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八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1658643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56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八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八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八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八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八中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定条件下,下列金属中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并产生金属氧化物的是 A钾B镁C铁D铜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钾和水反应生成KOH和氢气,故 A 不选; B. 加热条件下,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故B 不选; C. 加热条件下,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故C 选; D. 铜和水不反应,故D 不选。 故选 C。 2现在正是全球抗击新冠病毒的关键时期,专家指出磷酸氯喹对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有明显效果,磷酸氯 喹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2、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8H30N3O8P2Cl B该有机物能够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C该有机物苯环上的1-溴代物只有2 种 D 1mol 该有机物最多能和8molNaOH 发生反应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8H32N3O8P2Cl,A 错误; B分子中含有苯环、氯原子,该有机物能够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有机物可以燃烧,能发生氧化反 应, B 错误; C该有机物苯环上的1- 溴代物只有 3 种, C错误; D氯原子水解形成酚羟基,磷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因此1mol 该有机物最多能和8mol

3、NaOH 发生反应, D 正确。 答案选 D。 3SO2能使溴水褪色,说明SO2具有() A还原性B漂白性C酸性D氧化性 【答案】 A 【解析】 【详解】 溴单质与二氧化硫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HBr,溶液中溴的颜色会褪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Br2+2H2O=H2SO4+2HBr,硫元素化合价升高(+4 +6 ) ,体现还原性,溴元素化合价降低,体现氧化性 (0-1) ,A 项正确; 答案选 A。 【点睛】 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具有多重性质,可总结如下: 1、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相似,溶于水显酸性,可与碱等反应; 2、还原性:二氧化硫可

4、与酸性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氯水、溴水等强氧化性的物质反应; 3、弱氧化性:二氧化硫可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单质等; 4、漂白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体现在可漂白品红等物质, 尤其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和还原性是学生们的易混点。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水、溴水褪色体现的二氧 化硫的还原性,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的是漂白性。 4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A磷酸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H3PO4=3H + + PO 43- B用电子式表示HCl 的形成过程: . H:H+:Cl:C:2H:C: CS 2 的结构示意图: D KClO 碱性溶液与Fe(OH)3反应: 3ClO - + 2Fe(OH) 3=2FeO42-

5、+ 3Cl - + 4H+ + H2O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 选项,磷酸是弱酸,应该一步一步电离,第一步电离为:H3PO4H + + H2PO42,故 A 错误; B 选项,用电子式表示HCl 的形成过程:,故 B 错误; C 选项, S2 的结构示意图: ,故 C正确; D 选项, KClO 碱性溶液与Fe(OH)3反应: 3ClO + 4OH + 2Fe(OH) 3=2FeO42 + 3Cl + 4H+ + 5H 2O,故 D 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 C。 【点睛】 弱酸电离一步一步电离,而多元弱碱的电离虽然复杂,但写都是一步到位的。 5既有强电解质,又有弱电解质,还有非

6、电解质的可能是() A离子化合物B非金属单质C酸性氧化物D共价化合物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由于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一定能导电,故一定是电解质,不能是非电解质,故A 错误; B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 错误; C酸性氧化物绝大多数是非电解质,少部分是电解质,且是电解质中的弱电解质,无强电解质,故 C错 误; D若共价化合物能在水溶液中自身电离出自由离子而导电,则为电解质,若在水溶液中不能导电,则为 非电解质;是电解质的共价化合物,可能是强电解质,也可能是弱电解质,故D 正确。 故选: D。 【点睛】 应注意的是离子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共价化合物可能是电解质也可能是非

7、电解质。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人煮沸海水制取淡水,现代可通过向海水加入明矾实现海水淡化 B我国山水画所用的炭黑与“ 嫦娥四号 ” 卫星所使用的碳纤维互为同分异构体 C某些筒装水使用的劣质塑料桶常含有乙二醇(22 HOCHCH OH) ,乙二醇不溶于水 D “ 一带一路 ” 是“ 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简称,真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 明矾不能淡化海水,不能实现海水淡化,故A 错误; B. 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炭黑的主要成分为碳,炭黑与碳纤维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 错 误; C. 乙二醇(

8、22 HOCHCH OH)分子中含有两个羟基,羟基属于亲水基,故乙二醇易溶于水,故C 错 误; D. 丝绸的主要原料为蚕丝,蚕丝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D 正确。 故选 D。 7在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A(g)? bB(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大一倍,当达 到新的平衡建立时,B 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新平衡较原平衡而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物质 A 的转化率增大 C物质 B 的质量分数减小 D化学计量数 a 和 b 的大小关系为ab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1 倍,若平衡不移动,B 的浓度是原来

9、的50%,但体积增大时压强减小,当达 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可知减小压强向生成B 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向气体体积增大的 方向移动,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A、由上述分析可知,平衡正向移动,故A 不符合题意; B、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故B 不符合题意; C、平衡正向移动,生成B 的物质的量增大,总质量不变,则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故C符合题意; D、减小压强向生成B 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则化学计量数关系aac BpH=7 时,消耗的V(NaOH)7,所以 pH =7 时,滴定亚硫酸消耗的V(NaOH) c( HCO3-) c(Cl -) c

