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滁州市西城区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8820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2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滁州市西城区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滁州市西城区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滁州市西城区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安徽省滁州市西城区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安徽省滁州市西城区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将铁的化合物溶于盐酸,滴加KSCN 溶液不发生颜色变化,再加入适量氯水,溶液立即呈红色的是 A Fe2O3 BFeCl3CFe2(SO4)3DFeO 【答案】 D 【解析】 【详解】 铁的化合物溶于盐酸后滴加KSCN溶液不发生颜色变化,说明其中不含铁离子,再加入适量氯水后溶液变 红色,说明溶于盐酸后的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Fe2O3、 FeCl3、Fe2(SO4)3溶于盐酸溶液中均有Fe 3+的存在, 滴加 KSCN溶液会产生红色,而FeO溶

2、于盐酸生成FeCl2,故选 D。 【点睛】 加入适量氯水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溶于盐酸后的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是解答的突破口。 2X、Y、Z 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其中a 为双原子分子,b 和 c 均 为 10 电子分子, b 在常温下为液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质 Y为 N2 Ba 不能溶于b 中 Ca 和 c 不可能反应 D b 比 c 稳定 【答案】 C 【解析】 【详解】 b 和 c 均为 10 电子分子, b 在常温下为液体,则b 可能为 H2O,c 可能为 HF、NH3,根据转化关系推测X 为氧气, Z为氢气,则Y可能为氟气或氮气,又a 为双原子分子,

3、则a 为 NO,则 Y为氮气。 A. 根据上述分析,单质Y为 N2,故 A 正确; B. NO 不能溶于H2O 中,故 B正确; C. NO 和 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故C 错误; D. H2O 比 NH3稳定,故 D 正确。 故选 C。 3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氨基乙酸B2二氯丙烷 C2甲基丙醇DC17H33COOH硬脂酸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 为氨基乙酸,A 正确; B. 为 2,2-二氯丙烷, B错误; C. 2-甲基 -1-丙醇, C错误; D. C17H33COOH为油酸, D 错误;故答案为: A。 4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的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大气

4、中的N2可作为工业制硝酸的原料 B晶体硅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是因其熔点高、硬度大 CFe2+、SO2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前者表现出还原性后者表现出漂白性 D氯气泄漏现场自救方法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大气中的N2可作为工业制硝酸的原料, A 正确; B、晶体硅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是因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与熔点高、硬度大无关,B 不正确; C、Fe2+、SO2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两者均表现出还原性,C不正确; D、氯气有毒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氯气泄漏现场自救方法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向地势高的地方撤离, D 不正确; 故选

5、A。 5使用石油热裂解的副产物中的甲烷来制取氢气,需要分两步进行,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则甲烷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 CH4(g) H2O(g)=3H2(g)CO(g) H 103.3kJ/mol BCH4(g) 2H2O(g)=4H2(g)CO2(g) H 70.1kJ/mol CCH4(g)2H2O(g)=4H2(g)CO2(g) H70.1kJ/mol D CH4(g) 2H2O(g)=4H2(g)CO2(g) H 136.5kJ/mol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的图象分析能力与推理能力。 【详

6、解】 左图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 CH4(g)H2O(g)=3H2(g)CO(g) H 103.3kJ/mol ,右图对应的热化学方 程式为 CO (g) + H2O(g)=H 2 (g) + CO2 (9) H=-33. 2kJ/mol ; 两式相加即可得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D. CH4(g) 2H2O(g)=4H2(g)CO2(g) H 136.5kJ/mol ,故 D 符合题意; 答案: D。 【点睛】 根据两图都为放热反应,完成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再根据盖斯定律进行分析即可。 6 在反应 3BrF35H2O=9HF Br2HBrO3O2中, 若有 5 mol H2O 参加反应,被水还原的

7、溴元素为() A 1 mol B2/3 mol C4/3 mol D2 mol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反应 3BrF3+5H2O=HBrO3+Br2+9HF+O2中,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为: 溴元素由 +3 价升高为 +5 价,溴元素由 +3 价降低为0 价,氧元素化合价由-2 价升高为0 价,所以BrF3既起氧化剂也起还原剂作用,同时水也起 还原剂作用若5molH2O 参加反应,则生成 1molO2,氧原子提供电子物质的量为2mol 2 ,令被水还原的 BrF3的物质的量为x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则: 2mol 2=xmol (3-0) 解得 x=4/3mol, 选

8、项 C符合题意。 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2 的氢原子: 2 1H BNa +的结构示意图: COH-的电子式: H 一 DN2分子的结构式:N N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中子数为2 的氢原子的质量数为3,该原子正确的表示方法为: 3 1H,故 A错误; B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0,质子数为11,钠离子正确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 B 错误; C氢氧根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电子式为H 一,故 C正确; D氮气分子的电子式为:,将共用电子对换成短线即为结构式,氮气的结构式为:NN ,故 D 错误; 故选 C。 8某有机物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对该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有

