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8845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74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北京十四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合硫酸铁Fe2(OH)x(SO4)yn,是新型絮凝剂,可用来杀灭水中病菌 B韩愈的诗句“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中的柳絮富含糖类 C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 凡火药,硫为纯阳” 中硫为浓硫酸 D我国发射的“ 北斗组网卫星” 所使用的光导纤维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 聚合硫酸铁 Fe2(OH)x(SO4)yn能做新型絮凝剂,是因为其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

2、体,能吸附水中悬浮 的固体杂质而净水,但是不能杀灭水中病菌,A 项错误; B. 柳絮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多糖,B 项正确; C. 火药是由硫磺、硝石(硝酸钾)、木炭混合而成,则“ 凡火药,硫为纯阳” 中硫为硫磺,C 项错误; D.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D 项错误; 答案选 B。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重水的分子式:D2O B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C乙烯的实验式:C2H4 D二氧化硅的分子式:SiO2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 重水中氧原子为 16O,氢原子为重氢 D,重水的分子式为D2O,故 A 正确; B. 次氯酸中不存在氢氯键,其

3、中心原子为氧原子,分子中存在1 个氧氢键和1 个氧氯键,结构式为 HOCl,故 B错误; C. 实验式为最简式,乙烯的实验式为CH2,故 C 错误; D. 二氧化硅晶体为原子晶体,不存在二氧化硅分子,故D 错误。 答案选 A。 3下列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A若 R2-和 M +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 RM B若 X、Y属于同主族元素,且相对原子质量XY,则原子失电子能力:XY C若 X、 Y都是气态氢化物,且相对分子质量XY,则沸点: XY D若金属性MN,则以 M、N 为两电极的原电池中M 一定是负极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若 R2-和 M +的核外

4、电子层结构相同,则 R元素在 M 元素的上一个周期,即原子序数:RY ,则 X 在 Y的下一个周期,根据元素周期律,金属性: XY,原子失电子能力:XY,故 B 正确; C. 因为 X、Y 可能为 N、O、F,则可能存在氢键,所以不能通过其气态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去确 定其沸点的大小,故C错误; D. 镁的金属性大于铝,但镁、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形成的原电池中,铝作负极,则若金属性MN,则以 M、 N 为两电极的原电池中M 不一定是负极,故 D 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点睛】 活泼性不同的两金属单质形成原电池时,一般活泼的金属作负极,但作负极的金属要能与电解质溶液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

5、所以不是活泼的金属就一定做负极材料。 4图中反应是制备SiH4的一种方法,其副产物MgCl26NH3是优质的镁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2B的化学式为Mg2Si B该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H3和 NH4Cl C利用 MgCl26NH3制取镁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D分别将MgCl2溶液和 Mg(OH)2悬浊液加热、灼烧,最终得到的固体相同 【答案】 C 【解析】 【分析】 由反应可知A2B 应为 Mg2Si,与氨气、氯化铵反应生成SiH4和 MgCl2?6NH3,MgCl2?6NH3加入碱液,可 生成 Mg(OH)2,MgCl2?6NH3加热时不稳定,可分解生成氨气,同时生

6、成氯化镁,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可生 成镁,用于工业冶炼,而MgCl2?6NH3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镁、氯化铵,其中氨气、氯化铵可用于反 应而循环使用,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A由分析知A2B 的化学式为Mg2Si,故 A 正确; B反应需要氨气和NH4Cl,而由流程可知 MgCl2?6NH3加热或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氨气、氯化铵,参与 反应而循环使用,故B正确; C由流程可知MgCl2 6NH3高温分解生成MgCl2,再电解MgCl2制取镁均发生分解反应,故C错误; D分别将MgCl2溶液和 Mg(OH)2悬浊液加热,灼烧,都是氧化镁,最终得到的固体相同,故D 正确; 故答案为C。 5下列表示

7、不正确 的是 A中子数为20 的氯原子: 37Cl B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水的球棍模型:D乙酸的比例模型: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中子数为20 的氯原子其质量数为17+20=37,故 37Cl 是正确的; B.氟离子的核电荷数为9,核外电子数为10,故正确; C.水分子为 V 型,不是直线型,故错误; D.该图为乙酸的比例模型,故正确。 故选 C。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淀粉能水解为葡萄糖 B油脂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 C鸡蛋煮熟过程中蛋白质变性D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可补充维生素C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淀粉是多糖,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A 正确; B.油脂是

8、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天然有机物,但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 错误; C.鸡蛋煮熟过程中,蛋白质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不具有原来蛋白质的生理功能,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发生 了改变。因此鸡蛋煮熟过程是蛋白质变性,C正确; D.新鲜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因此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可补充维生素 C, D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 B。 7为了实现绿色化学,符合工业生产实际的是 A用纯碱吸收硫酸工业的尾气B用烧碱吸收氯碱工业的尾气 C用纯碱吸收合成氨工业的尾气D用烧碱吸收炼铁工业的尾气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纯碱溶液碱性较弱,通常用氨水来吸收二氧化硫,故A 错误; B氯气为有毒气体,能

