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8840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30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安徽省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现象结论 A 将 2 SO分别通人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中 溴水和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均褪色 2 SO 具有漂白性 B 向 1 1mL 2mol LNaOH溶液中滴加 12 滴 1 2 0.1molLMgCl 溶液,再滴加 2 滴 1 3 0.1molLFeCl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 后产生红褐色沉淀 sp23 K:Mg(OH)Fe(OH) C 向滴有酚酞的 23 Na CO溶液中加入少量 2 B

2、aCl 固体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红色变浅 23 Na CO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D 将 3 CaCO与盐酸反应得到的气体直通 入 23 Na SiO溶液中 产生白色沉淀酸性: 2323 H CO H SiO A A BB CC D D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将2 SO 分别通人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均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 而不是漂白性,故A 错误; B 向 1 1mL 2 mol LNaOH溶液中滴加12滴 1 2 0.1mol LMgCl 溶液,再滴加 2滴 1 3 0.1mol LFeCl 溶 液,观察到先产生白色沉淀,后产生红褐色沉淀,

3、因 NaOH 溶液过量, 无法判断sp23K:Mg(OH)Fe(OH), 故 B 错误; C向滴有酚酞的23 Na CO 溶液中加入少量2 BaCl 固体,发现有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红色变浅, 说明 Ba 2+ 与 CO3 2-结合生成 BaCO3沉淀,促进 CO32-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的碱性减弱,故 C正确; D将3CaCO 与盐酸反应得到的气体直通入 23 Na SiO溶液中,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因盐酸有挥发性, 生成的 CO2中混有 HCl,则无法判断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C。 2德国化学家利用N2 和 H2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气而获得诺贝尔奖,该反应的微观历

4、程及反应过程中的 能量变化如图一、图二所示,其中分别表示N2 、H 2、NH3及催化剂。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A 过程中催化剂与气体之间形成离子键 B 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 C图二说明加入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2、3molH2,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 92kJ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 过程中催化剂与气体之间是吸附,没有形成离子键,故A 错误; B. 过程中,化学键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故B 正确; C.图二中通过a、b 曲线说明加入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故C正确; D.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2、3molH2,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可能全部

5、反应完,因此充分反应放出的热 量小于 92kJ,故 D 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3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 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l 溶液滴定 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锌粒与加入的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单质铜,形成锌铜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选项A 正 确。 B用盐酸滴定碳酸氢钠溶液,滴定终点时,碳酸氢钠应该完全反应转化为氯化钠、水和二氧化,此时溶

6、液应该显酸性(二氧化碳在水中形成碳酸),应该选择酸变色的甲基橙为指示剂,选项B 错误。 C用铂丝蘸取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进行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说明该盐溶液中一定有Na+,选项 C 正确。 D蒸馏时,为保证加热的过程中液体不会从烧瓶内溢出,一般要求液体的体积不超过烧瓶体积的三分之 二,选项D 正确。 【点睛】 本题选项B涉及的是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的选择。一般来说,应该尽量选择的变色点与滴定终点相近,高中 介绍的指示剂主要是酚酞(变色范围为pH=810)和甲基橙(变色范围为pH=3.14.4) 。本题中因为滴 定终点的时候溶液一定为酸性(二氧化碳饱和溶液pH 约为 5.6) ,所以应该选择甲基橙

7、为指示剂。对于其 他滴定, 强酸强碱的滴定,两种指示剂都可以;强酸滴定弱碱,因为滴定终点为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 所以应该使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强碱滴定弱酸,因为滴定终点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所以应该使用 酚酞为指示剂。 4X、Y、Z、M、W 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 和为 15, X与 Z 可形成 XZ2分子; Y与 M 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 0. 76g/ L;W 的质子数 是 X、Y、 Z、M 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M BXZ2 、X 2M2 、W 2Z2均为直线型的共价

8、化合物 C由 X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是原子晶体 D由 X、Y、 Z、M 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答案】 C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X、Y、Z、M、W 这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排列,不是按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排列的,其中只有X、 Y、Z三种元素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由X、 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 与 Z可形成 XZ2分子,可推出X、Y、Z分别为 C、N、O 三种元素;再根据Y与 M 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 密度,就可计算出该气态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从而确定M 为 H 元素,最后根据W 的质子数是 X、 Y、Z、M 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

9、的1/ 2,推出 W 为 Na 元素。则 A原子半径应是WX YZM(即 NaCNOH), A 错误。 BCO2 、C 2H2均为直线型共价化合物,Na2O2属于离子化合物,B错误。 C例如石墨、C60、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碳单质就不是原子晶体,C正确。 D X、Y、Z、M 四种元素可形成化合物CO( NH2)2( 尿素 ) 中只有共价键,D 错误。 答案选 C。 5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油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 B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属于取代反应 C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乙炔和苯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 D分子式为C3H6BrC1 的有机物不考虑立体异构共5 种 【答案】 B