9、机物能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和消去反应 B1mol 该有机物最多可与2molNaOH 发生反应 C该有机物可以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使之褪色 D该有机物有3 个手性碳原子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有机物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A 错误; B该分子含有酯基,1mol 该有机物含有 1mol 酯基,酯基水解后生成羧基和醇羟基,只能和1molNaOH 发生反应,故B 错误; C该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或三键,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 D连接四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饱和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所以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六元环上与O

10、相 连的碳原子、六元环上连接一个甲基的碳原子均为手性碳原子,故D 正确; 答案为 D。 【点睛】 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可发生消去反应;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可发生氧 化反应;连接四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饱和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 9常温下,将甲针筒内20mLH2S推入含有 10 mLSO2的乙针筒内,一段时间后,对乙针筒内现象描述错误 的是(气体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A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B有无色液体生成 C气体体积缩小 D最终约余15mL 气体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因 H2S与 SO2能够发生反应:SO2+2H2S=3S +2H2O,生成黄色固体,正确

11、; B. 根据反应SO2+2H2S=3S +2H2O,有无色液体水生成,正确; C. 根据反应SO2+2H2S=3S +2H2O,反应后气体体积缩小,正确; D. 根据反应SO2+2H2S=3S +2H2O,20mLH2S与 10 mLSO2恰好完全反应,最终没有气体剩余,错误; 答案选 D。 10我国科学家构建了一种有机框架物M,结构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1molM 可与足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1.5molCO2 B苯环上的一氯化物有3 种 C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 D 1molM 可与 15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根据物质结构可知:在该

12、化合物中含有3 个 -COOH,由于每 2 个 H+与 CO32-反应产生 1molCO2气体,所 以 1molM 可与足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1.5molCO2,A 正确; B.在中间的苯环上只有1 种 H 原子, 在与中间苯环连接的3 个苯环上有2 种不同的H 原子, 因此苯环上共 有 3 种不同位置的H 原子,它们被取代,产生的一氯化物有3 种, B 正确; C.-COOH碳原子取代苯分子中H 原子的位置在苯分子的平面上;与苯环连接的碳碳三键的C原子取代苯分 子中 H 原子的位置在苯分子的平面上;乙炔分子是直线型分子,一条直线上2 点在一个平面上,则直线上 所有的原子都在这个平面上,

13、所以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C正确; D.在 M 分子中含有 4 个苯环和3 个碳碳三键,它们都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可以与1molM 发生 加成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34+23=18mol , 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11下列有关Fe2(SO4)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K 、Fe2、C 6H5OH、Br 可以大量共存 B和 KI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 3 2I Fe2 I 2 C和 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 3SO 42Ba2 3OH Fe(OH)3BaSO4 D 1 L0.1 molL -1 该溶液和足量的Zn 充分反应,生成11.2 g Fe 【答

14、案】 D 【解析】 【详解】 A、三价铁与苯酚会发生显色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 错误; B、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 2I 2Fe2 I2,B 错误; C、不符合配比关系,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 3SO 42 3Ba2 6OH 2Fe(OH)33BaSO4, C 错误; D、根据原子守恒,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与足量 Zn 反应生成0.2mol 铁,为 11.2g,D 正确; 答案选 D。 12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H2S的性质,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 E中 FeS换成 Na2S,该装置也可达到相同的目的 B若 F中产生黑色沉淀,说明硫酸的酸性比

15、氢硫酸强 C若 G中产生浅黄色沉淀,说明H2S的还原性比 Fe 2+强 D若 H 中溶液变红色,说明氢硫酸是二元弱酸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若 E中 FeS换成 Na2S,硫化亚铁是块状固体,硫化钠是粉末,不能达到随关随停的效果,故A 错误; B. 若 F中产生黑色沉淀,是硫酸铜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和硫酸,不能说明硫酸的酸性比氢硫酸 强,故 B 错误; C. 若 G 中产生浅黄色沉淀是硫化氢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硫单质、氯化亚铁和盐酸,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得出 H2S的还原性比 Fe 2+强,故 C正确; D. 若 H 中溶液变红色,说明氢硫酸是酸,不能说明是二元弱酸,故D

16、 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3mg 铁粉与含有H2SO4的 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 mg 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 与 H2SO4的物质的 量之比为 A 8:7 B1:7 C7:8 D7:1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g 铁粉的物质的量为 56 a mol, agCu 的物质的量为 64 a mol, 根据氧化还原顺序Fe先与 4 CuSO 反应, 再与 24 H SO反应,因为 5664 aa molmol, 所以 4 CuSO 反应完全,剩余Fe 与 反应24 H SO , 所以参加反应的 4 CuSO的物质的量为 64 a mol, 参加反应的 24 H SO的物质的量为 5664 aa mol, 参加反应的CuSO4与 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1 565664 aaa , 答案选 D。 14向含 1 mol NaOH、2 mol NaAl(OH) 4、1 mol Ba(OH)2的混合液中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加入溶质 H2SO4 的量和生成沉淀的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