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辽宁省重点六校协作体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8818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69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辽宁省重点六校协作体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辽宁省重点六校协作体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辽宁省重点六校协作体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辽宁省重点六校协作体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辽宁省重点六校协作体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为一种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测定O2含量的气体传感器示意图,RbAg4I5是只能传导Ag+的固体电解 质。 O2可以通过聚四氟乙烯膜与 AlI3反应生成 Al2O 3和 I2,通过电池电位计的变化可以测得O2的含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3O2+12e -+4Al3+=2Al 2O3 B传感器总反应为:3O2+4AlI3+12Ag=2Al2O3+12AgI C外电路转移0.01mol 电子,消耗O2的体积为0.56L D给传感

2、器充电时,Ag+向多孔石墨电极移动 【答案】 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传感器中发生4AlI3+3O22Al2O3+6I2,原电池反应为 2Ag+I2=2AgI,所以原电池的负极发生Ag-e =Ag,正极发生 I2+2Ag +2e =2AgI,充电时,阳极与外加电源正极相接、阴极阴极与外加电源负极相接, 反应式与正极、负极反应式正好相反 【详解】 A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I2+2Ag +2e =2AgI,故 A 错误; B由题中信息可知,传感器中首先发生4AlI3+3O22Al2O3+6I2,然后发生原电池反应2Ag+I2=2AgI, +3得到总反应为3O2+4AlI3+12Ag2Al2

3、O3+12AgI,故 B正确; C没有指明温度和压强,无法计算气体体积,故C错误; D给传感器充电时,Ag 向阴极移动,即向 Ag 电极移动,故D 错误; 故选 B。 2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A用标准HCl 溶液滴定 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 B用湿润的pH 试纸测定 CH3COONa溶液的 pH C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乙醇(沸点为78.3)和苯 (沸点为 80.1)的混合物 D向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 Fe 2+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标准HCl 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滴定终点时溶液呈酸

4、性,可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A 选项正确; B用湿润的pH 试纸测定醋酸钠溶液的pH,相当于稀释醋酸钠溶液,由于醋酸钠呈碱性,所以会导致测 定结果偏小,B选项错误; C乙醇和苯的沸点相差不大,不能用蒸馏的方法分离,C 选项错误; D向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只能说明 Fe 3+,但不能说明 Fe 3+一定是由 Fe 2+被氯水氧化而来,即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D 选项错误; 答案选 A。 3甲辛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甲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3,戊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硬度 最大的物质,丁与辛属同周期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丙与庚的原子序数相差3 B

5、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戊己庚 C乙所在周期元素中,其简单离子的半径最大 D乙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只含离子键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戊的一种单质(金刚石)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则戊为C,甲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3,则甲的原子序 数为 6-3=3,即甲为 Li,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图可知,乙为Na,丙为 K,丁为 Ca;丁与辛属同周 期元素,由第A 族元素可知,己为Si,庚为 Ge,辛为 Ga; A.丙为 K,K 的原子序数为19,庚为 Ge, Ge的原子序数为32,原子序数相差13,A 项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

6、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气态氢化 物的热稳定性:戊己 庚, B 项正确; C.根据上述分析,乙为Na,Na 有 2 个电子层,而同周期的 S 2- 、Cl -有 3 个电子层,半径都比 Na+大,所以 Na 的半径不是最大, C项错误; D.乙为 Na,Na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2 ,Na2O2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D 项错误; 答案选 B。 4实验室从废定影液含 Ag(S2O3)23-和 Br-等中回收 Ag 和 Br2的主要步骤为:向废定影液中加入Na2S溶液 沉银,过滤、洗涤及干燥,灼烧Ag2S制 Ag;制取 Cl2并通入滤液氧化 Br-,用苯萃取分液。其中部分操作 的装置如图所

7、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装置甲分离Ag2S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用装置乙在空气中高温灼烧Ag2S制取 Ag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滤液中Br -的 Cl2 D用装置丁分液时,先放出水相再放出有机相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过滤分离Ag2S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容易损坏滤纸, A 不正确; B 蒸发皿不能用于灼烧,在空气中高温灼烧 Ag2S会生成 SO2, 污染环境, 同时生成的Ag会被氧化成Ag2 O, B 不正确; CKMnO4与浓盐酸不需加热就能反应生成Cl2,C正确; D分液时,先放出水相,再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有机相,D 不正确; 故选 C。 5下列关于硫酸铜溶液和氢

8、氧化铁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B两者都具有丁达尔效应 C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均在1100nm 之间D前者可用于杀菌,后者可用于净水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溶液和胶体都是分散系,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故B 错误; C、溶液中溶质粒子直径较小于1nm,胶体粒子直径在 l 100nm 之间,故C 错误; D、硫酸铜是重金属盐,能杀菌消毒,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用来净水,故D 正确; 故选 D。 6室温下,用 1 0.10mol L 的NaOH溶液滴定10.00mL 1 0.10molL 的 3 CH COOH溶液,水的