10、【解析】 【详解】 A植物油属于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故A 正确; B钠与乙醇发生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故B 错误; C乙炔和苯的最简式相同,都是CH,则相同质量的乙炔和苯充分燃烧耗氧量相同,故 C正确; D分子式为C3H6BrC1 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有:Br 在 1 号 C上, C1 有 3 种位置,即3 种结构; Br 在 2 号 C上, C1有 2 种位置,即2 种结构,共5 种结构,故D 正确; 故选 B。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油脂包括油和脂,油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脂是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结构中含有碳碳双

11、键。 6氯酸是一种强酸,浓度超过40%时会发生分解,反应可表示为: aHClO3bO2 +cCl2 +dHClO4+eH2 O,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气体产物时,试纸先变蓝后褪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反应可确定:氧化性:HClO4HClO3 B变蓝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褪色是因为可能发生了:4Cl2+I2+6H2O12H+8Cl -+2IO3- C若氯酸分解所得混合气体,1 mol 混合气体质量为47.6 g,则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26HClO3 15O2 +8Cl2 +10HClO4+8H2O D若化学计量数a=8, b=3,则该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0e- 【答案】 D 【解析】 【详解

12、】 A. aHClO3bO2 +cCl2 +dHClO4+eH2O 反应中,HClO3是氧化剂, HClO4 、 O 2是氧化产物, 所以氧化性: HClO3 HClO4,故 A 错误; B. 变蓝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褪色是因为I2 被 Cl2继续氧化生成 IO3-: 5C12+I2+6H2O=12H+10Cl-+2IO3-,故 B错 误; C. 由生成的Cl2和 O2的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为47.6g/mol ,则 22 22 (O )32g/mol+(Cl )71g/mol 47.6g/mol (O )+ (Cl ) nn nn ,可得 n(Cl2) :n(O2)=2:3,由电子守恒得化学反 应

13、方程式为8 HClO3=3O2 +2 Cl2 +4 HClO4+2H2O,故 C 错误; D. 若化学计量数a=8,b=3,由 C 可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8 HClO3=3O2 +2 Cl2 +4 HClO4+2H2O,电子转 移数为 20e-,故 D 正确;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和计算,注意把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强弱规律,易错点为C,注意得失电子守 恒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 7下列物质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其主要反应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纯碱 B氨气 C烧碱 D盐酸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 工业生产纯碱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 + NH3 + H2

14、O + CO 2 = NaHCO3 + NH4Cl、 2NaHCO3 Na2CO3 + CO2 + H2O 都为复分解反应,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A 正确; B. 工业制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有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 错 误; C. 工业制取烧碱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 + 2H2O 通电 2NaOH + H2 + Cl2 ,有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 反应,故C错误; D. 工业制取盐酸: H2 + Cl2 点燃 2HCl,HCl 溶于水形成盐酸,有化合价变化, 是氧化还原反应,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A。 8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

15、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4g 甲烷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11.2L (标准状况)CCl4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2NA C3 mol SO 2和 1mol O2于密闭容器中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3NA D 1L 0.1molL 1 的 Na2S溶液中 HS 和 S2离子数之和为 0.1 NA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元素化合价由-4 价升高到 +4 价,所以4g 甲烷完全燃烧转移的电 子数为 4 16/ g g mol 8NA/mol =2NA,故 A正确; B. CCl 4在标况下为非气态,无法计算11.2LCCl4的物质的量,故B

16、错误; C. SO2和 O2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完全,SO2和 O2都有剩余,所以3 mol SO2和 1mol O2于密闭容 器中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3NA,故 C错误; D. Na2S溶液中分两步水解,生成HS 和 H 2S,根据物料守恒关系:HS 、 H 2S和 S 2离子数之和为 0.1NA,故 D错误。 故选 A。 【点睛】 本题为“NA”应用试题,解答此类题要注意题设陷阱,本题B 选项, CCl4在标况下非气态,C 选项,二氧 化硫和氧气反应为可逆反应,D 选项,要注意物料守恒的正确使用,考生只有在平时多总结,才能做到考 试时慧眼识别。 9表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A、B、C、D 四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 C D A原子半径大小比较为DCBA B生成的氢化物分子间均可形成氢键 CA 与 C形成的阴离子可能有AC 2 3 、A2C 2 4 D A、B、C、D 的单质常温下均不导电 【答案】 C 【解析】 【分析】 对表中元素,我们宜从右往左推断。C 为第二周期A 族,其为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