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北京八中怡海分校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8783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56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北京八中怡海分校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北京八中怡海分校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北京八中怡海分校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北京八中怡海分校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北京八中怡海分校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 PbO 为原料回收铅的过程如下: .将 PbO 溶解在 HCl和 NaCl的混合溶液中,得到含Na2PbC14的溶液; .电解 Na2PbCl4溶液后生成 Pb,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阳极区的溶质主要是H2SO4 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Cl4 2+2e=Pb+4Cl C当有 2. 07 g Pb 生成时,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阳离子为0.04 mol D电解过程中为了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可向阴极区补充PbO 【答案】 C 【解析

2、】 【分析】 电解 Na2PbCl4溶液后生成 Pb,原理如图所示,电极周围PbCl42-得电子转化为 Pb,则电极 为阴极,阴 极的电极反应是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方程式为PbCl42+2e=Pb+4Cl;电极为阳极,根据阴离子放 电顺序,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2H2O4e -=4H O 2,以此解题。 【详解】 A. 根据分析,电极为阳极,根据阴离子放电顺序,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2H2O4e -=4H O 2,阳极 区的溶质主要是H2SO4,故 A 正确; B. 电极周围PbCl42-得电子转化为 Pb,则电极为阴极,阴极的电极反应是发生还原反应,电极的电 极反应式为PbCl42+2e=Pb

3、+4Cl,故 B正确; C. 当有 2. 07 g Pb生成时,即生成Pb 的物质的量为 = 2.07g 207g/mol =0.01mol,根据电极反应式为 PbCl42+2e=Pb+4Cl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02mol ,电解液中的阳离子为氢离子,则通过阳离子交换 膜的阳离子为0.02 mol ,故 C错误; D. 阴极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为HCl 和 NaCl的混合溶液,根据题意 “ 将 PbO粗品溶解在HCl 和 NaCl 的混合 溶液中,得到含Na2PbCl4的电解液 ” ,继续向阴极区加PbO粗品可恢复其浓度且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故 D 正确; 答案选 C。 22019 年

4、 11 月 2 日,14 岁的华裔女孩Karafan 用硝酸银替代了原液体创可贴中的硝酸铜,凭此改进, 获 评 “ 美国顶尖青年科学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液体创可贴显酸性 B银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C该液体创可贴中,银离子浓度越大越好 D硝酸银比硝酸铜的杀菌效果更好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硝酸银是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故A 正确; B银离子是重金属阳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故B 正确; C银离子浓度大,如果被人体内脏吸收,会积累而发生病变,且永远无法排出体外,极大危害人体健康, 故 C 错误; D银离子氧化性大于铜离子,硝酸银比硝酸铜的

5、杀菌效果更好,故D 正确; 故选: C。 3下列有关共价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沸点越高 B只含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一定只含有极性共价键 D分子晶体中,可能不存在共价键,但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子晶体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有的还与氢键有关,但与化学键无关,A 错误; B只含共价键的物质可能是共价单质,如氮气、氢气等,B错误; C两种元素组成的分子中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乙烯、双氧水等,C错误; D稀有气体形成的分子晶体中不存在化学键,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D 正确; 故选 D。 42019

6、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威廷汉和吉野彰,表彰他们对锂离子电池研究的 贡献。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 电池正极片(除LiFePO4外,还含有 Al 箔、少量不溶于酸碱的导电剂)中的资源,部分流程如图: (1)从“正极”可以回收的金属有_。 (2)“碱溶”时Al 箔溶解的离子方程式_。 (3)“酸浸”时产生标准状况下2. 24L NO 时,则被氧化的LiFePO4为_mol 。 (其他杂质不与 HNO3 反应) (4)实验测得滤液中c( Li +) 4 molL1,加入等体积的 Na2CO3溶液后, Li +的沉

7、降率到 99% ,则滤液 中 c(CO32 ) _ molL1。 K sp(Li2CO3) 1. 610 3 (5)磷酸亚铁锂电池总反应为:LiFePO4 6C 垐 垎 ? 噲 垐 ? 充电 放电 Li1xFePO4 LixC6,电池中的固体电解质可传导 Li +。 充电时, Li +移向 _(填“阳极”或“阴极”) ;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_。 (6)磷酸亚铁锂电池中铁的含量可通过如下方法测定:称取1. 40g 试样用盐酸溶解,在溶液中加入稍过 量的 SnCl2溶液,再加入 HgCl2饱和溶液,用二苯胺磺酸钠作指示剂,用0. 030 molL 1 重铬酸钾溶液滴 定至溶液由浅绿色变为蓝紫色,消

8、耗重铬酸钾溶液40. 00mL。 已知: 2Fe3 + Sn2+ 6Cl =SnCl62 2Fe2+ 4Cl Sn2+2HgCl 2=SnCl62 Hg 2Cl2 6Fe2 +Cr 2O72 14H +=6Fe3+2Cr3+ 7H 2O 实验中加入HgCl2饱和溶液的目的是 _。 磷酸亚铁锂电池中铁的含量为_。 【答案】 Li、Fe、Al 2Al2OH 2H2O=2AlO2 3H 20. 3 4 阴极Li1xFePO4xLi +xe =LiFePO 4将溶液中过量Sn 2+转化为稳定的 SnCl62 ,防止其干扰 Fe 2+的测定 28. 8% 【解析】 【详解】 ( 1)根据分析流程, 碱溶

