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宣城二中19—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8653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88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宣城二中19—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宣城二中19—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宣城二中19—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宣城二中19—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安徽省宣城二中19 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铁的氧化物可用于脱除煤气中的H2S ,有一步反应为:Fe3O4(s)+3H2S(g)+H2(g)3 FeS(s)+4 H2O(g),其 温度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如图所示。对此反应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 A H2S是还原剂 B脱除 H2S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温度越高H2S的脱除率越大 D压强越小H2S的脱除率越高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H2S为反应物, FeS为生成物,反应前后 S的化

2、合价 均为 -2,故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A 错误; B由图可以得出,温度越高,K 值越小,说明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正确; C此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不利于脱硫,即温度越高H2S的脱除率越小,故C错误; D此反应特点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故硫化氢的转化率不会提高, D 错误; 故选 B。 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0L1.0molL 1 的 H2SO4 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4NA B273K、101kPa 下, 22.4L 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燃烧后,产物的分子总数一定为NA C25时 pH 13 的 NaOH

3、 溶液中含有OH 的数目为0.1NA D 1 mol Na 与氧气完全反应得到Na2O 与 Na2O2的混合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NA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1.0L1.0molL -1 的 H2SO4水溶液中含有水,氧原子数大于 4NA,A 错误; B. 273K、101kPa 下,22.4L 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燃烧后,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分子总数大于 NA,B 错误; C. 25时 pH13 的 NaOH 溶液中没有体积,无法计算OH 的数目, C错误; D. 1 mol Na 与氧气完全反应得到Na2O 与 Na2O2的混合物时,钠单质变为钠离子,转移1 mol 电子,

4、失去 的电子数一定为NA,D 正确; 答案选 D。 3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关于常温下pH10 的 Na2CO3NaHCO3缓冲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每升溶液中的OH 数目为 0.0001NA Bc(H+)+c( Na+) c(OH )+c( HCO 3 )+2c(CO32 ) C当溶液中Na +数目为 0.3NA 时, n(H2CO3)+n(HCO3 )+n( CO 32 ) 0.3mol D若溶液中混入少量碱,溶液中 - 3 2- 3 c(HCO ) c(CO) 变小,可保持溶液的pH 值相对稳定 【答案】 C 【解析】 【分析】 A、 pH10 的溶液中,氢氧根浓度为10 -

5、4mol/L ; B、根据溶液的电荷守恒来分析; C、在 Na2CO3中,钠离子和碳原子的个数之比为2:1,而在 NaHCO3中,钠离子和碳原子的个数之比为1: 1; D、根据 2- 3 CO的水解平衡常数来分析。 【详解】 A、常温下, pH10 的溶液中,氢氧根浓度为10 -4mol/L ,故 1L溶液中氢氧根的个数为 0.0001NA,故 A 不 符合题意; B、溶液显电中性, 根据溶液的电荷守恒可知c(H +)+c(Na+)c(OH)+c( - 3 HCO)+2c( 2- 3 CO),故 B 不符合题意; C、在 Na2CO3中,钠离子和碳原子的个数之比为2:1,而在 NaHCO3中,

6、钠离子和碳原子的个数之比为1: 1,故此溶液中的当溶液中Na +数目为 0.3N A时, n(H2CO3)+n( - 3 HCO)+n( 2- 3 CO)ZX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根据 X、Y、Z、W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联系最高正化合价,X可与为 B 元素或者Al 元素, Y为 Li 元素或 Na 元素, Z为 N 元素或 P元素, W 为 Cl元素,又原子半径:YZClX ,则 X 为 B元素, Y为 Na 元素, Z 为 P 元素,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详解】 A 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H2BO3是弱酸,不具有两性,A 选项错误; BPCl3 的电子式为,所有原子最外层

7、均满足8e 结构, B选项正确; CNa 的氧化物Na2O2可作供氧剂,P的氧化物P2O5是酸性干燥剂,C选项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ClPB ,则热稳定性:HClPH3BH3,D 选 项正确; 答案选 A。 625 时,部分含铁元素的微粒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pH=4 时,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c(HFeO4-) c(H2FeO4) c(FeO42-) BH2FeO4的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Ka1=4.15 10 -4 CB点溶液加NaOH 溶液到 pH 为 4 的过程中, - 4 + HeO H F 减小

8、 D B、C两点对应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C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由图中离子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可知,pH=4 时,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c(HFeO4-)c(H2FeO4) c(FeO42-),故 A 正确; B、由 A 点数据可知,A 点对应的溶液中pH=4,HFeO4-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80.6%,则 H2FeO4的物质的量分 数为 19.4%,所以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80.6% 19.4% =4.15,c(H+)=10-4mol/L ,H2FeO4的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 Ka1= +- 4 24 HHFeO H FeO cc c g =4.15 l0 -4,故 B正确;