9、够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可以用烧碱吸收氯碱工业的尾气,故B 正确; C硫酸溶液能与氨气反应,所以用硫酸溶液吸收合成氨工业尾气(主要成分氨气),故 C错误; D炼铁工业的尾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不能用烧碱进行尾气处理,炼铁工业 的尾气 CO常用点燃的方法除去或回收再利用,故D 错误; 故选: B。 8氯酸是一种强酸,浓度超过40%时会发生分解,反应可表示为: aHClO3bO2 +cCl2 +dHClO4+eH2 O,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气体产物时,试纸先变蓝后褪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反应可确定:氧化性:HClO4HClO3 B变蓝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褪色是因为

10、可能发生了:4Cl2+I2+6H2O12H+8Cl -+2IO3- C若氯酸分解所得混合气体,1 mol 混合气体质量为47.6 g,则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26HClO3 15O2 +8Cl2 +10HC lO4+8H2O D若化学计量数a=8, b=3,则该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0e-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aHClO3bO2 +cCl2 +dHClO4+eH2O 反应中,HClO3是氧化剂, HClO4、 O2是氧化产物, 所以氧化性: HClO3 HClO4,故 A 错误; B. 变蓝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褪色是因为I2被 Cl2继续氧化生成IO3-: 5C12+I2+6H2O=1

11、2H+10Cl-+2IO3-,故 B错 误; C. 由生成的Cl2和 O2的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为47.6g/mol ,则 22 22 (O )32g/mol+(Cl )71g/mol 47.6g/mol (O )+ (Cl ) nn nn ,可得 n(Cl2) :n(O2)=2:3,由电子守恒得化学反 应方程式为8 HClO3=3O2 +2 Cl2 +4 HClO4+2H2O,故 C 错误; D. 若化学计量数a=8,b=3,由 C 可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8 HClO3=3O2 +2 Cl2 +4 HClO4+2H2O,电子转 移数为 20e-,故 D 正确;答案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

12、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和计算,注意把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强弱规律,易错点为C,注意得失电子守 恒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 9KIO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利用“ KClO3氧化法 ” 制备 KIO3包括以下两个反 应: 11KClO3+6I2+3H2O = 6KH(IO3)2 +3Cl2 +5KCl KH(IO3)2+KOH=2KIO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KH(IO3)2中含有共价键、离子键和氢键等化学键 B反应中每转移4mol 电子生成 2.24LCl2 C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碘盐,溶液会变蓝 D可用焰色反应实验证明碘盐中含有钾元素 【答案】 D 【解析】

13、 【详解】 A. 化合物 KH(IO3)2为离子化合物,包含离子键与共价键,氢键不属于化学键,A 项错误; B. 气体的状态未指明,不能利用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B项错误; C. 碘盐中所含的碘元素在水溶液中以IO3-离子存在,没有碘单质,不能使淀粉变蓝, C项错误; D. 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若碘盐的焰色反应显紫色,则证明碘盐中含有钾元素, D 项正确; 答案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基本常识,A 项是易错点,要牢记氢键不属于化学键,且不是所有含氢元素的化合物分子之 间就有氢键。要明确氢键的存在范围是分子化合物中,可以分为分子内氢键,如邻羟基苯甲醛,也可存在

14、分子间氢键,如氨气、氟化氢、水和甲醇等。 1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 A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清苯酚的酸性强于H2CO3的酸性 B 将溴乙烷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后产生的气体通 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褪色 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 C 通入溶液,溶液褪色有漂白性 D 向、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溶液, 有黄色沉淀生成 A ABBCCDD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苯酚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所以苯酚的酸性强于碳酸氢钠,弱于碳酸,故A 错误; B. 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乙烯气体,溴乙烷生成乙烯的

15、反应属于消去反应,故 B 正确; C.具有还原性,通入溶液,溶液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C 错误; D.由于氯化钠和碘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对大小未知,有可能因为碘化钠的浓度较大而产生黄色沉淀碘 化银,因此不能得出结论,当氯化钠的浓度大于或等于碘化钠的浓度时,若产生黄色 沉淀可得出题中的结论,故D 错误, 故选 B。 【点睛】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但并非所有颜色褪去的反应都是由于其漂白性,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比较结 构和组成相似的难溶物的溶度积时,要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控制两溶液的浓度相同,或控制溶 度积较大的浓度较大,才可以得出合理的结论;或者根据沉淀的转化进行判断,但要注

16、意在进行沉淀的转 化时,防止有过量试剂的干扰。 11稀土元素铥( 169 69 Tm)广泛用于高强度发光电源。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69 B电子数为100 C相对原子质量为169 D质量数为238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稀土元素铥( 169 69 Tm)的质子数为69,故 A 正确; B稀土元素铥( 169 69 Tm)质子数为69,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都是 69,故 B 错误; C其质量数为169,质量数指的是质子与中子质量的和 ,相对原子质量为各核素的平均相对质量,故 C错 误; D稀土元素铥( 169 69 Tm)的质量数为169,故 D 错误; 【点睛】 一个元素有多种核素,质量数指的是质子与中子质量的和,而不同核素的质量数不同,即一个元素可以有多 个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为各核素的平均相对质量,所以同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只有一个数值,C项是 易错点。 12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铁比纯铁容易生锈 B钢铁的腐蚀生成疏松氧化膜,不能保护内层金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