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东北三省三校(、、)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8842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7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东北三省三校(、、)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东北三省三校(、、)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东北三省三校(、、)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东北三省三校(、、)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东北三省三校(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 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LiBH4是有机合成的重要还原剂,也是一种供氢剂,它遇水剧烈反应产生氢气,实验室贮存硼氢化锂的 容器应贴标签是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A、氧化剂标识,LiBH4是有机合成的重要还原剂,故A错误; B、爆炸品标识,LiBH4是一种供氢剂,属于 易燃物品,故B错误; C、腐蚀品标识,与LiBH4是一种供氢剂不符,故 C错误; D、易燃物品标识,LiBH4 是有机合成的重要还原剂,也是一种

2、供氢剂,属于易燃物品标识,故D正确;故选D。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溶液时,下列因素会导致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溶解时有少量液体溅出B洗涤液未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C容量瓶使用前未干燥 D定容时液面未到刻度线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溶解时有少量液体溅出,n 偏小,则导致溶液浓度偏低,故A 不选; B. 洗涤液未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n 偏小,则导致溶液浓度偏低,故B不选; C. 容量瓶使用前未干燥,对n、V 无影响,浓度不变,故C不选; D. 定容时液面未到刻度线,V 偏小,导致溶液浓度偏高,故D 选; 故选 D。 3某浓度稀HNO3与金属 M 反应时,能得到 +2 价

3、硝酸盐,反应时M 与 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 12, 则反应时HNO3的还原产物是 () A NH4NO3BN2CN2O D NO 【答案】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意可列出反应方程式如下:5M+12HNO3=5M(NO3)2+N2 +6H2O,某稀 HNO3与金属 M 反应时能得到 +2 价硝酸盐,所以1mol M 失去 2mol 电子, 5mol M 失去 10mol 电子;而12mol HNO3中,有 10mol 硝酸 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只有 2mol 硝酸参加氧化还原反应,得到 10mol 电子,硝酸中氮的化合价为+5 价, 所以还原产物必须是0 价的 N2,B 项正确

4、; 答案选 B。 【点睛】 利用电子转移数守恒是解题的突破口,找到化合价的定量关系,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关键。 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在硫酸亚铁溶液中通入氧气:4Fe2+O2+4H+=4Fe 3+2H2O B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 2HCO3-Ba2+2OH-=BaCO3 +2H2O+CO32- C氢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OH)2+2H =Fe2+2H 2O D澄清石灰水与过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 2+OH-+HCO 3-=CaCO3 +H2O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Fe2+具有还原性,会被氧气氧化为 Fe 3+,反应的离子

5、方程式为 4Fe2+O2+4H+=4Fe 3+2H2O,A 正确; B.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以不足量的NH4HCO3为标准, NH4+、HCO3-都会发生反应: NH4+HCO3-Ba2+2OH-=BaCO3 +H2O+NH3? H2O,B 错误; C.氢氧化亚铁具有还原性,会被具有氧化性的稀硝酸氧化变为Fe 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Fe(OH)2+10H +NO3-=3Fe3+NO +8H2O,C错误; D.澄清石灰水与过量小苏打溶液混合,以不足量的Ca(OH)2为标准,离子方程式为 Ca 2+2OH-+2HCO 3-=CaCO3 +2H2O+ CO32-,

6、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5一种水基二次电池原理为 0.252520.25+x2522 xZn+ZnV OyH OZnV OzH O+ y-z H O 垐 垎 ? 噲 垐 ? 放电 充电 ,电解液 为含 Zn2+的水溶液,该电池可用于电网贮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 Zn2+脱离插层 B放电时,溶液中Zn2+浓度一直减小 C充电时,电子由0.25252ZnV O yH O层经电解质溶液流向 0.25+x252 ZnV OzH O层 D充电时,阳极发生电极反应: -2+ 0.25+x25220.25252 ZnV OzH O+ y-z H O-2xeZnV OyH O+xZn 【

7、答案】 D 【解析】 【详解】 A.放电时, 利用原电池原理,Zn 作负极, 失去电子, 0.25252 ZnV OyH O得到电子, 放电时是溶液中的Zn2+ 与插层结合,故A 错误; B. 根据反应方程式,放电时,负极的锌板失去电子变成锌离子进入溶液中,然后与正极结合,所以溶液 中的锌离子浓度是不变的,故B 错误; C. 充电时是电解池原理,但电子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故C 错误; D. 充电时,阳极失电子,电极反应为: -2+ 0.25+x25220.25252 ZnV OzH O+ y-z H O-2xeZnV OyH O+xZn,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睛】 已知总反应书写电极

8、反应时,根据得失电子情况加以判断,失电子,则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总反 应减去阳极的反应即可得到阴极的电极反应。 6如图表示118 号元素原子的结构或性质随核电荷数递增的变化。图中纵坐标表示 A电子层数B原子半径C最高化合价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项,原子序数1、2 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 310 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1118 的原子 电子层数相同,A 项不符合; B 项,同周期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减小,B 项不符合; C 项,第二周期的氧没有最高正价,第二周期的F没有正价, C项不符合; D 项,第一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1

9、增至 2,第二、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1 增至 8, D 项符合; 答案选 D。 7草酸是二元中强酸,草酸氢钠溶液显酸性。常温下,向10mL 0.01molL-1NaHC2O4溶液中滴加 0.01mol L -1NaOH 溶液,随着 NaOH 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VNaOH(aq)=0 时, c(H+)=1 10 -2mol L-1 BVNaOH(aq)10mL 时, c(Na +)c(C 2O42-)c(HC2O4-)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因为草酸是二元弱酸,HC2O4-不能完全电离,所以 0.01mol/LNaHC2O4溶液中 c(

