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8644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87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北京二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瑞香素具有消炎杀菌作用,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稀 H2SO4混合加热不反应 B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1mol 瑞香素最多能与3mol Br2发生反应 D 1mol 瑞香素与足量的NaOH 溶液发生反应时,消耗 NaOH 3mol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含 -COOC- ,与稀硫酸混合加热发生水解反应,A错误; B含碳碳双键、酚羟基,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错误; C酚羟基的邻位、碳碳双键均与溴水反应,则

2、1mol 该物质最多可与3molBr2反应, C正确; D酚羟基、-COOC- 及水解生成的酚羟基均与NaOH 反应,则 1mol 瑞香素与足量的NaOH 溶液发生反应时, 消耗 NaOH 4mol ,D 错误; 答案选 C。 2温度为T 时,向 2.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0 mol PCl5, 反应: PCl5(g) PCl3(g)Cl2(g)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s 0 50 150 250 250 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50 s 内的平均速率v(PCl3)=0.003

3、2mol/(Ls)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mol/L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0.20 mol PCl3和 0.20 mol Cl2,达到平衡前的v 正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3、2.0 mol Cl2,达到平衡时, 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反应在前50 s内 PCl3的物质的量增加 0.16mol, 所以前 50 s内的平均速率v(PCl3)= 0.16mol 2.0L50s =0.0016mol (Ls),故 A 错误;

4、B、 原平衡时PCl3的物质的量浓度c(PCl3)= 0.20mol 2.0L=0.10mol/L , 若升高温度, 平衡时 c(PCl3)=0.11mol/L , PCl3的浓度比原平衡时增大了,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向是吸热反应,故B 错误; C、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平衡时Cl2的浓度是0.1mol/L ,PCl5的浓度是0.4mol/L ,则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K= 0.1mol / L0.1mol / L 0.4mol / L =0.025, 相同温度下, 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 0.20 mol PCl3和 0.20 mo1 Cl2 ,Q c= 0.1mo

5、l / L0.1mol / L 0.5mol / L =0.020.025,所以反应正向进行,达平衡前v 正 v 逆,故 C 正确;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3、1.0 mol Cl2,则与原平衡是等效平衡,原平衡中五氯 化磷的转化率是0.2mol 1.0mol100%=20% , 所以三氯化磷的转化率是80%, 而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3、 2.0 mol Cl2,相当于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倍,压强增大,则平衡逆向移动,所以三氯化磷的转化率大于80%, 故 D 错误; 答案选 C。 3W 、X、Y、 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的原子核外只

6、有6 个电子, X +和 Y3+的电子层结 构相同, Z-的电子数比Y 3+多 8 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W在自然界只有一种核素 B半径大小:X +Y3+Z- CY与 Z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弱酸性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弱碱 【答案】 C 【解析】 W、X、 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 的原子核外只有6 个电子,则W 为 C元素; X + 和 Y3+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X 为 Na 元素, Y为 Al 元素; Z -的电子数比 Y3+多 8 个,则 Z为 Cl元素; AC 在自然界有多种核素,如 12C、14C 等,故 A错误; BNa+和 Al3+的电子层结

7、构相同,核电荷数大离子半径 小, Cl-比 Na +和 Al3+多一个电子层,离子半径最大,则离子半径大小: Al3+Na+r(Z) r(Y) r(X) B最常见氢化物的稳定性:XY CZ2Y2中含有共价键且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D HWY 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 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 C 【解析】 【分析】 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通常是含氧酸盐,可确定Y 为 O 元素,由于X、Y、Z、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 期主族元素,它们之间可形成组成不同的多种可溶性常见盐,可确定ZXY3是 NaNO3,而不是 MgCO3;W 是 Cl元素,排除Si或 S元素,结合已有的知识体系可推出这两种盐为:NaNO

8、3、NaClO4,X、Y、Z、W 分 别是 N、O、Na、 Cl,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Y、 Z、W 分别是 N、O、Na、 Cl元素, A. 电子层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则简单离子半径: r(Cl ) r(N3 ) r(O2 ) r(Na ), A 项错误; B. 因非金属性:NO,故最常见氢化物的稳定性:XY,B 项错误; C. Z2Y2为过氧化钠,其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属于离子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C项正确; D. HWY 分子为 HClO,其中 Cl 和 O 原子均达到8 电子稳定结构,而H 是 2 电子稳定结

9、构,D 项错误; 答案选 C。 11下列实验能实现的是() A图 1 装置左侧用于检验氯化铵受热分解出的氨气 B图 2 装置用于分离碘单质和高锰酸钾固体混合物 C 图 3 装置中若a处有红色物质生成,b 处变蓝,证明X一定是 H2 D 图 4装置可以制取少量CO2,安全漏斗可以防止气体逸出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左侧的五氧化二磷会吸收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氨气,因此左侧可检测氯化氢,故A 不符合题意; B、加热时碘升华,高锰酸钾会发生分解,因此加热法不能分离,故B 不符合题意; C、a 处有红色物质生成,说明氧化铜被还原,b 处变蓝,说明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因此有可能 X中含有水 蒸气

