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一课复习.

上传人:tu****1 文档编号:141658466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第一课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三第一课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三第一课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初三第一课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初三第一课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第一课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第一课复习.(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创意 制作,魏日辉,主要概念 知识重点 知识体系 基本练习,生产劳动 人类社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阶级 国家,主 要 概 念,制作和使用劳动工具,进行有目的 ,有计划的劳动,叫做生产劳动,人类社会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按照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们的总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三要素.其中,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劳动对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产力水平.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如何分配.其中,生

2、产资料归谁所有是基础,决定生产关系其他两方面的内容.,阶级和国家,阶级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种集团.社会第一次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一个是奴隶主阶级,一个是奴隶阶级.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在阶级对立的基础上产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封建社会剥削的基础及主要方式 封建社会在政治思想方面统治的特点 封建残余的影响,知 识 重 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要求改变旧的生产关系,

3、建立新的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这个问题必须掌握三者产生的根本原因,历史顺序和内在联系 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后期,以金属工具的出现为标志,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原先需要有许多人以集体为单位共同进行的生产活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单位,少数人的个体劳动所代替.在个体劳动日益盛行后,原来归氏族公社所有的生产资料,现在也就相应地逐渐转归个体家庭所有.土地开始成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已经在社会上确立起来了.可见,私有制的产生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4、.,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阶级的产生: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了剩余产品,在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最重要的物质条件;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加剧了氏族内部的贫富分化,富有者和氏族贵族成了剥削者,他们用最野蛮的强制办法剥削别人的劳动成果。这样,人类社会第一次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国家的产生:略,封建社会剥削的基础及主要方式,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掌握了绝大部分土地的所有权,而直接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民却没地或少地。这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农民为了进行生产,维持生活,只好租种地主的土地。并把大部分劳动果实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忍受地主的剥削。所以说,封建的土地所有

5、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剥削的主要方式是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三种具体方式,封建社会在政治思想方面统治的特点,封建社会一般采取君主专制的形式,皇帝或国王是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封建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为了维护皇权统治,皇帝或国王控制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这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主要特点。森严的等级制度和特权制度,是封建政治制度的又一特点。被压在最底层的,是广大的农民和气体其他劳动群众。同时,还利用封建迷信、封建道德,宣扬“君权神授”扶植教会势力,束缚劳动人民的思想,妄图使他们放弃反封建的斗争,封建残余的影响,为了维护封建剥削制度,地主阶级不仅依靠暴力进行统治,还利

6、用封建迷信、封建道德,宣扬“君权神授”,扶植教会势力,以束缚劳动人民的思想,妄图使他们放弃反封建的斗争。在中国,封建的宗法思想,是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中国人民的绳索;在欧洲,基督教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封建时代创造了不朽的物质文明,并始终保持和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封建统治的思想和制度根深蒂固,如等级观念、家长制度、迷信思想、宗族观念等等,其影响也不能低估。我们在迈向现代化的今天,仍面临着清除封建残余思想的艰巨任务。,知识体系图,第一节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第二节 奴隶社会是第一个阶级社会 第三节 封建社会的产生和没落,第

7、一节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 发展的最初阶段,第二节 奴隶社会是第一个阶级社会,第三节 封建社会的产生和没落,基 本 练 习,辨别题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简述题 材料阅读题,辨别题,土地完全成为私有财产后,标志着私有制已经在社会上确立起来.( )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形成( ) 森严的等级制度反映了封建国家的统治特点( ) 实物地租形式在封建社会长期占着统治地位( )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贫富分化的加剧使得阶级出现,进而确立了私有制和国家( ) 奴隶制生产关系代替原始社会生产关系后,始终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并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B,A,A,B,B,单项选择题,1、

8、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 ) A、生产资料和劳动者 B、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C、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D、劳动者和劳动工具 2、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主要支柱是( ) A、封建的庞大的官僚机构 B、封建的军队 C、封建的法庭和监狱 D、封建等级制度 3、在私有制产生的历史过程中,最初和最后成为私有财产的是( ) A、生产工具 牲畜 B、土地 生产工具 C、房屋 生产工具 D、生产工具 土地,A,B,D,多项选择题,1、阶级的出现是由于( ) A、生产力有较大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 B、国家的产生 C、商品经济极大发展 D、私有制的产生和氏族制度的瓦解 2、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在思想领域极力对农民阶级加

9、强奴役和统治,其手段是( ) A、鼓吹封建道德 B、宣扬封建的宗族观念 C通过宗教散布谎言 D、宣扬封建迷信 3、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转变。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 ) A、私有制代替了公有制 B、人类从无阶级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 C、出现了国家 D、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ACD,ABCD,ABCD,简述题,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什么?这几种社会形态生产工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请把答案用WORD格式另外做好),材料阅读题,材料一:毛泽东同志说:“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 材料二:2001年1月23日,几位“”的痴迷者在天安门广场点火自焚。其中就有一位12岁的小学生和一位18岁的女大学生。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你看到封建社会有何统治特点?请加以阐述。 2、你从材料二中又看到了什么问题?请简要说明。 3、如果你曾是一位“”的练习者或你发现自己身边有些亲人正在练习“”,请问你该怎么办?(请把答案用WORD格式另外做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