10、H+)1 10 -2mol/L ,A 项错 误; B.NaHC2O4+NaOH=Na2C2O4+H2O,NaHC2O4溶液显酸性,Na2C2O4溶液因水解而显碱性,NaHC2O4溶液中加 入 NaOH 溶液过程中溶液由酸性逐渐变为碱性,所以当V(NaOH)aq10mL 时,溶液存在呈中性的可能,即 c(H+)=c(OH-),结合电荷守恒可知可能存在c(Na+)=2c(C2O42-)+c(HC2O4-),B 项错误; C.当 V(NaOH)aq=10mL 时, NaHC2O4和 NaOH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2C2O4 ,C 2O42-发生水解而使溶液呈碱性, 故常温下c(H +)10mL 时,

11、所得溶液的溶质是Na2C2O4和 NaOH,C2O42-发生水解生成 HC2O4-,水解是微弱 的且 NaOH 电离的 OH-抑制 C2O42-的水解,故c(Na+)c(C2O42-)c(HC2O4-),D 项正确;答案选 D。 8杜瓦苯 ()与苯互为同分异构体,则杜瓦苯 A最简式是CH2B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C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是 CH2=CH-CH=CH2的同系物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的分子式为C6H6,最简式是CH,故 A 错误; B. 不是平面结构,中间连四个单键的碳,类似甲烷的碳,周围的四个原子不共面,分子中不是所 有的原子都共面,故B 错误; C. 中

12、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正确; D. CH2=CH-CH=CH2的分子式为:C4H6,的分子式为C6H6,两者的组成不相似,其两者之间相差的 不是若干个 -CH2,不是同系物,故 D 错误; 正确答案是C。 【点睛】 C 选注意能和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基团:碳碳双键,碳碳三键,-OH(醇,酚等) ,-CHO, C=O ,含侧链的 苯环。 9一定温度下,硫酸盐MSO4(M 2代表 Ba2+、Sr2+)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 p ( M 2+ ) =lgc ( M 2+ ),p(SO42)=lgc(SO 42 )。向 10mL 0.01 mol/L Na2SO4溶液中滴

13、入1 滴(约 0. 05 mL) 0. 01 mol/L BaCl2 溶液岀现白色浑浊,而滴入 1 滴(约0. 05 mL) 0. 01 mol/L SrCl2 溶液无浑浊出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温度下,溶度积常数Ksp(BaSO4)Ksp( SrSO4) B欲使 c 点对应 BaSO4溶液移向b 点,可加浓BaCl2溶液 C欲使 c 点对应 SrSO4溶液移向a 点,可加浓SrCl2溶液 D SrSO4(s)+Ba 2+(aq)? BaSO 4(s)+Sr 2+(aq)的平衡常数为 10 6.8 【答案】 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Ksp( BaSO4)=c(Ba 2+) c(

14、SO 2 4) 1 0.05 mL0.01 mol L 10 mL 7 0.01 mol / L5 10, Ksp( SrSO4)=c(Sr 2+) c(SO 2 4) -1 0.05 mL0.01 mol L 10 mL 7 0.01 mol / L5 10,可判断a 点所在直线 (实线 )表 示 SrSO4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b、c 点所在直线表示BaSO4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详解】 A 利用数据可得Ksp(BaSO4)=c(Ba2+) c(SO 2 4)=1.0 10 5 1.0 105=1 1010, K sp(SrSO4)= c(Sr 2+) c(SO 2 4)=1.0 10 1.

15、6 1.0 101.6=1 1010=1 3.2 10 ,故 A 正确; B欲使 c 点 BaSO4饱和溶液 (Ba2+、 SO 2 4 浓度相等 )移向 b 点(饱和溶液 ),需使 c(Ba2+)增大、 c(SO 2 4 )减小, 则可加入BaCl2浓溶液,故B正确; C欲使 c 点 SrSO4溶液 (不饱和溶液 )移向 a点 (饱和溶液 ),需使 c(Sr2+)、c(SO 2 4 )都增大且保持相等,则需 加入 SrSO4固体,故 C错误; D SrSO4(s) +Ba 2+(aq) ?BaSO4(s) +Sr 2+(aq)的平衡常数 K= 3.2 sp46.8 10 sp4 K(SrSO

16、 ) 1 10 10 K(BaSO )1 10 ,故 D 正确; 答案选 C。 10向 FeCl3、CuCl2、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用KSCN溶液检验无明显现象,则反应后的 溶液一定 A含 Cu 2+ B含 Fe 2+ C呈中性D含 Fe 2+和 Cu2+ 【答案】 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FeCl3 、 CuCl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Fe 先和 FeCl3 反应生成 FeCl2 ,然后 Fe 再和 CuCl2 发生置 换反应生成 FeCl2 、 Cu,用 KSCN溶液检验无明显现象,则溶液中一定没有 Fe 3+,一定有 Fe 2+,因为不清楚 铁粉是否过量,所以不能确定CuCl2 是否反应完,则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有Cu2+,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金属的性质,明确离子、金属反应先后顺序是解本题关键,根据固体成分确定溶液中溶质成分, 侧重考查分析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11已知 1mol 氢气和氧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241.8 千焦热量,下列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