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福建省晋江市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8757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38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福建省晋江市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福建省晋江市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福建省晋江市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福建省晋江市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NH3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极性分子B比例模型 C电子式为D含有极性键 【答案】 B 【解析】 【分析】 NH3中 N-H 键为极性键,氨气为三角锥形结构,故为极性分子,电子式为,据此分析。 【详解】 A. 氨气为三角锥形,为极性分子,故A 正确; B. 由于氨气为三角锥形,故其比例模型为,故 B错误; C. 氨气中 N 原子分别以单键和H 原子形成共价键,且 N 原子上还有一对孤电子对,故电子式为, 故 C 正确; D. 形成于

2、不同原子间的共价键为极性共价键,故N-H 键为极性共价键,故D 正确。 故选: B。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铁质船体上镶嵌锌块,可以减缓船体被海水腐蚀的速率,称为牺牲阴极的阳极保护法 B电解饱和食盐水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在阴极附近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C铜锌原电池反应中,铜片作正极,产生气泡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铜片流向锌片 D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是将被保护的金属与外加电源的正极相连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在船体上镶嵌锌块,形成锌铁原电池,锌比铁活泼,锌作负极不断被腐蚀,铁做正极则不会被腐蚀, 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A 错误; B在外加电源的作用下,电解饱和食盐水是将电能转

3、变成化学能,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同时 溶液中生成氢氧根离子,B 正确; C铜锌原电池反应中,Zn 失电子作负极,铜片作正极,产生气泡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锌片流向铜片, C 错误; D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应将被保护的金属与外加电源的负极相连,与正极相连作阳极会失电子被腐蚀, D 错误; 答案选 B。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pH=1 的溶液中: Fe 2+、NO 3-、SO42-、Na+ B水电离出的c(H+)=10 -12mol/L 的溶液中: Ca2+、 K+、 Cl-、HCO 3- C + - c(H ) c(OH ) =1012的水溶液中: NH

4、4+、Al3+、NO3-、Cl- D c(Fe 3+)=0.1mol/L 的溶液中: K+、 ClO-、 SO 42-、SCN -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pH=1 的溶液,显酸性,Fe 2+、 NO3-、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 A 错误; B水电离出的c(H+)=10 -12 mol/L 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 HCO3-和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都能反应,都不能大 量共存,故B错误; C + - c(H ) c(OH ) =1012的水溶液呈酸性, 这几种离子之间不反应且和氢离子也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 Fe 3+和 SCN-发生络合反应,不能大

5、量共存,故 D 错误; 故选 C。 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 的是 A金属性: Al MgB稳定性: HF HCl C碱性: NaOH Mg(OH)2 D酸性: HClO4 H2SO4 【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律分析。 详解: A. 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金属性:AlMg,A 错误; B. 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则稳定性:HFHCl, B正确; C. 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则碱性:NaOHMg( OH) 2, C 正确; D. 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增强,

6、则酸性:HClO4 H2SO4,D 正确。 答案选 A。 5关于 CaF2的表述正确的是() A构成的微粒间仅存在静电吸引作用B熔点低于 CaCl2 C与 CaC2所含化学键完全相同D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Ca 2+与 F-间存在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作用,故 A 错误; B离子晶体的熔点与离子所带电荷、离子半径有关,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晶体的熔点越高,所以CaF2的 熔点高于CaCl2,故 B 错误; CCaF2中只存在离子键,而CaC2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C错误; DCaF2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时能发生电离,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 因此

7、 CaF2 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故D 正确; 故答案为D。 6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6g由 35Cl和37C1组成的氯气中所含质子数一定为 17NA B5.6gC3H6和 C2H4的混合物中含有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1.2NA C含 4molSi- O 键的二氧化硅晶体中,氧原子数为4NA D一定条件下,6.4g 铜与过量的硫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35Cl 和 37C1的原子个数关系不定, 则 36g 氯气不一定是0.5mol,所含质子数不一定为17NA,A 不正确; B 5.6gC3H6和 5.6g C2H4中含有

8、共用电子对的数目都是1.2NA, 则 5.6g混合气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也为1.2NA, B 正确; C 1 个“ SiO2”中含有4 个 Si- O 键,则含4molSi- O 键的二氧化硅晶体为1mol ,氧原子数为2NA,B不 正确; D铜与过量的硫反应生成Cu2S , 6.4g 铜转移电子数目为0.1NA,D 不正确; 故选 B。 7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从采集器中获得雾霾颗粒样品,然后用蒸馏水溶解,得到可溶性成分的浸取液。 在探究该浸取液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取浸取液少许,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可能含有 Cl- B取浸取液少许,加入Cu和浓 H

9、2SO4,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则可能含有NO3- C取浸取液少许,滴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一定含SO42- D用洁净的铂丝棒蘸取浸取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焰色呈黄色,则一定含有Na+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滴入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可能含有Cl-、SO42-等, A 正确; B取浸取液少许,加入Cu 和浓 H2SO4,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红棕色气体应该是NO2,说明溶液中 可能含有NO3-,B 正确; C取浸取液少许,滴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原浸取液中可能含 SO32-、SO42-等,不 一定含 SO4

