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 你一定会听见的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41657415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 你一定会听见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 你一定会听见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 你一定会听见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 你一定会听见的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 你一定会听见的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 你一定会听见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 你一定会听见的(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顷刻、面颊、喷嚏、激荡、嘈杂、过滤”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掌握“唠唠叨叨、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我们生活的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用心感受其丰富多彩;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会倾听声音。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把握内容要点,学习筛选和概括主要信息。2欣赏本文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初步培养对美文的解读和鉴赏能力。3通过课堂游戏,听想结合,听写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德育目标通过对声音和生活关系的探讨,激发学生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让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2、、更快乐、更充实。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蕴。教学难点1探究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2通过仿写句子和课堂游戏,学习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联想和想像,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巧用辞格、善用整句,很适合十几岁的少年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含义,感受其语言的精美,为全方位的品评鉴赏奠定基础。2美点寻踪法。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品评文章的美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其独特的美,语言表达能力、品评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同步提高。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

3、教学磁带、音乐带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美点追寻,赏析课文的美;课堂游戏,引导学生用心倾听。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多媒体显示冬雪纷飞的图景。同学们,你听过雪花的声音吗?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你一定听见过,用心听,你一定会听见的,今天,我们学习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篇课文,走进那神奇美妙的声音世界。设计(二)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学拉小提琴,孩子年幼,精力不易集中。老师教育她“用心听”,孩子满脸狐疑,稚气地问道:“老师

4、,人是用耳朵听声音的,用心听怎么能听得见呢?”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孩子,用心听,你一定会听见的!”今天,就让我们用心倾听奇妙万千的声音。设计(三)眼睛,给了我们色彩,把我们领进绚丽多姿的大千世界;耳朵,给了我们声音,让我们聆听大千世界的奇妙交响和神秘诉说。可是,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用心听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见的。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悠扬动听的乐声中感觉课文的美。教师强调一些需要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2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3学生自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

5、发言,积极参与。5各小组选代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明确:课文描述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对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了可贵的探讨,强调声音对我们的意义,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全文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18段):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第二部分(913段):探讨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声音伴随着我们成长,声音构成了丰富奇妙的世界(910段);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声音对我们的意义:声音充实人的生活,使人得到很多乐趣,并增长知识(1112段)。13段用一连串发问,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第三部分(1420段):以游戏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再次印证了文章的

6、主题。第二课时三、美点追寻,赏析课文的美1学生齐读课文2提问: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学生明确:文章的语言特别美,就像一首诗文章的想象丰富、细微,把“声音”写得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的内容很别致,聚焦无所不在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感受声音的奇妙无穷,读文章,仿佛沐浴在作者智慧的光辉中文章的结构特别美,开头和结尾很有特色,开头列举6种声音,结尾又巧设5种游戏,新颖独特文章的标题很有特点,设置悬念,诱人猜想3教师分类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深入品评课文的美点。教师总结:这篇课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语言美、意蕴美、结构美。(1)赏析课文的语言美。提问:课文的语言美,美在哪里?学生明确

7、:美在活泼风趣、优美形象;美在排比句的运用;美在多种多样的问句;美在人称的选用;揣摩文中活泼风趣、优美形象的语句。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1、2、3段,其余同学听读,体味文句的诗情画意。品读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体味其表达效果。女同学齐读1、2、3段,用心品味细微的难以觉察的声音,并展开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男同学齐读5、6、7段,感觉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体味排比句富有节奏和气势的表达效果。教师要求学生模仿5、6、7段,仿写三个段落,以生活中习以为常,不被留意的声音为描写对象,三个段落应呈排比段,每段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构成。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评价。找出文中各具特色的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学生

8、明确:文中的问句形式多样,有提问、设问、反问等多种问句。如“你听过的声音吗?”“如果你问,这都是想像的声音吧?我怎么听不出来呢?那么我再说清楚一点”“你总听过的声音吧?你总听到些什么吧?”“你怎么会听不见呢?”“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这些问句,不断引起读音的注意,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思考。提问:全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改为第一人称“我们”好不好?学生明确:不好,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读者容易获得认同感,读时,仿佛作者就坐在我们对面和颜悦色、亲切随和地和我们谈心。(2)赏析课文的意蕴美。提问:文章的内容很别致,请说出其独特的意蕴。学生

9、明确:声音,无时不在,无所不在。但由于感觉的迟钝,心的冷漠,如此神妙奇特的世界竟被我们忽略。作者用充满诗意的笔调为我们展示了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倾听,去感受。声音可以怡情,可以益智,让我们伴随着声音一同成长,在美妙声音的陪伴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快乐、更有情趣。(3)赏析课文的结构美。提问:文章的标题很有特点,如把标题“你一定会听见的”改为“用心倾听”或“奇妙的声音世界”好不好?学生明确:不好。原标题“你一定会听见的”寄予作者对读者的无限期冀和信赖,有较强的感情色彩。提问:文章开头共写了六种声音,前三种声音极细微,难以听见。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去掉前三个段落行不行