9、电离程 度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B从P点到N 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 C N点溶液中 -+ 33 c OH=c CH COOH +c CH COO+c H D M 点对应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10.00mL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用 NaOH 溶液滴定醋酸,由于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的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因此要 选择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误差较小,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不能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A 错误; B.P 点未滴加 NaOH溶液时, CH3COOH对水的电离平衡起抑制作用,随

10、着NaOH 的滴入,溶液的酸性逐渐 减弱,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到M 点时恰好完全反应产生CH3COONa,水的电离达到最大值,后随着 NaOH 的滴入,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B 错误; C.N 点溶液为NaOH、CH3COONa按 1:1 物质的量之比混合而成,根据物料守恒可得 c(Na+)=2c(CH3COOH)+2c(CH3COO -),根据电荷守恒可得: c(H+)+c(Na+)=c(CH3COO -)+c(OH-),将两个式子合并, 整理可得c(OH-)=2c(CH3COOH)+c(CH 3COO -)+c(H+),C错误; D.M 点时溶液中水电离程度最大

11、,说明酸碱恰好完全中和产生CH3COONa ,由于醋酸是一元酸、NaOH 是 一元碱, 二者的浓度相等, 因此二者恰好中和时的体积相等,故 M 点对应的NaOH 溶液的体积为10.00mL, D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聚氯乙烯高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B乙烯和苯使溴水褪色的反应类型相同 C石油裂化是化学变化 D葡萄糖与蔗糖是同系物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聚氯乙烯高分子中是链状结构,像烷烃结构,因此不是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故A 错误; B. 乙烯使溴水褪色是发生加成反应,苯使溴水褪色是由于萃取分层,上层为橙色,下层为无色

12、,原理不 相同,故B错误; C. 石油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 D. 葡萄糖是单糖,蔗糖是二糖,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故D 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点睛】 石油裂化、裂解、煤干气化、液化都是化学变化,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 8某同学用Na2CO3和 NaHCO3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前两溶液的pH 相等 B实验前两溶液中离子种类完全相同 C加入 CaCl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一样多 D加入 CaCl2溶液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是CO32- Ca 2 =CaCO3 【答案】 B 【解析】 碳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所以同浓度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溶

13、液,碳酸钠溶液的pH 大于碳 酸氢钠,故A 错误; Na2CO3和 NaHCO3溶液中都含有 Na+、HCO3-、CO32-、H+、OH-,故 B 正确;加入 CaCl2 后, Na2CO3溶液中发生反应: CO32-+Ca 2+CaCO 3,NaHCO3溶液中发生反应:2HCO3-+Ca 2+= CaCO3 +CO2 +H2O,故 CD错误。 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钾和冷水反应:K+H2O=K +OH+H2 B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2Fe 3+2I =2Fe 2+I2 C碳酸氢铵稀溶液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HCO3 + NH 4+2OH =CO 32 + NH3 H 2O+H2O D硫代硫

14、酸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3S2O32 +2H+=4S +2SO4 2+H2O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钾和冷水反应:2K+2H2O=2K +2OH-+H2,A 错误; B. 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2Fe(OH)3+ 6H+2I-=2Fe 2+I2+3H2O,B 错误; C. 碳酸氢铵稀溶液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无氨气溢出:HCO3-+ NH4+2OH-=CO32-+ NH3 H2O+H2O,C正确; D. 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S2O3 2-+2H+=S +SO 2 +H2O,D 错误; 答案为 C。 【点睛】 离子方程式中单质、氧化物、气体、沉淀、弱电解质写化学式。 10W

15、、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Y元素在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甲、乙 分别是元素Y、Z的单质;丙、丁、戊是由W、X、Y、Z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常温下丁为液态;戊为 酸性气体,常温下0.01mol L 1 戊溶液的pH 大于 2。上述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W BW、 X、Y、Z不可能同存于一种离子化合物中 CW 和形成的化合物既可能含有极性键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D比较 X、Z非金属性强弱时,可比较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答案】 C 【解析】 【详解】 Y 元素在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金属离子外的电子层数比相应的原子少一层,而且

16、同周期金属元素离子 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而非金属元素的离子的电子层没有减少,所以Y应为 Al 元素。丁为二 元化合物,而且为液态,为水。丙与水反应得到两种物质,而且一种为酸。0.01mol L 1戊溶液的 pH 大于 2,为弱酸。短周期中二元化合物为弱酸的HF 和 H2S。结合乙是Z的单质, Z的原子序数比Al 大, Z为 S 元素。涉及的反应为2Al3SAl2S3,Al2S3 6H2O=2Al(OH)33H2S。W、 X、Y、Z分别为 H、 O、Al、 S。 A H 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Al 原子的半径大于S;同主族元素, 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S的原子半径大于O,排序为Y(Al) Z(S) X(O) W(H) ,A 项错 误; BH、O、Al、S可以存在于KAl(SO4)212H2O 中,存在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 B项错误; CW(H)和 X(O)的化合物可能为H2O 和 H2O2 。H 2O 的结构简式为HOH,含有极性键。H2O2的结构简 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