10、2-,C错误; D焰色反应呈黄色,则浸取液中一定含有Na +,D 正确; 答案选 C。 8X、Y、Z、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Z为金属元素,X、 W 为同一主族元素。X、 Z、W 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甲、乙、丙,甲是常见温室效应气体。x、y2、 z、w 分别为 X、Y、Z、W 的单质,丁是化合物,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X、Y、 Z、W 四种元素中, W 的原子半径最大 C在信息工业中,丙常作光导纤维材料D一定条件下, x 与甲反应生成丁 【答案】 B 【解析】 【分析】 已知甲是常见温室效应气体,X、W 为同一主族元素,X、W

11、 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甲、丙,则X 为 C 元素、 W 为 Si 元素,甲为二氧化碳,丙为二氧化硅,x、 w 分别为 X、W 的单质,在高温条件下x 碳 单质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w 为硅,丁为一氧化碳;y2为氧气,碳与氧气点燃反应生成甲为二氧化碳,则 Y 为 O 元素, Z 为金属元素, z 金属单质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单质与金属氧化物,则Z 为 Mg 元素,综 上所述, X 为 C 元素、 Y 为 O 元素、 Z 为 Mg 元素、 W 为 Si 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X 为 C 元素、 Y 为 O 元素、 Z 为 Mg 元素、 W 为 Si 元素, A. 反应二氧化

12、碳与镁反应、碳与氧气反应、碳与二氧化硅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 项正确; B. 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上而下以此增大,故C、O、Mg 、Si 四种元素中,Mg 的原子半径最大,B 项错误; C. 丙为二氧化硅,在信息工业中,二氧化硅常作光导纤维材料,C 项正确; D. 在高温条件下,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D 项正确; 答案选 B。 9改变下列条件,只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一定对化学平衡没有 影响的是 A催化剂B浓度C压强D温度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催化剂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故A 选; B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13、正反应反应速率一定增大,故B不选; C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发生移动,故C不选; D任何化学反应都有热效应,所以温度改变,一定影响反应速率,平衡一定发生移动,故D 不选; 故答案选A。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 0.1 molL 1CH 3COONa溶液的 pH=8,则该溶液中c(CH3COOH)=(10-6-10-8)mol L 1 B对于相同浓度的弱酸HX 和 HY(前者的 Ka较大 )溶液,加水稀释相同倍数时,HY溶液的 pH 改变值大于 HX 溶液的 pH 改变值 C硫酸钡固体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BaSO4(s) 垐 ? 噲 ? Ba2+(aq)+SO42-(

14、aq) ,当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时 可以生成BaCO3沉淀 D常温下, a mol L 1 的 CH3COOH溶液与 0.01mol L 1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中性,此温度下醋酸 的电离平衡常数Ka= -9 10 a-0.01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列出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式为:3 (Na)(H )(CH COO )(OH )cccc ,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式为: 33 (CH COO )(CH COOH)(Na )ccc ,两式联立可得:3 (CH COOH)=(OH )(H )ccc ,又因为 溶液在常温下pH=8,所以有 68 3 (CH COOH)=(1010

15、)mol/Lc ,A 项正确; B由于 aa (HX)(HY)KK,HX 酸性更强,所以HX 溶液在稀释过程中pH 变化更明显,B项错误; C硫酸钡向碳酸钡的转化方程式为: 22 4334 BaSO (s)CO(aq)BaCO (s)SO (aq) 垐 ? 噲 ? ,当向硫酸钡 中加饱和碳酸钠溶液时,溶液中的碳酸根浓度很高,可以让上述转化反应正向进行,生成BaCO3沉淀, C 项正确; D常温下,两种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即:(H )= (OH )cc =10-7mol/L ;列出溶液的电荷守恒式: 3 (Na)(H )(CH COO )(OH )cccc ,所以有:3 (Na)(CH CO

16、O )=0.005mol/Lcc ;此外,溶 液中还有下列等式成立: 33 1 (CH COO )(CH COOH)=amol/L 2 cc,所以 3 a0.01 (CH COOH)=mol/L 2 c ;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即为: 79 3 a3 3 (H )(CH COO )100.00510 (CH COOH)= a0.01 (CH COOH)a-0.01 2 cc K c ,D 项正确; 答案选 B。 【点睛】 处理离子平衡的题目,如果题干中指出溶液呈中性,一方面意味着常温下的该溶液c(H+)=10-7mol/L ,另一 方面意味着溶液中(H )= (OH )cc, 可以通过将这个等量关系与其他守恒式关联进一步得出溶液中其他粒 子浓度之间的等量关系。 11pC类似 pH,如图为 CO2的水溶液中加入强酸或强碱溶液后,平衡时溶液中各种组分的pC - pH 图。依 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 2333 H CO ,HCO ,CO 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 BH2CO3电离平衡常数 -6 a K =10 C人体血液里主要通过碳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