10、?学生明确:开头描写“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 ”的“声音”,这些所谓的声音我们一般是听不见的。但如果承认“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这个定义是正确的,那么也就应该承认“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响的,只不过这声响太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的“无声”写起,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如果去掉前三个段落,文意就略显单薄。用“耳朵”听,无人不能,但用“心”倾听,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是文章的精彩之笔,倾听心音,倾听天籁,从每一种声音里,感受喜怒哀乐,领悟其内涵。提问:文章的结尾有何特色?学生

11、明确:结尾部分新颖别致,作者没有像惯常行文那样总结或引申,而是别出心裁地建议你做做“声音游戏”,通过游戏, 我们将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进而听见自己的心音,由此“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得到很多乐趣”,进一步印证了文章的主题。4学生齐读课文,再次品味作品的美。四、设计声音游戏,引导学生用心倾听教师播放事先录制好的磁带,可以是一首音乐,也可以是冬日的风声、夏日的蝉鸣、春日的燕语呢喃,也可以是雄鸡的报晓声、深巷中狗的狂吠声等等,要求学生用心听,然后把自己的感觉记录下来。学生交流。教师宜以表扬为主,对感觉灵敏、思维敏捷,感受细腻的同学予以肯定,给予他们较高的评价,鼓励他们用心倾听。五、课堂小结

12、本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神奇美妙、其乐无穷的声音世界,启发我们用心听,用心感受,体会生活中令人醉心的奇妙。让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感受,学会欣赏,学会微笑,成为一个生机蓬勃、活力四射、内涵丰富的生命体,让世界因我们而更加精彩。六、布置作业1听一首喜爱的音乐,把它编成一个故事。(提示:由乐声得到启发,展开联想和想像,写成一篇有较强抒情色彩的记叙文)2模仿课文前三段的写法,写一组排比段,描摹细微的声音。板书设计第三课时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设计1课文中写了多种“声音”,你用心听过哪些?说说你的感受。(提示:不是随意地用“耳朵”听,而是有意识地用“心”去听,从中感受喜怒哀乐,

13、汲取有益的知识。切忌泛泛空谈)2“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请写出你的成长中最动听的声音,好吗?3课文结尾处写了5种声音游戏,请选择其中两种,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4俗话说:“眼观六方,耳听八方”用心听,用心看,用心想,构成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请描绘一下你眼中的丰富奇妙的世界,好吗?二、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询有关自然界各种声音的资料,较全面地了解这个奇妙万千的声音世界。三、开放探究阅读“筷子”趣谈,谈谈本文的“趣”表现在哪些方面。“筷子”趣谈黄丽春偶尔想起曾经听人说过,在中国,人人具有三种博士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嗑瓜子博士。至于

14、吹煤头纸,现在早已销声匿迹了。半个多世纪前,丰子恺老先生曾犀利地调侃国人嗑瓜子之劣迹,把光阴嬉耗在“咯嘣”声中,这不是民族性的衰退吗?难怪老先生要痛心疾首地感慨自己一见瓜子就害怕。历史写到今天,这种悠闲的生活态度已被埋没在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旋律里。惟有筷子,风风雨雨了两千多年,还是经历不衰。“民以食为天”,对于国人,筷子是进食的工具,少不得。古时筷子称“箸”,闽南话至今沿用此音。后来,据说吴人为了避忌“箸”与“住”同音,使行船搁浅,便改“箸”为“筷儿”。也就是船行得快,一帆风顺。汉代筷子又称为“挟提”,意思是挟住再提起,这倒十分形象地道出了筷子的使用功能。当我们的祖先结束了茹毛饮血的野蛮生活时

15、,筷子便与文明一起诞生了。据一位筷子收藏家的资料得知,迄今筷子已有600多种。有商朝时的铜筷,春秋时的铁筷、玉制犀头筷等。到唐朝,筷子还曾被用来象征人的刚直不阿。唐玄宗有一回就曾赐过宰相宋璟一双金箸,说:“非赐汝金,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这也就是“赐箸表直”的典故。其实最为普遍的还是竹制筷子和木制筷子,还有现代的塑料筷子。它们既不像金属筷子笨重,也不及金属筷子名贵,做工简便,易于就地取材。相传,有一种叫做“箸竹”的竹子,产生于广西平乐府一带,“其小如箸,坚结如象牙,作箸甚佳。”可见国人对筷子还有一定的讲究。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使用的是江安竹筷。明知尼克松总统惯于使用刀叉,而总理却安排了筷子,这确令人纳闷。其实这正是我们总理的良苦用心。他根据筷子的寓意来招待客人,寓意两国和平相处,不动干戈。难怪一位加拿大记者连忙把这双筷子收起珍藏。筷子不但有其象征意义,还有其特殊的作用呢。人们所说的“筹算”,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用筷子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