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北京市顺义区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8778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79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北京市顺义区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2020学年北京市顺义区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北京市顺义区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北京市顺义区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某二元酸H2MO4在水中电离分以下两步:H2MO4? H+HMO4 -,HMO4- ? H +MO42-。常温下向 20 mL0.1mol/L NaHMO4溶液中滴入cmol/LNaOH 溶液,溶液温度与滴入NaOH 溶液体积关系如图。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该氢氧化钠溶液pH=12 B图像中F点对应的溶液中c(OH -)c(HMO 4-) C滴入 NaOH 溶液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一直增大 D图像中G 点对应的溶液中c(Na+)=c(

2、HMO4-)+2c(MO42-)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像可知,NaHMO4与 NaOH 发生反应是放热反应,当温度达到最高,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F点 温度最高,此时消耗NaOH 的体积为20mL ,计算出氢氧化钠的浓度,然后根据影响水电离的因素、“三 大守恒”进行分析。 【详解】 A根据图像分析可知,F点温度最高,说明此时两物质恰好完全反应,NaHMO4+ NaOH = Na2MO4+H2O, 20 10 -3L0.1mol? L-1=20 10-3L c(NaOH),推出 c(NaOH)=0.1mol/L ,c(H+)= Kw c OH = 14 10 0.1 =10

3、-13mol/L ,则 pH=13,故 A 错误; BF点溶质为Na2MO4,溶液中质子守恒为 c(OH-)=c(H+)+c(HMO4-)+2c(H2MO4),所以 c(OH-)c(HMO4-),故 B 正确; C根据题意,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溶质Na2MO4,属于强碱弱酸盐,即溶质为Na2MO4时,水解程 度最大,E到 F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增大,F到 G 过程中,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抑制水的电离,因此滴 加氢氧化钠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变大,后变小,故C错误; D由 A 选项推出c(NaOH)=0.1mol/L ,G 点加入 40mL 等浓度的NaOH 溶液,反应后溶质为等浓度的NaO

4、H 和 Na2MO4,Na+的浓度最大,MO42-部分水解,溶液显碱性,则c(OH-) c(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c(Na+)+c(H+)=2c(MO42-)+c(HMO4-)+c(OH-),则 c(Na+)c(HMO4-)+2c(MO42-),故 D 错误; 答案选 B。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Na2O 2吸收 CO2产生 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B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 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 Na2O2吸收 CO2生成 O2和 Na2CO3,N

5、a2O2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故A 正确; BClO2具有强氧化性而使蛋白质变性而不是还原性,故B 错误; C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与二氧化硅的硬度大小无关,故 C 错误; D氨气易液化而吸收热量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所以氨气常常作制冷剂,与氨气易溶于水无关,故D 错误; 故选 B。 3已知常温下HF 酸性强于HCN,分别向1Ll mol/L 的 HF 和 HCN溶液中加NaOH 固体调节pH(忽略温度 和溶液体积变化) ,溶液中 - c X lg c(HX) (X 表示 F或者 CN)随 pH 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直线 I 对应的是

6、 - c F lg c(HF) BI 中 a 点到 b 点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 Cc 点溶液中: +- c Nac X=c(HX)c OHcH D b 点溶液和d 点溶液相比:cb(Na+)Ka(HCN),因此等浓度的HCN 和 NaCN 的混合溶液 中 c(CN -)c(HCN) , 即有 c(Na+)c(CN-); 由于 OH-、H+来自水的电离,浓度比较小且此时溶液的 pH 为 9.2,C点溶液中存在: c(Na+)c(CN -)=c(HCN) c(OH-)c(H+),C正确; D由于 HF 酸性强于HCN,要使溶液均显中性, HF 溶液中要加入较多的NaOH,因此 cb(Na

7、+)cd(Na+),D 错误; 答案选 D。 【点睛】 溶液中有多种电解质时,在比较离子浓度大小时注意水解常数与电离平衡常数的关系。 4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 体积均为V0的 HA、HB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为V 的溶液。稀释过程 中, pH 与 0 V lg V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H 随 0 V lg V 的变化始终满足直线关系 B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 b c C该温度下,Ka(HB) 10 6 D分别向稀释前的HA、HB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至pH = 7 时, c(A )= c(B) 【答案】 C 【解析】 【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0.1m

8、ol/LHA 的 pH=1,HA 为强酸; 0.1mol/LHA 的 pH 在 34 之间, HB 为弱酸。 【详解】 A起初 pH 随 0 V lg V 的变化满足直线关系,当pH 接近 7 时出现拐点,且直线与横轴基本平行,A不正 确; B溶液的酸性越强,对水电离的抑制作用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小,由图中可以看出, 溶液中 c(H+):c a b,所以水的电离程度:b a c,B不正确; C在 a 点, c(H+)=c(B -) 10-4mol/L ,c(HB)=0.01mol/L ,该温度下, Ka(HB)= -4-4 4 1010 0.01-10 10 6,C正确; D分别向稀释前的HA

