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8769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90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中溶液逐滴滴入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选项中物质中物质预测中的现象 A稀盐酸浓碳酸钠溶液立即产生气泡 B 浓硝酸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C氯化亚铁溶液过氧化钠固体产生气体和红褐色沉淀 D 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铝粉末产生白色沉淀 A A BB CC D D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先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生成的碳酸氢钠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 不会立即产生气体

2、,故A 错误; B. 浓硝酸和Al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进一步被氧化,该现象为钝化现象, 所以不会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故B错误; C.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氧气,氧气能氧化氢氧化亚铁,所以产生气体和红褐色沉淀,故C正确; D. 氢氧化钠和氧化铝反应生成可溶性的偏铝酸钠,溶液为澄清,故D 错误; 故选: C。 2自催化作用是指反应物之一使该反应速率加快的作用。用稀硫酸酸化的 进行下列三组实验,一 段时间后溶液均褪色(可以记做) 。 实验实验实验 的溶液和 的溶液混合 固体 的溶液和 的溶液混合 稀盐酸 的溶液和 的溶液混合 褪色比实验褪色快比实验褪色快 下列说法不正确

3、的是 A实验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还原剂,产物MnSO4能起自催化作用 B实验褪色比快,是因为MnSO4的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 C实验褪色比快,是因为Cl -的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 D若用的做实验,推测比实验褪色快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且锰离子可作催化剂,则实验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2C2O4是还原剂,产 物 MnSO4 能起自催化作用,故A 正确; B. 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则实验褪色比快,是因为MnSO4的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故B 正 确; C. 高锰酸钾可氧化氯离子,则实验褪色比快,与催化作用无关,故C 错误; D. 增大浓度,反应速率加

4、快,则用1mL0.2M 的 H2C2O4做实验,推测比实验褪色快,故D 正确; 故选 C。 325 时,用0.1 molL 1 NaOH 溶液滴定 20 mL 0.1 molL 1 HX溶液,溶液的pH 随加入的NaOH 溶液体 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HX为弱酸 BV120 CM 点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X ) c(Na) c(H) c(OH) D 0.1 molL 1 NaOH 溶液和 0.1 molL 1 HX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 c(Na ) c(X) c(OH)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0.1 molL 1 HX 溶液的

5、pH3,说明HX为弱酸,故A正确; B.若 V120,则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X,由于 HX 为弱酸, 则 NaX 溶液呈碱性, pH7,所以 V1应小于 20, 故 B 正确; C.M 点溶液中的溶质是等物质的量的HX 和 NaX,溶液呈酸性,说明HX 的电离程度大于X 的水解程度, 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 X ) c(Na ) c( H ) c(OH) ,故 C正确; D.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时,根据电荷守恒有c(Na ) c(H) c(X) c( OH) ,故 D 错误; 故选 D。 4乙醇催化氧化制取乙醛(沸点为 20.8,能与水混溶)的装置 (夹持装置已略)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

6、误 的是 A中用胶管连接其作用是平衡气压,便于液体顺利流下 B实验过程中铜丝会出现红黑交替变化 C实验开始时需先加热,再通O2,然后加热 D实验结束时需先将中的导管移出,再停止加热。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装置中若关闭K时向烧瓶中加入液体,会使烧瓶中压强增大,双氧水不能顺利流下,中用胶管连接, 打开 K 时,可以平衡气压,便于液体顺利流下,A 选项正确; B实验中Cu作催化剂,但在过渡反应中,红色的 Cu 会被氧化成黑色的CuO, CuO又会被还原为红色的 Cu,故会出现红黑交替的现象,B 选项正确; C实验开始时应该先加热,防止乙醇通入时冷凝,C 选项错误; D为防止

7、倒吸,实验结束时需先将中的导管移出,再停止加热,D 选项正确; 答案选 C。 5 25时, 用 0.1mol L 1NaOH 溶液滴定 20mL0.1mol L 1CH 3COOH(Ka=1.75 10 5 )溶液的过程中, 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与溶液p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各项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点所示溶液中:2c(CH3COO )2c(CH 3COOH)=c(H ) c(OH ) B点 所示溶液中:c(Na )c(CH3COO )c(OH )c(H ) C点 所示溶液中:c(CH3COO )C(CH 3COOH)=c(Na ) 2c(H )2c(OH) D pH=12 的溶液

8、中: c(Na )c(CH 3COO )c(H )c(OH)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点时, NaOH 溶液与 CH3COOH溶液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醋酸钠的混合溶液,溶液中的电 荷守恒式为 + 3 CH COOOHNa+Hcccc=,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式为 + 33 CH COOCH COOHNaccc=2,两式联立得c(CH3COO )c(CH 3COOH)=2c(H )2c(OH), A 项错误; B. 点处溶液呈中性,c(OH )=c(H ),B 项错误; C.点处 NaOH 溶液与 CH3COOH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式为 + 3 CH COOOH

