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北京市北方交大附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8857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76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北京市北方交大附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北京市北方交大附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北京市北方交大附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北京市北方交大附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北京市北方交大附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生活中常见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涤纶衬衣、橄榄油、牛皮鞋均是由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构成的 B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C高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能杀菌消毒,都利用了其强氧化性 D蔗糖、淀粉、油脂均能水解产生非电解质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涤纶衬衣(聚酯纤维) 、牛皮鞋(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均是由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构成的,但橄榄油是高 级脂肪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达不到10000,不是高分子化合物,A 项错误; B. 豆

2、浆煮沸后,蛋白质发生变性,B 项错误; C. 高锰酸钾溶液、双氧水能杀菌消毒,都利用了其强氧化性;但酒精杀菌消毒是酒精进入细菌体内,使 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变性从而杀菌,C 项错误; D. 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 和甘油,葡萄糖、果糖、甘油都是非电解质,D 项正确; 答案选 D。 【点睛】 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要达到10000 以上,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核酸为高分子化合物,而油脂 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这是学生们的易错点,学生们总是误认为油脂也是高分子化合物。 2磷酸( H3PO4)是一种中强酸,常温下,H3PO4水溶液中含磷

3、微粒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微粒的浓度占 各含磷微粒总浓度的分数)与pH 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3PO4的电离方程式为:H3PO43H+PO43- BpH=2 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微粒有:H3PO4 、H 2PO4-、 HPO42-、PO43- C滴加 NaOH 溶液至 pH=7,溶液中c(Na +)=c(H2PO 4-)+2c(HPO42-)+3c(PO43-) D滴加少量Na2CO3溶液, 3Na2CO3+2H3PO4=2Na3PO4+3H2O+3CO 2 【答案】 C 【解析】 【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pH 的不断增大,溶质由H3PO4逐渐转化为 H2PO4-、HPO

4、42-、PO43-,但不管 pH 的大小如何,溶液中同时存在H3PO4、H2PO4-、HPO42-、 PO43-。 【详解】 A H3PO4为多元弱酸,电离应分步进行,电离方程式为:H3PO4H+H2PO4 -,A 错误; BpH=2 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微粒有:H3PO4 、H 2PO4-, B 错误; C滴加 NaOH 溶液至 pH=7,依据电荷守恒,溶液中c(Na +)=c(H2PO 4-)+2c(HPO42-)+3c(PO43-),C 正确; D滴加少量Na2CO3溶液,发生反应为 Na2CO3+2H3PO4=2NaH2PO4+H2O+CO2,D 错误; 故选 C。 3某学习小组在实验

5、室中用废易拉罐(主要成分为AI,含有少量的Fe、Mg 杂质 )制明矾 KAl(SO4)2 12H2O 的过秳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尽量少引入杂质,试剂 应选用氨水 B滤液A 中加入 NH4HCO3溶液产生CO2 C沉淀B 的成分为 Al(OH)3 D将溶液C 蒸干得到纯净的明矾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选项,为尽量少引入杂质,试剂 应选用氢氧化钾,故 A 错误; B 选项,滤液A 为偏铝酸盐与NH4HCO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铵,故B 错误; C 选项,根据B选项得出沉淀B的成分为Al(OH)3,故 C正确; D 选项,将溶液C 蒸干得到明矾中含有硫酸钾杂质,故

6、D 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点睛】 偏铝酸盐与NH4HCO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铵,不是水解反应。 4短周期元素的离子W 3+ 、X + 、Y 2 、Z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A单质的熔点:XW B离子的还原性:Y 2 Z 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D离子半径:Y2 W3+ 【答案】 B 【解析】 【分析】 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离子W 3+、X+、 Y2-、Z-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核外电子数相等,结合离子电荷可知, Y、 Z为非金属,应处于第二周期,Y为 O 元素, Z为 F元素, W、X 为金属应处于第三周期,W 为 Al 元素, X 为 Na 元素,结

7、合元素周期律解答。 【详解】 A. 金属晶体,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单质的熔点越高,所以单质的熔点Al Na ,故 A 错误; B.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所以离子的还原性O 2 F ,故 B正确; C.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HF H2O,故 C 错误; D.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O2 Al3+,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B。 5某科研团队研究将磷钨酸(H3PW12O40,以下简称HPW)代替浓硫酸作为酯化反应的催化剂,但HPW 自 身存在比表面积小、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以重复使用等缺点,将其负载在多孔

8、载体(如硅藻土、 C等)上则 能有效克服以上不足,提高其催化活性。用 HPW 负载在硅藻土上催化制取乙酸正丁酯的酯化率与HPW 负 载量的关系 (温度: 120,时间: 2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与 HPW 相比, HPW/硅藻土比表面积显著增加,有助于提高其催化性能 B当 HPW 负载量为40%时达到饱和,酯化率最高 C用 HPW/ 硅藻土代替传统催化剂,可减少设备腐蚀等不足 D不同催化剂对酯化率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化学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HPW 自身存在比表面积小、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以重复使用等缺点,将其负载在多孔载体(如硅藻土、 C