9、、HB 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至pH = 7 时, HB中加入 NaOH 的体积小,所以c(A )c(B),D 不正确; 故选 C。 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B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酒精纯度越高杀菌消毒效果越好 C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金属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硅胶、生石灰、铁粉是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汽油来自于石油,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即汽油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不含 N 元 素,故 A 错误; B、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医用酒精的浓度一般为75%,故 B 错误;

10、C、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包括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前者属于原电池原理,后者属 于电解原理,金属Mg 比铁活泼, Mg 作负极,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C正确; D、硅胶、生石灰作干燥剂,铁粉作还原剂,铁粉防止食品氧化,故D 错误,答案选C。 6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不需要 的操作是( ) A溶解B过滤C分液D蒸发 【答案】 C 【解析】 【详解】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步骤是溶解、加入沉淀剂、过滤、蒸发结晶,不需要分液,故选 C。 7下列生产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炭干馏B煤炭液化C石油裂化D石油分馏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煤干

11、馏是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得到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故A 错 误; B煤炭液化是利用化学反应将煤炭转变为液态燃料的过程,故B 错误; C石油裂化的目的是将长链的烷烃裂解后得到短链的轻质液体燃料烯烃,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石油分馏是利用沸点的不同将其中的组分分离开来,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D 正确。 故选: D。 【点睛】 注意变化中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稀的硫酸铵溶液,会有固体析出,该固体能重新溶解 B苯与液溴的反应和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对比可以说明基团之

12、间的影响作用 C丙三醇是无色、黏稠、有甜味的液体,吸湿性强,有护肤作用,可应用于配制化妆品 D在浓氨水作用下,甲醛过量时,苯酚与甲醛反应可得到体型酚醛树脂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硫酸铵溶液发生盐析,会有固体析出,故A 错误; B. 苯与液溴的反应是一溴取代,且需要溴化铁催化,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为三溴取代,对比可以说明是酚 羟基活化了苯环上的氢,能说明基团之间的影响作用,故B 正确; C. 丙三醇俗称甘油,是无色、黏稠、有甜味的液体,吸湿性强,有护肤作用,可应用于配制化妆品,故C 正确; D. 苯酚与甲醛能在在浓氨水作用下,甲醛过量时,发生酚醛缩合

13、反应,可得到体型酚醛树脂,故D 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9稠环芳香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苯环通过共用环边所构成的多环有机化合物。常见的稠环芳香烃如 萘、蒽、菲、芘等,其结构分别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萘与 H2完全加成后,产物的分子式为C10H18 B蒽、菲、芘的一氯代物分别有3 种、 5 种、 5 种 C上述四种物质的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共平面 D上述四种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萘与氢气完全加成后产物是,其分子式为 C10H18,正确; B、蒽:,有 3 种不同的氢原子,一氯代物有3 种,菲:,有 5 种不同的氢原子,一氯代物有5 种

14、,芘:,有 3 种不同的氢原子,一氯代物有3 种, 错误; C、四种有机物都含有苯环,苯环的空间构型为平面正六边形,因此该四种有机物所有碳原子都共面,正 确; D、四种有机物都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正确。 答案选 B。 10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A B C D 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用坩埚灼烧分离 氯化钾和氯化铵 的混合物 实验室制备干燥纯净 的氯气 用乙醇提取溴水 中的溴 尾气处理混有少量 NO 的 NOx气体 A A BB CC D D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氯化铵受热分解,遇冷化合,不可利用用坩埚灼烧分离氯化钾和氯化铵的混合物。故A 错误; B.收集的氯气

15、中含有HCl 和水蒸气,故 B 错误; C.乙醇与水任意比互溶,不可用乙醇提取溴水中的溴,故C错误; D.氢氧化钠可以与混有少量NO 的 NOx气体反应生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故D 正确; 答案: D 11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NH4Cl 和 NH4HCO3受热都能分解,说明可以用加热NH4Cl和 NH4HCO3固体的方法制氨气 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CFe 与稀 HNO3、稀 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 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 NH3遇到浓盐酸产生白烟,说明二者发生反应生成白色固体 【答案】 D

16、【解析】 A、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冷却后二者又重新结合生成氯化铵,不能制备氨气, 选项 A 错误; 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在酸性条件下H +、NO 3-具有强的氧化性,会把 SO32-氧化产生 SO42-,不能说明该溶液一定有SO42-,选项 B 错误; C、Fe 与稀 HNO3、稀 H2SO4反应均 有气泡产生,前者是由于硝酸的强氧化性,后者是由于Fe 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选项C 错误; D、NH3 遇到浓盐酸产生白烟,说明二者发生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选项D正确。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实验现象及所推出的结论正误判断的知识。明确实验现象以及化学反应原理是解答本题的 关键。 12反应 aX(g) + bY(g)cZ(g); H=Q,有下图所示关系,下列判断中正确是() A a+b 0 Ba+b c, Q c, Q 0 Da+b c, Q c(HSO 3-)=c(SO32-)c(OH-)=c(H+) 【解析】 【分析】 ( 1) A第一步正反应快,活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