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集体协商(培1训)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1654662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PT 页数:324 大小:3.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资集体协商(培1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4页
工资集体协商(培1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4页
工资集体协商(培1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4页
工资集体协商(培1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4页
工资集体协商(培1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资集体协商(培1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资集体协商(培1训)课件(3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资集体协商 集体协商指导师资格考试培训,讲授:于冠华,目 录,第一部分:背景与问题,一、总体特征,背景: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失衡。 特征:“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长腿:国家统计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6100美元,进入经济发展关键期(人均GDP1000美元) 短腿: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二、三大失衡,1、投资与消费失衡 2、社会分配失衡 3、就业与失业失衡,1、投资与分配失衡,投资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 GDP) 消费率(最终消费额 GDP) 按照国际经验,投资率的安全线是:一般不能超过30,2000年世界平均投资率22.9%, 2012

2、年我国投资率高达72。 目前全世界居民消费率平均为62,下中等收入国家为58。 2011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为35.3%,低于印度的54.7%,2、社会分配失衡,国际上衡量收入差距水平的指标:基尼系数( 0与1之间的数值) 基尼系数:0.2以下,为高度平等; 基尼系数:0.20.3之间,为相对平等; 基尼系数: 0.30.4之间,为中等程度不平等; 基尼系数: 0.4以上,为严重不平等;(国际警戒线 ) 基尼系数: 0.6为“动乱线”。 我国城乡居民基尼系数,1979年为0.31,1988年为 0.382,1995年为0.415,2012年我国居民基尼系数0.474,超过国际警戒线,什么是基尼系数

3、,基尼系数=A除以(A+B) 注:1、洛伦茨(19172008 ) 美国科学院院士 2、基尼(1884-1965)意大利经济学家,3、就业与失业失衡,国际上失业率的警戒线是7。 我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超过1000万人,农村转移城市的劳动力年增约1000万 ,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 每年岗位缺口仅为900万人左右,不能满足城镇劳动力就业需求。 中国社科院于2008年12月16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称,中国城镇失业率是9.4%,已经超过了7%的国际警戒线。,三、 三大问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下降 低收入者比例过大 “两降一低”问题,1、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

4、过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过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我国居民总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1998年为68.6%,逐年下降,目前下降到44.6%。,2、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总额中的比重持续下降。我国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逐年下降,目前为36.7%。 劳动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大于50%。美国70%,其他国家普遍在54%-65%之间。,3、低收入者比例过大,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1991年为15.3%,目前下降到11%。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社科院等编写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中指出,10%的最高收入家庭

5、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45%,而10%的最低收入家庭的相应比例仅为1.4%,财富差距达到32倍。,数据说明问题,四、战略调整,战略举措: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的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两个提高”是针对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的,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大举措。,(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主要措施是: 一要控制投资过快增长; 二要调整鼓励出口的政策,控制净出口的规模; 三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最低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标准; 四要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多渠道扩大农村居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五要鼓励依法

6、创业和投资,保护各类合法收入; 六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主要措施是: 一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二要随经济增长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三要加强国家对企业工资的调控和指导,发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价位、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对工资水平的引导作用; 四是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深化改革和宏观调节,规范初次分配秩序,使劳动报酬增长与经济增长和企业效益增长相适应; 五要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第二章:公平与效率,一、收入分配,(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如农业、工业、建

7、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业)进行分配。一是以税金和利润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收入;二是企业(集体)自留部分;三是以工资等方式分配给生产部门中的劳动者。,一、收入分配,(二)国民收入再分配(二次分配) 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支出,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调节手段进行,防止收入差距过大,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 例如:义务教育学费、扶贫(低收入保障),一、收入分配,(三)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注:2009年,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至57.9%,而美国则高达70%。,二、公平与效率,(一)公平的含义 指对一切有关的人公正、平等的对待。 公平不

8、在于有没有差距,而在于差距是否合理,能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 公平平均主义 公平的含义是宽泛的,包含 合理的差距。,是绝对的公平吗?,是大家都一样吗?,是不讲差距的平均主义吗?,二、公平与效率,(二)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 收入分配是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注意:收入差距分配不公,二、公平与效率,(三)确保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 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二、公平与效率,(四)效率的含义 效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投入,产出,效率=,资源的节约,社会财富的增加,提高效率的意义,

9、二、公平与效率,(五)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既矛盾又一致性) 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两者辩证统一。,效率,公平,物质前提,保 证,二、公平与效率,(五)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生产的发展,调动积极性,效率,收入分配是否合理,不利于,有利于,提高,降低,促进,阻碍,效率:把蛋糕做大,公平:把蛋糕切好,国家,企业,劳动者,国家,企业,劳动者,三、劳动关系,(一)劳动关系的含义 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企业所有者、经营者、普通职工及其工会组织之间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责、权、利关系,主要包括:所有者与全体职工(包括经营管理人员)的关系;经营管理者

