淀淀粉未水解

15、 D 用碎瓷片做催化剂,给石蜡油加热分解, 产生的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逐渐 褪色 石蜡油裂解一定生成乙烯 A A BB CC D D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滴入少量KI溶液, FeCl3剩余,则由现象不能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 A 错误; B. 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 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在酸性环境下,硝酸根具有强氧化性,从而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是BaSO4,故 B正确; C. 淀粉水解后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后没有加碱至碱性,不能检验是否水解,故C错误;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逐渐褪色,可知

16、石蜡油加热分解生成不饱和烃,但气体不一定为乙烯,故D 错误; 故选 B。 【点睛】 淀粉的水解液显酸性,检验淀粉是否水解时,应先在淀粉的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至碱性后,再加入新制 Cu(OH)2 悬浊液,并加热,观察是否生成砖红色沉淀,从而说明是否有葡萄糖生成,进而检测出淀粉是否 水解,这是学生们的易错点。 13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等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理小识中“ 有硇水者,剪银块投之,则旋而为水 ” ,其中 “ 硇水 ” 是指盐酸 B 天工开物中“ 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 ,其中 “ 丝” 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 玉兔二号 ” 月球车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其帆板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硅 D港珠澳大桥采用的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吊绳,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硇水可以溶解银块,所以硇水是硝酸,故A符合题意; B丝是由蚕丝织成,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B 不符合题意; C硅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能制造太阳能电池板,所以 “ 玉兔号 ” 月球车上的太阳能电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