9、Na+Hcccc=,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式为 + 33 CH COOCH COOHNaccc+=, 两式联立得c(CH3COO )C(CH 3COOH)=c(Na )2c(H )2c(OH ),C 项正确; D. pH=12 的溶液中c(Na )c(CH 3COO ) c(OH)c(H),D 项错误。 答案选 C。 【点睛】 本题首先要根据反应原理分析各点溶液的成分,不论在哪一点,均从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来分 析溶液中的离子即可。 6已知 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4.6g14CO2与 N218O 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2.4NA B将 0.1 mol CH3CO

10、ONa溶于稀醋酸中使溶液呈中性,溶液中CH3COO -数目等于 0.1NA C1 mol HI 被氧化为I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NA D常温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当溶液pH 由 7 变为 13 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0.1NA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14CO2和 N218O 的摩尔质量均为46g/mol , 故 4.6g 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 , 且二者均含有24 个中子, 故 0.1mol 此混合物中含中子数为2.4NA个,故 A 正确; B. 将 0.1molCH3COONa溶于稀醋酸中使溶液呈中性,根据电荷守恒有:n(CH3COO -)+n(OH-)=

11、n(Na+)+n(H+), 而由于溶液显中性,故n(OH-)=n(H+),则有 n(CH3COO -)=n(Na+)=0.1mol,溶液中 CH3COO -数目等于 0.1NA, 故 B 正确; C. I元素的化合价由-1 价升高为 0价, 则 1 mol HI 被氧化为I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1mol 1NA=NA,故 C正确; D. 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放电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则转移的电子数无法计算,故D 错误; 故选 D。 【点睛】 D 项是学生们的易错点,学生们往往不细心,直接认为溶液是1L并进行计算,这种错误只要多加留意, 认真审题即可避免; 7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正确

12、的是 A电解 CuCl2溶液: CuCl2=Cu2+2Cl- BMg 和 Cl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C向 Al2(SO4)3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 2Al 3+3CO 32-=Al2(CO3)3 D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CH3COOH+C2H5 18OH垐 垐 垐 垎 噲 垐 垐 垐 浓硫酸 CH3CO18OC2H5+H2O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电解氯化铜溶液生成铜和氯气,总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Cu+Cl2,故 A 错误; B氯化镁为离子化合物,由离子形成离子键,其形成过程为 ,故 B 错误; C向 Al2(SO4)3溶液中滴加少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

13、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l 3+3CO 32-+3H2O=2Al(OH)3 +3CO2,故 C错误; D羧酸与醇发生的酯化反应中,羧酸中的羧基提供-OH,醇中的 -OH 提供 -H,相互结合生成水,其它基团 相互结合生成酯,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18OHCH3CO 18OCH 2CH3+H2O,故 D正确; 故选 D。 8将 Cl2通入 100mL 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生成0.1mol 的 Na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ClO的个数为0.1NA B原 NaOH 浓度为 1mol/L C参加反应的氯气分子为0.1NA D转移电

14、子为0.2NA 【答案】 C 【解析】 【详解】 发生 Cl2+2NaOH NaClO+NaCl+H 2O,生成 0.1molNaCl 的同时,生成0.1molNaClO,消耗 2molNaOH; A生成 0.1molNaClO,阴离子水解,则反应后溶液中ClO 的个数小于 0.1NA,故 A 错误; B若恰好完全反应,则原NaOH 浓度为 0.2mol 0.1L 2mol/L ,故 B错误; C由反应可知,参加反应的氯气为0.1mol,则参加反应的氯气分子为 0.1NA,故 C正确; D Cl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转移0.1mol 电子,则转移电子为 0.1NA,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15、 C。 【点睛】 考查氯气的性质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把握发生的化学反应及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为解答的关键, 将 Cl2通入 100mL 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生成 0.1mol 的 NaCl,发生 Cl2+2NaOHNaClO+NaCl+H2O,侧重 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的考查。 9垃圾假单胞菌株能够在分解有机物的同时分泌物质产生电能,其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流由左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右侧电极 B放电过程中,正极附近pH 变小 C若 1molO2参与电极反应,有4 mol H +穿过质子交换膜进入右室 D负极电极反应为:H2PCA + 2e PCA + 2H +

16、【答案】 C 【解析】 A、右侧氧气得电子产生水,作为正极,故电流由右侧正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负极,选项 A 错 误; B、放电过程中,正极氧气得电子与氢离子结合产生水,氢离子浓度减小,pH 变大,选项B错误; C、若 1molO2 参与电极反应,有4 mol H +穿过质子交换膜进入右室,生成 2mol 水,选项 C正确; D、原电 池负极失电子,选项D错误。答案选C。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淀粉、食用花生油、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amol 苯和苯甲酸混合物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消耗氧气7.5a mol C按系统命名法,有机物的命名为2,2,4,4,5-五甲基 -3,3-二乙基己烷 D七叶内酯() ,和东莨菪内酯() ,都是某些中草药中的成分,它们具有 相同的官能团,互为同系物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食用花生油是油脂, 、鸡蛋清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故正确; B.1mol 苯或苯甲酸燃烧都消耗7.5mol 氧气,所以amol 混合物在足量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