10、与普通职工的关系;经营管理者与工人组织的关系;工会与职工的关系。,三、劳动关系,(二)劳动关系三要素,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包括劳动者、劳动者的组织(工会、职代会)和用人单位,主体,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内容,客体,主体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共同指向的事物,如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安全卫生、劳动纪律、福利保险、教育培训、劳动环境等,三、劳动关系,(三)劳动关系的现状 劳动关系的主体初步确立 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动态化 劳动争议日渐显性化,三、劳动关系,1、劳动争议的特征: 劳动争议案件数高速增长 其他性质企业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明显超过国有企业劳动争议案件 劳动者的申诉率高,胜诉

11、率也高 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争议案件大大多于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 劳动争议案件处理中,依法裁决的比重进一步加大,三、劳动关系,2、影响劳动关系的主要问题 工资偏低 工时过长 公平失衡 管理粗放 缺乏人本,三、劳动关系,2、影响劳动关系的主要问题 聚焦本田罢工事件调查 据了解,工资低、加薪慢是罢工的直接原因之一。员工蒙小姐对记者说:“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基本就按照国家最低标准发工资,一个一线普工一个月800多元,现在过去好几年了,底薪还是没增长。”,三、劳动关系,3、劳动者维权方式的变化 从被动诉求向主动维权转变。 从过激表达向理性交涉转变。 从个体无序向集体组织转变。 从要求合理向依法协商转变。

12、从简单抗衡向合作博奕转变。,三、劳动关系,(四)劳动关系调整机制,1)三方协商机制,种类,2)劳动立法机制,3)企业内部的调整,4)劳动争议处理,5)劳动监察,三、劳动关系,1.三方协商机制 所谓三方性原则就是在制定劳动标准、调整劳动关系、处理劳动争议等方面,政府、雇员和雇主三方代表共同参与决定,相互影响、互相制衡 雇主和工人组织相互合作的意愿; 双方代表各自团体自由发表各自意见的权利; 政府与社会团体分享决策权的意愿; 各方对于三方性原则的正确理解和共识,三、劳动关系,2.劳动立法机制 现代劳动立法源于19世纪的工厂立法。二战以后,劳动立法的效力范围进一步扩大,内容更趋全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

13、体系。 劳动立法普遍贯穿了共同的基本原则,即劳动保护原则、三方性原则和国际劳动标准原则。 美国劳动法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劳动关系法,是对职工结社和集体谈判双方职能及集体谈判的程序进行规范的立法;二是劳动实体法,是有关工资、工时和其它雇佣条件等集体谈判主题事项的各种法规之总和 。在中国,也形成了一整套由劳动法和各种劳动法规组成的独立的法律规范对劳动关系进行调整。,三、劳动关系,3.企业内部调整 (1)集体协商制度 集体协商制度包含着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的内容,还包括劳动关系双方经常性的、多层次的、内容广泛的相互协商。 集体协商是职工代表与经营者代表之间就双方建立劳动关系所涉及的各项条件进行谈判,以签

14、订集体合同或集体协议。 集体谈判权对于劳工和工会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权利。它首先可以维护劳工的合法权益;另外,随着谈判内容的扩大,它也成为实现工人参与权的一种方式。,三、劳动关系,(2)产业民主化 产业民主是指工人参与权的获得与发展。它的显著特征是企业雇员在一定范围内参与资本构成、参与管理决策和利润分配。分享权利、分享利润、尊重人格构成产业民主的三大原则。 雇员参加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委员会; 通过工厂委员会或其它类型的专门机构,雇员依照合同规定参加企业咨询或管理活动; 通过职工大会,实行企业自治或企业民主管理; 通过车间、班组的自我管理小组,直接参与本小组生产管理活动; 共决合同制。,三、劳动

15、关系,4.劳动争议的处理 通过处理劳动争议和不当劳动行为案件来调整劳动关系,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比较成熟的调整劳动关系的机制;劳动争议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关于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争执和纠纷,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冲突。,三、劳动关系,5.劳动监察 劳动监察是对所有劳动关系基准政策和劳动合同执行情况的全面监察,是劳动关系调整工作的“监控器”,能够及时纠正违法行为,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化解潜在的劳动争议。 第一,监督劳动保护立法的贯彻执行。 第二,协调劳资关系,促进生产和经济发展,四、集体协商,(一)发展历程 我国集体协商制度建设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

16、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完善相同步。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一套支撑和规范集体协商的制度体系。,四、集体协商,(一)发展历程 1992年,我国颁布的工会法首次将工会代表职工签订集体合同 的权利写入法律; 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对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1995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集体合同规定对集体合同制度的各个方面作出了比较具体的规定。 2001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提供了重要规范。根 2004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新的集体合同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有关集体合同制度的法律法规。 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明确了用人单位在制订、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该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四、集体协商,(二)两个普遍 2010年7月,全总提出要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和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简称“两个普遍”)。这说明工会进一步旗帜鲜明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把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摆上更加突出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