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要点

上传人:知** 文档编号:141658687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9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徐州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徐州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徐州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徐州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州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要点(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徐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要点2019 年 2 月前言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相关要求,推动徐州市海绵城市的科学建设,指导徐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图的审查工作,徐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徐州市海绵办)组织从事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查工作的专家,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徐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要点(试行)。本要点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基础性审查要点、分类型审查要点、单项设施审查要点、特殊区域审查要求等内容。本要点由徐州市海绵办负责管理和对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徐州市海绵办。由于

2、时间仓促,工作量大,水平局限,加之有针对性的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规范较少,故本要点难免有不足之处,尚请读者批评指正。目录第 1 章总则11.1 编制目的11.2 适用范围11.3 审查流程11.4 送审要求11.5 注意事项2第 2 章基础性审查要点32.1 设计文件32.2 基本要求5第 3 章分类型审查要点63.1 建筑与小区63.2 道路与广场63.3 公园绿地63.4 种植设计73.5 管线综合73.6 安全要求7第 4 章单项设施审查要点84.1 渗透技术84.2 储存调节技术204.3 传输技术294.4 截污净化技术31第 5 章特殊区域要求335.1 面源污染治理重点区335.2

3、采煤塌陷区、地下水保护区域33附件一34i1.1 编制目的第1章 总则34为贯彻落实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相关要求,推动徐州市海绵城市的科学建设,指导徐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工作,明确审查内容,统一审查标准,编制徐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要点(试行)(以下简称要点)1.2 适用范围本要点适用于徐州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审查,包括建筑与小区类、城市道路广场类、公园绿地类、河道水系类等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徐州市其他地区可参照执行。1.3 审查流程1.3.1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图由项目建设单位委托专业设计单位编制,并负责报送至徐州市海绵办审查。1.3.2 徐州市海

4、绵办在收到材料后3 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主要核查报送材料完整性以及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达标情况,如发现送审材料存在重大缺陷或建设指标不满足规划要求,通知建设单位调整后重新报审。1.3.3 对于通过初审的施工图,市海绵办自收到报审文件 20 个工作日内,进行技术审查。审查通过,则出具审查建议单,作为建设项目竣工规划核实的依据之 一;如果不符合要求,则给予反馈意见,并退回。1.3.4 审查通过后,建设单位应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施工图设计文件并报至市海绵办备案。1.3.5 修改完善后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作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不得擅自变更。如需进行重大变更,需通过海绵办组织专题

5、讨论,否则验收不予通过。1.4 送审要求1.4.1 文件清单1.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图送审信息登记表 2 份(详见附件一)。2. 施工图图纸 3 份,宜以 A3、A2 为主,所有图纸均要进行会签并盖施工图出图章。3.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指标校核报告 3 份,宜以 A4 为主,报告需校核单位签字盖章。4. 施工图和校核报告电子光盘各一份,文件夹名称为项目名称。其中施工图电子光盘需包含施工图CAD 及PDF 文件,CAD 及PDF 文件名需与图纸目录中图名保持一致;校核报告需包含word 文件,按要求需要进行数学模型校核的项目应提供数学模型源文件。1.5 注意事项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

6、查除应满足本要点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第2章 基础性审查要点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2.1设计文件2.1.1 施工图设计是否符合上阶段批复,如有重大变化调整,是否具有相关的论证及批准文件。2.1.2 是否满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有关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河道水系等强制性条文。2.1.3 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完整,是否达到规定的编制深度要求。1.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包含但不限于:施工图设计说明、图纸以及指标校核报告。2. 施工图设计说明主要内容:(1) 项目概况:包括区域位置、项目建设范围和规模、主要设计内容等。(2) 设计依据:施工图依据的相关规范、已批复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

7、等。(3) 自然条件:包括地质条件、土壤性质、地下水位等。(4) 设计目标及主要指标校核表:通过各分区下垫面、海绵设施体量、径流系数等校核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 SS 总量去除率以及各分区溢流口溢流能力校核。(5) 施工图阶段对海绵城市建设方案落实情况。(6) 海绵设施设计说明:说明内容应涵盖项目所采用的各类海绵设施的施工工艺、结构做法、材料要求等。(7) 海绵设施植物配置:包括植物类型、规格、密度、栽植面积、种植要求等。(8) 海绵城市工程量清单。(9) 海绵城市施工要点:包括海绵城市建设施工主要注意事项、施工工序等要点。(10) 其他注意事项。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2.1设计文件3. 施工图图

8、纸主要包括:(1) 项目总平面图:反应整个场地下垫面情况以及场地周边的道路、河流及绿地等情况。(2) 海绵城市汇水分区平面图:含建筑雨落管的具体位置、海绵设施位置等,同时标注汇水分区编号、面积以及场地汇流组织。(3) 海绵设施平面布置总图:含海绵设施平面位置、名称、面积及定位标注等。(4) 海绵设施平面设计图:海绵设施尺寸标注,应标注长、宽、弧度等放线要素;体量较大或不规则设施等需单独进行网格标注;明确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海绵设施的截面坡度;明确侧石开口位置、雨水溢流口、反冲洗口等细节要素位置。(5) 海绵设施竖向设计图:采用标高坡度结合法,含建筑正负零标高、场地道路交叉口、地形控制