9、可得到NaAlO2滤液,调节 pH 值,生成的沉淀为FePO4,加入碳酸钠, 可生成 Li2CO3 沉淀,因此从“正极”可以回收的金属有Li、 Fe、Al,故答案为:Li、 Fe、Al; ( 2)碱溶时 Al 箔与氢氧化钠反应,溶解的离子方程式2Al2OH 2H 2O=2AlO2 3H 2,故答案为:2Al 2OH 2H 2O=2AlO2 3H 2; ( 3)酸浸时 HNO3转化为 NO,产生标准状况下 2. 24LNO的物质的量为 2.24L 22.4L/mol =0. 1mol,产生 1molNO, 转移 3mol 电子,则生成0. 1molNO 转移 0. 3mol 电子, LiFePO

10、4与硝酸反应转化为FePO4,Fe的化合价由 +2 价变为 +3 价,溶解1mol LiFePO4转移 1mol 电子,则转移 0. 3mol 电子,溶解0. 3mol LiFePO4,故答案 为: 0. 3; ( 4)若滤液中c( Li +)= 4mol/ L,加入等体积的 Na2CO3后, Li +的沉降率到 99% ,混合后溶液中含有的 c( Li +)= 4mol / L199%0.50.02mol / L,已知: Ksp ( Li 2CO3 )= c 2 ( Li +) c( CO 32 -)= 1. 610-3,则滤液 中 c( CO32 - )= SP23 2+ KLi CO c

11、Li = 3 2 1.6 10 0.02 =4 mol / L,故答案为:4; ( 5)充电时,阳离子Li +移向阴极;放电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 Li1-xFePO4 +xLi + +xe - =LiFePO4, 故答案为:阴极;Li1xFePO4xLi +xe=LiFePO 4; ( 6) 实验中加入HgCl2饱和溶液,可以发生反应: 4Cl -+Sn2+2HgCl 2=SnCl62 - +Hg2Cl2,这样就可以使溶液中 过量的 Sn2 +转化为稳定的络离子 SnCl62 - , 从而防止用重铬酸钾溶液滴定溶液中Fe2 +时干扰实验结果的测定, 造成实验误差,故答案为:将溶液

12、中过量Sn2 +转化为稳定的 SnCl62 ,防止其干扰 Fe 2+的测定; 根据 6Fe2 +Cr 2O7 2- +14H +=6Fe3+2Cr3+7H 2O 可知 n( Fe 2+)= 6n( Cr2O72- )= 3 60.030mol / L0.0400L7.210mol , m( Fe)= 3 nM7.2 10mol56g / mol0.4032g,所以铁的百分含量= Fe0.4032 100%100%28.8% 1.40总 mg mg 。 5下列图示(加热装置省略,其序号与选项的序号对应)的实验操作,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 B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少量纯净的氯气 C

13、研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D实验室制备少量NO 【答案】 C 【解析】 【分析】 A、乙醇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B、盐酸易挥发; C、研究催化剂对反应的速率的影响,过氧化氢的浓度应相同; D、 NO 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 【详解】 A、乙醇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无法判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因是乙醛还是乙醇,故A 错 误; B、因盐酸易挥发,收集到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故B 错误; C、研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加入的溶液的体积相同,金属离子和过氧化氢的浓度也相同,符合控 制变量法的原则,可达到实验目的,故C 正确; D、 NO 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应用排水法收集

14、,故D 错误; 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乙醇催化氧化、气体的制备以及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把握实验原 理及实验装置图的作用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方案的合理性、操作性分析。 6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00 g46%的乙醇水溶液中含有氧原子数目为4 NA B等质量的CO和 N2含有的原子数目均为 2 NA C在 0.1mol?L -1 的 NH4 Cl 溶液中通入NH3 使溶液呈中性,含有 NH4+数目为 0.1NA D常温常压下,水蒸气通过过量的Na2O2使其增重2 g 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答案】 A 【解析】 【分析】

15、【详解】 A 乙醇溶液中除了乙醇外,水也含氧原子, 100g46% 的乙醇溶液中, 乙醇的质量为46g, 物质的量为1mol , 故含 1mol 氧原子;水的质量为100g-46g=54g,物质的量为3mol,故含 3mol 氧原子,故此溶液中含有的 氧原子的物质的量共为4mol ,个数为4NA个,故 A 正确; BCO 和 N2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8,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等质量的CO 和 N2的质量的具体数值不明确, 故无法计算中含有原子数目,故B 错误; C在 0.1mol?L 的 NH4Cl溶液中通入NH3 使溶液呈中性,由于没有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出溶液的 物质的量,无法计算铵根离子

16、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时,增重为氢元素的质量,即 1molNa2O2 1molH2O 增重 1molH2的质量 转移 1mol 电子,故当增重2g 即 1mol 氢气的质量时,反应转移1mol 电子即 NA个,故 D 错误; 答案选 A。 【点睛】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易错点,过氧化钠中的氧元素为-1 价,增重1molH2的质量 转移 1mol 电子。 7人的血液中存在H2CO3HCO3 这样 “ 一对 ” 物质,前者的电离和后者的水解两个平衡使正常人血液的pH 保持在 7.35 7.45 之间血液中注射碱性物质时,上述电离和水解受到的影响分别是 A促进、促进 B促进、抑制 C抑制、促进 D抑制、抑制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碱性物质可以结合碳酸电离出的氢离子,对碳酸的电离是促进作用,对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其抑制作用。 答案选 B。 825时,将pH 均为 2 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