10、( CO 32-) c(OH -) c(H+),故 B 正确; C.物量守恒式应为c(Na +)=2 c(HCO 3-)+2c( CO32-)+2c(H2CO3),故 C错误; D.根据电荷守恒c(Na +)+c(H+)=c(OH-)+c(Cl-)+c (HCO 3-)+2c (CO32-) ,物料守恒 c(Na+)=2 c(HCO3-)+2c (CO32-) +2c(H2CO3),联立可得c( OH )+c(Cl) =c(HCO 3 )+2c(H2CO3)+c(H+) ,故 D 错误; 答案: B 【点睛】 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是比较离子浓度常用的方法。 14现有一瓶标签上注明为葡萄

11、糖酸盐(钠、镁、钙、铁)的复合制剂,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部分制 剂作为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已知:控制溶液pH4 时, Fe(OH)3沉淀完全, Ca2 、 Mg2不沉淀。 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根据现象1 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 Na B根据现象2 可推出该试液中并不含有葡萄糖酸根 C根据现象3 和 4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 Ca 2,但没有 Mg 2 D根据现象5 可推出该试液中一定含有Fe 2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由于试液中外加了NaOH 和 Na2CO3,所以不能确定原试液中是否含有钠离子,故A 错误; B、试液中有没有葡萄糖酸根离子,都无银镜生成,

12、因为葡萄糖酸根离子中不含醛基,故B 错误; C、滤液中加氨水无沉淀产生,说明无镁离子,加入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有钙离子,故C正确; D、试液中可能含亚铁离子,也可能只含铁离子而不含亚铁离子,故D 错误; 答案选 C。 15已知 C3N4晶体很可能具有比金刚石更大的硬度,且原子间以单键结合。下列有关C3N4晶体的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 C3N4晶体是分子晶体 BC3N4晶体中 CN 键的键长比金刚石中的CC 键的键长长 CC3N4晶体中 C、N 原子个数之比为43 D C3N4晶体中粒子间通过共价键相结合 【答案】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C3N4晶体具有比金刚石更大

13、的硬度,则 C3N4晶体是原子晶体,故A 错误; B. 因 N 的原子半径比C原子半径小 ,则 C3N4晶体中, C-N 键的键长比金刚石中C-C 键的键长要短,故B 错误; C. 原子间均以单键结合,则 C3N4晶体中每个 C 原子连接4 个 N 原子,而每个 N 原子连接3 个 C原子,所 以晶体中C、N 原子个数之比为3:4,故 C错误; D. C3N4晶体中构成微粒为原子,微粒间通过共价键相结合,故D 正确; 故选: D。 【点睛】 C3N4晶体具有比金刚石更大的硬度,且原子间均以单键结合,则为原子晶体,每个C原子周围有4 个 N 原子,每个N 原子周围有3 个 C原子,形成空间网状结

14、构,C-N键为共价键,比C-C键短。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 个小题,共10 分) 16已知 25时, Ksp(Ag2S)=6.3 10 50、K sp(AgCl)=1.5 10 1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 AgCl、Ag2S沉淀转化 的原因。 步骤现象 .将 NaCl与 AgNO3溶液混合 产生白色沉淀 .向所得固液混合物中加Na2S溶液 沉淀变为黑色 .滤出黑色沉淀,加入NaCl溶液在空气中放置较长时间后,沉淀变为乳白色 (1)中的白色沉淀是_。 (2)中能说明沉淀变黑的离子方程式是_。 (3)滤出步骤中乳白色沉淀,推测含有AgCl。用浓 HNO3溶解,产生红棕色气体,沉淀部分溶解,过滤得

15、 到滤液 X 和白色沉淀Y。 .向 X中滴加 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向 Y中滴加 KI 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由判断,滤液X 中被检出的离子是_。 由、可确认步骤中乳白色沉淀含有AgCl和另一种沉淀_。 (4)该学生通过如下对照实验确认了步骤中乳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在NaCl存在下,氧气将中黑色沉 淀氧化。 现象 B:一段时间后,出现乳白色沉淀 C:一段时间后,无明显变化 A 中产生的气体是_。 C 中盛放的物质W 是_。 该同学认为B 中产生沉淀的反应如下(请补充完整):_ 2Ag2S+_+_+2H2O=4AgCl+_+4NaOH 从溶解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B 中 NaCl 的

16、作用 _。 【答案】 AgCl 2AgCl(s)+S 2-(aq)=Ag2S(s)+2Cl-(aq) SO42-S O2Ag2S的悬浊液2Ag2S 1O2 4NaCl2H2O=4AgCl 2S4NaOH 对于溶解平衡Ag2S(s)2Ag+(aq)+S 2-(aq), O2 将 S2-氧化生成 S时 有 Ag+游离出来, NaCl 中大量的 Cl-与游离的Ag+结合成 AgCl 沉淀,使得溶解平衡右移,B 中最终出现乳白 色沉淀 AgCl 和 S 【解析】 【分析】 (1)中的白色沉淀由NaCl 与 AgNO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 (2)中沉淀由白变黑,则表明白色沉淀与S 2-反应,生成 Ag2S沉淀等。 (3).向 X 中滴加 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此沉淀为BaSO4; .向 Y中滴加 KI 溶液,产生黄色沉淀,说明AgCl 转化为 AgI; 由 判断,可确定滤液X 中被检出的离子。 另一种沉淀应能被浓硝酸氧化,生成SO42-、NO2等。 (4)A 中, MnO2是 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