10、, X 也可能含有乙醇、氨气、甲烷等,故C不符合题意; D、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安全漏斗可在左右侧形成液柱,可防止气体逸出,故 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12泛酸又称为维生素B5,在人体内参与糖、油脂、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其结构 为,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可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均能发生缩聚反应 B1mol 该物质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 2molNaOH C该物质在铜、银等催化剂存在下可以被氧气氧化生成醛基和酮羰基 D该物质在浓硫酸、Al2O3 或 P2O5等催化剂作用下可发生脱水反应,生成碳碳双键 【答案】 D 【解析

11、】 【分析】 【详解】 A.该物质可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均含有羧基和羟基或氨基,均能发生 缩聚反应,故A 正解; B. 1mol 该物质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 COOH消耗 1molNaOH, 酰胺基消耗1molNaOH ,最多可消耗 2molNaOH,故 B 正确; C. 中有伯醇和仲醇,在铜、银等催化剂存在下可以被氧气氧化生成醛基和 酮羰基,故C正确; D. 中有两处 -OH 的邻碳上没有氢,不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在浓硫酸、Al2O3 或 P2O5等催化剂作用下不可发生脱水反应,生成碳碳双键,故 D 错误; 故选 D。 13以下情况都有气体产生,其中不产生红棕色气体的是() A加热浓硝

12、酸 B光照硝酸银 C加热硝酸钙 D加热溴化钾和浓硫酸混合物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硝酸化学性质不稳定,硝酸见光或受热分解,4HNO3 加热 2H2O+4NO2 +O2,生成的二氧化氮气体为 红棕色,故A 正确; B硝酸银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生成Ag、NO2和 O2,生成的二氧化氮气体为红棕色,故B 正确; C硝酸钙加热于132分解,加热至495 500 时会分解为氧气和亚硝酸钙,生成的氧气为无色气体, 故 C 错误; D浓硫酸和溴化钠混合物受热后2KBr+H2SO4(浓) 加热 K2SO4+2HBr,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易与HBr 发 生氧化还原反应,H2SO4(浓)+2

13、HBr 加热 Br2 +SO2 +2H2O,生成的溴蒸气为红棕色,故D 正确; 答案选 C。 【点睛】 掌握常见的红棕色气体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常见红棕色气体为NO2和 Br2蒸气,可由硝酸或硝酸盐分解或 由溴化物氧化生成。 14A、B、D、E、F为短周期元素,非金属元素A 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周期数相同,B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 所在周期数的2 倍, B 在 D 的单质中充分燃烧能生成其最高价化合物BD2,E+与 D2-具有相同的电子数。A 在 F是单质中燃烧,产物溶于水得到一种强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上F单质用 MnO2和 AF来制备 BB 元素所形成的单质的晶体类型都是相同的 CF

14、所形成的氢化物的酸性强于BD2的水化物的酸性,说明 F的非金属性强于B D由化学键角度推断,能形成BDF2这种化合物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B、D、E、F为短周期元素,非金属元素A 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周期数相同,则A 为 H 元素; B的最外层 电子数是其所在周期数的2 倍, 则 B 是 C 元素; B 在 D 中充分燃烧生成其最高价化合物BD2,则 D 是 O 元 素;E +与 D2-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则 E处于 IA 族,E为 Na 元素; A 在 F中燃烧,产物溶于水得到一种强酸, 则 F为 Cl元素。 A.在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Cl2,A 错误; B.碳元素单质可以组

15、成金刚石、石墨、C60等,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石墨属于混合性晶体,而 C60属于分 子晶体, B错误; C.F所形成的氢化物HCl,HCl 的水溶液是强酸, CO2溶于水得到的H2CO3是弱酸,所以酸性HClH2CO3,但 HCl 是无氧酸,不能说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C,C错误; D.可以形成COCl2这种化合物,结构式为 ,D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 D。 15邮票是国家邮政发行的一种邮资凭证,被誉为国家名片。新中国化学题材邮票展现了我国化学的发展 和成就,是我国化学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邮票中的人物是侯德榜。其研究出了联产纯碱与氯化铵化肥的制碱新工艺,创立了中 国人自己的

16、制碱工艺一侯氏制碱法 B邮票中的图是用橡胶生产的机动车轮胎。塑料、橡胶和纤维被称为三大合成材料,它 们不断替代金属成为现代社会使用的重要材料 C邮票中的图是显微镜视野下的结晶牛胰岛素。我国首次合成的人工牛胰岛素属于蛋白 质 D 邮票是纪念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邮票。冠状病毒其外壳为蛋白质,用紫外线、苯酚溶 液、高温可以杀死病毒 【答案】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邮票中的人物是侯德榜。1941 年,侯德榜改进了索尔维制碱法,研究出了制碱流程与 合成氨流程于一体的联产纯碱与氯化铵化肥的制碱新工艺,命名为“ 侯氏制碱法 ” ,故 A 正确; B 邮票中的图是用橡胶生产的机动车轮胎。橡胶和纤维都有天然的,三大合成材料是指 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它们不断替代金属成为现代社会使用的重要材料,故B 错误; C邮票中的图是显微镜视野下的结晶牛胰岛素。1965 年 9 月, 我国科学家首先在世界上 成功地实现了人工合成具有天然生物活力的蛋白质- 结晶牛胰岛素,故C正确; D邮票是纪念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邮票。冠状病毒其外壳为蛋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