9、 C、 B点溶液加 NaOH 溶液到 pH 为 4 的过程中,溶液的酸性减弱, c(HFeO4-)增大,即 c(H +)减小,所以 - 4 + H eO H F 增大,故C错误; D、 B点 pH 约为 3,溶液显酸性,溶液的酸性是由高铁酸和高铁酸氢根的电离决定的,而C点的 pH 约为 7,是由高铁酸氢根的电离和高铁酸根的水解共同决定的,酸的电离对水的电离有抑制作用,酸性越强, 抑制作用越大,而酸根水解会促进水的电离,溶液的pH 越大,则对水的电离的促进作用就越大,所以B、 C 两点对应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C,故 B 正确; 故选: C。 7将 Na2O2与过量 NaHCO3混合固体在密闭容

10、器中充分加热反应后,排出气体后最终剩余固体是() A NaOH 和 Na2O2BNaOH 和 Na2CO3 CNa2CO3DNa2O2 【答案】 C 【解析】 【分析】 加热时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别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当碳酸氢钠过量时, 生成二氧化碳过量,最终产物为碳酸钠。 【详解】 加热时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与过氧化钠反应,当碳酸氢钠过量时,生成二氧化 碳、水均过量,则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中不可能存在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先与过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 钠,则最终产物为碳酸钠; 故答案选C。 8根据所给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BB

11、CC D D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阿司匹林主要成分是乙酰水杨酸,含有羧基,具有酸性,可以与NaHCO3发生反应,因而可解毒, A 正 确; B.将 Cu 片制成纳米铜,增加了铜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导致反应速率加快,并不是金属活动性发生改变,B 错误; C.带有该标识,证明该物质具有放射性,会对人产生危害,因此看到要随时报警,C 正确; D.粮食酿酒,涉及淀粉的水解反应,产生的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产生乙醇的氧化还原反应,D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9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饼因富含油脂而易被氧化,保存时常放入装有硅胶的透气袋 B离子交换膜在工业上应用广

12、泛,在氯碱工业中使用阴离子交换膜 C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生化学腐蚀生锈 D “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中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相同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食品包装中的硅胶为干燥剂,不能除去月饼包装袋中的氧气,故A 错误; B.氯碱工业中生成NaOH、Cl2和 H2,为防止Cl2和 NaOH 溶液反应,选择阳离子交换膜,故B 错误; C.铁中含有杂质碳,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形成原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故C错误; D.柳絮和棉花的化学成分均为纤维素,故D 正确; 答案: D。 10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3、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答案】 C 【解析】 【分析】 A. 雾和霾的分散剂均是空气; B. 根据示意图分析; C.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D. 氮肥会释放出氨气。 【详解】 A. 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水。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固体颗粒。因此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A 正确; B. 由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转化为铵盐形成无机颗粒物,因此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B 正确; C. NH3

14、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转化为铵盐,因此氨气不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C错误; D. 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由于氮肥会释放出氨气,因此雾霾的形成与过 度施用氮肥有关,D 正确。答案选 C。 【点睛】 结合示意图的转化关系明确雾霾的形成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氨气作用判断是解答的易错点。本题情境真实, 应用导向,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既可以引导考生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和绿色化学观念,又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要求。 11下列物质和铁不可能发生反应的是() A Al2O3BH2O C浓硝酸DO2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铁的

15、活泼性比铝弱,则铁和Al2O3不反应,故 A 选; B、铁和 H2O 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故B 不选; C、铁和浓硝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常温下发生钝化,故C 不选; D、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故D 不选; 故选: A。 12下列行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实验室废液需经处理后才能排入下水道 B点燃易燃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C配制稀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往高处去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实验室废液中常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或者重金属离子,直接排放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所以需经处 理后才能排入下水道

16、,故A 正确; 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要检查纯度,避免因纯度不足导致气体爆炸发生危险,故B正确; C由于浓硫酸密度大于水,且稀释过程中放出大量热,稀释时应该将浓硫酸缓缓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故 C 错误; D氯气密度大于空气,低处的空气中氯气含量较大,所以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逆风、 往高处逃离,故D 正确; 故选 C。 13海水中含有80 多种元素,是重要的资源宝库。己知不同pH条件下,海水中碳元素的存在形态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pH8.14,此中主要碳源为 3 HCO BA 点,溶液中23 H CO 和3 HCO浓度相同 C当 -2- 33 c(HCO )=c(CO )时,c(H )c(OH ) D碳酸的 a2 K约为 10 10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当pH 为 8. 14 时,海水中主要以 - 3 HCO的形式存在,A 项正确; B. A 点仅仅是 - 3 HCO和 223 CO +H CO的浓度相同, - 3 HCO和 23 H CO浓度并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