9、等)上则能有效克服以上不足,提高其催化活性,选项A正确; B、根据图中曲线可知,当HPW 负载量为 40%时达到饱和,酯化率最高,选项B正确; C、用 HPW/硅藻土代替传统催化剂浓硫酸,可减少设备腐蚀等不足,选项C正确; D、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不能改变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选项D 不正确。 答案选 D。 6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积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胆水炼铜是中国古代冶金中一项重要发明,发生了分解反应 B古语: “ 雷雨发庄稼 ”,是因为发生了自然固氮 C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D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来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答案】 A 【解析】胆水炼铜是用铁

10、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A 错误;放电情况下,氮气与氧气反应变为NO , 然后被 O2氧化为 NO2,NO2溶于水变为硝酸随雨水落入地面,相当于给庄稼施肥,这是自然固氮, B 正 确;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是将CO2、NH3通入饱和 NaCl 溶液中,发生以下反应: 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H4Cl+NaHCO3,主要应用了Na2CO3与 NaHCO3的溶 解度的差异,C 正确;明矾中铝离子水解显酸性,与铜锈中主成分碱式碳酸铜反应,D 正确;正确选项 A; 7一定条件下,与发生反应:。设起始,在恒压 下,平衡时体积分数与 Z 和 T(温度)的关系如

11、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该反应的 B图中 Z 的大小关系: C图中 X 点对应的平衡混合物中3 D温度不变时,图中X 点对应的平衡在加压后(CH 4)增大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升高温度,甲烷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的焓变 H 0,A 正确; B.起始=Z,Z越小,说明甲烷相对越多,达到平衡时甲烷的含量越多,则Z 的大小为b3a,B错 误; C.起始 =3,水和甲烷按1:1 反应,达到平衡时,该比值大于 3,C正确; D.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所以平衡在加压后 (CH4)增大, D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8下列实验 中,正确的是(

12、) A实验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B实验 :除去 Cl2中的 HCl C实验 :用水吸收NH3 D实验 :制备乙酸乙酯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把溶液或蒸馏水加入容量瓶中需要用玻璃棒引流,故A 错误; B. HCl极易溶于水,Cl2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 HCl 杂质,故B 正确; C. NH3极易溶于水,把导管直接插入水中,会发生倒吸,故C错误; D. 制备乙酸乙酯时缺少浓硫酸,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并且导管直接插入液面以下, 会发生倒吸,故D 错误; 故答案为 B。 9对氧化还原反应:11P+

13、15CuSO4+24H2O 5Cu3P+6H3PO4+15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 /11 的磷被氧化 B3mol CuSO4可氧化 11/5mol P C每摩尔起氧化作用的磷能氧化磷生成磷酸的物质的量为0.6mol D当 1mol P 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 mol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中, P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 -3 价, 这样的 P原子是 5mol , 还有 P元素的化合价由0 升高为 +5 价,这样的P原子是 6mol,即被氧化的磷原子为 6 11 ,选项 A 错误

14、; B.根据反应知道,是1molCuSO4得到 1mol 电子, 1molP 失去 5mol 电子,则 3molCuSO4可氧化 0.6molP, 选项 B 错误; C.起氧化作用P元素的化合价由 0 降低为 -3 价转移 3 个电子,起还原作用的P的化合价由0 升高为 +5 价转 移 5 个电子,则每摩尔起氧化作用的磷能氧化磷生成磷酸的物质的量为0.6mol,选项 C正确; D.当 1molP 参加反应时,有 6 11 molP 作还原剂,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30 11 mol ,选项 D 错误 答案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电子转移等知识点,注意该反应中P 既是

15、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会根据 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氧化剂、还原剂和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中,P元素的化合价由0 降低为 -3 价, 这样的 P原子是 5mol , 还有 P元素的化合价由0 升高为 +5 价,这样的P原子是 6mol, Cu元素的化合价由+2 价降低为 +1 价,根 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以此电子守恒知识来解答。 10H2S为二元弱酸。20时,向 0.100mol L -1 的 Na2 S溶液中缓慢通入HCl 气体(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及 H2S的挥发)。下列指定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

16、 c(Cl-)=0.100mol L -1 的溶液中: c(OH-)-c(H+) =c(H2S) -2c(S2-) B通入 HCl 气体之前: c(S2-) c(HS-) c(OH-) c( H+) Cc(HS -)=c(S2-)的碱性溶液中: c(Cl-)+c(HS-) 0.100mol L-1+c(H2S) D pH=7 的溶液中: c(Cl -)=c(HS-)+2c( H2S)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c(Cl-)=0.100mol L -1 的溶液中的物料守恒c(Cl -)=c(HS-)+c(H2S)+c(S2-)=1 2 c(Na+)=0.100molL -1,电荷守恒 c(Cl -)+c(HS-)+2c(S2-)+c(OH-)=c(H+)+c(Na+),则 c(OH-)-c(H+)=c(H2S)-c(S2-),故 A错误; B通入 HCl 气体之前, S 2-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其水解程度较小,且该离子有两步水解都生成 OH-,所 以存在 c(S2-)c(OH-)c(HS-)c(H+),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