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8817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73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组物质,满足表中图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一步转化的是() 序号X Y Z W A S SO3H2SO4H2S B Cu CuSO4Cu(OH)2CuO C Si SiO2Na2SiO3H2SiO3 D Al AlCl3Al(OH)3NaAlO2 A A BB CC D D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能一步生成三氧化硫,A 错误; BCu 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氢

2、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 铜,均能一步完成,B 正确; C硅酸不能一步反应生成单质硅,C错误; D NaAlO2不能一步反应生成单质铝,D 错误; 答案选 B。 2下列实验目的能实现的是 A实验室制备乙炔B实验室制备氢氧化亚铁C实验 室制取氨气D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的热,不易控制反应速度,且生成氢氧化钙易堵塞多孔隔板,则不能利用图中制取 气体的简易装置制备乙炔,故A 错误; BFe 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可排出空气,但图中左侧试管内的导气管没有伸入到反应的液面内,硫酸亚 铁溶液不能通过利用氢气的压强,使硫酸亚铁与NaOH 接触而反应,故

3、B 错误; C碳酸氢铵分解生成氨气、水、二氧化碳,碱石灰可吸收水、二氧化碳,则图中装置可制备少量氨气, 故 C 正确; D乙酸丁酯的沸点124126,反应温度 115 125,则不能利用图中水浴加热装置,故D 错误; 故选: C。 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 A 向溶有 SO2的 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出现白色沉淀X 具有强氧化性 B 将稀盐酸滴入硅酸钠溶液中,充分振荡,有白色沉淀产生非金属性: ClSi C 常温下,分别测定浓度均为0.1 mol L 1 NaF 和 NaClO 溶液的 pH,后者的pH 大 酸性: HFHClO D 卤代烃

4、 Y与 NaOH 水溶液共热后,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入 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Y中含有氯原子 A A BB CC D D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若 X为氨气,生成白色沉淀为亚硫酸钡,若X为氯气,生成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则X可能为氨气或Cl2 等,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选项A 错误; B由现象可知,生成硅酸,则盐酸的酸性大于硅酸,但不能利用无氧酸与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比较非金属 性,方案不合理,选项B错误; C、常温下,分别测定浓度均为0.1 molL 1 NaF和 NaClO 溶液的 pH,后者的 pH 大,说明 ClO-的水解程度 大,则酸性HFHClO,选项 C错误; D卤代

5、烃中卤元素的检验时,先将卤元素转化为卤离子,然后加入稀硝酸中和未反应的NaOH,最后用 硝酸银检验卤离子,则卤代烃Y与 NaOH 水溶液共热后,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 沉淀,说明卤代烃Y中含有氯原子,选项D 正确; 答案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明确实验操作步骤、元素化合物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卤素离子与卤素原 子检验的不同,题目难度不大。 4人体血液存在H2CO3/HCO3 、HPO 42 /H 2PO4 等缓冲对。常温下,水溶液中各缓冲对的微粒浓度之比的 对数值 lg xx 表示 c(H2CO3)/c(HCO3-)或 c(HPO42-)/c(H2

6、PO4-)与 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碳酸pKal=6.4、磷酸 pKa2=7.2(pKa= -lgKa)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 I 表示 lg c(HPO4 2-)/c(H 2PO4-)与 pH 的变化关系 Bab 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 C当 c(H2CO3)=c(HCO3 )时, c(HPO 42 )=c(H 2PO4 ) D当 pH 增大时, c(HCO3-)?c(H2PO4-)/c(HPO42-)逐渐减小 【答案】 D 【解析】 【分析】 H2CO3HCO3 +H的电离平衡常数 Kal=c(H ) c(HCO3 )/c(H 2CO3),所以 lgc(H2CO3)/

7、c(HCO3 )=pKa l-pH=6.4-pH,H2PO4 HPO42 +H的电离平衡常数 Ka2=c(H ) c(HPO42 )/c(H2PO4 ),所以 lgc(HPO 42 )/c(H 2PO4 )=pH-pKa 2=pH-7.2, A当 lgx=0 时, pH 分别为 6.4、7.2; B酸对水的电离有抑制作用,酸性越强即pH 越小,抑制作用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小; C当 c(H2CO3)=c(HCO3 )时,即lgc(H2CO3)/c(HCO3 )=0,溶液中pH=6.4,则 lgc(HPO4 2)/c(H 2PO4 )=pH-7.2=6.4-7.2=-0.8 ; Dc(HCO3-

8、) c(H2PO4-)/c(HPO42-)=c(HCO3 ) c(H )/Ka 2=Ka1 c(H2CO3)/Ka2,pH 增大则 H2CO3HCO3 +H 正向 进行,使c(H2CO3)减小。 【详解】 A 当 lgx=0 时, pH分别为 6.4、 7.2, 所以曲线 I表示 lgc(H2CO3)/c(HCO3 )=pKa l-pH=6.4-pH, 曲线 II 表示 lgc(HPO42 )/c(H 2PO4 )=pH-pKa 2=pH-7.2,故 A 错误; B酸对水的电离有抑制作用,酸性越强即pH 越小,抑制作用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小,a-b 的过程中pH 增大,溶液酸性减弱,水的电离程