9、点标高、变坡点标高、汇水箭头-坡度及建筑屋面坡向等信息;海绵设施完成面标高、导流设施起讫点标高、坡度和坡向等。(6) 海绵设施植物配置平面图:各设施植物配置应具体到单个设施采用的植物品种、数量、面积、规格及定位等。(7) 雨水管线平面图:与海绵设施对应的雨水管线平面图,图中应明确表达建筑雨落管、雨水溢流口、设施盲管、雨水口连接管、雨水管道等要素;各雨水管线均需明确管长、坡度、管径、管材、起讫点标高等要素,并对其进行定位。(8) 海绵设施设计大样图:大样图应涵盖项目所采用的各海绵设施(如绿色屋顶、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填料的选择应尽量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徐州本地实际情况。(

10、9) 管线综合平面图(叠加海绵设施):管线综合图应包括给水、电力、燃气、污水、雨水、通信等各类管线平面位置,并在管线综合图上叠加海绵设施,出现穿越的管线应标注管线管径及埋深;管线应当尽量避免穿越生物滞留设施,且穿越的管线应当满足埋深要求,电力、燃气管线不应穿越生物滞留设施。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2.1设计文件4. 指标校核报告(1)建筑与小区项目:当项目用地面积大于 3 公顷时,应采用数学模型法评估该项目海绵城市控制指标。当项目用地面积小于等于3 公顷时,宜采用数学模型法评估该项目海绵城市控制指标;不采用数学模型评估的,应提供海绵城市指标校核计算书。(2) 绿地与广场项目:当项目汇水面积大于 2

11、 平方公里时,应采用数学模型法评估该项目的内涝风险(二维模拟)、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影响以及海绵城市控制指标。(3) 城市道路项目:纳入徐州市城建重点工程及试点区内的具备海绵建设条件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道路项目,应用数学模型法评估该项目海绵城市控制指标;其他道路项目可不采用数学模型法评估,但应提供海绵城市指标校核计算书。(4) 河道水系项目:水系相关项目在防洪水文演算的基础上,宜进行水文模型评估,对洪水位、河道断面过流能力等进行复核。2.2基本要求2.2.1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应满足徐州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徐州市海绵城市试点实施方案以及出让地块规划条件的要求。2.2.

12、2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设计降雨量的对应关系应按照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导则执行。2.2.3 海绵城市建设的各类技术措施与城镇雨水管渠系统合理衔接, 不应降低城镇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标准。2.2.4 海绵设施构造设计应满足计算容积的要求。2.2.5 雨水入渗设施应能保证周围建筑物正常使用和边坡的稳定。2.2.6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项目,不得建在可能造成塌陷点、泥石流、陡坡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易发的危险场所,不得因为海绵城市建设引起塌陷、泥石流、陡坡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2.2.7 海绵城市应加强系统设计,做好与排水防涝、园林景观、城市交通等专业的协调。2.2.8 海绵设施应能有效收集径流雨水,不得出现“假

13、海绵”。第3章 分类型审查要点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3.1建筑与小区3.1.1 海绵设施的设置应不影响建构筑物、小区消防扑救场地及无障碍设施的使用功能,与建构筑物的距离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3.1.2 地下构筑物顶部设置海绵设施的区域,其覆土厚度不宜小于1500mm。3.1.3 位于地下构筑物顶部的海绵设施,应充分考虑雨水下渗路径。3.1.4 径流雨水进入景观水体及回用设施前应进行预处理,保证回用水水质。3.1.5 下凹式绿地(含雨水花园)占绿地面积的比例不应低于 25%。3.1.6 透水铺装占铺装总量的比例不宜低于 50%。3.1.7 屋顶雨落管具备断接条件的,应实施断接。断接后,屋顶雨水通过消

14、能设施消能后进入海绵设施(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等)。3.1.8 径流雨水应遵循“先绿后灰”的原则,不宜直接接入雨水管网。3.2道路与广场3.2.1 道路路面的雨水组织汇流方式,应有利于雨水流向海绵设施。3.2.2 雨水进入道路生物滞留设施前,应采取预处理措施。3.2.3 道路海绵设施进水口(如路缘石开口)的位置、数量和尺寸应通过雨水径流计算分析后确定,同时,应保证良好的进水条件。3.2.4 广场调蓄设施应设置专用的雨水进出口、清淤冲洗装置和车辆检修通道。3.3公园绿地3.3.1 周边区域的初期雨水进入城市绿地前应进行预处理或弃流。3.3.2 雨水湿地、雨水塘、渗透塘及调蓄池前应设置预处理措施。序号审查项目审查内容3.4种植设计3.4.1 海绵设施内的植物,宜优先选择耐淹、耐旱、耐污等能力较强的本土植物。3.4.2 当植物根系有可能刺穿防渗层时,应设置保护层。3.4.3 应对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