9、度增大,故B 错误; C当 c(H2CO3)=c(HCO3 )时,即lgc(H2CO3)/c(HCO3 )=0,溶液中pH=6.4,则 lgc(HPO4 2)/c(H 2PO4 )=pH-7.2=6.4-7.2=-0.8 0,即 c( HPO 42 ) c(H 2PO4 ) ,故 C错误; D、c(HCO3-) c(H2PO4-)/c(HPO42-)=c(HCO3 ) c(H )/Ka 2=Ka1 c(H2CO3)/Ka2,pH 增大则 H2CO3HCO3 +H 正向 进行,使c(H2CO3)减小, Ka1、Ka2不变,所以 pH 增大时, c(HCO3-)?c(H2PO4-)/c(HPO4

10、2-)逐渐减小,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关系,把握电离平衡常数意义及应用、分析图象 信息是解题关键,注意比例式的恒等转化以判断其增减性的方法。 5草酸 ( H2C2O4)是一种二元弱酸。常温下,向H2C2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混合溶液中lgXX 为 - 24 242 c(HC O c(H C O ) ) 或 2- 24 - 24 c(C O ) c(HCO ) 与 pH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表示lg - 24 242 c(HC O c(H C O ) ) 与 pH 的变化关系 BpH1.22 的

11、溶液中: 2c(C2O42-) c( HC2O4-) =c( Na ) C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可知,Ka2( H2C2O4) 的数量级为10-4 D pH 由 1.22 到 4.19 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 A 【解析】 【分析】 H2C2O4?H+HC2O4- Ka1= - 24 24 + 2 c(HC O c(H C O )c(H ) ) ,lg - 24 242 c(HC O c(H C O ) ) =0 时, - 24 242 c(HC O c(H C O ) ) =1,Ka1=c(H+)=10-pH; HC2O4 - ?H+C2O4 2- Ka2= 2- 24 24

12、 + c(C O c(HC O )c(H ) ) ,lg 2- 24 24 c(C O c(HC O ) ) =0时, 2- 24 24 c(C O c(HC O ) ) =1,Ka2= c(H +)=10-pH。 【详解】 A由于 Ka1Ka2,所以 - 24 242 c(HC O c(H C O ) ) =1 时溶液的pH 比 2- 24 24 c(C O c(HC O ) ) =1 时溶液的pH 小,所以,表示 lg - 24 242 c(HC O c(H C O ) ) 与 pH 的变化关系,A 正确; B电荷守恒:2c(C2O42-) c( HC2O4-) +c(OH-)=c(Na

13、)+c(H+),pH 1.22,溶液显酸性, c(H+)c(OH-),那么: 2c(C2O42-) c( HC2O4-) c( Na ) ,B错误; C由 A 可知,为lg 2- 24 24 c(C O c(HC O ) ) 与 pH 的变化关系,由分析可知,Ka2= c(H+)=10-pH=10-4.19=100.81 10 -5,故 Ka2( H2C2O4) 的数量级为10-5,C错误; DH2C2O4和 NaOH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2C2O4,此时溶液呈碱性,水的电离程度最大。H2C2O4溶液中滴入 NaOH 溶液, pH 由 1.22 到 4.19 的过程中, H2C2O4一直在减少

14、,但还没有完全被中和,故H2C2O4抑制水电 离的程度减小,水的电离程度一直在增大,D 错误; 答案选 A。 【点睛】 酸和碱抑制水的电离,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判断水的电离程度增大还是减小,关键找准重要的点对应 的溶质进行分析,本题中重要的点无非两个,一是还没滴NaOH 时,溶质为H2C2O4,此时 pH 最小,水的 电离程度最小,草酸和NaOH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为Na2C2O4,此时溶液呈碱性,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pH 由 1.22 到 4.19 的过程,介于这两点之间,故水的电离程度一直在增大。 6已知: CH3CCHCO CH3OHM,NCH3OHMH2O。其中 M 的结构简式为

15、CH2=C(CH3)COOCH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N 可以使溴水褪色 BN 转化为 M 的反应为取代反应 CM 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 D N 属于酯的同分异构体有3 种 【答案】 D 【解析】 【分析】 由 CH3C CH COCH3OH 一定条件 M, NCH3OH 一定条件 MH2O,其中 M 的结构简式为 CH2=C(CH3)COOCH3,可知 N 为 CH2C(CH3)COOH。 【详解】 A由分析可知,N 为 CH2C(CH3)COOH,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使溴水褪色,故 A 正确; BNCH3OH 一定条件 MH2O 为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B正确; CM 中碳碳

16、双键、羰基均为平面结构,且直接相连,3 个原子可共面,则 M 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故 C 正确; DCH2C(CH3)COOH,属于酯的同分异构体含-COOC-,可能为 CH3CH CHOOCH 、CH2 CHCH2OOCH 、CH2 CHOOCCH3、CH3OOCCH CH2,则属于酯的同分异构体大于 3 种,故 D 错误; 故答案选D。 【点睛】 本题把握M 的结构简式及N 与甲醇的酯化反应推断N 的结构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有机物官能团所具有的 性质。 7金属钠与水反应:2Na+2H2O 2Na+2OH-+H2,关于该反应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了离子键B破坏了极性共价键 C破坏了金属键D形成非极性共价键 【答案】 A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实质是旧的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的过程,金属钠中含金属键、水是共价键化合物,生 成物氢氧化钠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氢气是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的单质分子。 【详解】 A.形成离子键,而不是生成离子键,故A 错误; B.破坏水分子中的极性共价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